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貝聿銘 - 最後的現代主義大師

更新於 私密發佈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貝聿銘站於麻薩諸塞州多切斯特的甘迺迪總統圖 書館暨博物館外,1979 年。 © Ted Dully/The Boston Globe via Getty Images

貝聿銘站於麻薩諸塞州多切斯特的甘迺迪總統圖 書館暨博物館外,1979 年。 © Ted Dully/The Boston Globe via Getty Images


The Last Modernist Master



談及貝聿銘(I.M. Pei,1917–2019),總會聯想到其 Legacy。幸運的是,我們並不需要長途跋涉就能鑒賞到:踏出金鐘站,往山頂纜車方向步行不到數分鐘,以四棟不對稱且充滿幾何性建築組成的中銀大廈(Bank of China Tower)便是出自他手。自建成於 1989 年以來,就成爲了香港的標志性建築。它不僅彰顯出那個時代「往上衝」的活力,亦成了當時亞洲最高建築,鶴立於中環繁忙的城市景致中。

獨家報道!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97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眼睛想逛展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我們正處在一個「後設計」時代裡:我們懂得體驗,卻只在乎打卡自拍;我們懂得設計,卻説不出美的用意;我們懂得生活,卻以逃離辦公至上——編輯一本設計雜誌的日常,即從「開箱」展覽、「開箱」創意展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