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閱讀】40歲後的人生下半場,我們都要活的舒心也開心

Sylvia-avatar-img
發佈於休息也學習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如果人可以活到80歲,那麼40歲後便是進入了人生下半場。逐漸退化的體力、衰退的記憶力和減少的肌肉量讓人頓時有些惶恐,但內在層面上卻更加瞭解自己、懂得與他人之間的界線感、擁有某個領域的專業能力等。在衰退與增長之間,如何讓自己接下來的日子生活地更加舒心、開心,在40歲前後這幾年我有了更多地思考。

後半輩子最想住的家

  • 作者: 林黛羚
  • 出版社:原點
  • 出版日期:2024/02/19

原本閱讀這本書一開始是因為想要看看老齡化的議題。關於銀髮族的家應該怎麼樣設計才會更貼近需求及心理。沒想到一開始的前言標題便說道,

「40歲準備後半輩子的家,50歲打造剛剛好!」

40歲?!那不就是我現在正要經歷的嗎?這讓30多歲時打完離婚及監護權官司,又順勢轉變為獨立設計師,覺得自己人生正要開始綻放的時候,立刻便轉換成要為老年做準備?!心態加上健康上的變化,一時之間的轉換讓我是有些不知所措。

而這本書正好有趣的部分也在此。書籍的目標族群在於是鎖定在38~55歲、以「預計透過搬家或第二次翻修,創造住到老的家」的屋主。若要再更進一步聚焦,還包括「預計接長輩來住或住附近」、「僅與伴侶同住或獨居」「想過簡單安全的老後生活」的人

書中有初老症狀頻頻跌倒的媽媽,因為覺得扶手醜,或許心裡也有不認老的想法,所以對於要在家中各處裝扶手這件事很生氣。那麼有沒有可能做出符合空間風格的漂亮造型扶手呢?

為了腳力衰退的媽媽,除了搬到一樓住外,日常需求如喝水及如廁,若能將動線縮短也會更利於長輩生活!

這是一本很適合大眾消化吸收的書,內容易理解也實用。作者利用一個個貼身採訪的生活故事,帶出每家人的生活及改造方向。同時我們也能藉由此本書再觀照內心的層面,瞭解原來不是只有我們有這些困擾,還能借鏡他人的生活,讓我們也能越過越好~

40歲的住所改造術

40代からの住まいリセット術―人生が変わる家、3つの法則


  • 作者:水越美枝子
  • 譯者:楊明綺
  • 出版社: 典藏藝術家庭
  • 出版日期: 2017/01/03

『我認為打造一個家,基本上就是「打造以人為主角的住宅」。』

孩子長大,體能退化,但心境更加從容的40歲,作者希望大家能夠不再"將就住"!不用等到退休後,我們現在就能為自己去做些改變。

本身就是建築師的作者,在這本書裡實際告訴大家室內設計師在做設計規畫時的視角是如何,又用了甚麼小技巧去做調整,讓空間更像是你的風格!不需要做大幅度的裝修,也能夠擁有看起來不錯的居住環境。

畢竟,家是給人住的,不是給物品住的。若能讓空間及物品服務於你,而不是變成囤積東西的儲藏室,整個家就會像是第二個你,並且散發著愉悅的氛圍感~

「打造住家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住的人幸福」

自從轉變為獨立設計師後,我是更喜歡我的工作了。因為能花更多時間和客戶深度對談。聊天時我們其實往往聊的不是設計,或不只是設計,而是他們的生活、與家人之間的關係、和什麼能讓他們感到愉悅。

唯有能夠進入到對方的內心,才能真正做出客戶需要的規劃。不需要華麗富貴的樣貌,而是對方真正需要的那種幸福。

給40歲的嶄新開始

40歳のためのこれから術 幸せな人生をていねいに歩むために

  • 作者: 松浦彌太郎
  • 譯者: 阿夜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24/06/27(暢銷新版)

這本書大致可以分為前半段回顧-40歲之前,與後半段-40歲後為了70歲之前而做的準備。在看前半本時,因為與我原本自己生活的態度相近,因此比較像是在透過他人的視角重新驗證一遍。而後半本則是我期待的重點了。過了40歲,我更應該抱持著甚麼樣的心態來生活或準備呢?別人又是如何地讓這段時光變得更有意義呢?我想我在這本書裡看到很溫暖地敘述。

其中特別有印象的部分是-找出「耀眼的70歲」的典範

對於我來說,想到耀眼的70歲的典範時,立即便跳出了我的父母的形象。這對我來說其實是開心的一件事。因為原來能讓我學習之人就在我身邊。

爸爸在前幾年由婉柔導演拍攝了紀錄片《擬音》,而後又因此參與了東京影展,獲得金馬獎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並又接連地參與金馬獎與金鐘獎的部分獎項評審。

但,爸爸就如他所說的-40年一件事,他的堅持不只是在工作之上,連生活也都是低調如常地有著自己的步調在過。閱讀、寫書法、運動,偶爾演講,並還在社區大學、三總及廣播電臺當志工。

媽媽也是。持續在社大上各種才藝課。除了在三總當志工外,並一直擔任社區大學志工社的社長,就算卸任了大家也都還是甚麼都要找她幫忙。是大家眼中的熱心代表!

