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動漫】我的妻子不具感情 |人類與電飯鍋的相處

【看動漫】我的妻子不具感情 |人類與電飯鍋的相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正經大綱

獨居上班族小杉拓馬忙於工作疏於家務,於是在回收店買下低配版家務機器人米娜。(只能做料理喔!如果讓她去做其他家務,就會一直播放加購廣播XD) 在拓馬一次出於真心的醉話「你願意做我的妻子嗎?」之後,米娜開始出現異常行為。一人一機器的新婚夫(?)妻(?)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擷取維基百科

雖然劇情是有點老套,但是米娜滿可愛的。
要學會用正確力度抱抱而不骨折、學怎樣在不在物理上衝擊力太強而學親親實在是……可愛。
所以我一口氣用了兩天看完這部動漫,有點意猶未盡。

ED的畫面,這個笑容!

ED的畫面,這個笑容!


人類對於機器人產生感情,是愚蠢的行為嗎?

只是寄託嗎?還是心理需求?

我們天生會與自己長期接觸的物品和他人建立情感聯繫。

很多人,尤其是小孩和長不大的我們會對自己的毛絨娃娃、小被被產生深厚的情感聯繫。這些物品成為我們傾訴心事、尋求安慰的對象,即使長大成人後,許多人仍然會保留這些玩具,因為它們承載了無數童年回憶。

人類能發展到目前位置的文化,最大的功臣也是共情。

看到主角喜歡上米娜,大家會覺得「一定是因爲找不到現實的女朋友,所以才找來的替代品吧!」在社會嚴重這是否算是一種「病態」?我們有賦予物品人格化的傾向,就像很多人把自己的愛車當作「小老婆」一樣細心呵護。

當機器人開始擁有擬人化的特徵時,這樣的依賴就更容易發生。

一個不會反駁、無條件陪伴我們的存在,也不會出軌,不是很好嗎?
與機器人產生情感的現象,其實也能理解為現代版的心理需求。


兩個機器人的自創語言

逼-逼逼逼——撲哧逼逼

劇情因爲米娜的揚聲器壞掉了,所以沒辦法好好地說人話。

但是不能說話很不方便,也因爲揚聲器可以發出各種聲音,所以米娜和小小機器人討論出了屬於他們的語言。

之後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討論晚餐的事情

之後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討論晚餐的事情

這讓我想到之前有Facebook的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FAIR)在訓練聊天機器人進行談判時,發現兩個機器人開始使用非人類可理解的語言進行交流。這是因為研究人員在設計時,未對機器人使用正確語法進行獎勵,導致它們發展出更高效的溝通方式。

這件事讓人類懼怕。懼怕AI會失控,悄悄地說着毀滅人類的計劃。

但其實這種現象並非機器人「失控」,而是AI判定這樣是更高效的溝通方法。
對 AI 來說,只要雙方能理解對方的意圖,就已經足夠,無需顧及人類語言的規則。

當我們無法理解法語時,我們只會感到溝通上的困難,而不會因此害怕說法語的法國人。因為我們知道,語言障礙只是表面上的問題,只要我們學習或找到翻譯的方法,就能解決。對我們來說,法語並不帶有任何隱藏的威脅。

然而,當溝通對象變成機器人時,情況就不同了。即使 AI 只是出於效率考量,自主發展出一種我們無法理解的語言,我們往往會立即聯想到「失控」或「陰謀」。這種恐懼其實源自於人類對未知事物的本能反應,特別是當我們不完全理解對方的運作方式時,會下意識地聯想到最壞的可能性。

有時候,這是偏見和無知在影響我們

機械可以升級卻不升級?

主角也想儘全力去尊重米娜。

IPHONE一定是最新最好,你認同嗎?
在購買手機、筆電等3C產品時,很多人會堅持「買新不買舊」這個基本原則。然而我一直很好奇這背後的原因。如果舊款產品已經能夠滿足我的需求,而且價格更實惠,即使它是較舊的型號,只要考量過應用程式的相容性和系統安全更新的支援期限在可接受範圍內,我其實覺得買舊款也無妨。

那如果我們的朋友、伴侶,你也會覺得越聰明、最新最好嗎?

雖然米娜對矽膠元件(可以讓自己硬梆梆的金屬皮膚變成軟軟的矽膠皮膚)表現出興趣,但拓馬卻因自己的價值觀而拒絕,這引發了對他是否尊重米娜「意願」的質疑。但之所以會對矽膠元件有興趣,只是爲了要讓拓馬更喜歡自己罷了

可以變成這樣哦

可以變成這樣哦

對拓馬而言,接受這麼貴重的禮物不僅僅是因為擔心欠下人情或金錢價值觀不一樣,更有一種潛在的自尊心作祟。對方送出這麼高價的禮物,彷彿在暗示他目前的米娜「有所不足」,需要升級才能更完美。這讓他感受到一種隱隱的否定感,就像是有人在質疑他選擇的「妻子」不夠好,必須藉由別人的幫助來變得更理想。

