方格精選

釀影評|《惡之畫》:換位的觀看

更新於 2020/09/1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於今年台北電影節首映,且作為台灣代表之一入圍國際新導演競賽的《惡之畫》,是陳永錤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惡之畫》旨在探討作者、作品、觀者三者間的互動結構,導演初出茅廬就把劍鋒直指議論紛紛的社會議題:如果一件偉大的藝術作品出自窮凶惡極的罪人之手,我們該如何選擇我們觀看的立場?
約翰.伯格在其著作《觀看的方式》裡提到:「我們注視的從來不是事物本身;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這句話或許恰可以為《惡之畫》的核心做出註解。由黃河飾演的隨機殺人犯周政廷畫出的畫,在不同的人眼裡總有不同的意見,在受害者眼裡看到的是畫作背後創作者的影子,反之在藝評眼中則是作品本身。
東明相飾演的主角畫家許寶清,在一開始展覽受刑人的作品時,高喊「讓藝術回歸藝術」、「讓作品說話」,而後得知周政廷的罪行,則反過來憐憫受害者、抨擊周政廷。周政廷在這個故事裡是純粹惡意的化身,他有正常的家庭、正常的精神鑑定與心理狀態,沒有任何一點可以替他罪行開脫的理由。他是腥紅如血、漆黑似夜,最純真的邪,一如他畫出來的畫。這樣沒有一點「人味」的邪惡,卻一步步吸引許寶清,影響著他,勾出潛藏於他內心深處的魔。
許寶清從一開始看見周政廷的才華,不知不覺地想模仿他的筆觸,到後來即使看清周政廷的黑暗,也想一探他的才華背後的秘密,因此他找上周政廷的弟弟,見識了可能是養成周政廷個性偏差主因的宰牛場。最後許寶清接受惡的浸染,將惡的質地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把「活生生的人」,畫成供人觀賞的「奇觀」。創作風格「變質」的許寶清獲得賞識,在原本展出受刑人畫作的藝廊辦起鑑賞會,而留在藝廊展示牆上的紅漆痕跡,無聲宣示曾有一種名為周政廷的罪惡存在,卻已經沒有人在乎,與熱鬧的鑑賞會形成強烈的對比。
電影的氛圍也在此處逐漸變得冷調。在導演的設計之下,許寶清在片中歷經的三次態度切換,雖不免略有侷促之感,仍帶領觀眾更明確地注視藝術家、加害者、受害者、加害者家屬等不同立場的人是如何看待這件作品──或者說,如何看待這件作品與他們自身之間的關係。
而本片特別選用四比三的畫面比例,這類似電視的尺寸也加重提醒了觀者去意識到「觀看」這個概念,讓觀眾能用更抽離的視角注視這個故事。
以畫作為主題的電影,似乎或多或少都會討論到視者與被視者之間的觀點轉換,像是《燃燒女子的畫像》專注刻畫戀人的凝視以及畫家與模特兒之間的相互凝望,《惡之畫》則是聚焦在加害與被害的對位。當許寶清在藝廊裡試圖強行非禮由劉品言飾演的藝廊經理李珊珊,攝影機的視角從許寶清的主觀拉遠,換成以原本是主角視線客體的李珊珊為前景,營造一種旁視的距離感,相對冰冷地觀看這場直接的暴力發生。
而到故事最後,李珊珊以此作為談判的籌碼,要求許寶清與藝廊簽長期合約。此舉反向利用自己的創傷,狀似頗具心機,且有要脅加害的意味,但我們仍舊不能無視她曾是被害者的事實,我們無法以二分法簡單地將她歸類為惡。而當周政廷在看到因他受害的宛虹與戀人的照片時,他只瞥了一眼,說那「只是一張彩色圖片而已」,被害者在純粹惡的加害者眼中不值一提,甚至不具凝視的價值。
