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買隨便賺」?!
近年來,臺灣住宅房價的飛速上漲,讓許多人迅速累積了財富,彷彿房地產成了「一夜致富」的途徑。不少人看似不用任何專業知識,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房地產「專家」,個個身價倍增。甚至給人一種「隨便買隨便賺」的錯覺,彷彿只要有錢買房,不管選擇什麼房子,就算是閉著眼睛買都可以「躺賺」,似乎房市永遠只會上漲,房價永遠不會下跌。然而,事實真的如此簡單嗎?房價真的是只漲不跌,房屋轉售必然獲利嗎?
根據數據顯示,雖然臺灣房價呈現長期上升的趨勢,但這並不意味著房市總是一路順風。「信義房價指數」從2003年第3季的38.19,攀升至2024年第2季的164.55。在這近20年的多頭市場中,經歷了兩次空頭市場,分別是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跌幅為7.4%;以及2014年下半年至2017年,跌幅為7.9%。
同樣地,「國泰房價指數」從2003年第3季的45.68,上漲至2024年第2季的148.41。在這20年間,經歷的兩次空頭市場分別是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跌幅達8.2%;以及2014年下半年至2017年,跌幅更是高達24%。從這些數據顯示,臺灣住宅房價並非只漲不跌,反而展現出「多頭長,空頭短」的特徵,亦即「漲幅高,跌幅小」,但這並不意味著房價只會上漲而不會下跌。
房價只是「漲多跌少」,而不是「只漲不跌」!
進一步觀察「樂居網」統計的數據,全臺灣住宅大樓的賺賠筆數顯示出儘管房價整體上漲,仍有部分購屋者轉售時遭遇虧損。2023年全臺獲利的房屋轉售筆數為44,863筆,但同時有1,312筆房產交易出現虧損。2022年獲利筆數為39,728筆,虧損則達到1,658筆。更早的2021年,雖然有44,388筆轉售獲利,但虧損筆數高達4,666筆。
這些數據表明,雖然近三年來房價漲幅顯著,按理說購屋後再轉售應該能輕鬆獲利,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部分轉售房屋仍出現虧損。
房地產市場的波動,讓不同條件的房屋在漲跌周期中的表現各異。並不是每一個房子在房市上行時都能迅速增值,有些房子在市場火熱時,漲幅可能不及其他房產;而當市場下行時,這類房子可能跌得更快更重。相反,有些房子在房市火爆時漲得快,市場回落時跌幅相對較小,而在市場復甦時又能快速反彈。
除了價格波動,一些房屋本身的屋況問題繁多,也讓人處理起來感到筋疲力盡。此外,一些房子因自身條件的限制,即便在想賣的時候也難以順利脫手。即使願意降價,也可能因為市場需求疲弱或其他因素,無法迅速找到買家。同樣地,有些房子雖然想出租,卻長時間無法租出,導致空置成本增加,無法獲得預期的租金收益,反而加重了財務壓力。更令人頭痛的是,糟糕的物業管理和破敗的社區設施,會進一步削弱房產的吸引力,嚴重影響居住品質;而如果遇到惡鄰居,甚至可能對住戶的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不論是自住還是投資,購買房子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因此,房地產購買絕非「隨便買隨便賺」的簡單遊戲。這也引出了購買房地產時必須慎重考慮的幾個核心問題:「怎麼買?買什麼?何時買?」這些問題不僅需要深入思考,還必須做好充足的功課,從「價格」、「時機」、「Location」、「產品」、「管理以及鄰居」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估,才能確保所買的房產在多變的房市中既能保值又能增值。購屋不應僅僅依賴市場繁榮,還需要全面分析各種影響房價與房產價值的因素。畢竟,房地產購買不僅考驗對市場的信心,更考驗個人的眼光與決策能力。
🌾承認吧!這社會太假掰、太雙標
「我們都不要假裝了,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好嗎?」
一談到買房,很多人不敢面對自己的內心,嘴上說是為了自住需求,實際上卻還在等著房價下跌、再便宜一點才願意出手,因為害怕買貴了、怕賠錢。這種「想買在低點」、「計算盈虧」的想法,說穿了就是帶有投資心態,卻用自住的藉口來掩蓋內心對獲利的期望。這也太假掰了吧!這樣的心態不僅失去了理性,也讓財務決策受到情緒驅動。
很多人還沒有房子的時候,總是抱怨房價太高、不合理,甚至認為應該要大幅下跌。然而,一旦買了房子,態度就立刻轉變,開始希望房價一路上漲!這種心態不免讓人感到矛盾。「口口聲聲說要為居住正義發聲,自己賣房卻開高價」、「自己好不容易買了房,卻又勸別人不要買」、「自己賣高價是理所當然,別人賣高價就成了炒房」、「自己投資是理財,別人投資就叫炒作」、「自己賣房賺錢是有遠見,建商賣房賺錢是賤商」——這也太雙標了吧!
