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仙毫春色」冊頁式函匣內的玉人

    仙毫春色冊頁式函匣內的玉人
      南故宮現正舉辦的「乾清宮尋寶—破解天字號玉器密碼」特展有高達228件/組玉器!是古玉愛好者不容錯過的精彩展覽。

      展出的玉器裡明清件較多,也有一些年代較好的玉器值得細細品味。其中有一對以冊頁式函匣收納的玉人是熱門的展品,這對玉人也頗值得研究討論。

      這對玉人簡直就是雙胞胎,根據故宮典藏資料敘述,兩件質地都是青白玉,視覺看起來像棕色的玉人描述是「色青白,有瑕斑,周身帶赭褐色斑紋」;看起來像白玉玉人的描述是「色青白,略有赭色人工染斑」(這件直接寫仿沁)。兩件玉人形狀的描述同樣是「玉人作寬衣博袖狀,頭上有冠,雙手互握,形貌恭謹,自頂至底,直穿一孔,可作穿戴用」。

      最早故宮典藏資料對這兩件玉人的年代都是寫「唐」(從收納資料較舊的典藏台灣網站就能看到)。後來的故宮典藏檢索系統對白玉玉人的年代已改為清代。對棕色玉人的年代是寫「待定」!不知道「待定」是否已重新斷代?只是網站資料未更新。在「乾清宮特展」的展件清單,棕色玉人的年代是寫「戰國晚期」。

      故宮對藏品年代修訂是很謹慎且嚴僅。這對玉人會分別斷代為「戰國晚期」、「清代」必然有其見解。或許個人看法不同,我們也沒辦法上手觀察,只能以照片比對。

      明代晚期是仿古玉大爆發的時期,這個時期也流行將沒什麼沁色的古玉染色,所以故宮裡一些看起來沁色斑斕且盤熟的高古玉,其實是後代染色又被當出土件盤熟的,乾隆在這方面也栽過跟斗(請參考「玉杯記」)。

      我覺得這對玉人很像同個玉作坊的產品,只有質地和作色的差異而已(紋飾上,靠近腰帶位置有些不同)。其實如果能上手看,戰國晚期和清代的治玉工具有很大差別,從工痕微痕就能看出差異。故宮提供的高清照片雖然很清楚,陰線細節似乎有些不同,但單看照片還是不夠的,沒能上手觀察,相信許多人都會感到遺憾吧。
    「仙毫春色」冊頁式函匣,內有數幅書法、畫作,以及兩件玉人: 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Antique/Content?uid=46463&Dept=U
    褐色沁玉人:  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Antique/Content?uid=51221&Dept=U
    青白玉玉人: 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Antique/Content?uid=51220&Dept=U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