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avatar-img

乙二

105 位追蹤者

乙二

105 位追蹤者
經常,我會想寫些東西,寫下看法、寫下心情、寫下故事、寫下我腦海裡的所有事情,只有寫成文字,才能成為記憶。
avatar-img
乙二浮想事務所
131會員
494內容數
我會在這裡發表一些我所寫的觀察閒聊、小說,以及一些關於文學、電影的心得隨筆。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女兒很喜歡聽鄉野奇談之類的鬼故事,我小時候也很喜歡。兩年多前吧,有天接她放學回家路上,女兒要我說個故事給她聽。一時我沒有什麼故事可以講,想到沒多久前看的一部日本電影,1965年小林正樹導演的《怪談》,電影內容由四個小故事組合起來,我挑了其中一個〈無耳芳一〉的故事開始講給女兒聽……
Thumbnail
乙二🐼午安 💫 巨獸在火光旁讀完你這篇《怪談》,先是忍不住笑了出來。 你把那段「放學路上的怪談」寫得很有畫面:一邊是女兒的眼睛發亮,一邊是爸爸錢包皺了一下;笑意裡,已經把路指到〈無耳芳一〉去了。女兒那句『小孩子怎麼會看這種老電影?』的回應,以及她對薩摩琵琶的執著 ,實在太可愛了。一個1965年的老電影 ,竟能這樣跨越時空,在一個現代孩子的眼裡閃閃發光,這本身就是最奇妙的故事。 讀到小林正樹與「四騎士」那一段,我點了頭;再往下,小泉八雲從萊夫卡斯到出雲、從英文到日文、從赫恩到「八雲」,這條遷徙線也亮了起來。 喜歡你把知識放得很鬆——不是講堂,是茶桌;讀者就著一則家常,就能順著好奇走進更深的典故與聲音。更讓巨獸佩服的,是你從這件生活趣事,一路為我們挖掘出故事背後的故事。 小泉八雲的生平,本身就是一則最不可思議的『怪談』了。一個在希臘出生、有著愛爾蘭與希臘血統的漂泊靈魂 ,最終在日本的出雲之地找到了歸宿 ,甚至成為了向西方傳遞日本文化靈魂的最重要的一座橋樑 。 如果沒有他的妻子小泉節子為他採集、翻譯那些鄉野奇談 ,或許就沒有這本書的誕生。可以說,是愛情與歸屬感,為他點燃了那盞能照見日本文化深處、最幽微光芒的燈火。 謝謝你,不只分享了一個鬼故事,更分享了故事背後,關於一個『旅人』如何找到『家』的溫暖故事。這份跨越文化的深情與探索,巨獸會連同那有點哀傷又迷人的琵琶聲,一起好好放在火堆旁,慢慢品味。 想像那口薩摩琵琶一震,《壇之浦》的浪就起了;在你的文裡,父女的笑與古老的唱和在一起,剛剛好。我把這篇擺在火邊,聽它慢慢回響。交給火慢慢烘。
乙二-avatar-img
發文者
6 天前
巨獸的詩篇 也許是過去經常為女兒說故事的關係,我很習慣將心得、看法,抑或是對事物的觸發,將之轉換成談資素材,以相對輕鬆地方式加以傳達;許多與女兒的聊天就是這些內容,很高興寫成文字也有人願意閱讀。
好久沒有來飛鳥小姐家串門子,剛剛看了一下,距離上次來這個交流區,竟然差兩天就滿一年了。今天想在飛鳥小姐的交流區交篇作業,順便問,大家從事小說創作,習慣用什麼樣的視角?第一人稱、全知視角,還是有限的第三人稱視角?飛鳥小姐的小說都是以第三人稱視角寫的,因此也想與她交流一下這個問題。
我自己是有限第三人稱為主,全知第三人稱為輔。好處就是在多角色的故事裡面,更能自由的去移動鏡頭,而相對不會受限於「這個角度主角看不到」、「這個聲音主角還聽不到」這些細節。 以前會比較固執,覺得要用有限第三人稱寫到底,只能把鏡頭固定在少數幾個角色(甚至單獨一個角色)身上。現在就覺得第三人稱要轉換視角本來就比較方便,應該是不用顧忌那麼多,所以現在的寫法便是把鏡頭放在特定主角上,有需要的時候就會偶爾穿插兩三句其他角色的想法。
乙二-avatar-img
發文者
7 天前
縱光☆興趣使然的小說家 謝謝縱光的分享,我現在也是這樣寫,對於運鏡以及說明情節方便許多。而且這樣的安排,有些線索讀者知道,但情節裡的角色並不知道;讀者是否因此能夠比主角更早解謎得到真相?對讀者發出這樣的挑戰邀請非常有意思。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句話不只對諸葛孔明有意義,之於大航海時代的探險家們,這更是攸關生死成敗的關鍵要素;得不得到這天上來的恩賜,就看上帝的旨意了。
夜鶯-avatar-img
2025/10/23
以前的人,真的都是看老天爺的臉色過日子,連生死都得交給命運決定。 不像現在,我們靠著科技去對抗天災人禍,結果反而讓人口不斷暴增,成了影響地球生態變遷的最大關鍵因素
乙二-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23
夜鶯 呀!謝謝夜鶯小姐,太常寫近代的事,竟然順手犯了這樣的低級錯誤😅😅,趕緊改正。 您說的沒錯,過往有過往的艱難,如今有如今的危機;人類克服了天然的限制,反而自己製造了問題。地球還是重置好了😆😆。