誰不希望自己買的房子增值?誰又希望房價下跌呢?賺錢獲利,本來就沒什麼好遮遮掩掩的。「我們都不要假裝了,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好嗎?」
或許,用更世俗、更現實的角度看待買房,或許會簡單許多,畢竟,當房屋與獲利或虧損緊密相關時,就不會隨便買房。TUA HOU認為,影響房地產是否保值甚至增值的關鍵因素,包括「價格」、「時機」、「Location」、「產品」、「管理以及鄰居」。這些因素的優劣,無不左右著房地產的價值走向。
(買房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仁者喜歡山,智者愛水;有人追求鐘鼎華貴,有人嚮往山林隱居。重要的是,你要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誠實面對自己的需求。想住得舒服,就選擇能讓自己安心的房子;如果目的是賺錢,那就挑適合投資的房產,別讓自己陷入兩難。)
🌾「保值歸私、漲價歸公」
房市有漲有跌,唯有能夠持有保值及增值的房地產,才能讓人心安心定、踏實自在。在說明影響房地產保值與增值的關鍵因素之前,先簡單解釋一下什麼是房地產的保值與增值。
保值:保值指的是資產能夠抵禦物價變動的影響,保持其原有價值。具體來說,當房市回檔時,保值的房地產不僅能避免大幅貶值,甚至可能僅有小幅下跌或完全不跌。保值的房產在長期內能夠保持其價值,不會隨著時間推移或經濟波動而顯著縮水。這類房產能夠抵抗通膨和市場風險,讓擁有者無需擔心資產貶值。
增值:增值則是指房產隨著時間的推移,價格不斷上升,使得擁有者未來能以更高的價格賣出房子,實現財富增長。增值的房地產不僅能保住原有價值,還能帶來額外的獲利,達到資產增長的目的。
總而言之,保值是守住財產價值,避免貶值;增值則是實現資產增長,創造更多收益。
當理解了這些概念後,便能更加清楚地釐清自己在購買房地產時,是追求保值還是增值,從而根據自己的需求做出更合適的選擇。
「保值歸私、漲價歸公」。房產的保值性主要取決於其內在價值,而房價的漲幅則更多受到外部環境和時機的影響。而影響這保值及增值的核心因素,無非就是「價格」、「時機」、「Location」、「產品」、「管理以及鄰居」。
接下來,將逐一深入探討這些關鍵要素,如何在房產的保值與增值過程中發揮作用,從而幫助你做出更加明智的購買決策。
🌾「用賺不賺錢作為標準雖俗氣,但因為涉及金錢,更不能隨便。」
當購買房地產的目的已經確定為資產保值或增值時,應綜合評估以下幾個關鍵因素:「價格」、「時機」、「Location」、「產品」、「管理以及鄰居」。這些要素缺一不可,只有全面考量,才能避免只見樹不見林的錯誤,接下來,將一一深入探討這些要素。
🌾「價格」
每個人的家庭背景、消費能力、價格認知、個性和風險承受度各不相同。我認為的低點,可能在你眼中是高點。許多人糾結於過去的價格,有些人則堅信「早買早享受」,只要自己覺得能接受並承擔得起,就會果斷入手。而更多人則是「想太多」一直猶豫,結果什麼都沒買。
因此,這篇文章不會具體告訴你什麼是高點、什麼是低點,因為沒有人能抓準最高點,也沒有人能預測最低點。與其糾結這些,不如先問問自己:你是否具備購買能力?自備款準備好了嗎?還款是否無虞?如果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麼就勇敢出手吧!真正想買房的人,親自進入市場後,才能判斷對自己而言的高點與低點。
不過,還是有幾個提醒,希望你能保持清醒及理性。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確保自己有能力負擔房子。「沒那個屁股就不要吃那個瀉藥」,帝寶當然人人都覺得棒,但如果經濟實力不足,再喜歡也只能遙望。千萬別因為好高騖遠而購買一間對自己來說「貴桑桑」的房子,否則最終只會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
其次,不要過度追求所謂的「絕對低點」。即便你等到了那個低點,你真的敢出手嗎?還是會繼續觀望,覺得還有更低,結果什麼也沒買,房價卻回升了,最終既沒賺到,還錯過了居住的時光。其實,「房價沒有絕對的低點,能買在相對低點就已經很不錯了」。只要不是買錯Location、買錯產品,從長期的角度來看,買房都相對有利。
