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藍歷史】披著輕巡外裝的重巡洋艦 - 美因茨號輕巡洋艦(計劃艦)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美因茨號,取自戰艦世界官網

美因茨號,取自戰艦世界官網


美因茨號輕巡洋艦KMS Mainz)的設計是基於納粹德國海軍為規避(符合)國際海軍條約限制,而打造的安裝150mm輕巡洋艦的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的4、5號艦的原始版本。這兩艘巡洋艦建造代號為巡洋艦K、L,其中,巡洋艦K是指該級4號艦,後稱為塞德利茨


在1930年代的後半葉,納粹德國海軍用完《英德海軍條約》規定的重巡洋艦總噸位(51000噸)限制,建造了3艘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希佩爾海軍上將、布呂歇爾、歐根親王)。但顯然德國人不會滿足於此,他們決定繼續建造兩艘同級艦,即「巡洋艦K、L」,其艦體設計將參照該級3號艦歐根親王


碧藍航線 美因茨

碧藍航線 美因茨


為了不在明面上違反條約,德國人利用條約瑕疵:這兩艘巡洋艦的主砲選用的是三聯裝150mm主砲。當時《倫敦海軍條約》規定,主砲口徑才是艦艇分類的決定性因素。所以這兩艘巡洋艦儘管具有重巡洋艦標準的排水量和裝甲,但仍被視為輕巡洋艦,納粹德國以此來討好英國,表示他們絕對遵守尊重兩國海軍條約,並以國際標準嚴格遵守。


但實際上由於原本就是在歐根親王號艦體基礎上設計的,巡洋艦K和L的砲塔座圈完全可以兼容雙聯裝203mmSKC34式主砲,只要德國人想,這兩艘輕巡洋艦隨時可以改裝成重巡洋艦,這聽起來和日本最上級的異曲同工之妙。最終在1937年,納粹德國判斷國際情勢,認為這種所謂故作姿態的「善意」已經不再必要:巡洋艦K與L紛紛換回203mm主砲,以重巡洋艦的身份於1939年下水,但均未完成全部舾裝,也沒有服役。4號艦塞德利茨後進行了改裝為輔助航母,代號為「威悉-1」的工程,只不過最後並未完工,而5號艦呂佐夫以半成品狀態出售給蘇聯。


巡洋艦K、L設計圖

巡洋艦K、L設計圖


在戰艦世界中,美因茲號和歷史上巡洋艦K、L的設計依舊有差異。例如:歷史上巡洋艦K計畫採用的是55倍徑150mm主砲和全新設計的更大型的砲塔,採用新型C/37砲座的105mm高炮,採用2個水上飛機彈射器,前部上層建築更加類似俾斯麥級,魚雷仍為三聯裝等等。此外,在裝甲上也存在一定差異。簡而言之,美因茨號是以歐根親王號為藍本,以巡洋艦K和L的原始方案為理念而設計,最終誕生的「輕巡洋艦版歐根親王」,是一艘換砲船,其150mm主砲參數也做了改進與提升。《戰艦世界》中美因茨號的船體狀態為1945年。


碧藍航線 美因茨

碧藍航線 美因茨


船艦數據


排水量:13581噸(標準);17400噸(滿載)

:212.5米

:21.9米

吃水:5.9米

動力:132000匹

裝置:9 x 瓦格納蒸汽鍋爐;3 x DeSchiMAG渦輪機;3 x 推進器

航速:32節

航程:6100海浬/15節

武器:4 x 三聯裝150 mm L/60 SK C/25;6 x 雙聯裝105 mm L/65 Dop. L. C/31;18 x 雙聯裝37 mm Flak LM/42;12 x 四聯裝20 mm Flakvierling 38;4 x 四聯裝533mm魚雷發射器

艦載機:3 × Ar 196水上飛機

其它:1 × 雙端彈射器

碧藍航線 美因茨同人創作

碧藍航線 美因茨同人創作



(部分內容參考於戰艦世界和碧藍官方資訊網)

