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藍歷史】挪威海戰表現亮眼 - Z11貝恩德·馮·阿尼姆號驅逐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Z11貝恩德·馮·阿尼姆號

Z11貝恩德·馮·阿尼姆號


Z-11「貝恩德·馮·阿尼姆」號(德語:Z 11 Bernd von Arnim)是德國國家海軍於1930年代中期建造的十六艘1934級驅逐艦之一,得名於在一戰中陣亡的G-42號魚雷艇艇長、德意志帝國海軍上尉貝恩德·馮·阿尼姆。該艦於1935年4月26日開始在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鋪設龍骨,1936年7月8日下水,至1938年12月6日交付使用。二戰初期,Z-11號先是被派往封鎖波蘭海岸,但不久便被轉移到德意志灣,在德國水域布設雷區。1939年末,該艦在英國海岸成功進行了一次布雷出擊,導致一艘英國軍艦和七艘商船沉沒。1940年4月初,即挪威戰役的早期階段,她在運送部隊到納爾維克地區時曾與英國驅逐艦螢火蟲號交火,但雙方均未受損。幾天後,Z-11號被捲入兩次納爾維克海戰,並在耗盡彈藥後被迫自沉。


船艦數據(竣工時)

排水量:標準:2,270噸、滿載:3,190噸

:119公尺

:11.30公尺

吃水:4.23公尺

動力輸出:70,000匹軸馬力(52,000千瓦特)

動力來源:雙軸,兩台蒸汽輪機

船速:36節(67公里每小時;41英里每小時)

續航力:1,530海里以19節

乘員:10名軍官、315名水兵

武器裝備:5 × 單裝127公釐34式速射砲、2 × 雙聯裝37公釐30式速射砲、6 × 單裝20公釐30式高射砲、2 × 四聯裝533公釐魚雷發射管、60枚水雷、4 × 深水炸彈發射器(32-64枚炸彈)


Z11軍艦識別圖

Z11軍艦識別圖


設計

Z-11「貝恩德·馮·阿尼姆」號的水線長和全長分別為114公尺和119公尺,有11.3公尺的舷寬以及最大4.23公尺吃水深度;其設計排水量為2,270噸,滿載時則可達3,190噸。該艦由兩台瓦格納齒輪傳動蒸汽輪機提供動力,各負責驅動一副直徑為3.25公尺的三葉螺旋槳。過熱蒸汽則由六台本森強制循環鍋爐供應,這使得她在70,000匹軸馬力(52,000千瓦特)額定功率下的設計航速為36節(67公里每小時)。Z-11號最多可貯存752噸燃料油,理論上能夠以19節(3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的巡航4,400海里(8,100公里),但實際她在運用過程中重心過高,30%的燃料必須作為壓艙物保留在艦內,最後以19節航速時的有效行程僅為1,530海里(2,830公里)。艦隻的標準船員編制為10名軍官和315名水兵,在擔任區艦隊旗艦時還可額外增加4名軍官和19名水兵。 該艦裝備有五門127公釐34式速射砲,架設在帶有砲擋的單裝砲座上。其中艦艛的前後各有兩門採用背負式布置,第五門則安裝在後部艦艛的頂端,並從前到後編為1至5號。防空武器由安裝在與後部煙囪並排的一對雙聯裝砲座上的四門37公釐30式速射砲和六門單座20公釐30式高射砲組成。此外,該艦還在中心線上的兩個四聯裝動力操縱式底座上安裝有八具533公釐魚雷發射管,每個底座配備一對重新裝填裝置。四個深水炸彈發射器則安裝在艉後部甲板室的側面,再輔以艦艉兩側的六具單裝深水炸彈支架,合共可攜帶32或64枚炸彈。布雷軌道安裝在後甲板,最多可貯存60枚水雷。作為探測潛艦的工具,艦上也搭載有一套稱為「群聽裝置」的被動式水聽器。