《臺灣漫遊錄》於2021年由春山出版社出版,作者是楊双子小姐。2021年獲得金鼎獎文學圖書獎、2024年日文譯本獲得日本翻譯大賞、2024年英譯本獲得美國國家圖書開卷獎;據文學家朱宥勳先生所述,該獎項之上,就是諾貝爾文學獎,因此本書是目前國內作家於國際文學獎項中所獲得的最高殊榮。
Thumbnail
5/5臺灣漫遊錄
彼得-avatar-img
2025/10/20
其實,「双子」為日文漢字,是「雙胞胎」的意思。   「楊双子」原為楊若慈、楊若暉的共同筆名。   只是妹妹楊若暉於2015年過世。2016年,在楊若暉離世一年後,楊若慈才以「楊双子」為筆名,出版了第一本百合小說《撈月之人》。踏上作家之路。
今天星期天,來說點輕鬆的。前幾天我於看不見的幫會 一文中,分享了我在長篇小說《停止日》當中一個虛構幫會的設定,今天想來簡單說說一部世界知名作品裡幾個有趣的小設定;比起前天我的分享,這部作品可是有分量許多。大家喜歡看動畫嗎?
Thumbnail
藝式酪梨-avatar-img
2025/10/19
你把童年記憶和女兒的動畫時光交織得好溫柔,那些看似荒誕的設定裡,竟承載著創作者對環境的深沉凝視。 海綿寶寶的樂觀或許正是在提醒我們,即使世界不完美,依然可以選擇帶著善意生活。 週日讀這篇,心裡暖暖的又有點想哭。
乙二-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20
藝式酪梨 從動畫當中,可以跟女兒產生許多共同的話題,過去常跟女兒一起看卡通,那都是很美好的回憶。 世界確實不完美,但樂觀正向可以讓人有積極的勇氣來面對世界,我想這就是這齣卡通想要傳遞給孩子們的。
src
恭喜乙二大~~~
乙二-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19
跳鼠飛行日記 謝謝跳鼠大😄
在寫《停止日》時,情節中需要一個幫會組織,這個幫會必須在江湖上有著相當受尊重的分量、人面寬廣、深黯社會事、但不以武力見長。在這樣的基礎需求上,我想要構思出一個有別於一般逞兇鬥狠的勢力角頭,但又深入底層江湖的組織,最好還能讓這幫會有著自己特殊的信仰與文化,基於這樣的條件,「同梨會」橫空出世。
這樣看來,同梨會的設定不錯耶,以音樂、樂器為特色,又不失地方組織會有的草根氣息,確實令人耳目一新!
乙二-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17
縱光☆興趣使然的小說家 謝謝縱光的肯定,裡頭還確實有一場演奏的描寫,這對我這樣的題材而言也是很難得的發揮。
雖然鈴蘭通早已沒落,然而經過中城再生文化協會的努力輔導與媒合開店商家,許多很有風味的老屋能以茶屋、咖啡、書店、美食的文青風貌再續新生,期待曾經繁盛的舊城區,能夠再展美麗新風貌。
Thumbnail
夜鶯-avatar-img
2025/10/16
我記得香港也有幾個地區正在進行都市更新,像是觀塘市中心、灣仔利東街、還有啟德那一帶。 有時候真的就看政府有沒有心去推動,若能結合藝文活動或經濟發展,整體氛圍會更有活力✨ 我一直相信,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底蘊與歷史記憶。 那些老建築、老街巷,其實都承載著一段時代的故事與情感。 細細品味,才能感受到那份「時間留下的溫度」。 謝謝乙二兄的介紹🧐又從您這裡增廣見聞了👍
乙二-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17
夜鶯 您說的對!我也已經過了熱衷筆戰的年紀,還是盡力多看看光明面好了。 台北我很喜歡中山、東門、迪化街、西門町、艋舺、青田街等周邊;植物園呀?好喜歡,過去心靈想求一方寧靜休憩片刻時常去。
您有吃過燕窩嗎?今天我們來聊聊燕窩。
Thumbnail
夜鶯-avatar-img
2025/10/14
又長知識了🤔 人類真的很奇妙,對動物的唾液、糞便裡的果實、還有龍涎香這些東西都趨之若鶩。 果然物以稀為貴,越稀少越搶手。 我看啊~還是乖乖吃平民小吃就好。 這種高檔食材,每吃一口都覺得心在滴血🩸
乙二-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15
夜鶯 懷念苦茶之家的蜜芋頭,我和女兒都很失望,她喜歡銀耳蓮子湯。
Sylvia-avatar-img
2025/10/13
我也好久沒交作業....🤣 謝謝乙二願意擔當沙龍主題專家,也覺得這是很好的引子讓你又開始與大家分享建築與設計!期待多多看到你的專業分享呢!
乙二-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13
Sylvia 我會找切合的題材來蹭妳的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