爸媽活到老、學到老,並還有餘力照顧身邊他人,而並沒有成為退休了就喪失生活重心,怨天尤人的長輩。就連現在的我也還時常接受爸媽的照顧。煮了好吃的要給我送一份過來,買了甚麼美食也要分享我一份。活到40多歲還能接受爸媽的照顧當個孩子,我現在有些理解有些人在父母過世之後,覺得世界上再沒有那麼愛他們的人的心情。

感恩並珍惜。

而光是這些生活日常,便又都可以於生活中為我示範作者後續所描述地形象:

大方地為他人付出/向前輩學習「大人的豐饒」/向孩子傳達心目中「理想的家庭」/努力維持與社會的聯繫/讓自己持續成長.......

所以,40歲後該以甚麼樣的心態生活,為了未來如何去調整居住環境,我想樣貌皆逐漸清晰。希望你們也是~(比心❤️

avatar-img
192會員
119內容數
住家這個量體,雖然無聲, 但卻陪伴並保護著住在裡面的人. 不論快樂悲傷,秋冬春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好好宅在家 的其他內容
我真的很喜歡看看別人的空間,不論是住家還是創作者的工作室,《Where They Create Japan》展現多位藝術家和設計師的創作空間,讓我們可以輕易透過圖文去發現與己共鳴及可學習之處。
你仔細觀察過自己生活的喜好及需要嗎?你能描繪出夢想家在你幻想中的樣子嗎?當你想要裝潢時,其實更重要的不是如何施工的工法,而是你內心到底想要如何生活!
很多人似乎都曾有過做室內設計的夢想,我的兩個客戶也是。還有朋友的孩子之前也說想唸設計系。要不試試這款遊戲吧~讓你也能當個設計師,並在遊戲中體驗買賣各種有趣房子的趣味唷~
中世紀的時尚實際展開在家中會是什麼樣子?明星的日常生活難道也很平凡?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獨處的空間與時間,讓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充分當自己的權力!
學網紅在景點打卡拍照,像個孩子一樣在影子王國裡衝鋒陷陣。當用小遊戲來表現時,我們也能享受在2D的螢幕裡,把3D的空間感有趣地交錯呈現~
這世界很大,而我們每個人都用著適合自己的方式在融入世界、接觸世界。未來會變成甚麼樣子,我們無法預期,或許也不用預期。就如這次的旅行一樣,彈性地順流而行、順勢而為。或許我們都能獲得意想之外的驚喜!
我真的很喜歡看看別人的空間,不論是住家還是創作者的工作室,《Where They Create Japan》展現多位藝術家和設計師的創作空間,讓我們可以輕易透過圖文去發現與己共鳴及可學習之處。
你仔細觀察過自己生活的喜好及需要嗎?你能描繪出夢想家在你幻想中的樣子嗎?當你想要裝潢時,其實更重要的不是如何施工的工法,而是你內心到底想要如何生活!
很多人似乎都曾有過做室內設計的夢想,我的兩個客戶也是。還有朋友的孩子之前也說想唸設計系。要不試試這款遊戲吧~讓你也能當個設計師,並在遊戲中體驗買賣各種有趣房子的趣味唷~
中世紀的時尚實際展開在家中會是什麼樣子?明星的日常生活難道也很平凡?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獨處的空間與時間,讓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充分當自己的權力!
學網紅在景點打卡拍照,像個孩子一樣在影子王國裡衝鋒陷陣。當用小遊戲來表現時,我們也能享受在2D的螢幕裡,把3D的空間感有趣地交錯呈現~
這世界很大,而我們每個人都用著適合自己的方式在融入世界、接觸世界。未來會變成甚麼樣子,我們無法預期,或許也不用預期。就如這次的旅行一樣,彈性地順流而行、順勢而為。或許我們都能獲得意想之外的驚喜!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一切就是來自傳統的反響與回聲,是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也是對於超自然的模糊想像與種族情結的側寫。整部電影的影像敘事後勁十足,講述人神之間的超自然關係、種族之間的複雜情結、邊陲地帶的對立衝突。人心與神性,哪一個是令人不寒而慄催命符? 如何才找到一家之主阿昌
堤:於我是典故。那種拼接,眷戀,預感,顧盼游移。那種目睹,銘刻,追寫,時態逡巡。那種失不償得的向心情感,轉瞬而逝的和煦之光,回眸而哀,望路而傷。於我是本格。
兩人的愛,讓健一結下不只一份緣,更協助他走進一個家,慢慢的,其中的緣,竟也成了他的根,如同一座燈塔,引領迷航的他,總是找到回家的路。背景中不斷落雨的港都,更是一往情深的悲傷,因此,那些落下的水,不只是雨,更是心裡的淚,還有那些不能表露的脆弱,樸實靜謐,卻又擲地有聲。
初戀之所以刻骨銘心,不是因為像史詩電影一樣偉大,而是因為那時的我們對愛還一無所知。直到那個人出現,教會了我們什麼是愛,或愛不是什麼。 他或許沒能跟我們繼續走下去,但我們卻帶著他給予的愛,繼續往前進,長出了屬於自己的愛情觀與世界觀,難以否認,全部都與那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有關。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一切就是來自傳統的反響與回聲,是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也是對於超自然的模糊想像與種族情結的側寫。整部電影的影像敘事後勁十足,講述人神之間的超自然關係、種族之間的複雜情結、邊陲地帶的對立衝突。人心與神性,哪一個是令人不寒而慄催命符? 如何才找到一家之主阿昌
堤:於我是典故。那種拼接,眷戀,預感,顧盼游移。那種目睹,銘刻,追寫,時態逡巡。那種失不償得的向心情感,轉瞬而逝的和煦之光,回眸而哀,望路而傷。於我是本格。
