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木容-avatar-img

廖木容

3 位追蹤者

廖木容

3 位追蹤者
現為自由編輯,喜歡雜誌、美食和棉被,駕駛著這副身體在地球探索中ヾ(⌐■_■)ノ♪ 兒童、人文、建築空間、品牌文章編採撰寫,歡迎邀稿,以上![email protected]
avatar-img
廖木容的沙龍
2會員
41內容數
放文章的地方啦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初秋的馬祖北竿,石頭屋依山傍海而立,海風輕輕拍打著花崗岩。若不是耳邊傳來遊客的腳步與嘻笑聲,芹壁村彷彿還停留在數十年前的時光。這座被譽為「馬祖地中海」的聚落,二十多年來因社區發展協會的努力,逐漸走出一條從保存、修復到再生的道路。
在基隆市中心的商場一角,電扶梯的喧囂聲與街道上的潮濕氣息交織,走進見書店,心卻突然平靜了下來,木質書架上陳列著與海洋、人文、歷史相關的書籍,簡潔挑高的空間蘊含著海的意象,正中央的斗大的長桌似是敞開雙臂,擁抱每一個喜愛海洋的讀者。
「疫情前,我們在全國跑活動、辦營隊、推廣文化教育;疫情後,卻意外開啟了一趟返鄉之旅,從繁華轉向山林,從推廣者變成地方的陪伴者。」鄭福田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邱慧珠回顧這段有點無心插柳的返鄉歷程,語句中卻滿是堅定。
Thumbnail
鏡頭中,一位阿媽穿著粉色戰隊服,神情認真地念著台詞,身旁圍繞著一群左鄰右舍的社區長輩,一起對抗著電影裡的「殭屍大軍」。這不是哪部電視台的單元劇,而是導演徐紫柔和她的九十四歲奶奶鍾景妹,還有整個社區,聯手玩出來的真實故事。 這幾年的臺灣,許多人開始關注「高齡化」、「失
Thumbnail
2025年,日本大阪悄悄展開一場尋寶遊戲。 不只是博覽會會場,連電車上、街頭巷弄,甚至某個人的家裡,人們總能在不經意的時刻,遇見大阪・關西世博吉祥物「脈脈」(ミャクミャク)。那不是刻意安排的觀光行程,而是一種滲透進日常的可愛、怪趣與城市記憶。 就像1970年大阪人第一次抬頭望見太陽
「客底」一詞指的是「受到閩南文化影響而福佬化的客家人後裔」,過去這群人隱身在閩南人為主的台灣生活中,而如今有許多帶有「客底」身分的年輕人浮出水面,試圖找回屬於自己的客家認同。穎真作為其一,小時候時因為一場客語演講比賽意外開啟了與客語的緣分,後續在自己喜歡的演藝領域竟開展出令人意想
來到日本北海道的漁村小鎮,沿著海岸線,放眼望去是遼闊的大海,迎面而來的海風夾雜著海的鹹腥,看似美麗的海岸線,卻也暗藏著許多隨著海浪而來的廢棄物。 塑膠瓶蓋、漁網、破碎的玻璃,每年數百萬噸的海洋垃圾悄悄威脅這片蔚藍。根據統計指出,全球每年進入海洋的廢棄物超過 1,100 萬噸,相當於每分鐘倒一台垃圾
Thumbnail
「黃玠,創作歌手,身上擁有一半客家人血液的水瓶座, 擅長吉他、直笛演奏。」黃玠國有限公司的簡介上這樣寫著。三十多歲才發現自身留有客家血液的水瓶男子黃玠,近幾年一邊慢慢了解客家文化,一邊拾回了更多的自己與家庭記憶,今天來到北桃園的他,帶著一如既往的浪漫與幽默,準備與大
一場穿梭現實與虛擬的時空冒險,在基隆的正濱漁港悄悄展開,只需要一支手機,玩家便能跟著語音導覽與遊戲互動,走訪正濱周圍的大街小巷。這款無人實境解謎遊戲——憶忘之濱,是由星濱山共創地方工作室與專注於遊戲教育與議題遊戲開發的阿普蛙工作室共同打造,結合語音導覽與
Thumbnail
文字|廖品榕 攝影|Doiiin 編輯部、iGoods愛物資 iGoods愛物資的倉庫裡,整理職人忙著處理捐贈物資,「好物箱」整齊堆放,等待被整理和媒合送達需求者手中。iGoods透過物流系統及捐贈單管理,搭起捐贈者與社福單位之間的橋樑,創建物品循環的生態圈。執行長陳家銓由大學愛心募資活動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