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1|閱讀時間 ‧ 約 30 分鐘

《人與類人的n種狀態》Story 13《恣意而生:金庸世界的現代平行宇宙》第99章 為什麼哭泣

第99章 為什麼哭泣

 

1.

時間在渾渾噩噩中,過去了。

殷離也不知道,怎麼就到了這個學期的第18周了。

 

第9周,儀琳的叔叔第一次手術。

第10周,期中考試。

第13周,自己的18歲生日。

第17周,儀琳的叔叔第二次手術。

 

這個學期只有19周。

第18周,已經是期末考試周的前一周了。有的課,第17周已經結束,這周僅僅是答疑。進度慢的課,這周老師還在收尾。

到了這個時候,不上課時,大家都在拼命看書。臨陣磨槍,不快也光。臨時抱佛腳,先抱了再說。往自己腦子塞東西,塞進去多少算多少。

 

2.

殷離已經在地理系的自修教室,混了好些天。在那裡,她不會碰見熟人。

之前,還沒有什麼問題。到了期末,平常不自修的人,也不得不離開容易墮落分心的寢室,找個只有書本和硬椅子的地方看書。自修教室和圖書館,都不夠用了。

第18周,週三的晚上,有一個個子小小的女生,應該是地理系的,在教室裡找一個不挨著人的空位。她發現殷離在地理系的自修教室,看心理系的書,於是大聲問道:“同學,你是地理系的嗎?!”

殷離完全不想跟人說話,只好拿起課本,塞進背包,走人。

 

她在外面晃蕩了半個小時,在河邊的長椅上坐了幾分鐘。

一月上旬,已經是真正的冬天了,寒氣贴著她脸上的皮肤、耳朵、手指、腳尖,一分一分地往裡

才10點多,遠沒有到睡覺的時候,回寢室還是太早。殷離只好站起來,還是去心理系了。

 

在心理系一樓開放的自修教室,104室,找到一個角落裡的座位。不是在後排的角落,那種座位照例很搶手。

而是在門邊。可能這是因為進出必經之地,又透風,又容易被人打攪,所以才沒有人坐。

殷離看了一眼整個教室,很好,沒有看到班上其他同學,只有林平之一個人是她認識的,他坐在教室比較後面的地方,正在埋頭看書。

 

3.

殷離坐下來,繼續看書。

 

“引言

與弗洛伊德以及榮格一樣,阿德勒是將心理動力技術應用於治療的重要貢獻者之一。與弗洛伊德共事8到10年後,他們分道揚鑣,自立門戶。弗洛伊德一直認為,是阿德勒背叛了他,阿德勒是一個異端分子。

1911年,阿德勒辭去了維也納精神分析協會主席的職位,並在1912年創立了個性心理協會。弗洛伊德曾斷言,阿德勒的理論概念是和做一個優秀的精神分析師相違背的。

 

後來,很多其他的精神分析師,從弗洛伊德的正統觀點裡分離出來。這些弗洛伊德的反對者,包括霍尼(Karen Horney)、弗洛姆(Erich Fromm)、沙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都一致認為,社會和文化因素,對於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

儘管這三位治療大師一般都被稱為新精神分析學派,但是正如海因茲·安伯克(Heinz Ansbacher)所說,他們是新阿德勒學派,似乎更為合適。他們都反對弗洛伊德的生物決定論,而選擇了阿德勒的社會-心理取向和目的取向的人性觀。”

 

“關鍵概念

阿德勒的理論,關注的是自卑感,他認為自卑感是所有人的共同屬性,也是人類一切奮鬥的根源。自卑,不是對弱點和異常的歎息,而更多是創造的源泉。它會驅使我們努力追求掌握、成功和競爭。我們被驅使去努力克服各種自卑感,從而達到更高的發展水準。

 

阿德勒派個體心理學的一個基本假設是,人格只有從整體的和系統的角度,才能夠被理解;也就是說,個體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人出生、被養育、生活在一個特定的家庭、社會、文化背景。人是社會性的、創造性的、能自我決定的,他的行為是有目的性的,因此我們不可能脫離他所在的背景而去理解他這個人。

人格,通過發展生活目標而逐漸整合。個體的思維、感受、信仰、信念、態度、性格和行為,都是他的獨特性的體現,都反映了一種人生計畫。在這個計畫的指導下,個體朝向自我選擇的生活目標。

 

個體心理學,假設所有的人類行為,都是有目的的。人類為自己設定目標,然後他們的行為,依據這些目標而整合起來。‘行為的目的性’概念,是阿德勒理論的基石。阿德勒用目的論,代替了決定論。

