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新家將近三個月,我終於學會唸自己家的地址也會寫了,好感動! 吃過飯,天氣陰陰的,不久一場午後雷暴陣雨,來得又急又猛,像過境颱風,非常有生命力!我躺臥在一樓客廳的泰式睡床上,靜靜觀賞庭院外轟隆作響的雨勢,臉上拂過微微涼風夾帶絲絲雨氣,任誰都會不小心睡著。 發現這裡其實很安靜而且鄰居都很友善,附近的小孩每次看見我們都會雙手合十打招呼;好幾次我們半夜其實忘記鎖門也沒發生過什麼事,隔壁的婆婆還會幫我們把庭院鐵門拉上;有些東西壞了或是沒有工具,也都是隔壁做水電的大叔來幫忙。 看看庭院裡只有一棵棕櫚樹和七里香以及爬了滿牆的藤蔓,有點不夠活潑,便去花市捧些花花草草回來,L也買了一些種子回來自己種著玩。餐桌上永遠只有餐具杯盤有點單調,忘記在哪看過一句話:「餐桌有花之必要」,不能同意更多了!於是又買幾支花瓶在桌上插一些花擺著,樓梯旁的矮牆也放了幾盆仙人掌。其實不一定要是花,青草樹木我都喜歡,蔥鬱的植物永遠都是讓人心花朵朵的秘訣。 除了大市場外我最喜歡去的就是我家附近的小菜市場。我家附近有兩個菜市場,一個是早市,不僅有賣各種生鮮蔬果,還有新鮮花卉,每個禮拜我都固定去買兩把花回家插;小的市場只開二四下午,比較容易遇見當季在地特產還有很好吃的熟食炸物。 常去的幾攤老闆已經認識我,因為我是極少數會自備購物袋的人,他們都記得我是那個「不要袋子的」。清邁人還挺可愛,看我努力用那麼破的泰語去買菜都對我很好,會告訴我各種蔬菜的名字,也會多送我一些小東西,地瓜啦、蔥啦、木耳之類;有一個大嬸還教我山竹要挑軟殼小顆的,小顆山竹不僅比較便宜裡面還不會有果核。 廚房還很大,大得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好。有一天,L和我去附近散步,看見一間鐵工廠,裡面的工人正在焊接一張不繡鋼桌子,他立刻靠過去詢問類似的工作檯價格,發現不貴立刻給我訂做兩張。 幾天後搬進家門放在廚房窗臺邊下,剛好和原本灶台對齊,一面一列。後來他又帶我去烘焙食材行,給我買了一台不小的烤箱和一些手工具。終於,廚房放進這些東西後我才覺得滿了! 這的確是我想要的廚房,原來他一直都惦記著。他就是標準從來不說好聽話,但會實實在在把事情辦好那種。 移居泰國前記得我媽媽問他:「你去那邊有工作,那我女兒去那邊你怎麼安排?」 他是這麼回答丈母娘的:「我安排她去那邊玩。」 有了這麼一個完備的廚房,我更是每天不遺餘力地想著變出好料來餵飽他。一早肯定有咖啡、果汁、奶茶等飲品,有時還附帶拉花;麵包饅頭包子中西任選,葷素搭配營養均衡;中午吃的是飯麵排餐還有各種肉食,青菜沙拉必不可少;晚上通常簡單清爽,快速解決不要餓到就好;餐餐之間還不定時有水果點心冰沙等甜品,道道不重複。 以前在澳洲生活時,媽媽總愛問我:「有沒有好好吃飯?」 那時候偶爾還會嫌煩,怎麼老是只關心我有沒有吃飯?現在才明白為人父母其實到底就是希望兒女健康,好像再別無所求了。 「不然把我吃的飯菜記錄下來發上網吧!這樣媽媽每天都能看到。」我突然靈光一閃,於是開始經營起社群帳號。 說是經營其實非常佛系,我沒有任何經營的觀念和熱忱,我只是喜歡做東西、拍照,打些心情隨筆再上傳分享。 說到「分享」,這個概念似乎成為我們生活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能是當時住在澳洲小島受到的影響,那一群淳樸友善的在地人,十分樂意分享各種食物,潛移默化之下我們如今也維持這個習慣;只要做了便於分食的甜品,我們總不忘拿給鄰里品嚐,不時也從他們那裡收到蜂蜜、水果等小禮物。 分享的當下其實沒有考慮獲得任何回饋,隨之而來的收受都是驚喜。感受如此善意流動的瞬間,是讓人甘於耽溺在平凡小日子裡的充足能量。 上泰文課、做菜做甜點,逛市場逛市集,寫字看書、插花運動拍照和貓玩,唔…差不多就是我每天做的事了。 雨停了,我也悠悠地從睡夢中醒來,差不多該拿上袋子去買菜了。天邊掛著一道亮晃晃的彩虹,像是在吆喝著:「嘿,出來玩呀!」 「嗯!我會努力好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