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故事下集》觀後感:好爸爸不等於好老公,生育決定與現代社會壓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看《童話故事下集》,中間有一段是因為童年時期被迫長大的照顧弟妹的宜玲,除了聽到自己子宮在呼喊的聲音以外,也看到了自己老公愛小孩的模樣,心想也許他是個神隊友所以決定要生小孩。


子宮(由好久不見的蔡閨配音)說:「他可能不是個好老公,但他會是個好爸爸。」這句話也成為宜玲最終決定可以嘗試要孩子的關鍵。


但我個人對這句話有點意見,也是我想提醒各位朋友的:我認為對方必須要是個好老公,才能真正成為好爸爸。


因為在家庭與婚姻當中,其實真正的核心就是夫妻相處要足夠親密與愉快,儘管對方是個好爸爸或好媽媽,能夠滿足孩子的需求,但伴侶關係對經營還是最重要的。


因為最好的教育,叫做「父母相愛」。


雖然我沒有生孩子,但畢竟也聽過不少故事,如果你是能滿足於對方只要做好親職就可以的狀態,那當然就沒問題,但如果你自身對於情感及親密是有需求的,對於生活細節及相處是有所要求的,千萬不能因為對方會是個好爸爸或好媽媽就決定生孩子。


孩子其實是很敏銳的,父母相處的狀態,他們都會完整的複製在未來的親密關係裡。


所以如果可以,不管現在是否已經有小孩了,都請多多關注彼此的親密度、經營好關係,生活滿意度才會比較高唷!


-


另外在他們準備懷孕的那個階段,其實也一度差點看哭了我,雖然我沒有親身經歷那種過程,但因為身邊真的也有好多為了求子努力的女性朋友,反覆努力反覆失望的心情真的很不好受🥲


女性總是被當作育兒的主角,如果生不出來,在社會上馬上第一個聯想到的都會是女性的問題。


例如妳可能只是想喝個冰飲料,就會有人關心妳說「女生不要喝冰的,身體太寒了。」


妳偶爾的小感冒,周圍的人:「妳身體太虛了,要好好補一下。」


周遭人雖然是關心跟好意,但不知道為什麼聽起來總是怪怪的:「來,這個,多吃點這個,對女生身體好!」


關於生小孩的問題,女生也通常被當作主要規勸對象:「什麼時候也生一個呀?」、「要生要早點生,不然生不出來了!」


妳回應:「我們不生。」


他們:「妳確定?不會後悔嗎?那以後老公想生只好找別人生了喔!」


其實有時候理智上都知道人們是站在關心的立場,但就會有種感覺是,為什麼不能尊重當事人的決定呢?


最奇妙的是,很多親朋好友明明上一秒才在說小孩多煩多討厭、好想要自由好累,下一秒就又開始勸生了,是不是有點沒說服力😆?


-


現代年輕人在育兒方面之所以會想得比較多,我想很多時候是因為過去父母在繁殖的時候是「無意識」的,只覺得能把孩子生下來養大就不錯了,可或許正是因為這一代的許多孩子並沒有感受到真正的愛與關心,相反自己的人生彷彿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或延續父母的夢想,所以才會對於生孩子更為慎重,不止考慮經濟,也要考慮自己的身心狀態是否能真的教育好孩子,從這個角度想,其實是為了孩子好呀!


我相信宜玲跟學友這一代的人,不管男女壓力都很大。過去的人營養不良、資源貧瘠,可為什麼如今相對生活條件較好的社會,不孕症卻反而多呢?某程度上也可能是一種「自然規律」吧⋯?


人口過剩的地球,

需要喘口氣了也說不定(?)