至於本作欲探討的核心議題──該如何拿捏藝術的「純潔性」?長久以來不論是創作者或觀者,早晚都得在藝術與道德的岔路口做出選擇。一百年前,日本文豪芥川龍之介的著作《地獄變》中有這樣的情節:一名畫家一邊看著自己的女兒被大火吞噬,一邊欣喜地將女兒痛苦的神情畫了下來。對芥川龍之介而言,為了藝術是可以出賣靈魂的,在他心中藝術比任何事物都更重要。把時間拉回現代,今年初凱薩獎將最佳導演獎頒給了性醜聞纏身的羅曼.波蘭斯基,《燃燒女子的畫像》女主角阿黛兒.艾奈爾憤而離席,典禮瞬間成為藝術與道德拉鋸的角力場。即便不談那麽遙遠的事情,在台灣幾乎成為迷因的一句「拍攝者不救」,把反串笑料的外殼剝去之後,最原始的內涵也是直指同樣的矛盾。
對於「純潔的藝術」之必要,這部電影究竟想給出哪種回答?作品要先於作者,或是作者該代表作品?當絕世才華的背面是滔天的惡,我們該觀看哪一側?《惡之畫》只是單純地把這些複雜難解的問題拋出,沒有給予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懸而不決。這部電影希望達到的,可能就是我們能夠在不斷地對話討論中辯證這些問題的答案。我想所謂的藝術價值,或許是能讓閱聽者在與作品中偉大的思想相遇之後,心靈得到昇華。但為了得到精神上的富足,真的有必要傷害他人嗎?藝術終究不是我火燒眉毛的生活。若能換取世界良善無傷,我覺得我會願意當個心靈貧瘠的人吧。
在電影的最後一個畫面,許寶清決定將周政廷的遺作默默地展示在人來人往的捷運站。宛虹拄著拐杖經過,停下來歇息,一邊欣賞這幅無名的畫,帶著一點微笑。人群川流,快速經過那幅畫,沒有人給予任何一眼關注。當作者的存在被從作品中抽離,你我是不是就能更客觀地欣賞一件作品的美呢?
從這一幕我也隱約感受到另一種思考的可能性:或許這部電影是想表達對我們身為旁觀者的諷刺,即使我們在面臨藝術與道德的岔路時選定其中一邊,可能也無濟於事,因為我們永遠無法置換自身觀看的地位。直到我們絕望地成為加害者或被害者的那天之前,我們都只能是觀眾,像捷運站的人群,畫作之於途經的行人毫無關係。對於與我們自身沒有連結的事物,我們只管經過,不曾留意。
全文劇照提供:好威映象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作為影評人,等來了《我想結束這一切》,我是失望的;作為考夫曼的影迷、單方的心靈伴侶與創作者,等來了《我想結束這一切》,我接受,也願意看得更多──因為作品何必總是要被檢視優劣進退步,也因為在那個耽溺和狂亂裡有深刻的痛苦,而感覺著自己能理解的痛苦,亦是窩心的。
【天能襲來】專題|主角與尼爾的友誼,由於時間順行逆行的作弄,明明有深刻緣分卻像是一場錯過,難免令人遺憾。但他們無論如何都擁有一段充滿意義的驚奇之旅,即使兩人相處的時間線莫名其妙,常常需要向對方隱瞞不可洩漏的天機,也無損這段友誼的珍貴與互信。
【2020臺灣國際人權影展】人們常以為這世界讓他失望,好像有什麼人欠他們一個更好的世界。但忘了這世界與我們有關亦無關,老實說,我們頂多算借住在這世界,無論看多少,拿多少,世界分秒都在與我們告別。它看似包圍我們,但我們不可能快速改變它,誰都只能路過,認為這世界不完美的,多少是不敢正視自己缺陷的不勇敢。
《逃出立法院》選擇以寓言式的手法和鮮明到接近扁平的角色人物,去講一個完全普世性的政治驚悚加活屍動作類型片故事,卻又在角色設定和議題背景上隱微地反映出台灣政治的特殊處境,可以說是接地氣又接國際。
