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從走錯路開始──專訪陳思進設計總監

一切從走錯路開始──專訪陳思進設計總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攝影/張鐿慶

採訪、文字/廖品榕


「那時候也還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所以就簽了。」十八歲那年,迎來綠色的日子,軍官們拿著招募國軍的合約在新兵中尋找新血,除了職業保障,大學學費不限科系提供全額獎學金,陳思進心想,既然不知道要做什麼,那就先當兵,之後再打算吧。

 

當兵期間,某天在圖書館尋書時,他意外地走到設計相關書籍的書道。書架上一本本設計書籍吸引陳思進的目光,借了書、回家讀、做研究,「那是我第一次對書裡的內容吸引、對一個職業產生好奇。」第一次,他知道原來世界上有那麼一件事能讓他感興趣,設計的火苗被燃起,從此設計之路向他開展。

 

當時新加坡的設計文化還沒興起,資源相當有限,新加坡國立大學工業設計系的開設,讓新加坡第一次有了設計相關的大學科系,陳思進興沖沖地指著報紙上的報導和長官、父母說:我想申請這個科系。

 

大家聽了都一頭霧水。設計是什麼?父母希望他讀一個畢業後能提供穩定工作的科系,長官告訴他這個科系太新,國軍還沒批准。「我就說我要退兵,我不要這個合約,我不要你的獎學金,因為我不想被限制。」眾人不理解,但陳思進知道這是他心之所向,一波三折後,從軍合約解除了,他也做足了準備。心是無法被限制的,於是從踏入工業設計系大門的那刻起,他便明白必須為了自己的選擇和喜歡的設計而奮鬥。

 

從新加坡到波爾圖

大學期間一項項的國際設計大獎入手,陳思進在設計的路上不慌不忙,卻穩扎穩打。大學的最後一年,他和幾個朋友一起創立了Outofstock 的家具設計系列,2007年在米蘭家具展中的SaloneSatellite展出,因此許多人開始注意到這個來自新加坡的年輕設計師。

 

然而,陳思進並沒有停下腳步。

 

十年後,Gabriel Tan Studio,第一間工作室在新加坡成立,他開始與更多國際企業合作。「但我覺得不夠,每年發表一、兩個設計,對我來說太少。」他想做更多,也想跟更有歷史性的品牌合作。四年後,第二間工作室亮燈,地點選在葡萄牙的波爾圖,除了能與更多知名歷史性的家具品牌工廠接觸、創造更多的互動機會,同時也能和隱身在巷弄中、熟練各種傳統工藝的匠人們一同合作,陶瓷、木工、編織……都被他帶進自創品牌Origin Made當中,仰賴波爾圖的工藝技術,一項項小型製作被轉化為現實。儘管發展程度不如紐約、倫敦這些大都市,但與這座小城的邂逅,反而為陳思進開闢出更多靈感與可能性,「波爾圖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地方。」他笑著說。

 

心裡的沙發

波爾圖的一切慢慢上了軌道,日子被更多的目標與工作串接,直到疫情爆發,許多進行中的項目被按下了暫停鍵,才讓他終於停下來望向自己。

 

「我開始反思該怎樣去更新或翻轉自己和未來方向,才想起,其實我一直很想做一個沙發。」被遺忘在心裡角落的那座沙發被找了回來。一般來說,像沙發這樣的大型家具,都是由足夠成熟的設計師來進行設計,但這十幾年來的累積,陳思進覺得自己準備好了,但他也知道這座沙發必須足夠特別,才能讓別人看見。

 

日本的蒲團、泰迪熊、龍貓……以舒服與柔軟的物件出發,最後決定以拳擊手套作為設計原型,再加上高背,讓全身都能被沙發溫柔包覆。設計雛形出爐後,那年的聖誕節,他與好友Noah分享,而Noah在當時正好被調到Herman Miller去當新的設計總監。「她看過後覺得非常喜歡,而且這個項目正好很適合為她在Herman Miller開啟一個新的篇章。」Herman Miller需要一座居家沙發,來擺脫只賣辦公室家具的品牌形象,而陳思進的設計正好搭上了線。

 

回想起來,他仍覺得是幸運。「通常Herman Miller這種歷史品牌,要推出產品前,都要經過很嚴密的流程和決策,但像這個沙發是他們馬上看了之後就說OK,通常這種事情是不會發生的。」卻還是發生了,Luva模組化沙發上市,機會只留給準備好的人。

 

設計怎麼能被定義?

「像我從小長大的新加坡就是文化比較多元的一個城市嘛,很難被定義的。」過去曾經為日本與北歐品牌設計家具,因此被許多人貼上了北歐風、日系設計師的標籤。陳思進不願被定義,每一次的嘗試與跨域合作,都是在證明自己的多變。認識趨勢,卻不輕易跟隨趨勢,設計才能歷久彌新,「如果我的設計一百多年後還會再賣的話,我會非常開心,這也是我最想做出的設計。」

 

去年在米蘭設計展依舊大放異彩,為B&B Italia設計的Quiet Lines系列,賦予桌面柔軟的可能,再次突破大眾的想像。近期的他,正與一家知名燈飾品牌合作,預計明年會發表,這也是他第一次設計燈,同樣又是一次新的嘗試。

 