另外,不要一味追求便宜,尤其是連你自己都不願意住的房子,更別輕易考慮。沒人想住的房子,未來你也不會想住,別人更不會接手,價格必然一路下滑。仔細思考一下,為什麼它這麼便宜?一定有它便宜的原因。「買房時,應該選擇『你覺得有點貴』,而不是你覺得『CP值高』的房子」。
(市場上有人專門買好Location的便宜爛房子,對他們而言,便宜才是關鍵,他們信奉「買低治百病」的理念,並且具備能力處理這些房屋的問題,將原本的缺點變得不再是問題。然而,若你不具備這樣的專業知識與資源,千萬不要拿石頭砸自己的腳,不僅會耗費大量資金,還會消耗你寶貴的時間與精力,甚至可能讓自己陷入困境。)
🌾「時機」
投資要獲利,許多人常說「買低賣高」、「別人恐懼時我貪婪」、「追漲不追跌」或「房價崩盤時大舉進場」等觀念,這些說法的確沒錯,甚至看起來很合理。但問題是,誰能精準抓住最高點?又有誰能預測到最低點呢?即便房價真的崩盤了,在大家恐慌的時候,你真的敢進場嗎?當看到周圍的人爭相搶房,自己也很難不跟著進場;可一旦入場後,發現房價已經漲了不少,每天擔心會下跌,或者看著房價繼續上漲時,後悔當初沒有多買幾間。這樣讓自己壓力那麼大,真的有必要嗎?
同時,許多人一直在等、一直在問、一直在看,期待房價跌到最低點。他們問哪裡可以買,尋找理想的房子,不夠喜歡的不買,沒有滿分的不買,有一點缺點的也不買;結果是,喜歡的買不起,買得起的又看不上,最後還是沒有下手。事實上,市場上沒有100分的房子,只有適不適合你的房子而已。
也有人建議等賣方缺錢、急著移民或跑路、離婚急賣、繼承家產兄弟不和、觸景傷情等,趁火打劫大砍特砍,但你平時有和賣方、建商、代銷、仲介、銀行或當鋪等維持友好的關係嗎?別天真了,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真的會輪到你嗎?
那麼,什麼時候才是買房的好時機呢?房價再低都有人嫌貴,房價再高也總有人願意接,房子再好都有人不滿意,房子再差也始終有人視為珍寶。真正的買房最佳時機,不是等房價跌,不是等房價跌,而是政府及銀行對你友善的時候趕快買房!!並長期持有。
自2024年下半年起,銀行的「自主限貸令」、央行的「不動產減降令」,再加上9月央行的「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這一系列政策無疑讓許多人對「貸款緊縮」的感受非常有感。資金供應因此受到嚴重限制,讓不少購屋者陷入「貸不到款」、「求貸無門」的窘境,加上「無寬限期」以及「貸款成數下降」的限制,許多購屋者無法取得足夠的貸款額度來支撐購屋,導致買房的門檻提高,壓力倍增。對許多人來說,這種情況使得購屋變得極為困難。
回想前陣子「貸款寬鬆」的時期,審核標準相對寬鬆、利率較低、貸款成數高、寬限期長,對於購屋者來說,那是一段相對輕鬆的時光。如今,這樣的寬鬆條件讓人倍加懷念,不少人不禁期盼能再度回到那樣的時刻。
向銀行貸款買房時,就像是銀行出80%的錢,而買方只出20%的錢就能取得房屋所有權。換句話說,就是用最小的資金量,藉著銀行低利率貸款的支點,購買價值更高的資產。通過貸款,也可以將通貨膨脹的不利因素轉嫁給銀行。
此外,「貸款寬鬆」是一個明確的信號,表示政府認為房市處於可控狀態,這時候房價沒有失速,是買房的好時機。當房地產過熱,政府就會有各種動作,目的不是讓房價掉下來,而是為了防止其繼續升溫。
因此,真心建議想買房的人,只要你有能力購買、準備好自備款、未來還款也沒問題,那麼趁著政府及銀行對你友善的時候趕快買房!!你能以最低的成本取得貸款,方案也最優惠。銀行通常在你條件較好時,會給予最好的貸款條件。而根據現行的規則,年齡加上貸款年限不能超過75年,這意味著你愈年輕,銀行愈覺得你有潛力,也愈願意貸款給你。(你覺得銀行會比較喜歡30歲的肝還是50歲的肝呢?)
房價不會因為許多人等待或期盼下跌而變得更加友善。如果你準備好了,就不要再猶豫,趕緊行動吧!並長期持有。
以下未完待續……
(以上部分文字參考網路資料及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