不論《全面啟動》《記憶拼圖》或《鬼店》系列,其中對於個體創傷與集體命運的整合,使我們得以將這些電影的結局視作正面的。這些人物受到創傷與潛意識的干擾與折磨,以至於他們終其一生無以安穩地生活、也拒絕擁抱破碎的自己。但也因此,他們擁有對自身內在或是人類集體深刻的想法與觀察,而這正是一種潛意識、一種心靈能力
打從早期作品開始,諾蘭一以貫之地於虛構故事加入現實力道,透過影像的魔法一層一層深入探問人性與信念之光芒,掙扎過程可能是悲哀的,灰暗的,醜陋的,不光彩的,然而在這些人來回擺盪的焦慮底下,會看見他們努力面對生活的方式,他們踏破鐵鞋意圖開拓的並非虛無夢境,也不是海市蜃樓,而是得以支撐己身生存意志的一處現實
作為影評人,等來了《我想結束這一切》,我是失望的;作為考夫曼的影迷、單方的心靈伴侶與創作者,等來了《我想結束這一切》,我接受,也願意看得更多──因為作品何必總是要被檢視優劣進退步,也因為在那個耽溺和狂亂裡有深刻的痛苦,而感覺著自己能理解的痛苦,亦是窩心的。
【天能襲來】專題|主角與尼爾的友誼,由於時間順行逆行的作弄,明明有深刻緣分卻像是一場錯過,難免令人遺憾。但他們無論如何都擁有一段充滿意義的驚奇之旅,即使兩人相處的時間線莫名其妙,常常需要向對方隱瞞不可洩漏的天機,也無損這段友誼的珍貴與互信。
【2020臺灣國際人權影展】人們常以為這世界讓他失望,好像有什麼人欠他們一個更好的世界。但忘了這世界與我們有關亦無關,老實說,我們頂多算借住在這世界,無論看多少,拿多少,世界分秒都在與我們告別。它看似包圍我們,但我們不可能快速改變它,誰都只能路過,認為這世界不完美的,多少是不敢正視自己缺陷的不勇敢。
《逃出立法院》選擇以寓言式的手法和鮮明到接近扁平的角色人物,去講一個完全普世性的政治驚悚加活屍動作類型片故事,卻又在角色設定和議題背景上隱微地反映出台灣政治的特殊處境,可以說是接地氣又接國際。
不論《全面啟動》《記憶拼圖》或《鬼店》系列,其中對於個體創傷與集體命運的整合,使我們得以將這些電影的結局視作正面的。這些人物受到創傷與潛意識的干擾與折磨,以至於他們終其一生無以安穩地生活、也拒絕擁抱破碎的自己。但也因此,他們擁有對自身內在或是人類集體深刻的想法與觀察,而這正是一種潛意識、一種心靈能力
打從早期作品開始,諾蘭一以貫之地於虛構故事加入現實力道,透過影像的魔法一層一層深入探問人性與信念之光芒,掙扎過程可能是悲哀的,灰暗的,醜陋的,不光彩的,然而在這些人來回擺盪的焦慮底下,會看見他們努力面對生活的方式,他們踏破鐵鞋意圖開拓的並非虛無夢境,也不是海市蜃樓,而是得以支撐己身生存意志的一處現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西川美和的電影總很像「暴風雨前的寧靜」,沒有高潮迭起的戲劇化,而是透過日復一日的日常生活,檢視人性的多樣性,伴隨著希望與勇氣,等待撥雲見霧的那天。看完《太陽出來之後》之後,比起激昂的情緒,更多的是需要讓人「靜一靜」的省思。
Thumbnail
《絕望者之歌》當時被《經濟學人》雜誌評為「2016 年關於美國最重要的一本書」。而其實,不只是作者詳實敘述的鄉巴佬文化,書本出版後在美國引起的反彈和認同,電影採取的改編策略、選擇的焦點,以及其中傳達的成功觀和後續可以進行的辯證反思,全都讓我們更加深刻理解了這個時代的美國。
Thumbnail
《陽光普照》是否是二十一世紀的《一一》?答案很簡單:它不是。這不是在論藝術成就的高低,而是除了家庭劇的分類外,鍾孟宏與楊德昌分別透過家庭劇為切點去探問的主題,並無可比性。鍾孟宏將鏡頭焦點放到了比較普世性的問題,也就是人際關係中,剝奪與被剝奪者的位置如何非自願性地受到人的脆弱無力所驅使,而不斷交替?
