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5|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愛樂大團] 2024 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開幕音樂會:布魯克納《感恩頌歌》(下)

2024 年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台北愛樂合唱團與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將與客席指揮楊書涵合作,為樂迷呈現布魯克納的兩首經文歌與《感恩頌歌》(Te Deum)。這些曲子乍看篇幅不長,但實際排練時才發現並不如想像中輕鬆。從今年四月到七月,三個多月的時間,大團在常任指揮張維君的指導下逐步精進,等待與客席指揮排練的那一天......

活潑健談的客席指揮

(指揮楊書涵專訪。)

與客席指揮楊書涵的第一次排練是在 7 月中。維君老師已經先對合唱團耳提面命,當天晚上務必準時,不要遲到。

楊老師臉圓圓的,非常客氣,一開場就說自己從國小就是台北愛樂的粉絲,大家聽了大笑不已,原來台北愛樂的歷史已經長到讓小樂迷變大指揮了!稍微閒聊了幾句,指揮就直接從《感恩頌歌》第一樂章開始。

楊老師對每個字的重音和每一句的詮釋方式非常要求,因此花了很多時間溝通他想要的感覺與風格。他希望合唱團以符合拉丁文音調的方式來唱,聽起來才會自然,而不是單純把每個音符唱出來。此外,他也根據歌詞與樂段想要傳達的感情,來調整速度、力度和聲音的輕重,以使整套曲子的高低起伏和對比更明顯。

楊老師在仔細調整合唱團的唱法時,還顧及到合唱團員聲音承受的負擔,尤其是經常要飆高音的女高音。指揮表示有些地方其實樂團非常大聲,因此合唱團不必在這些段落拼音量,只要將子音吐清楚,讓聽眾聽得見就好,以免太消耗聲音,相當貼心。

針對兩首經文歌,楊老師也有獨到的詮釋。這兩首歌的風格與《感恩頌歌》差異極大,聲響效果也相當不同。楊老師希望合唱團的聲音可以放鬆一點 (但不是鬆散),而且小聲的段落要盡量小聲。對這麼多人的合唱團來說,需要每個人盡可能放輕,只靠一口氣支撐,而根據我的經驗,這比大聲唱歌還要累。此外,他也特意稍微延長每一句的最後一個音,藉此好好醞釀情緒並創造餘音繚繞的感覺。總之,氣息的運用在這裡特別重要。

楊老師稱讚我們「聖母頌」最後一句「阿門」結尾那個「N」的共鳴非常好聽,是誰教你們的?我們說都是維君老師教的!維君老師不由得露出燦爛的笑容......

經過三次與客席指揮的彩排 (原本有四次,一次因颱風取消),合唱團越來越熟悉指揮想要的感覺。但因為排練場地的限制,要等到演出當日下午在音樂廳的總彩排,才知道在舞台上的實際音響效果如何......

總彩排與漫長的等待

今年的開幕音樂會由三個團體聯合演出,上半場是台東加走灣少年合唱團台北愛樂青少合唱團,下半場才輪到大團。由於同是演出人員,因此沒有辦法現場欣賞這兩個少年團的演出,我們只能趁著小朋友在舞台上時,觀看音樂廳休息室的電視轉播,聽得不是很清楚。

合唱團在休息室由維君老師帶完發聲後,因為客席指揮還在跟樂團排練,因此又等了一陣子。我試著趴在桌上小睡一下,但沒有睡著,腦子興奮地一直轉......

經過有點昏昏欲睡的一個小時,終於輪到合唱團了。總彩排的速度比起之前的排練稍慢,指揮表示希望保留時間,讓音樂的殘響迴盪在音樂廳,因此又調整了一些地方,加入一些停頓點。

比起之前動輒 90 分鐘起跳的曲目,《感恩頌歌》的長度只有大約 30 分鐘,再加上兩首經文歌,頂多 45 分鐘。雖然相當消耗聲音,唱起來也不簡單,但體力上的負擔並不是太重。

總彩排大約花了 1.5 小時吧!合唱團在五點左右回到休息室,便當已經堆積在那裡等著我們。維君老師說大團大約 8 點才要準備上台,因此我們有很長的休息時間。我慢慢磕完一整個便當,又慢慢換上演出服,再慢慢洗臉化妝。這次有時間仔細描兩邊的眉毛,看起來終於一樣高了!化妝這麼多次,眼妝對我來說還是最難的......