#童話故事下集

avatar-img
12會員
82內容數
這裡是一個融合占星、影評、劇評、心靈成長以及水晶之美的沙龍。講述星辰中的故事,感受其心靈共鳴,沉浸在文字與水晶所散發的神秘光芒中。 與我一同漫遊於詩意的生活、探索宇宙的奧秘、品味生命的美好。 共同啟發心靈,感受文字的魔法,並在這片寧靜的網路角落中找到心靈的歸屬。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uqu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童話故事下集》影集探討現代婚姻、家庭組成及生育議題,劇情觸動人心之處在於描寫主角備孕歷程與面對社會壓力,以及男性在求子不順過程中的脆弱與掙扎,並呈現婆媳間的價值觀差異。最終,影集傳達出婚姻與生育應建立在愛與尊重的正面訊息。
4/5《童話故事下集》,2024
宮澤理惠的一生充滿起伏,從童星時期的盛名到全裸寫真風波、婚約破裂、憂鬱症與厭食症的折磨,她始終以「明知會散落,仍不懼盛開」的精神面對,最終收穫事業與家庭的幸福。本文深入剖析她的人生歷程,並從占星學角度探討其性格特質,旨在啟發讀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人生挑戰。
是枝裕和執導的電影改編自向田邦子的名作《宛如阿修羅》,探討家庭、女性情感與倫理道德的議題。文章深入分析劇中四姊妹各自不同的性格與面對父親外遇的反應,並點出向田邦子作品中對人性的包容與日常生活的細膩描寫,以及是枝裕和如何延續其創作精神。
本文探討影視劇《影后》中艾瑪與陳偉任兩者複雜的情感關係,分析兩人如何在各自的夢想與安全感中掙扎,以及如何通過溝通建構健康的親密關係。角色的心理動機和內心掙扎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情感困惑,提醒我們在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同時,也需要正視自己的脆弱。
4/5影后
在《影后》中,薛亞之這個角色的故事深刻反映了現代女性在角色扮演與自我認同中的掙扎。她為了迎合他人期待,不斷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最終在自我懷疑中找尋到自己的覺醒。這篇文章剖析了薛亞之的內心世界,並引發對自我價值與需求的深刻反思,提醒我們應該更多關注自身的感受與需求。
4/5影后
《影后》展現了周凡與薛亞之之間錯綜複雜的友情關係,揭示了現代女性在情感與自我認同上的掙扎。文章探討了她們之間的價值觀衝突、比較心理以及如何自我否定。最終,提醒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應學會尊重與理解彼此的獨特性,而非單以自己的標準衡量。透過對這段關係的反思,觀眾得以更深入理解自我與他人的連結。
4/5影后
《童話故事下集》影集探討現代婚姻、家庭組成及生育議題,劇情觸動人心之處在於描寫主角備孕歷程與面對社會壓力,以及男性在求子不順過程中的脆弱與掙扎,並呈現婆媳間的價值觀差異。最終,影集傳達出婚姻與生育應建立在愛與尊重的正面訊息。
4/5《童話故事下集》,2024
宮澤理惠的一生充滿起伏,從童星時期的盛名到全裸寫真風波、婚約破裂、憂鬱症與厭食症的折磨,她始終以「明知會散落,仍不懼盛開」的精神面對,最終收穫事業與家庭的幸福。本文深入剖析她的人生歷程,並從占星學角度探討其性格特質,旨在啟發讀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人生挑戰。
是枝裕和執導的電影改編自向田邦子的名作《宛如阿修羅》,探討家庭、女性情感與倫理道德的議題。文章深入分析劇中四姊妹各自不同的性格與面對父親外遇的反應,並點出向田邦子作品中對人性的包容與日常生活的細膩描寫,以及是枝裕和如何延續其創作精神。
本文探討影視劇《影后》中艾瑪與陳偉任兩者複雜的情感關係,分析兩人如何在各自的夢想與安全感中掙扎,以及如何通過溝通建構健康的親密關係。角色的心理動機和內心掙扎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情感困惑,提醒我們在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同時,也需要正視自己的脆弱。
4/5影后