Thumbnail
隨著《哥吉拉 II 怪獸之王》上映,拉頓、摩斯拉、王者基多拉這些令怪獸迷沸騰但未必都為大眾熟知的名字,終於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下一口氣響遍全台。牠們的名氣是從何而來?牠們在東寶怪獸電影的歷史中又各有什麼意義?在牠們準備橫掃全台甚至全球的此時,或許正是個不錯的時機,可以來多談談牠們各自精彩的過往。
Thumbnail
以電影敘事而言,《宿怨》固然是一個精彩的悲劇重演,且這樣的重演也有其價值,但《聖鹿之死》使得重演有了不同意義。當我們能用不同於重複或「遺傳」的方式去看待在社會中、家庭裡、個人的心理確實存在的情感與痛苦,一種新的屬於自身的悲劇性才能被發現,於是也創造非悲劇性的可能。
Thumbnail
《黑豹》完全是以黑人的眼光,詮釋黑人的美,同時也還原 Nyong’o 在黑人世界足以沉魚落雁的美人地位。這是一場重塑,將「美」重新詮釋與定義。
Thumbnail
<p>藍西莫以馬丁這個陰沈詭異的角色,透過不斷挖掘默菲一家的內幕黑影,並且帶入無朋的超自然力量,不只崩解這一家人的和睦關係,還狠狠地挖苦父權、科學、與理性,嘲諷這些當代主流的荒謬。</p>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西川美和的電影總很像「暴風雨前的寧靜」,沒有高潮迭起的戲劇化,而是透過日復一日的日常生活,檢視人性的多樣性,伴隨著希望與勇氣,等待撥雲見霧的那天。看完《太陽出來之後》之後,比起激昂的情緒,更多的是需要讓人「靜一靜」的省思。
Thumbnail
《絕望者之歌》當時被《經濟學人》雜誌評為「2016 年關於美國最重要的一本書」。而其實,不只是作者詳實敘述的鄉巴佬文化,書本出版後在美國引起的反彈和認同,電影採取的改編策略、選擇的焦點,以及其中傳達的成功觀和後續可以進行的辯證反思,全都讓我們更加深刻理解了這個時代的美國。
Thumbnail
《陽光普照》是否是二十一世紀的《一一》?答案很簡單:它不是。這不是在論藝術成就的高低,而是除了家庭劇的分類外,鍾孟宏與楊德昌分別透過家庭劇為切點去探問的主題,並無可比性。鍾孟宏將鏡頭焦點放到了比較普世性的問題,也就是人際關係中,剝奪與被剝奪者的位置如何非自願性地受到人的脆弱無力所驅使,而不斷交替?
Thumbnail
隨著《哥吉拉 II 怪獸之王》上映,拉頓、摩斯拉、王者基多拉這些令怪獸迷沸騰但未必都為大眾熟知的名字,終於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下一口氣響遍全台。牠們的名氣是從何而來?牠們在東寶怪獸電影的歷史中又各有什麼意義?在牠們準備橫掃全台甚至全球的此時,或許正是個不錯的時機,可以來多談談牠們各自精彩的過往。
Thumbnail
以電影敘事而言,《宿怨》固然是一個精彩的悲劇重演,且這樣的重演也有其價值,但《聖鹿之死》使得重演有了不同意義。當我們能用不同於重複或「遺傳」的方式去看待在社會中、家庭裡、個人的心理確實存在的情感與痛苦,一種新的屬於自身的悲劇性才能被發現,於是也創造非悲劇性的可能。
Thumbnail
《黑豹》完全是以黑人的眼光,詮釋黑人的美,同時也還原 Nyong’o 在黑人世界足以沉魚落雁的美人地位。這是一場重塑,將「美」重新詮釋與定義。
Thumbnail
<p>藍西莫以馬丁這個陰沈詭異的角色,透過不斷挖掘默菲一家的內幕黑影,並且帶入無朋的超自然力量,不只崩解這一家人的和睦關係,還狠狠地挖苦父權、科學、與理性,嘲諷這些當代主流的荒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