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
含有「患者」共 37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聽我狐說
2025/04/25
當自閉症被說成「流行病」:從甘迺迪的言論看我們對神經多樣性的恐懼
「自閉症患者永遠不會納稅、永遠不會寫詩、約會,許多人甚至永遠無法自己上廁所。」 這句令人震驚的話,出自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小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之口。即便事後他澄清指的是重症患者,但這樣的刻板印象與貶抑措辭,早已傷透無數自閉症者及其家庭的心。
含 AI 應用內容
#
自閉症
#
美國
#
甘迺迪
1
留言
桃梨媽咪的知識庫(科學X育兒筆記)
2025/04/24
【基因與孩子】爸爸是蠶豆症患者,為何女兒也有可能患病?
你也以為,女兒只是「蠶豆症帶因者」,不會發病嗎? 我是一位從事基因檢測的媽媽,先生確診 G6PD 缺乏症,我們以為孩子只是遺傳帶因,卻沒想到——兩個女兒都被診斷為蠶豆症患者。 這是怎麼發生的?蠶豆症到底是什麼? 這篇文章,讓我們從遺傳基因的角度,一起解開這個看似單純卻充滿變數的健康謎團。
#
蠶豆症
#
遺傳
#
孩子
8
1
蔡緯嘉
2 天前
2
基因障礙是人類醫學巨大的挑戰,比癌症還難攻克
2
lando0625的沙龍
2025/04/23
工作與生活的界限:減輕脊柱側彎症狀的關鍵
在現代生活中,許多人都面臨著工作與生活之間難以平衡的問題。特別是對於那些有脊柱側彎困擾的人來說,長時間工作帶來的久坐、壓力和不良姿勢會加重脊柱的負擔。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劃出明確的界限,並將休息時間有效地融入日常生活,成為減輕脊柱側彎症狀的重要策略。本文將探討如何通過劃清工作與生活的界限,來改善脊柱側
#
壓力
#
患者
#
肌肉
1
16
MUFASA
3 天前
喜歡
https://acortar.link/veGtp2 https://bit.ly/42SVwkq
喜歡
我可能不適合護理
2025/04/23
你的傷口不是你的傷口?護病關係的課題分離 (2)
溫顓詩照顧一位工作繁忙的患者。患者因工作忙碌而沒有遵照醫囑就醫和照顧傷口,溫顓詩盡力提供專業建議和同理心,但最終還是尊重病人的自主選擇,即使她明白傷口癒合與否取決於病人自身。
#
溫顓詩
#
傷口照護
#
患者
喜歡
留言
Vein
2025/04/22
🧠💔 精神疾病患者的真實處境,在台灣沒有人想看見。文案分享
🧠💔 精神疾病患者的真實處境,在台灣沒有人想看見。文案分享 我可以斬釘截鐵地說—— 台灣對待精神疾患者,根本不友善。 我們不是沒能力工作,不是懶惰不努力, 而是社會根本不給我們機會。 當你在履歷上寫下「精神疾病」三個字, 你就已經被貼上「不適任」 面試官不會明說,但結果總是一樣
#
🧠💔精神疾病患者的真實處境
#
在台灣沒有人想看見文案分享
#
精神疾病
15
留言
lando0625的沙龍
2025/04/21
自閉症的診斷標準與過程
自閉症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影響個體在社交互動、語言交流及行為表現上的發展。由於自閉症的表現範圍廣泛且每個患者的情況不同,診斷過程相對複雜。這篇文章將介紹自閉症的診斷標準及過程,並探討如何確定是否需要進行ABA(應用行為分析)訓練。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的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的標
#
患者
#
社交
#
保險公司
喜歡
留言
健康生活,掌控人生
2025/04/21
又癢又凸的蜈蚣疤痕~蟹足腫
夏天快到了,到了容易流汗和穿著露出肌膚衣物的季節,因為傷口或疤痕感到癢、痛、變凸、變大、抓破有傷口等狀況求診民眾,會比冬天時增加許多,因為容易反覆發生,也是困擾民眾的常見皮膚問題,一起了解如何預防與治療吧!
#
皮膚
#
蟹足腫
#
治療
1
留言
一口氣看完醫學新知 (劍心風之痕的AI醫學知識庫)
2025/04/13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POTS) 的臨床實務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POTS) 的臨床實務 🔵 生理機制與診斷 🟢 直立性心搏過速並非異常現象,健康個體站立時心率也會上升。 🔴 POTS 患者的血壓模式與健康個體不同,呈現不穩定的狀態,但平均血壓可能相似或略高,並非直立性低血壓。 🔴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的核
#
POTS
#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
患者
1
留言
甜甜錁Zero的沙龍
2025/04/09
《小小的我》以愛為本:關於幸福的意義裡應該都有我們。
探討電影中關於腦性麻痺患者的經歷,著重刻畫角色的掙扎、挫折與希望,並探討社會對弱勢族群的觀感與包容。
#
咖啡館
#
小小的我
#
電影心得
5
2
Kazama
2025/04/16
2
男主角實力派演員,演技一流~
2
甜甜錁Zero
發文者
2025/04/16
1
Kazama 他真的好厲害!
1
照護線上的沙龍
2025/04/07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高雄長庚醫院婦產部產科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
#
沾黏
#
剖腹產
#
醫材
喜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