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動脈疾病(PAD)的診斷與測試
1. PAD的流行病學🔴 PAD的定義與影響- PAD是影響下肢的系統性動脈粥樣硬化
- 可導致足部潰瘍和壞疽
🔵 風險因素
- 糖尿病、吸煙、慢性腎功能不全
- 高齡、高血壓、高血脂、遺傳因素
- 男性略高於女性
🟢 PAD的普遍性
- 美國約有6000萬人患有PAD
- 僅19-26%的人了解自己的PAD狀況
- 11%的患者伴有重症肢體缺血(CLI)
2. PAD的健康差異
🔴 性別差異
- 女性CLI患者診斷時往往結果更差
- 導致活動能力下降、功能狀態更差、死亡率更高
🔵 種族差異
- 非裔美國人PAD發病率是白人的兩倍
- 但常被低估診斷和治療不足
🟢 研究中的代表性不足
- 女性佔27%,西班牙裔和拉丁裔約7%
- 非裔美國人也僅佔約7%
3. PAD的臨床表現
🔴 Rutherford分類(0-6級)
- 0級:無症狀
- 1-3級:輕度、中度、重度間歇性跛行
- 4-6級:重症肢體缺血(CLI)
🔵 症狀分布
- 20-50%無症狀
- 40-50%非典型腿痛
- 1-2%重症肢體缺血
4. PAD的自然病程
🔴 初始表現
- 10-35%有間歇性跛行
🔵 5年後結果
- 15-30%死亡
- 20%發生非心血管事件
- 1-2%發展為重症肢體缺血
🟢 生存率與截肢風險
- 隨初始表現惡化而增加
5. 重症肢體缺血(CLI)
🔴 病變特點
- 多數患者有多層次慢性完全閉塞(CTO)
- 常需多次干預和高難度手術
🔵 病變分布
- 30%在膝上段
- 10%在膝膕段
- 30%在膝下血管
🟢 風險因素
- 65歲以上、脂質異常、ABI<0.7
- 吸煙、糖尿病
6. CLI的預後
🔴 一年後結果
- 45%存活且保留兩肢
- 30%存活但已截肢
- 25%死亡
🔵 CLI的趨勢
- 美國每10萬人中有150例入院
- 外科血運重建比例顯著減少
- 血管內重建比例增加
7. CLI的解剖學考慮
🔴 主要血管分支
- 膝膕動脈分為三支:前脛動脈、腓動脈、後脛動脈
🔵 足部血管分布
- 前脛動脈供應足背動脈、外側跗動脈
- 後脛動脈供應總蹠動脈,分為外側和內側蹠動脈
🟢 重要解剖結構
- 弓狀動脈、深穿支、蹠背動脈
8. 血管分布區(Angiosome)概念
🔴 Shishehbor博士的研究(2002年)
- 將血管分布與傷口位置相關聯
🔵 主要血管分布區
- 前脛動脈
- 腓動脈
- 後脛動脈
9. PAD和CLI的診斷工具
🔴 非侵入性測試
- 踝肱指數(ABI)
- 趾肱指數(TBI)
- 肢段壓力測量
- 容積描記法
🔵 侵入性測試
- 數位減影血管造影(DSA)
- 吲哚菁綠染料測試
- 皮膚灌注壓力測量
🟢 影像學檢查
- 雙重超聲
- CT血管造影
10. 診斷挑戰與建議
🔴 ABI的局限性
- 在糖尿病患者中可能錯誤升高
🔵 CT血管造影的問題
- 糖尿病和腎病患者中鈣化可能影響判讀
🟢 關鍵建議
- CLI應視為類似心肌梗塞的緊急情況
- 對於難愈合傷口,即使ABI正常也應考慮血管造影
- 截肢前應進行血管造影評估
結論
🔴 提高對CLI的認識至關重要 🔵 及時轉診給血管介入專家很有必要 🟢 對於緩慢癒合的傷口,進行血管造影檢查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