在《影后》中,薛亞之這個角色的故事深刻反映了現代女性在角色扮演與自我認同中的掙扎。她為了迎合他人期待,不斷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最終在自我懷疑中找尋到自己的覺醒。這篇文章剖析了薛亞之的內心世界,並引發對自我價值與需求的深刻反思,提醒我們應該更多關注自身的感受與需求。
4/5影后
《影后》展現了周凡與薛亞之之間錯綜複雜的友情關係,揭示了現代女性在情感與自我認同上的掙扎。文章探討了她們之間的價值觀衝突、比較心理以及如何自我否定。最終,提醒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應學會尊重與理解彼此的獨特性,而非單以自己的標準衡量。透過對這段關係的反思,觀眾得以更深入理解自我與他人的連結。
4/5影后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Netflix出品的韓劇《外傷重症中心》近日掀起熱潮,橫掃全球排行榜,在19個國家奪下收視第一的殊榮。有別於傳統醫療劇,快節奏的劇情加入動作場景,呈現醫護人員為救人而奮不顧身的故事。此劇有三個發人省思的議題,看看這些角色教會我們哪些人生課題。
光是看到笨蛋節奏的名字,就讓人忍不住追 ON 檔啊!如果你也喜歡編劇《重啟人生》或是《入侵者們的晚餐》的風格,那你一定也會喜歡這部!目前 Netflix 出到第三集,完全是非常順暢地看完~維持編劇一貫的風格,滿滿細鎖又生活化的對話,卻一點都不覺得無聊冗長,讓人忍不住一集接一集!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Netflix出品的韓劇《外傷重症中心》近日掀起熱潮,橫掃全球排行榜,在19個國家奪下收視第一的殊榮。有別於傳統醫療劇,快節奏的劇情加入動作場景,呈現醫護人員為救人而奮不顧身的故事。此劇有三個發人省思的議題,看看這些角色教會我們哪些人生課題。
光是看到笨蛋節奏的名字,就讓人忍不住追 ON 檔啊!如果你也喜歡編劇《重啟人生》或是《入侵者們的晚餐》的風格,那你一定也會喜歡這部!目前 Netflix 出到第三集,完全是非常順暢地看完~維持編劇一貫的風格,滿滿細鎖又生活化的對話,卻一點都不覺得無聊冗長,讓人忍不住一集接一集!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有小孩以後的日子,是什麼樣的呢?   在有小孩以前,我曾幻想過,就是多照顧個生命,但是會是以我們大人的步調來當作主旋律,小孩是在我們夫妻間的伴奏樂曲。   結果有了小孩以後,發現他們才是主角,我們夫妻反而變成配角了。   從假日的出遊地點,到平日要吃什麼,都會從「自己想」變成「小孩怎樣方
Thumbnail
你記得嗎?相處第一或二年,我覺得可以生孩子,我們的孩子。取你的卵配對精,再用我的子宮孕育,生出和你一樣好看的孩子。這樣,我們都參與了創造的過程,都是孩子的親人。
Thumbnail
不分年齡差距、不管國籍種族,更不用說性別星座,只要是情人相處就會有情緒問題,不可能天天上演你儂我儂、甜言蜜語的情節,所以即使俗話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也難免會有嘻笑怒罵、口出惡言的時候;打打罵罵教孩子,吵吵鬧鬧過日子,知輕重有分寸就好。這些日常往往是將來點點滴滴的串串回憶。 說起人類
Thumbnail
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來治癒 如果真的沒有自知要當爸爸的身分 真的不要生小孩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既然選擇生了就該認清現實去面對 不要總是控制不好自己的私人情緒 又老是把錯誤合理化都歸咎於他人 - 全職媽媽挺不容易,不是只有表面看到的光鮮亮麗 照顧孩子是份沒有收入的工作 社會在職上班一天
人生重點是認清自己的慾望、天性、條件,再來決定要不要有小孩?愛就好好教養、陪伴小孩,不愛小孩的人,不當爸媽就專注好好愛自己、愛你想愛的人,每條路都可以通到羅馬的,不愛羅馬還有巴黎。
這是一篇關於家庭、愛情和母子關係的感人故事。文章描述了作者與一個媽寶男交往8年的經歷,揭露了有毒家庭的種種不快樂。作者透過自己的成長和覺醒,堅決離開了這段不幸福的關係,並呼籲大家勇敢追尋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文章以電視劇《不夠善良的我們》為引子,深入探討了家庭、愛情和人生的真諦。