「有些人說:『你需要focus。』」陳思進說但其實以前很多很厲害的設計師,像 Charles and Ray Eames,他們也都涉及許多領域,做了很多不同的東西。「我還有很多想做的事和不同的興趣,而且每一項我都想盡力做到最好。」腳步堅定,設計成為他一輩子的執著,誰也沒想到,當年在圖書館的走「錯」路,卻讓陳思進走上設計這條「對」的路,彎彎繞繞,卻也走得又遠又長。


文章請見文章請見《Wabisabi》ISSUE 16 創作者Creators

https://www.wabisabiissue.com/Creators/everything-starts-from-taking-the-wrong-path


avatar-img
廖木容的沙龍
2會員
32內容數
放文章的地方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廖木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推開一扇銀色鋁門,隱身在小巷中的沈庭增建築事務所別有洞天。有別於許多大事務所的都會感,映入眼簾的是淡雅溫馨的色調,木質的家具擺設、擺放整齊的工具與書籍,牆上掛著幾幅簡單的幾何畫作;沿著樓梯走進地下室,一座座精彩的模型陳列在用心
一座現代空中三合院依著都市河堤的綠帶而建,那雅致柔白雕塑般的建築形式,正一面和蔚藍的天空對話,也稍稍地改變這個街道的輪廓。恰當的臨路退縮距離,除了給予建築展現立面表情的空間外,也為轉角處得到更好的緩衝,而體貼設置一隅的座椅,圍塑了當代的奉茶形式。
前往甲仙滴水崁,必經的是一條又長又彎曲的山路,綿延起伏的山巒與田地有如收納四季的藏寶盒。當我們抵達目的地,眼前所見是屹立了一甲子的閩南式建築,和煦的陽光穿過家中的芒果樹灑落,寬廣的前院用紗網曬滿了一顆顆翠綠飽滿的青梅,剛採的成堆的筍子、種在
從台南市區,沿著台17線通往佳里,窗外風景從現代化的高樓、商店,漸漸轉變為平房、魚塭與一畦畦綠油油的田地。轉進巷弄後,映入眼簾的是一棟傳統三合院,保留優雅的紅磚瓦厝,由楊淑華創立的「洄稻佳里」農業基地便座落於此。「你們來啦!來來來
在各式宗教百花齊放的臺灣,宮廟文化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吸引著眾多信眾和遊客前往一探究竟。這些廟宇或宏偉、或小巧不起眼,它們背後藏著怎樣的歷史故事和神秘儀式呢?生長於新竹的設計師阿豪,對於新竹的各大宮廟文化與活動如數家珍,比如新竹城隍廟是唯一一間會在鬼門開時節舉辦廟會活
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台灣 65 歲以上的人口佔比,於 2018 年即超過 14%,使台灣成為高齡社會,2025 年,超過 20%,我們也將邁向超高齡社會。同時,今年的內政部列冊住宅全為 65 歲以上老人住宅數達 71.56 萬,僅 1 名老人獨居宅數為 54.25 萬,在人口外移至經濟發展重鎮的現代,
推開一扇銀色鋁門,隱身在小巷中的沈庭增建築事務所別有洞天。有別於許多大事務所的都會感,映入眼簾的是淡雅溫馨的色調,木質的家具擺設、擺放整齊的工具與書籍,牆上掛著幾幅簡單的幾何畫作;沿著樓梯走進地下室,一座座精彩的模型陳列在用心
一座現代空中三合院依著都市河堤的綠帶而建,那雅致柔白雕塑般的建築形式,正一面和蔚藍的天空對話,也稍稍地改變這個街道的輪廓。恰當的臨路退縮距離,除了給予建築展現立面表情的空間外,也為轉角處得到更好的緩衝,而體貼設置一隅的座椅,圍塑了當代的奉茶形式。
前往甲仙滴水崁,必經的是一條又長又彎曲的山路,綿延起伏的山巒與田地有如收納四季的藏寶盒。當我們抵達目的地,眼前所見是屹立了一甲子的閩南式建築,和煦的陽光穿過家中的芒果樹灑落,寬廣的前院用紗網曬滿了一顆顆翠綠飽滿的青梅,剛採的成堆的筍子、種在
從台南市區,沿著台17線通往佳里,窗外風景從現代化的高樓、商店,漸漸轉變為平房、魚塭與一畦畦綠油油的田地。轉進巷弄後,映入眼簾的是一棟傳統三合院,保留優雅的紅磚瓦厝,由楊淑華創立的「洄稻佳里」農業基地便座落於此。「你們來啦!來來來
在各式宗教百花齊放的臺灣,宮廟文化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吸引著眾多信眾和遊客前往一探究竟。這些廟宇或宏偉、或小巧不起眼,它們背後藏著怎樣的歷史故事和神秘儀式呢?生長於新竹的設計師阿豪,對於新竹的各大宮廟文化與活動如數家珍,比如新竹城隍廟是唯一一間會在鬼門開時節舉辦廟會活
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台灣 65 歲以上的人口佔比,於 2018 年即超過 14%,使台灣成為高齡社會,2025 年,超過 20%,我們也將邁向超高齡社會。同時,今年的內政部列冊住宅全為 65 歲以上老人住宅數達 71.56 萬,僅 1 名老人獨居宅數為 54.25 萬,在人口外移至經濟發展重鎮的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