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之外,你要推薦外國遊客什麼行程?
僑民如我,認識的非台灣人與台灣人人數大致相當,非台灣人的國籍也算多樣,常被問台灣旅遊資訊,以下是我常推薦的旅遊目標:
台灣島高度集中的天然高山與高山湖泊,即使在太平洋火環上也非常厲害。百岳是板塊交界處的奇蹟,在一兩天的腳程內,可以登上好幾座絕美山頭,只有在地貌緊湊的地方才能辦到。提醒喜歡登山的朋友,許多入山證要提前半年申請,及早規劃,以免向隅。如果是第一次來台灣登山的人,可以給他們看嘉明湖的照片,或者給他們看見台灣記錄片來參考。
我提過台灣 50% 以上的土地面積都是森林嗎?這才不是什麼容易的事。豐沛的雨量跟充足的日照,讓台灣非常綠。舉個例,東北亞的韓國人來到台灣,會覺得到處都超茂盛,路邊的盆栽也長得超好。我每次回家也覺得觸眼生綠。天氣許可的季節裡,不進高山,也能在城市周邊輕鬆走走步道,感受熱帶植被不斷衝進人跡的野勁。除了熱帶雨林氣候來的遊客,光是能看見自然的植被,都會感到被異國風光包圍。
喜歡研究植物的人,如果爬台灣高山+植物觀察,會被生物多樣性感動到不想下山。
喜歡浮潛的人,無論是去綠島還是澎湖,都能享受在交通便利的近海就能看見熱帶生態的樂趣。喜歡衝浪的人最近都去台東,但我沒研究。海上休閒活動,台灣鄰近國家競爭力也很強,所以我通常把海當成山林旅遊之外的附加亮點來介紹。
若不是太魯閣需要修復和休養生息,它是自然美景首選。讓人家休息一下吧,急不得。
我想不出不去故宮博物院的理由。我的文物品味就是用極其低廉的故宮學生票養成的,至今受用。無論館藏的來源和文化代表性是不是跟大英博物館一樣有爭議,目前故宮在策展和館藏上都是世界一流,值得專程來台灣一觀。我上次有這種感受,是佛羅倫斯的烏菲茲美術館,裡頭有維納斯的誕生、春神、拉斐爾的聖母像。我做遊客的時候,這種等級的館藏,我至少為它保留一整個白天,以便細看。有必要的話,兩天,例如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柏林的猶太博物館。有機會,南院北院都去一趟,值得。
不需要到年度媽祖出巡,只是地區性的千歲王爺誕辰,有掃街和七爺八爺護駕,已經非常精彩,而且種類繁多,是不會失手的優質活動。如果旅程趕不上廟會,去廟裡求支籤,正正經經用擲筊求到連三個聖筊的過程,就是很棒的民俗體驗。
不輸日本溫泉鄉的台灣溫泉。我熱愛溫泉,到處旅遊到處泡。日本是第一溫泉大國,台灣可能是第二,而且跟日本有泉質和風格差異。無論是否已經愛上溫泉,在整天勞碌後,能把身子交給一塘熱水,都是絕佳的放鬆。從商業溫泉鄉到野溪溫泉,台灣絕大多數的知名溫泉都容易抵達,而且品質優異。體驗是最棒的旅遊回憶,我推薦去泡溫泉。
台灣有大約 11% 的常態素食人口,而且幾乎所有餐廳都會有素食選擇,甚至廚具會分開處理,這是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都難以想像的素食友善度。世界上另一個素食大國是印度,約有兩成的純素人口,但飲食風格與台灣差距極大。我身邊印度朋友比例甚高,知道台灣有多高度素食友善,他們極感興趣。
