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棟建築能夠存在多久?大家認為一棟公共建築能夠存在多久?
雅典衛城的帕德嫩神廟是西元前五世紀的建物。北京紫禁城已經604年了。
古典音樂也就是當時的流行音樂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也因此古典音樂也在反映著過去某段時代的當代聽覺藝術,這在所有的藝術都是相通的。所以說我們都在寫歷史,我們所做的創作其實也都在反映著時代性。這也就是為什麼畫畫的人那麼多,只有少數畫的極好極有風格的能被載入史冊,而史冊中又只有那些開創思潮的少數中的少數才能被大書特書,因為這少數的人往往影響著一整個世代。能夠上達殿堂的藝術,都負有開創思潮與反應時代這樣推動文明的重要使命。這些藝術都是人類留給後世萬代的重要資產。
舉個例子,19世紀的重要畫家高更、塞尚、梵谷,提出從寫實概念轉變為藝術家主觀表現,這創新的思潮奠定了後期印象派在藝術史上的地位,甚至在西方藝術史被視為古典藝術與現代藝術的分水嶺。但若是在21世紀的現在還畫著後期印象派那樣觀念風格的繪畫,即便畫得再好,這畫作在藝術史上連個屁都不是,投資者在這樣的作品上看不到未來,這種沒有思想沒有靈魂的塗鴉根本稱不上是藝術。
一棟建築能夠存在多久?就能夠讓後世理解過去那個時代的建築文化思潮,把當代最厲害的建築思維拿出來落實無比重要,尤其是殿堂建築,因為妳就是時代的代表!
戰後是一個全球都很困難的時期

幸好這世界還有現代主義建築大師 勒.柯比意-廊香教堂。1954

幸好這世界還有現在主義建築大師 路易斯.康-孟加拉卡達國民議會廳。1962

幸好台灣還有王大閎建築師,雖然是傳統華夏語彙,但王建築師設計的國父?紀念館有著充分的當代美學思維。1972

幸好台灣還有修澤蘭建築師-台北光復國小圓樓。1964
修澤蘭是戰後在台灣最重要的女性建築師,其建築語彙不但充分展現當代,同時也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

幸好台灣還有位於台東的公東教堂,由瑞士建築師賈斯特斯.達辛登設計。1960
公東教堂是台灣第二座現代主義建築,被譽為台灣的廊香教堂。
每一座傳世的經典建築都是留給後世子孫重要的文化遺產,現在我們該留下什麼樣的建築給後世子孫?

幸好台灣還有黃聲遠建築師-櫻花陵園。2015

幸好台灣還有廖偉立建築師-台中救恩堂。2009
之前的篇章講過美學是最接近善的哲學,一個好的美學對社會、文化、教育、乃至於心靈影響深遠。建築是花大錢的美學形式,而且公共建築不是私人收藏,影響不但幅員廣闊,還可能百年千秋。
其實我很不喜歡探討建築美學時去談論清帝國美學、日本美學、華國美學等標籤印象。別被清宮劇騙了,清帝國沒那麼美好。也別盲目崇拜日本,日本很多小地方政府也不知道自己國內誕生許多在世界影響深遠的普立茲克建築師,還是有很多聳聳的地方公共建築。上述王大閎建築師也將傳統華夏建築語彙很好的與現代建築思潮結合,並不是染上中國語彙的建築就會變醜,雖然很醜的圓山飯店是個明顯的例子。(不過多半喜歡圓山飯店建築的人反而討厭王大閎建築師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