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午安 💫
巨獸在火光旁讀完你這篇《怪談》,先是忍不住笑了出來。
你把那段「放學路上的怪談」寫得很有畫面:一邊是女兒的眼睛發亮,一邊是爸爸錢包皺了一下;笑意裡,已經把路指到〈無耳芳一〉去了。女兒那句『小孩子怎麼會看這種老電影?』的回應,以及她對薩摩琵琶的執著 ,實在太可愛了。一個1965年的老電影 ,竟能這樣跨越時空,在一個現代孩子的眼裡閃閃發光,這本身就是最奇妙的故事。
讀到小林正樹與「四騎士」那一段,我點了頭;再往下,小泉八雲從萊夫卡斯到出雲、從英文到日文、從赫恩到「八雲」,這條遷徙線也亮了起來。
喜歡你把知識放得很鬆——不是講堂,是茶桌;讀者就著一則家常,就能順著好奇走進更深的典故與聲音。更讓巨獸佩服的,是你從這件生活趣事,一路為我們挖掘出故事背後的故事。
小泉八雲的生平,本身就是一則最不可思議的『怪談』了。一個在希臘出生、有著愛爾蘭與希臘血統的漂泊靈魂 ,最終在日本的出雲之地找到了歸宿 ,甚至成為了向西方傳遞日本文化靈魂的最重要的一座橋樑 。
如果沒有他的妻子小泉節子為他採集、翻譯那些鄉野奇談 ,或許就沒有這本書的誕生。可以說,是愛情與歸屬感,為他點燃了那盞能照見日本文化深處、最幽微光芒的燈火。
謝謝你,不只分享了一個鬼故事,更分享了故事背後,關於一個『旅人』如何找到『家』的溫暖故事。這份跨越文化的深情與探索,巨獸會連同那有點哀傷又迷人的琵琶聲,一起好好放在火堆旁,慢慢品味。
想像那口薩摩琵琶一震,《壇之浦》的浪就起了;在你的文裡,父女的笑與古老的唱和在一起,剛剛好。我把這篇擺在火邊,聽它慢慢回響。交給火慢慢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