夜市並非台灣獨有,泰國的洽圖洽才是世界最大市集,但這種資訊密度和多樣性超高的商業跟飲食型態,是很誘人的旅遊體驗。光是逛,就令人目眩神迷,而且通常都能通英語,行程便利。你願意的話,可以把自己的夜市口袋名單拿出來分享。
首先是茶,真正冠絕世界的農產品。內行人都知道,台灣最好的茶都不外銷,這點跟日本的高級農產品很像,所以你只好去訪茶莊,去人家店裡坐下來喝茶,跟個台灣人一樣。光是「跟個台灣人一樣」,就是非常棒的旅遊體驗。莫要忘記:旅遊本是從自己活膩的地方,去別人活膩的地方。光是走進茶藝館坐下來,一杯一杯品主人泡的工夫茶,就是很難得的深度消費體驗,值得一趟。我最喜歡的蜜香紅茶需要爬山一個小時才能跟一個阿嬤買到,那也是體驗的一環。
再來是水果,僑胞也魂縈夢牽的水果。一個我認識多年的日本阿伯問:「今天也可以去吃芒果冰嗎?」他已經連吃兩天了。我每次都奢想夏天回家一趟,就為了吃遍整個產季的各種芒果跟荔枝,它們的盛產季分佈在不同月份。為獨特且魅力難擋的農產品仔細區分特色和時令,足以讓人想在不同季節到訪。
鶯歌陶瓷、南投竹編。地區性工藝品永遠是絕佳的旅遊亮點,陶瓷與竹編只是兩個我自己覺得體驗極佳的例子,你一定也有自己喜歡的。鶯歌的陶瓷具有強烈地方特色,從製程到風格和博物館本身,都已經是成熟的特產,也有體驗和消費環節。南投的竹編從生活工藝品到藝術表現的產業也逐漸成熟,加上體驗和消費,甚至比陶瓷更便於攜帶成為紀念品的特性,還能深入到一般觀光客不常前往的縣份,值得推薦。
最近很紅的威士忌和精釀啤酒,在工廠參觀的深度旅遊市場上,滿意度也非常高。至少我這兩三年帶給韓國朋友的伴手禮都首選 KAVALAN,結果都是超級滿意。我相信你也有自己的口袋名單。
溫羅町是全世界咖啡館最密集的地段,台灣也以自家烘焙咖啡豆的多樣性聞名。台灣的咖啡市場有小量分批進貨的傳統,讓許多咖啡館能以自己偏好的方式來專門烘豆,以配合自己的咖啡沖泡方式,形成遍地開花的特色咖啡館林立。
身為僑胞,比本地居民更容易用外地人的角度回頭看。許多台灣人能輕易說出的旅遊亮點,是台灣人自己喜歡的旅遊類型,不見得在世界上所有的旅遊市場上能突圍。光是美食要贏泰國,歷史要贏中國,工藝要贏日本,在亞洲就有困難。我的推薦原則是:能在台灣享受,在世界其他地方不容易取得的旅遊體驗。
如果你非常有心,從以上列出項目下手,組一份自己也會滿意的口袋名單,讓自己隨時有一份可以推薦他人的備案。尤其是當你已經有自己熱衷的興趣時,能和友人分享在台灣享受這項興趣的旅遊地圖,就是你最棒的推薦配套,可以是台北市酒吧地圖,也可以是候鳥觀測行事曆。
進階版的推薦配套,是針對旅人的客製化推薦組合。舉個例,如果你某個國籍或地區的朋友特別多,你可以有兩、三組配套,針對不同遊客差異化推薦。給泰國人的台灣旅遊建議就跟給芬蘭人的建議一定不同,畢竟泰國人不需要來吃熱帶水果跟看熱帶植被,但是冬天來泡溫泉就很酷,因為跟平日生活有明顯反差。以推薦對象的生活體感來設計反差,旅遊體驗通常不錯。
讓外國人能在台灣擁有獨特美好的旅遊體驗,或甚至只要讓人嚮往來台灣旅遊,都是非常棒的國民外交。台灣絕對需要這份好感在國際間刷認知度,望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