兩人的愛,讓健一結下不只一份緣,更協助他走進一個家,慢慢的,其中的緣,竟也成了他的根,如同一座燈塔,引領迷航的他,總是找到回家的路。背景中不斷落雨的港都,更是一往情深的悲傷,因此,那些落下的水,不只是雨,更是心裡的淚,還有那些不能表露的脆弱,樸實靜謐,卻又擲地有聲。
初戀之所以刻骨銘心,不是因為像史詩電影一樣偉大,而是因為那時的我們對愛還一無所知。直到那個人出現,教會了我們什麼是愛,或愛不是什麼。 他或許沒能跟我們繼續走下去,但我們卻帶著他給予的愛,繼續往前進,長出了屬於自己的愛情觀與世界觀,難以否認,全部都與那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有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常和一些成人個案提到,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是「閉著眼睛在生活」,意思是即使我們知道生命當中有一些議題存在且需要處理,但只要我們能忍受或習慣那個議題所帶來的痛苦或不便,我們還是可以活得下去,而且可以活到老死都沒問題。
Thumbnail
本週隨手記。(容光煥發的狀態寫出來的文字真的很有能量) 生活,生活就是種自己開心、自己快樂且充滿富足的狀態,生生不息。 - 『時間?』 小時候總是不懂長輩說年紀越大、越不想出門;隨著自己年紀慢慢往三邁進,我理解了。 以前總覺得很多聚會、很多朋友是經歷成長的表現;現在則是勇敢斷開無效社交、培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一位準備了60年來迎接60歲大壽的人的故事,他一直不願意安於退休生活,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和尋求自我成長,最後得出了在得到他人認同之前要先好好對待自己的結論。
Thumbnail
你已經步入中年了嗎?《重啟人生》作者亞瑟布魯克斯雖然身為讓人敬佩欽羨的哈佛教授,在48歲時也不免有感到自己人生走下坡的失望與擔憂。因而展開對於人生下半場的探索之旅。經過他長達九年的研究、訪談與親身嘗試,本書要告訴人到中年的讀者:如何順應與轉化逐漸衰老的現實,藉由轉換想法與心態走出一條全新的人生路。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這一詞大概在2000年左右盛行,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重視程度提高,當時許多書籍和媒體報導聚焦於「人生下半場」一些人物故事,中年以後繼續追求健康、幸福和個人成長。這個風潮促使「人生下半場」這一概念逐漸深入人心。   大概在8年前左右,我打算離開待了12年多的公司
Thumbnail
許多人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以五十世代來說,要再活三、四十年問題不大。若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發展第二曲線,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常和一些成人個案提到,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是「閉著眼睛在生活」,意思是即使我們知道生命當中有一些議題存在且需要處理,但只要我們能忍受或習慣那個議題所帶來的痛苦或不便,我們還是可以活得下去,而且可以活到老死都沒問題。
Thumbnail
本週隨手記。(容光煥發的狀態寫出來的文字真的很有能量) 生活,生活就是種自己開心、自己快樂且充滿富足的狀態,生生不息。 - 『時間?』 小時候總是不懂長輩說年紀越大、越不想出門;隨著自己年紀慢慢往三邁進,我理解了。 以前總覺得很多聚會、很多朋友是經歷成長的表現;現在則是勇敢斷開無效社交、培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一位準備了60年來迎接60歲大壽的人的故事,他一直不願意安於退休生活,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和尋求自我成長,最後得出了在得到他人認同之前要先好好對待自己的結論。
Thumbnail
你已經步入中年了嗎?《重啟人生》作者亞瑟布魯克斯雖然身為讓人敬佩欽羨的哈佛教授,在48歲時也不免有感到自己人生走下坡的失望與擔憂。因而展開對於人生下半場的探索之旅。經過他長達九年的研究、訪談與親身嘗試,本書要告訴人到中年的讀者:如何順應與轉化逐漸衰老的現實,藉由轉換想法與心態走出一條全新的人生路。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這一詞大概在2000年左右盛行,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重視程度提高,當時許多書籍和媒體報導聚焦於「人生下半場」一些人物故事,中年以後繼續追求健康、幸福和個人成長。這個風潮促使「人生下半場」這一概念逐漸深入人心。   大概在8年前左右,我打算離開待了12年多的公司
Thumbnail
許多人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以五十世代來說,要再活三、四十年問題不大。若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發展第二曲線,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