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020 中醫康復臨床實踐指南-項痹(頸椎病)
◎概述
【診斷原則】- 具有頸椎病的臨床症狀
- 影像學檢查提示頸椎椎間盤或椎間關節有退行性改變
- 影像學檢查能解釋臨床症狀
頸型(軟組織型)、神經根型、脊髓型、其他型(包括椎動脈型、交感型)
◎中藥治療
✏️風寒濕痹
【症】頸、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為主,頭有沉重感,頸部僵硬,活動不利;惡寒畏風
【體】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緊
【方】桂枝附子湯
【藥】桂枝、生薑、大棗、甘草;附子
✏️氣滯血瘀
【症】頸肩部、上肢刺痛,痛處固定,伴有肢體麻木【體】舌暗;脈弦
【方】活血止痛湯
【藥】當歸、赤芍、川芎、紅花;乳香、沒藥、三七;蘇木、積雪草、蟅蟲、紫荊藤;陳皮
✏️痰濕阻絡
【症】頭暈目眩,頭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納呆
【體】舌暗紅,苔厚膩;脈弦滑
【方】羌活勝濕湯
【藥】羌活、獨活、防風;川芎;蔓荊子、藁本;甘草
✏️肝腎不足
【症】眩暈頭痛,耳鳴耳聾,失眠多夢,肢體麻木,面紅目赤
【體】舌紅少津,脈弦細
【方】獨活寄生湯
【藥】獨活、細辛、防風、秦艽;肉桂、桑寄生、杜仲、牛膝;當歸、川芎、生地、白芍;人參、茯苓、甘草
✏️氣血虧虛
【症】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氣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體】舌淡苔少,脈細弱
【方】歸脾湯
【藥】人參、黃芪、當歸、白朮、茯神、龍眼肉、酸棗仁、遠志、木香、生棗、大棗、炙甘草
◎針灸治療
✏️頸型
- 多採用普通針刺、灸法、電針、拔罐為主
- 針灸常循經取穴為主,常用經脈為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手太陽小腸經、督脈;輔以辨證配穴
【主穴】頸夾脊、風池、天柱、阿是穴
✏️神經根型
- 多採用體針、電針、艾灸、小針刀、放血、穴位注射為主
【主穴】頸椎局部選穴、阿是穴或陽性反應點;遠端循經辨證取穴
✏️脊髓型
- 以針灸治療為主,用於該型術後治療,改善肢體功能
- 針刺配以電針、火針、艾灸等方法,消除水腫,消炎止痛,解除肌肉痙攣,減輕對神經的刺激和壓迫,以改善疼痛、麻木等症狀
✏️其他型
- 針灸治療多採用普通針刺、針刀、熱敏灸、溫針灸、穴位埋線及腹針等
- 取穴以循經及局部取穴為主,配合辨證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