1938年,Z11和Z9停泊在不來梅港

1938年,Z11和Z9停泊在不來梅港


歷史

Z-11「貝恩德·馮·阿尼姆」號得名於1917年4月21日指揮G-42號魚雷艇在多佛爾屏障中陣亡的德意志帝國海軍上尉貝恩德·馮·阿尼姆。她於1935年1月9日由德國國家海軍所訂購,自同年4月26日開始在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鋪設龍骨,建造序列為537。該艦於1936年7月8日下水,至1938年12月6日交付使用。當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39年9月爆發時,Z-11號最初被部署在波羅的海對抗波蘭海軍並執行對波蘭的封鎖,但不久便被轉移到德意志灣,與其姊妹艦一同在那裡布設防禦雷區。她還在斯卡格拉克海峽巡邏,以查驗來往的中立國船舶是否有搭載違禁品。11月,Z-11號加入了其它驅逐艦在英國海岸布設雷區的行列,於17日至18日夜間與Z-19「赫爾曼·金內」號Z-21「威廉·海德坎普」號一同,在泰晤士河口中部布下約180枚磁性水雷。英國驅逐艦吉普賽人號、一艘武裝拖網船以及另外七艘總計27,565總噸的船舶都在這片雷區沉沒。四天後,該艦又成為護送戰艦格奈森瑙號沙恩霍斯特號穿過北海闖入北大西洋的驅逐艦之一。Z-11號及其姊妹艦Z-10「漢斯·洛迪」號Z-12「埃里希·吉澤」號原打算在12月6日至7日夜晚前往克羅默附近布設雷區,但她的兩台鍋爐出現問題,不得不臨時關閉。該艦受命返回港口,而另外兩艘則繼續執行任務。


碧藍航線 Z11

碧藍航線 Z11


挪威戰役

在1940年4月「威悉演習行動」的挪威戰役期間,Z-11號被編入第一集群,任務是運送第139山地獵兵團和第3山地師的指揮人員奪取納爾維克。相關艦隻於4月6日開始裝載部隊,並於第二天啟航。4月8日上午,英國驅逐艦螢火蟲號在風暴中發現了Z-11號,並在施放煙幕後全速轉向西北方向。這艘德國軍艦當時正以35節(6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遭受巨浪的重創,並在兩名船員落水後被迫將速度降低至27節(50公里每小時)。英國驅逐艦則更為適應當時的海況,開始逼近Z-11號。後者的艦長、海軍少校庫爾特·雷歇爾遂下令將艦隻轉向東北方向,靠近重巡洋艦希佩爾將軍號。兩艘驅逐艦持續交火了一個小時,但沒有任何效果,直到希佩爾將軍號進入射程並在不久後便擊沉了螢火蟲號。


德國驅逐艦群於4月9日上午抵達奧福特峽灣,海軍准將弗里德里希·邦特率領他的旗艦Z-21號、Z-2號Z-11號沿著峽灣進一步前往納爾維克。一場暴風雪使Z-11號Z-2號順利進入港灣,並系泊在一個棧橋上。山地部隊隨之開始登陸,但幾分鐘後,岸防艦挪威號便發現了這些德艦。前者立即開火,並在600-800公尺的範圍內發射了大約十三枚210公釐砲,然後Z-11號則發射了七枚魚雷。只有兩枚擊中了挪威號,卻擊中引爆了艦上的一個或多個彈藥艙,使之立即傾覆沉沒。儘管射程很近,但由於黑暗和降雪,挪威號的砲彈卻未能擊中兩艘德國驅逐艦中的任何一艘。Z-11號繼而放下小艇營救倖存的挪威水兵,並與停泊在港口的商船合力救出了96人。


