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6|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禪宗問答 (24) 什麼是「轉」?(二)

佛說佛地經:

2

「妙生!當知:清淨法界者,譬如虛空,雖遍諸色、種種相中,『而不可說有種種相,體唯一味』;如是,如來清淨法界,雖復遍至、種種相類、所知境界,『而不可說有種種相,體唯一味』。

又如空中,十方色相、無邊無盡,是虛空界、無邊盡故,『而此虛空、無去無來、無動無轉』;如是,如來淨法界中,建立十方一切眾生、利益安樂種種作用、無邊無盡,清淨法界、無邊盡故,『而淨法界、無去無來、無動無轉』。」

(評曰:

此二段、與《解深密經》「勝義諦遍一切一味相」之段,義同。

《解深密經》勝義諦相第二、云:「善現!譬如種種、非一品類、異相色中,『虛空無相、無分別、無變異,遍一切一味相』;如是,異性、異相一切法中,『勝義諦遍一切一味相』,當知亦然。」

「一味」者,猶如光明遍照之虛空,雖遍涉入紜蔚諸色、不相捨離,而虛空之光明、不為色過之所染污,返由事體視之,紜蔚諸色,以被虛空之光明穿透故,與光明、無二無別,體唯一味;

又如蔚藍絢麗之大海,大小眾河、雖遍流入清淨大海、不相捨離,而大海之海水、不為河流中、魚龍蝦鱉等水族生命之所染污,返由事體視之,彼等水族生命,以被大海之海水浸潤故,與海水、無二無別,體唯一味。

是以,「一味」者,非獨清淨法界而然,乃至種種相類、所知境界、亦皆同此味也。)

3

爾時,妙生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為獨如來,於淨法界,受用和合、一味事智?而諸菩薩、亦能如是?」

佛告妙生菩薩:「亦能受用和合、一味事智。」

妙生菩薩復白佛言:「何等、菩薩受用和合、一味事智?」

佛告妙生:「證得無生法忍菩薩,由彼菩薩、無生法中、得忍『解』時,對治二想,由遣自他、二種想故,『得』平等心;從此已上,彼諸菩薩、自他異想、不復現前,受用和合、一味事智。」

(評曰:

前節言:「究竟轉依」分「轉解、轉滅、轉得、轉捨而成」四層次。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語貫》云:

「云何菩薩摩訶薩。得自心現量覺悟聖智之善樂。謂。菩薩摩訶薩。除證得無生法忍。見得徧滿虛空。涵融萬法之無我如來藏。而畢竟捨離生。住。滅之妄見外。又由住第八菩薩不動地。得不滯此地。憑依自心現量三昧之方便。向第八阿賴耶藏識之處。分別觀察。

使自心現量一念參究之句意A。透穿第八阿賴耶藏識。即尺標一。之闇蔽區隅。殄滅第九菴摩羅識。即尺標假〇。之無明翳膜。見於實相般若。即〇。之法界光明。而實相般若復以其光明之照澍。將一切虛妄。還原為絕對之真實。照澍諸識。『轉諸識為諸智』。即〇之涵融統攝。如是。便『見得』充塞清淨法界之真我如來藏。

見得充塞清淨法界之真我如來藏已。便能『離乎』第八阿賴耶藏識心。第七末那識意。第六意識。五種法。三種自性。二種無我之相身。遂得無生法忍之意生身。

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意生身者。何因緣耶。

佛告大慧。意生身者。譬如意去。迅疾無碍。故名意生身。譬如意去。石壁無碍。於彼異方。無量由延之處。因先所見。憶念不忘。自心流注。相續而不絕。便於意生身。無障礙生。

大慧。如是無生法忍意生身者。得一時。俱現餘諸菩薩摩訶薩之無生法忍意生身。如幻三昧之力。自在神通。妙相莊嚴。一切諸聖種類之身。一時俱生。猶如意生。無有障礙。隨所憶念。顯現無開發行。大悲本願之境界。為成就眾生故。得自心現量覺悟聖智之善樂。

如是。菩薩摩訶薩。除證得無生法忍。見得徧滿虛空。涵融萬法之無我如來藏。而畢竟捨離生。住。滅之妄見外。又由住第八菩薩不動地。『轉捨』第八阿賴耶藏識心。第七末那識意。第六意識。五種法。三種自性。二種無我之相身。而『見得』充塞清淨法界之真我如來藏。及得無生法忍之意生身。得自心現量覺悟聖智之善樂。

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得修行者之大方便。

汝等諸菩薩摩訶薩當如是學。」

此中,「忍」者,即是能遍滿法界、開敷萬德之「芽種」也。

「轉得」無生法忍之真如一味,即為「悟〇」;「轉捨而成」無生法忍意生身之受用和合、一味事智,即為「還真」。

此即:「無我如來藏」、與「真我如來藏」之義也。

「芽種」者,《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入真言門住心品第一、云:

「越百六十心,生廣大功德,
其性常堅固,知彼菩提生;
無量如虛空,不染污常住,
諸法不能動,本來寂無相;
無量智成就,正等覺顯現,
供養行修行,從是初發心。」

《疏》云:

「是略答初問:『云何即知:菩提心生?』今,佛告言:『越百六十相續心,即是淨菩提心。』

如有人問:『云何知:此乳中、醍醐生?』答言:『若乳、酪、生、熟蘇、麁濁變異之相,悉已融妙、無復滓穢,當知:即是醍醐生也。』

行者最初開發金剛寶藏時,見是心性、如淨虛空、超諸數量,爾時,離因業生、『佛樹牙』生;此牙生時、已遍法界,何況枝葉花果?故云:『生廣大功德。』

以過心行戲論故,不可破、不可轉,猶若閻浮檀金,無能說其過惡,故云:『其性常堅固。』

若知自心、有如是印,當知:是『菩提生』也。

次,有一偈半,略答菩提心相貌:

以世間、更無有法、可以表示淨菩提心相者,唯除大虛空喻、少分相似,故云:『無量如虛空。』

譬如虛空,不為烟雲塵霧、之所染污,其性常住、離諸因緣,假使八方大風、吹盡世界、亦不能令其動,自本初以來、常自寂滅無相,非適今也;心相亦爾,從無始以來、本自不生,以本不生故,無有一法、能令染污動搖,常住不變、永寂無相,故云:『不染污常住,諸法不能動,本來寂無相。』

爾時,行人為此寂光所照,無量知見、自然開發,如蓮花敷,故云:『無量智成就。』

此智成就,即是毘盧遮那心佛現前,故云:『正等覺顯現。』梵本云:『三藐三佛陀菩提現也。』

佛已略說、如是心實相印,若行者與此相應,當知:已具堅固信力;然此信力,本從真言門、供養儀軌行法、如說修行,得至淨菩提心,故云:『供養行修行,從是初發心』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