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香港,能想到的樣子像什麼?
華麗的城市、擁擠及冷漠的人群、高聳的大樓、方便的交通...
諷刺的是,它離最繁華的維多莉亞港、出名的長洲島僅一海之隔。據說很多人不知道它。而我在島上也深深地受到這邊的氣氛吸引。它好像真的被視作另一個世界,像是香港的後花園..
在這個月裡,我打算一探究竟香港的面容。因為招待我的朋友住在這,第一天到達香港,從原本繁忙的國際機場,我們一路到這片聽得到夜間溪流潺潺,路燈時好時壞的小島。
我的友人是住在這裡多年的在地人。在這個月的觀察裡,意外地發現這座島的奧妙。
它不是一座很小的島,事實上,從榕樹灣進島開始往南走,一路走到下一個碼頭將近需要2個小時的時間(除非你腳程快剌)。而第二個碼頭僅為這座島的中心區域。道路還算好走,甚至可以看到有人騎車在上面,卻要爬過大大小小的山。
路上的風景是真的好看,我與友人就有選在其中一座停下,切出道路往山上爬去,並在那邊靜靜地欣賞太陽落至海洋之下。
島上最著名的地標是一座發電廠,而我個人認為最好看的點是這邊的日落。對於一位身在台北的台灣人來說,只要走幾部路就能看到蛋黃掉入海中是多麼奢侈的事。甚者,待在島上的這個月,我每天都在研究如何將日落縮時拍得更好看。
在一座工程碼頭上架相機時,與一位發電廠下班的印度人聊天。他很喜歡這個地方,甚至在之後移民成功,想把一家老小通通帶過來這裡住...
這便接下我想說的內容
坦白說,另外一個讓我不習慣,或是已經習慣過的感覺,便是這邊的移民。
島上的歐美臉孔很多,多到我曾一度認為這邊跟澳洲無異,甚者會看到跟我年紀相仿的歐美與亞裔混血,想必這些歐美人也已然成為島民的一份子。
然而,或許是跟香港人的文化混合,他們並沒有像我在澳洲時碰到的歐美人一般熱情,反而像是我在台北街頭遊蕩,會看得人們有時避人眼光,活在自己世界的享受。
不過有些文化還是不變的。
夜晚仍能看到島上一間又一間開的酒吧、各式亞洲人不會看到的活動、快樂的萬聖節...。雖然熟悉他們需要花上一點時間,不過一聊開了,他們便會變成我在澳洲常見的樣子。
除非被蛇咬有機會搭上直達醫院的直升機,不然在島上,唯一的交通工具大概就只有船。
雖然內部有冷氣,不過我更很喜歡坐在交通船的二樓外面。那裡吹得到海風,並且可以看到整座維多莉亞港在我面前,從原本華麗的燈光秀,隨著遠離使燈光微弱,至無盡黑漆的大海。
早上九點前的船,是愁眉苦臉的上班族,批著西裝領帶前往碼頭的船。
從中午到下午的船,是買菜的媽媽們與觀光客,輕鬆聊天的船。
下午五點後到入夜,是趕著回家吃飯的上班族和學生,急迫的船。
到晚上十點左右,是在外面應酬的上班族,拖著疲憊身軀回去的船。
而我喜歡搭乘當天最晚班的船回到島上,
午夜12:30的船。
在寫文章的我,目前僅搭過這班船兩次,每次都是在香港拍攝太久差點忘記回家。那時的船多是狂歡過後的醉鬼,與盡興玩樂的人們的船。有時會看到奔跑上船的人們,畢竟錯過了,大概要想辦法在港島的某座公園待著,等待明日清晨的船班。
第一次搭時碰到睡在船上怎樣都叫不醒的醉鬼。
第二次搭時碰到打架的醉鬼。
這艘船總是不讓我失望。
悠閒的人們、安靜的小鎮、有趣的船...這些在香港好像都見不到。我的朋友她不喜歡香港,但她喜歡她的島,甚至將這座島刺在自己身上。她和我的眼中,這座島並不像是香港的一部分,半小時的距離,它卻與世隔絕。
我最喜歡的日落可以在這邊隨時上演,它讓我卻確實實地活在每個當下。如果你是位人在香港的遠端工作者,我會很推薦你,和我欣賞這些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