個體心理學的一個基本假設是,我們可以通過對自我目標的感知,進行思維、感受和採取行動。只有先知道行為的目的和目標,才能夠完全理解自己。

阿德勒派關注個體的未來,但是並不忽略過去的影響。他們認為個體的決定,是建立在個體的經歷、現在的情形,以及個體的運動方向的基礎上。”

 

“阿德勒受到哲學家漢斯·維廷格(Hans Vaihinger)的觀點‘人生活在幻想中’(也就是說,人生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的影響。許多阿德勒派心理學家都使用術語‘理想目的’,來形容一種想像的中心目標,它能夠指導個體行為。

需要指出的是,阿德勒實際上停止了使用這個術語,而是用‘指導性自我偶像’和‘完美目標’,來形容我們對優越和完美的追求。很早的時候,我們便開始幻想,當我們成功、完整和完美以後,會是什麼樣子。應用到人類動機方面,一個指導性自我偶像可以表達為:‘我只有完美了才能擁有安全’或者‘我只有很重要才能夠被人接受’。

 

指導性自我偶像,代表了一個個體對完美目標的想像,為了這個目標,無論在什麼時候,他都會非常努力。因為我們具有這種一個主觀的最終目標,所以我們擁有了創造動力,去選擇我們所接受的真理,以及我們的行為,和對事件的解釋方式。

阿德勒強調,通過尋求控制和掌握,來達到完美和克服自卑,是人類的本能。要理解人類行為,就要掌握有關自卑和補償的基本概念。在生命的最初幾年,我們認識到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都是無能為力的,這就是自卑感。但是這種自卑並不是生命中的消極因素。”

 

跳開這一章,亂翻。

 

“我一直和人相處不好。你可以認為,我是一個孤獨的人。我喜歡生活中,有其他人,但是我不知道怎樣交朋友,或怎樣與人接近。我有時候喝得太多,可能是因為當和別人相處時,我很害怕。儘管我不願意承認這一點,但是當我喝酒時,情況就會好一些。當我看著別人時,他們好像都知道該說些什麼。與他們在一起,我覺得自己很笨。我害怕人們和我在一起覺得沒意思。如果他們真的瞭解我,他們就會不理我。

 

我當然願意改變我的生活,我在努力,但是有時,我就是不知道從哪裡開始。這就是我為什麼回到學校上學的原因。除了在工地上的工作,我還是一個半日制心理學專業的學生。”

 

“再說說,我的父母。我記得父親說我:‘你真笨。你為什麼不能像你的哥哥姐姐?你永遠也成不了什麼事!你為什麼什麼事也做不好?’

母親用對待父親的態度,對待我。她會說:‘你為什麼做那麼多事情,來傷害我?你為什麼不能長大成為一個男人?你是一個錯誤!我希望沒有生你!你不在時,家裡什麼都好。’

 

我記得我經常在夜裡哭,覺得非常孤獨,心裡充滿了憤怒和仇恨,感到很厭惡自己。

人們讓我很害怕。

當我在很棒和很有吸引力的女人身邊時,會感到不知所措。和女性在一起時,我會覺得渾身發冷、出汗、極度緊張。也許我認為她們是在評論我,我知道她們會發現我是個什麼樣的男人。我害怕自己不夠做一個男人——總是很強、硬性、完美。我哪一點都沒有,所以我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可以做一個男人。我很難感到自己在性上是夠格的。當我有性行為時,我會很緊張,擔心自己表現不好,然後覺得糟透了。

 

我很多時候,都會感到焦慮,特別是在晚上。有時,我感到特別害怕,覺得想逃跑,但是一步也動不了。這太糟了,因為在這樣的時候,我常常覺得,自己要死了。

然後,我會幻想自己自殺,那麼,誰會在乎呢?

 

我能想像我的家人,來參加我的葬禮,他們為我感到難過。幾年以前,我曾經試圖自殺。很多時候,我感到內疚,我沒有實現我的潛能,我是一個失敗者,我浪費了時間,我讓別人感到失望。我也對自己感到失望,我沉迷於自己的內疚感中,十分沮喪。

在這種時候,我會覺得絕望,覺得自己還是死了更好。那樣我就不會再感到痛苦了,也不會再需要什麼了。

 

我很難和人親密,我沒有愛過什麼人。我知道,我從來沒有被全心愛過,或者被需要過。”

 

4.

11點的時候,林平之收拾東西,準備回去。他經過門口,發現坐在那裡的那個女生,低著頭,一滴兩滴的眼淚,掉在書本上。

他大吃一驚,低頭看了一眼那本書,認出了是心理諮詢與治療這門課的教材,然後認出來了,那個女生是殷離。

林平之愕然,不禁道:“這門課,沒有那麼難吧?”

殷離一言不發,拿袖子擦臉,啪地一下把書合起來,塞進背包,跑走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葉虛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