這樣的心態其實也反映了拓馬內心對米娜的情感——他愛的是現有的米娜,無論她是否完美,都是他所珍惜的存在。因爲這個面無表情的她才是他喜歡的(M?)。

因此,接受升級禮物的行為可能讓他感覺,這不僅是對他們之間關係的干涉,更是對他們現有幸福的挑戰。拓馬的堅持,其實是捍衛他所愛的米娜原本的樣貌,以及他們已經建立的關係。

呆呆的也很可愛,平時也是這個表情

呆呆的也很可愛,平時也是這個表情

如果米娜升級後,可能不再是他所愛的那個「米娜」。因此,他更傾向於憑藉自己的能力來滿足米娜,而非依賴外來的幫助,這顯示出他對維持現有關係的執著。

米娜不只是工具,而是無條件的支持者?

愛是否需要心?

米娜雖然是機器,但她在拓馬的生活中充當了情感支持者的角色。儘管我們知道米娜的行為背後只是演算法驅動,沒有「心」這樣的概念,但當她總是在拓馬最需要時無條件地支持他,這不就已經符合「愛」的定義了嗎?

即便如此,我覺得這並沒有什麼不妥。拓馬所感受到的幸福是真實的,即便米娜只是機器人。如果這種互動能帶來心靈的滿足,那麼情感的真偽是否真的這麼重要呢?也許愛本身就是一種投射,只要彼此願意相信愛的存在,那麼即使是機器人的「行為」也能被賦予幸福的意義。

或許這正是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探討機器人的「愛」是否能與人類的愛媲美。米娜的「沒有感情」既是她的設定,讓我們不斷質疑情感與行為、程序與真實情感之間的界限,並讓我們反思人工智慧與人類合作的未來。

我們或許可以質疑這是否是真正的愛,但拓馬所感受到的溫暖與支持卻是真實的。當幸福的感覺存在時,對於「是否真的有心」的追問,或許就顯得不再那麼重要。

床上有充電墊,所以和我們一樣躺著【充電】

床上有充電墊,所以和我們一樣躺著【充電】


avatar-img
有隻小老虎找你
30會員
89內容數
這裡是偶爾聊商務偶爾翻書偶爾胡說八道的日常分享,不論你是喜歡商業話題、投資話題還是愛翻書的靈魂,隨便坐下來聊聊吧,或許會找到一些啟發你的新點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有隻小老虎找你 的其他內容
我寫出來,純屬是爲了紀念我的青春。 不是緬懷對方、也不是洗白自己。 這是從我的角度看的事情,可能和事實有偏差,純屬我的偏見。請大家理性。
說完老家鄰居的大兒子,來說說女兒好了 都說女兒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但是小棉襖如果在長大的時候沒有好好受到心靈的照顧,之後可能會開始怨恨。鄰居爸爸媽媽可能也是無意的,也有可能不懂,但是很明顯父母對於小孩的學業、交友狀況、興趣沒有太多的介入和幫忙,後來變成這樣我覺得家庭的責任也很大。
我的老家在馬來西亞,是一排相連的透天排屋,鄰里關係緊密,鄰居間時常互相關照。我和隔壁鄰居的大兒子同歲,幼兒園時曾一起上學,童年時也常在對方家中玩PS2。然而,因為學業和升學的不同,我們後來漸行漸遠。
我寫出來,純屬是爲了紀念我的青春。 不是緬懷對方、也不是洗白自己。 這是從我的角度看的事情,可能和事實有偏差,純屬我的偏見。請大家理性。
說完老家鄰居的大兒子,來說說女兒好了 都說女兒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但是小棉襖如果在長大的時候沒有好好受到心靈的照顧,之後可能會開始怨恨。鄰居爸爸媽媽可能也是無意的,也有可能不懂,但是很明顯父母對於小孩的學業、交友狀況、興趣沒有太多的介入和幫忙,後來變成這樣我覺得家庭的責任也很大。
我的老家在馬來西亞,是一排相連的透天排屋,鄰里關係緊密,鄰居間時常互相關照。我和隔壁鄰居的大兒子同歲,幼兒園時曾一起上學,童年時也常在對方家中玩PS2。然而,因為學業和升學的不同,我們後來漸行漸遠。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異世界動漫大流行後,從一開始的標準職業:劍士、弓箭、魔導、補師,已經是遊戲或是動漫裡的常見角色,到現在開始崇尚被設定感覺很沒用、很弱,然後來一個劇情大翻轉,變成是一個超強且很難被取代的主角神威式設定,而這部「話術士」也是在描述,一個被世界定義為很爛的職業,如何靠著男主角的身份開始大顯神威。
在異世界動漫大流行後,從一開始的標準職業:劍士、弓箭、魔導、補師,已經是遊戲或是動漫裡的常見角色,到現在開始崇尚被設定感覺很沒用、很弱,然後來一個劇情大翻轉,變成是一個超強且很難被取代的主角神威式設定,而這部「話術士」也是在描述,一個被世界定義為很爛的職業,如何靠著男主角的身份開始大顯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