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在咖啡廳工作,旁邊坐了一個大叔,對我的電腦螢幕有點好奇,我就對他微微一笑。然後大叔就開始跟我聊天,原來他是做寵物代理的,言談之間知道了大叔是成功人士,但是越聽越覺得不對勁。我原本以為他是做寵物用品銷售的…後知後覺才知道他販售寵物。
香港目前並無規管自家繁殖貓隻的買賣行為,於是大叔就利用這點來賺錢了。我好奇他從哪裏進貨寵物,大叔支支吾吾的不肯說。繼續聊下去才發現是近親繁殖,近親繁殖會對寵物帶來多大傷害就不說了,因為遲遲沒有立法,自繁在香港尚屬於灰色地帶生意。大叔還分享做這一行要學會包裝,所以會請人在臉書上標榜「自家繁殖」,這樣出處就不用多加解釋了。
這次對話讓我想起海豚友善計劃,1990年美國通過海豚消費者資訊保護法,迎來了海豚友善計劃的誕生,該計劃為全球訂下標準,為海豚停止使用魚網。在捕撈東太平洋所發現的吞拿魚時,不得對海豚做出追逐、網捕的行為。而國際海豚安全監測計劃會則會負責監測漁業公司,而我的疑問也由此而生,看似明了的介紹裏卻有著無數難以確認的部份…包括非法捕撈、監管人手的問題。市面上許多罐頭產品都因參與該計劃得到了海洋友善徵章(標榜該公司的產品在捕獵吞拿魚時,並無作出傷害海豚的行為。)但海洋之廣、真的有辦法被簡單包攬嗎?
而捕撈鯨豚帶來的暴利也讓行業需求不增反減,單看Netflix的紀錄片《血色海灣》,紀錄了日本和歌山縣東牟婁郡太地町的獵豚聖地,每年該地村民都會大肆佈置漁網,等待海豚因回音定位而上鉤,部份海豚會被售賣至世界各地的海洋公園,一條至少價值上百萬港幣,而剩下沒被選中的海豚也會被全數獵殺,出售豚肉。
對生物不是很熟悉,希望會有更懂的人補充,發這篇文章或多或少有些離題,只是希望大家在看到「自家繁殖」、「海洋保護」這些標籤時能保持懷疑,希望能幫到真正需要的團體&動物們!
我養動物、我愛動物。
部份圖片來源於 @natgeo.media 與網路
(如有侵權,非常抱歉,請告知照片刪除。)
有關海豚表演
https://join.gov.tw/idea/detail/23070064-73a6-4421-becb-fb166102089f
我養動物、我愛動物。
謝謝,下回觀察見,期待一天能寫得再深入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