一切都準備好了,怎麼還剩那麼多時間?許多團員在那邊呼朋引伴地拍照,我也加入其中。一向活潑好動、人稱「踢飛」的團員號召大家擺出各種搞笑表情入鏡,現場氣氛熱絡。連加走灣的少年團員 (每一位都比我高!) 也穿著演出服來插花,真是可愛。

當本場女低音獨唱家陳珮琪老師以一襲深綠色禮服現身休息室時,大家的情緒達到最高點,紛紛衝上前搶著拍照,我差點擠不進去!陳老師聲音宏亮、個性豪爽,長期與台北愛樂合作,為團員上聲樂課,深受團員的喜愛,我在多年前也上過一次,直到現在仍受用不盡。

正式演出

今年的節目冊與我的後台證。

8 點左右,終於要輪到我們了!大家在後台排好隊型,這時客席指揮楊書涵也著好裝準備上台,從合唱團前面經過。他跟大家打招呼,興奮到臉都紅了 (不是興奮到模糊),還滿可愛的。

觀眾席看起來應該有八成滿以上。聽維君老師說,今天晚上有很多合唱界的專業人士和一些「重要人士」會來,連總統包廂都有人訂位了。我開玩笑說,是總統要來嗎?

大團在下半場首先演唱兩首無伴奏經文歌,我在台上感覺音準沒有太大的問題,算是非常整齊地唱完,而且「阿門」結尾的「N」好像拉得更長,楊老師真的很喜歡這裡的共鳴。接著無空檔直接接到《感恩頌歌》,要快速換成更宏亮的聲音,真的是考驗合唱團的反應速度,但這樣的對比,對聽眾而言應該滿震撼的吧!

這場音樂會的獨唱家分別是女高音陳美玲女低音陳珮琪男高音李世釗男低音謝銘謀。美玲老師和珮琪老師都與台北愛樂合作多年,兩個人的聲音都很嘹亮紮實,而且配合得很好。男高音李世釗我原本並不熟,在排練和正式演出時,對他的印象是音色比較年輕,感覺適合演唱歌劇中陷入愛河的年輕男主角。身高超高的男低音謝銘謀 (人稱阿謀) 則是如常地穩定輸出低音。

這一場我還滿專注的,心無旁騖地跟著指揮的手走,幾乎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這種感覺真的很好,也是舞台表演迷人之處,那是與現實不同的另一個境界,時間、空間和各種感官所接收到的訊息都特別清晰,世界上的其他事情都不再重要,只有當下才是真實存在的......

最後的「永恆」(Aeternum) 隨著女高音的高音 C 輝煌結束,唱完可以用一個簡單粗暴的字來形容:「爽」。觀眾反應很好,我想我們應該唱得不錯吧!我在表演過後去找這場的樂評,看起來評價很好,真希望趕快看到這一場的錄影。

合唱團下台之後,團員們很快就收拾東西離開了。我想著我女兒也來聽這場,現在正在停車場入口等我,因此急著要去找她,就直接離開了,居然完全沒想到要找指揮和獨唱家簽名合照,現在想想有點懊悔....

結語

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的開幕音樂會順利結束。我在排練過程中對布魯克納這位作曲家產生了興趣,閱讀了關於他的傳記,了解到他是一個大器晚成的怪咖,覺得很有意思,也開始找他的交響曲來聽 (一般來說最有名的是第七號)。

接下來合唱團要挑戰更困難的曲子,困難點在於它是全新作品,並且採用非傳統的和聲與旋律。合唱團其實已經開始練了一段時間,但對我來說,實在是練過即忘地難。我想我得找個更有效率的辦法把它練起來......


----

「關於合唱團的回憶」系列連載中!我在這個系列中分享自己從兒時到成年後,參與合唱團的點點滴滴,同時也會提到一些人生經歷和感悟。以下列出目前已發布的文章:

[回憶 1] 我愛唱歌,但沒加入合唱團
[回憶 2] 如果有機會登上舞台...
[回憶 3] 合唱初體驗
[回憶 4] 小小冒險、大開眼界
[回憶 5] 活力十足的台大合唱團
[回憶 6] 國家演奏廳
[回憶 7] 嘎然而止的合唱生涯
[回憶 8] 心靈大地震
[回憶 9] 重回台大合唱團
[回憶 10] 成為社會人士
[回憶 11] 兜兜轉轉又繞回合唱團
[回憶 12] 師大合唱團
[回憶 13] 台北愛樂合唱團
[回憶 14] 呂紹嘉與《戰爭安魂曲》(上)
[回憶 15] 呂紹嘉與《戰爭安魂曲》(下)
[回憶 16] 靜謐之光:布魯克納《E 小調彌撒》(上)
[回憶 17] 靜謐之光:布魯克納《E 小調彌撒》(下)


----

格主思密簡介:

到了人生的中點,才再度提筆寫作,寫寫詩、寫寫音樂,分享參加合唱團的經驗。有了些許人生歷練,白髮一根接一根冒出,外加忽然加重的老花眼。聽到感人的故事、動人的歌曲,親歷各種境遇,已不像年輕時心無所感或強說愁,而是化為真切的感悟。佛家追求無悲無喜之境,我則寧可感盡人世間一切悲喜,方為人、方不虛此生。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