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歐洲碳關稅對台灣中小企業影響之探討

因為對ESG和碳排放有興趣,我看到一篇文章,叫做「歐盟碳關稅將上路,對台灣將造成哪些影響?【獨立特派員】」。文章中提到隨著全球碳定價制度的推動,歐盟已率先實施碳關稅,未來「碳排者付費」的趨勢愈加明確,企業競爭減碳以降低營運成本的現象將逐步蔓延。根據這篇文章,台灣因缺乏綠能和電力,企業將面臨巨大衝擊。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對「淨零」議題尚未清楚,未來面臨競爭可能較為艱鉅。[1]

文章中沒有提到的是,面對這樣的國際趨勢,中小型企業將面臨那些壓力,以及台灣的因應法規和企業行為。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第一階段碳費徵收對象主要為年排放量達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以上的碳排大戶,例如台積電、台塑、台電等大型企業。再根據商業周刊報導:「今年(2024)五月中更改為年排放量達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以上的電力業製造業,其他行業暫不納入」[2]。乍看下,中小型企業不必立即繳納碳費,「淨零」一詞似乎也離得有些遙遠,但事實上,有些影響隨著蝴蝶效應正在慢慢興起。

根據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的「中小企業淨零衝擊影響與因應模式」一文:「中小企業的影響主要來自於兩個面向。第一是國內外相關法規的管制措施,第二則是品牌商承諾供應鏈減碳所帶來的壓力。」[3](以下繼續參照「中小企業淨零衝擊影響與因應模式」文章)

一、國內外相關法規管制措施

首先,以往只有直接碳排放量(也就是碳盤查標準裡的範疇一)超過2.5萬噸的企業必須每年進行溫室氣體盤查與查證作業,並至「事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平台」登陸結果。此時共有電力、水泥、鋼鐵、石油、半導體、面板製造等287家企業受到管制。

然而,2023年環境部修正「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及查驗管理辦法」,要求直接碳排放量間接碳排放量加總(範疇一+範疇二)超過2.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企業,每年10月31日前必須登錄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管制對象新增近230家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化學材料製造業、紡織業、金屬基本工業、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等行業之企業,納管企業總數提升至512家,涵蓋全台碳排放量約70%。

環境部表示,初步評估中小企業裡,規模較大的製造業者為主要受影響者。目前影響中小企業較大的法規,其實是歐盟碳邊境管理機制(EU CBAM)。因為歐盟以產品類別作為管制對象,而非碳排放量。也就是說,凡是出口受管制產品、將其運至歐盟的企業都必須要採取因應措施。

此外,2023年10月1日開始,歐盟試行碳邊境管理機制,管制包含輸入歐盟的鋼鐵(包含下游之螺絲螺帽扣件產品)、鋁、水泥、肥料、氫、電力等產品,必須申報產品碳排量數據。經比對我國產品出口數據,歐盟碳邊境管理機制主要衝擊對象為螺絲螺帽扣件製造以及鋁製品製造業者[3]

二、供應鏈減碳的壓力

我查閱到許多資料和書籍,發現台灣大型企業為了因應減碳,達到淨零目標,許多大型企業開始要求供應鏈裡的廠商減碳,在供應鏈中的中小型企業會直接面臨壓力。根據南華大學科技學院永續綠色科技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之「中小企業面對全球減碳議題的營運策略:個案研究」,文中舉例台達電加入能源倡議組織 RE100、科學基礎目標倡議 SBTi,宣布在 2030 年要達到百分之百的再生能源;在製造業、能源廠商、通訊交通公司、金融業開始投入減碳目標的有,大江生醫、中鋼、日月光、友達、宏碁、台糖、中華航空、中華電信、中租控股、富邦金控…等等。護國神山台積電同樣要求700多家供應商必須在2030年前減碳20%。[4]

一篇文章也提到台積電為減碳與供應商一起規劃實質進程,根據「護國神山再升級,台積電奔向2050年淨零目標| 2023企業減碳白皮書」一文中提到:「2022年,台積電對尚未取得ISO14064碳足跡查證、年耗電量超過500萬度的供應商,推出一系列的碳足跡與溫室氣體盤查工作坊,學習如何鑑別、分析營運過程的碳排放來源,藉此規劃往後的減量行動和長期目標,透過以大帶小的方式,協助眾多合作廠商向綠轉型。」[5]

氣候變遷逐漸衝擊全球人類的生活,全球暖化、溫室效應、節能減碳議題備受關注,漸成重要的國際趨勢,繼續透過「中小企業面對全球減碳議題的營運策略:個案研究」了解:「根據網路新聞鉅亨網於 2021 年 10 月的報導,渣打銀行根據台灣數十家企業減碳規劃作調查,有 57%的企業沒有減碳的規劃,已經在進行減碳的企業普遍還是以節能節電採用環保材料為主,至於為什麼不投入減碳的行動?因為有 78.6%的受訪企業不知道怎麼計算碳足跡,正在進行減碳行動的企業有部分仍在盤點中,部分則需尋求外部單位協助。」[4]

台灣的中小型企業雖然目前尚未直接面臨碳費的衝擊,不過就像最初的探討文章裡說的,台灣的中小企業將面臨艱困的減碳壓力和競爭,且未來的綠色轉型勢不可擋,面對「減碳」、「淨零」議題,我認為台灣中小型企業要掌握局勢,觀念要與時俱進,同時也需要完善的法規和實質的規劃幫助。與其被動地見招拆招,不如積極尋求合作與創新,與大型企業攜手串聯永續供應鏈,才能做好迎接低碳時代的準備。

參考資料:

  1. 歐盟碳關稅將上路,對台灣將造成哪些影響?【獨立特派員】
  2. 商業周刊-碳費怎麼收?碳費3子法草案出爐!鋼鐵、水泥業碳費最低可打兩折報導
  3.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中小企業淨零衝擊影響與因應模式
  4. 中小企業面對全球減碳議題的營運策略:個案研究
  5. 護國神山再升級,台積電奔向2050年淨零目標| 2023企業減碳白皮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