avatar-img
5.2K會員
711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紐倫堡號輕巡洋艦(德語:Nürnberg)是威瑪國家海軍(後為納粹德國海軍)萊比錫級輕巡洋艦的二號艦,其姊妹艦為萊比錫號。本艦於1934年動工,同年12月間下水,隨後於1935年11月2日竣工;其主要武裝為九門裝載於三個三聯裝炮塔中的150毫米艦炮。
埃爾賓號(德語:SMS Elbing)是俄羅斯帝國海軍原以「涅韋利斯科伊將軍號」之名、於1913年從德國但澤的碩效船廠訂購的一艘小型巡洋艦。但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該艦於1914年8月被德意志帝國海軍沒收,並於1914年11月以東普魯士城市埃爾賓(今波蘭埃爾布隆格)重命名後下水。
萊比錫號輕巡洋艦(德語:Leipzig)是威瑪國家海軍(後為納粹德國海軍)萊比錫級輕巡洋艦的首艦,其姊妹艦為紐倫堡號。本艦於1928年4月動工,翌年10月間下水,隨後於1931年10月正式列裝威瑪國家海軍。
柯尼斯堡號(德語:Königsberg)是德國於1920年代建造的三艘柯尼斯堡級輕巡洋艦的首艦,於1929年至1940年4月期間先後服役於國家海軍和戰爭海軍,並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另外兩艘姊妹艦為卡爾斯魯厄號和科隆號。
卡爾斯魯厄號(德語:Karlsruhe)是德國於1920年代建造的三艘柯尼斯堡級輕巡洋艦的二號艦,於1929年至1940年4月期間先後服役於國家海軍和戰爭海軍,並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另外兩艘姊妹艦為柯尼斯堡號和科隆號。
科隆號(德語:Köln)是德國於1920年代建造的三艘柯尼斯堡級輕巡洋艦的末艦,於1929年至1945年3月期間先後服役於國家海軍和戰爭海軍,並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另外兩艘姊妹艦為柯尼斯堡號和卡爾斯魯厄號。科隆號由威廉港的國家海軍船廠承建,於1926年8月開始架設龍骨、1928年5月下水。
紐倫堡號輕巡洋艦(德語:Nürnberg)是威瑪國家海軍(後為納粹德國海軍)萊比錫級輕巡洋艦的二號艦,其姊妹艦為萊比錫號。本艦於1934年動工,同年12月間下水,隨後於1935年11月2日竣工;其主要武裝為九門裝載於三個三聯裝炮塔中的150毫米艦炮。
埃爾賓號(德語:SMS Elbing)是俄羅斯帝國海軍原以「涅韋利斯科伊將軍號」之名、於1913年從德國但澤的碩效船廠訂購的一艘小型巡洋艦。但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該艦於1914年8月被德意志帝國海軍沒收,並於1914年11月以東普魯士城市埃爾賓(今波蘭埃爾布隆格)重命名後下水。
萊比錫號輕巡洋艦(德語:Leipzig)是威瑪國家海軍(後為納粹德國海軍)萊比錫級輕巡洋艦的首艦,其姊妹艦為紐倫堡號。本艦於1928年4月動工,翌年10月間下水,隨後於1931年10月正式列裝威瑪國家海軍。
柯尼斯堡號(德語:Königsberg)是德國於1920年代建造的三艘柯尼斯堡級輕巡洋艦的首艦,於1929年至1940年4月期間先後服役於國家海軍和戰爭海軍,並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另外兩艘姊妹艦為卡爾斯魯厄號和科隆號。
卡爾斯魯厄號(德語:Karlsruhe)是德國於1920年代建造的三艘柯尼斯堡級輕巡洋艦的二號艦,於1929年至1940年4月期間先後服役於國家海軍和戰爭海軍,並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另外兩艘姊妹艦為柯尼斯堡號和科隆號。
科隆號(德語:Köln)是德國於1920年代建造的三艘柯尼斯堡級輕巡洋艦的末艦,於1929年至1945年3月期間先後服役於國家海軍和戰爭海軍,並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另外兩艘姊妹艦為柯尼斯堡號和卡爾斯魯厄號。科隆號由威廉港的國家海軍船廠承建,於1926年8月開始架設龍骨、1928年5月下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愛丁堡號輕巡洋艦(英語:HMS Edinburgh)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一艘城級輕巡洋艦(Town-class),也是被稱為愛丁堡亞級(Edinburgh sub-class)的最後兩艘城級輕巡洋艦中的第一艘。愛丁堡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服役,經歷了許多戰鬥,特別是在北海和北冰洋。
Thumbnail
1930年代中期,安薩爾多義大利公司設計了一個重型巡洋艦項目,該計劃提供給蘇聯,在20世紀上半葉,義大利造船公司為其他有需求的國家設計計畫是很普遍的做法,而蘇聯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就開始籌備組建蘇維埃聯盟級戰艦。
Thumbnail
海圻號巡洋艦是清政府在甲午戰爭後的艦隊重建計畫中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購置的防護巡洋艦(又稱穹甲快船),1896年下水,1898年服役,1937年9月25日為阻止日軍溯長江西進自沉長江江陰航道阻塞線上,1960年打撈出水後拆毀。
Thumbnail
