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0歲後的人生下半場那篇文章裡有提到-「打造住家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住的人幸福」。而要讓自己幸福,那麼就應該深入瞭解自己的需要及喜好。
沙龍裡有一個房間是「單身實驗室」。接下來的一系列文章將會由五種感官做延伸,由我的角度自我觀察來做發想,嘗試會探究到些什麼。而螢幕前的你們,或許也能藉此反觀自己對於家的感覺。那麼未來不論是想要自己妝點家裡,或是請設計師設計時討論表達需求,都能夠更輕易且準確地明白什麼才是自己所期望的~
在MBTI中,人們接收資訊的方式,我是偏向實感型(S,sensing)的ISTP-留意實際面、細節,與過去的其他資訊比較。
來源:MBTI 測試懶人包|MBTI 是什麼?16 型人格有哪些?指標、定義解釋
因此實際的感官接觸對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體驗,並把這些體驗再轉化為住家中的物件構成。
家,是我們一生中會花許多時間待在其中的地方,所接觸到的每一件物品對我們來說都會有所影響。就像柔軟的毯子讓人舒服、踩起來溫潤的木地板令人喜愛那樣~
讓我們來看個影片,裡面有許多我喜歡的元素。而我相信.即使你們只用看的,都能理解皮膚觸碰到每一樣物件時的感覺!
而大家有發現觸感其實除了與體感有關外,也和內在感受有關嗎?
就像我是個很怕冷,也很喜歡鬆弛感的人。所以會喜歡寬鬆柔軟的衣服,也喜歡保暖還帶有重量的棉花被。因為需要獨處,也喜愛自然中能帶來的愜意,所以充滿自然材質的物品又會比感覺冷冽的材質更加讓我覺得自在。
於是我們可以從這些方面來觀察什麼樣觸感會是自己可能更喜歡的~
我想我們可以由這些方向來嘗試著觀察,不同的材質從皮膚及指尖所回傳回來的感受,並且這些還會與性格、心情、回憶等交叉相互影響,而可能在不同時間有不同的想法。
那麼我呢?什麼樣的觸感可以讓我感覺溫暖並且有安定感呢?
💡喜歡使肌膚舒服的棉麻家飾品,如寢具、抱枕。但怕冷的我,冬天則更偏愛加入聚酯纖維的保暖毛絨絨寢具組。
💡因為喜歡溫暖的質感,所以比起冰冷的石材、磁磚,更喜歡木地板。
💡礦物漆擁有的溫潤與顆粒感,表面還會加一層蜂蠟保護,使得本身是天然材料及擁有不同觸感的特質都令我著迷。
💡喜歡木質的桌椅、櫃子。然後局部穿插著陶土、玻璃、木質...的燈具或裝飾品。
💡雖然偏好自然材質,但事實上為了好清潔我也會選用便利及較不怕破損的其他材質。像是塑膠的保鮮盒、杯子。或是用瑜珈墊取代地毯放在房間裡,讓怕冷的我在洗完澡後能自在坐在地上保養及吹頭髮。除了有柔軟有彈性的觸感,還能隔絕瓷磚地板的寒冷,並一物二用地也能讓我想到時能做運動~
因此,擁有紋理,並不會令人感覺到過於冰冷的材質,能讓我在觸覺這個感官體驗中覺得舒心又自在。而詫寂風似乎正好符合那樣的特質。加入了許多自然元素,並就像不怕隨著時間退色變舊般地散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