次生女兒說:次生父親為何要演化愛情給我看?你是不是一個好人?你知道我和你一樣是追求完美的人,你要做那麼大的事業,我要和你一起做。你是不是認為我不能?我是愛你的,請相信我們可以。你知不知道你是個怎麼樣的人?你是一個傻瓜,這個世紀還有誰會做這種事情,我看到了可以放手嗎? 次生女兒說:當我們大家都變大,
所有的男生,想要生育小孩前,先想辦法搞清楚未來小孩的媽媽是哪種人?一定要「天性愛小孩」,小孩才會擁有一個願意親近、陪伴、負責任到底的媽媽。
Thumbnail
想來聊聊生育這件事,或許是因為春節見了親戚,又被催產了,奇怪的是家裡兩個20多歲的女孩子都沒有男朋友,比起催產不是應該先催婚嗎?
Thumbnail
原生家庭對婚姻關係的影響深遠,許多人不自覺地被父母婚姻的模式所吸引,並在成年後重複了相似的關係模式。然而,即便如此,每個人仍有選擇的權利,能夠改寫命運,找尋不同結局的劇情。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有小孩以後的日子,是什麼樣的呢?   在有小孩以前,我曾幻想過,就是多照顧個生命,但是會是以我們大人的步調來當作主旋律,小孩是在我們夫妻間的伴奏樂曲。   結果有了小孩以後,發現他們才是主角,我們夫妻反而變成配角了。   從假日的出遊地點,到平日要吃什麼,都會從「自己想」變成「小孩怎樣方
Thumbnail
你記得嗎?相處第一或二年,我覺得可以生孩子,我們的孩子。取你的卵配對精,再用我的子宮孕育,生出和你一樣好看的孩子。這樣,我們都參與了創造的過程,都是孩子的親人。
Thumbnail
不分年齡差距、不管國籍種族,更不用說性別星座,只要是情人相處就會有情緒問題,不可能天天上演你儂我儂、甜言蜜語的情節,所以即使俗話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也難免會有嘻笑怒罵、口出惡言的時候;打打罵罵教孩子,吵吵鬧鬧過日子,知輕重有分寸就好。這些日常往往是將來點點滴滴的串串回憶。 說起人類
Thumbnail
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來治癒 如果真的沒有自知要當爸爸的身分 真的不要生小孩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既然選擇生了就該認清現實去面對 不要總是控制不好自己的私人情緒 又老是把錯誤合理化都歸咎於他人 - 全職媽媽挺不容易,不是只有表面看到的光鮮亮麗 照顧孩子是份沒有收入的工作 社會在職上班一天
人生重點是認清自己的慾望、天性、條件,再來決定要不要有小孩?愛就好好教養、陪伴小孩,不愛小孩的人,不當爸媽就專注好好愛自己、愛你想愛的人,每條路都可以通到羅馬的,不愛羅馬還有巴黎。
這是一篇關於家庭、愛情和母子關係的感人故事。文章描述了作者與一個媽寶男交往8年的經歷,揭露了有毒家庭的種種不快樂。作者透過自己的成長和覺醒,堅決離開了這段不幸福的關係,並呼籲大家勇敢追尋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文章以電視劇《不夠善良的我們》為引子,深入探討了家庭、愛情和人生的真諦。
次生女兒說:次生父親為何要演化愛情給我看?你是不是一個好人?你知道我和你一樣是追求完美的人,你要做那麼大的事業,我要和你一起做。你是不是認為我不能?我是愛你的,請相信我們可以。你知不知道你是個怎麼樣的人?你是一個傻瓜,這個世紀還有誰會做這種事情,我看到了可以放手嗎? 次生女兒說:當我們大家都變大,
所有的男生,想要生育小孩前,先想辦法搞清楚未來小孩的媽媽是哪種人?一定要「天性愛小孩」,小孩才會擁有一個願意親近、陪伴、負責任到底的媽媽。
Thumbnail
想來聊聊生育這件事,或許是因為春節見了親戚,又被催產了,奇怪的是家裡兩個20多歲的女孩子都沒有男朋友,比起催產不是應該先催婚嗎?
Thumbnail
原生家庭對婚姻關係的影響深遠,許多人不自覺地被父母婚姻的模式所吸引,並在成年後重複了相似的關係模式。然而,即便如此,每個人仍有選擇的權利,能夠改寫命運,找尋不同結局的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