武裝運輸艦,福州船政局建造之第十一號艦,1873年1月2日下水完工,造價16萬3千兩,木質船身無裝甲,長208呎,寬32呎,艙深16.5呎,吃水13.9呎,排水量1,258噸,福州廠自制主機有580匹馬力,航速約10節,乘員166人,裝備六門炮。 船艦歷史 1884年7月14日
Thumbnail
哈爾濱號輕巡洋艦(PLAN Harbin)的歷史原型是1940-1941年間,由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下屬的OKB-196設計局設計了小型輕巡洋艦之一,即「MK項目」(МК,Малый Крейсер的縮寫,即小型巡洋艦),其中哈爾濱對應的方案代號為MK-6。
Thumbnail
二次大戰歐洲戰場上,西歐上德國法西斯所向無敵,只有隔海相望的英國和德國對抗,德國海軍出動潛艇攻擊了英國海上運輸船隊,使英國運輸船損失慘重,影響了英國繼續抵抗德國法西斯的力量,英國急需護航力量來保護海上生命線。
Thumbnail
格里德利級驅逐艦是二次大戰時期美國海軍的1500噸級驅逐艦,共製造4艘。她們的輪機系統大幅改進,外觀上改成單管煙囪,並裝設更多魚雷發射管。4艘均存活到戰後並迅速除役解體,本級設計時,美國海軍對驅逐艦的戰術思想仍重視魚雷戰,艦體設計基於馬漢級。
Thumbnail
鞍山(舷號:101)原名"Рекордный",是20世紀50年代中國引進的蘇聯制07型驅逐艦,隸屬於中國海軍北海艦隊,1936年9月25日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代號一九八廠)開始建造大部件,原名「匆忙」號(Поспешный)。
Thumbnail
此篇為出現在歷史中的真實船艦目錄,可以點擊連結直接查看相關船艦的歷史資料。
Thumbnail
1937到1938年間提出的一款大型遠洋驅逐艦設計方案,配備3座雙聯裝150mm主砲,一座88mm雙聯裝高射砲和2座五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舷側裝備輕型裝甲,滿載排水量接近5000噸。本級配備了極具特色的動力系統:同時搭載巡航用柴油機和高壓蒸汽渦輪機,和萊比錫號和紐倫堡號輕型巡洋艦類似。
Thumbnail
愛丁堡號輕巡洋艦(英語:HMS Edinburgh)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一艘城級輕巡洋艦(Town-class),也是被稱為愛丁堡亞級(Edinburgh sub-class)的最後兩艘城級輕巡洋艦中的第一艘。愛丁堡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服役,經歷了許多戰鬥,特別是在北海和北冰洋。
Thumbnail
1930年代中期,安薩爾多義大利公司設計了一個重型巡洋艦項目,該計劃提供給蘇聯,在20世紀上半葉,義大利造船公司為其他有需求的國家設計計畫是很普遍的做法,而蘇聯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就開始籌備組建蘇維埃聯盟級戰艦。
Thumbnail
海圻號巡洋艦是清政府在甲午戰爭後的艦隊重建計畫中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購置的防護巡洋艦(又稱穹甲快船),1896年下水,1898年服役,1937年9月25日為阻止日軍溯長江西進自沉長江江陰航道阻塞線上,1960年打撈出水後拆毀。
Thumbnail
武裝運輸艦,福州船政局建造之第十一號艦,1873年1月2日下水完工,造價16萬3千兩,木質船身無裝甲,長208呎,寬32呎,艙深16.5呎,吃水13.9呎,排水量1,258噸,福州廠自制主機有580匹馬力,航速約10節,乘員166人,裝備六門炮。 船艦歷史 1884年7月14日
Thumbnail
哈爾濱號輕巡洋艦(PLAN Harbin)的歷史原型是1940-1941年間,由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下屬的OKB-196設計局設計了小型輕巡洋艦之一,即「MK項目」(МК,Малый Крейсер的縮寫,即小型巡洋艦),其中哈爾濱對應的方案代號為MK-6。
Thumbnail
二次大戰歐洲戰場上,西歐上德國法西斯所向無敵,只有隔海相望的英國和德國對抗,德國海軍出動潛艇攻擊了英國海上運輸船隊,使英國運輸船損失慘重,影響了英國繼續抵抗德國法西斯的力量,英國急需護航力量來保護海上生命線。
Thumbnail
格里德利級驅逐艦是二次大戰時期美國海軍的1500噸級驅逐艦,共製造4艘。她們的輪機系統大幅改進,外觀上改成單管煙囪,並裝設更多魚雷發射管。4艘均存活到戰後並迅速除役解體,本級設計時,美國海軍對驅逐艦的戰術思想仍重視魚雷戰,艦體設計基於馬漢級。
Thumbnail
鞍山(舷號:101)原名"Рекордный",是20世紀50年代中國引進的蘇聯制07型驅逐艦,隸屬於中國海軍北海艦隊,1936年9月25日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代號一九八廠)開始建造大部件,原名「匆忙」號(Поспешный)。
Thumbnail
此篇為出現在歷史中的真實船艦目錄,可以點擊連結直接查看相關船艦的歷史資料。
Thumbnail
1937到1938年間提出的一款大型遠洋驅逐艦設計方案,配備3座雙聯裝150mm主砲,一座88mm雙聯裝高射砲和2座五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舷側裝備輕型裝甲,滿載排水量接近5000噸。本級配備了極具特色的動力系統:同時搭載巡航用柴油機和高壓蒸汽渦輪機,和萊比錫號和紐倫堡號輕型巡洋艦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