碧藍航線 Z11 時裝

碧藍航線 Z11 時裝


由於原計劃進駐納爾維克的兩艘補給艦中,只有一艘加油能力較弱的揚·韋勒姆號能夠安全抵達,該船一次只能為兩艘驅逐艦加油,且效率較低。為避免被偵察,十艘入侵驅逐艦分散開各自停泊於奧福特峽灣各處。其中Z-11Z-12號是第一批加油的艦隻,然後轉移到奧福特峽灣南翼離入口處更近的巴蘭根峽灣,等待眾艦輪流補給完畢。4月10日黎明前不久,英國第2驅逐區艦隊的五艘驅逐艦突襲了在納爾維克港內的五艘德國驅逐艦。英國人用魚雷擊沉了其中的兩艘,嚴重擊損了另外三艘,而他們自己只受到輕微的傷害。當她們開始撤退時,遇到了德國第4驅逐區艦隊的三艘驅逐艦,後者在英國人開始進攻時便在赫揚斯峽灣收到了警報。德軍率先開火,但由於霧靄和英國人沿奧福特峽灣撤退時施放的煙幕,雙方的火力都沒有發揮作用。為了躲避從納爾維克一艘驅逐艦射出的三枚魚雷,三艘德艦不得不掉頭離開,但Z-11號Z-2號也收到了警報,正駛上前去與英國人交戰。


碧藍航線 Z11

碧藍航線 Z11


Z-11號Z-2號以丁字戰法橫在英國區艦隊面前,能夠在4,000公尺的範圍內進行舷側齊放。她們率先與英國部隊的旗艦哈迪號交火,並造成對方嚴重損毀。哈迪號的兩門艦艏砲都被擊毀,引發前部艦艛火災,只得被迫擱灘以避免沉沒。德國人繼而將火力轉向了下一艘英艦浩劫號。她們的火力相對無效,雙方都發射了魚雷,但沒有擊中任何目標。浩劫號撤離到後方,以抵禦德國第4驅逐區艦隊的從後追擊。這使得亨特號處於英軍的領頭位置,但她很快也被德艦點燃,據信是遭到Z-2號發射的魚雷命中。當亨特號失去轉向控制時,又遭到了後側熱刺號的撞擊。熱刺號得以逃脫,但亨特號不久後便傾覆,倖存的三艘英艦在煙幕的掩護下逃離了德國人的追擊。Z-11號在戰鬥過程中被英軍的五枚砲彈擊中,其中一枚炸毀了一台鍋爐。這在4月13日上午得到修復,該艦還從嚴重受損的驅逐艦上接收了六枚魚雷。

羅姆巴克斯峽灣內的Z-11號殘骸

羅姆巴克斯峽灣內的Z-11號殘骸


4月12日至13日夜間,倖存的第一集群高階指揮官、海軍中校埃里希·拜接到情報稱,預計翌日將有大批驅逐艦和艦載機護航的英國主力艦發動攻擊。戰艦厭戰號和九艘驅逐艦於4月13日如期出現,卻比拜中校預計的要早,使得陣位中的德國人措手不及。包括Z-11號在內的五艘尚可操作的德國驅逐艦從納爾維克港衝出,與英國艦艇交戰。雖然沒有命中目標,但她們確實對幾艘英國驅逐艦造成了碎片傷害。Z-11號在被驅離之前還曾對英國驅逐艦發動魚雷攻擊,但她的魚雷全數射失。由於彈藥不足,德艦被迫撤退到納爾維克以東的羅姆巴克斯峽灣(奧福特峽灣的最東端分支),試圖在那裡伏擊追擊的英國驅逐艦。Z-11號已經耗盡了所有彈藥,只得在峽灣的最頂端擱灘。其船員設置了爆破裝藥,繼而棄艦而去。當英國人抵達時,該艦已然側翻。艦上的官兵之後加入了岸上的德國部隊並繼續投身挪威戰役,直到6月英國人撤離該地區。


碧藍航線 Z11 同人創作

碧藍航線 Z11 同人創作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

avatar-img
5.6K會員
793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松鲷號(USS Flasher,SS-249)是二戰期間在太平洋服役的貓鯊級潛艦。她獲得了總統集體嘉獎和六顆戰鬥星,並擊沉了21艘艦船,總計擊沉了100,231噸日本船隻,使她成為戰爭中最成功的美國潛艇之一,她是美國海軍第一艘以松鯛魚命名的艦艇。
關島號(USS Guam)是一艘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年服役於美國海軍。她是同級中第二艘也是最後一艘完工的船。該艦是美國海軍第二艘以美國在太平洋領土關島命名的艦艇,艦體編號為CB-2。由於關島號在戰爭後期服役,其在戰爭期間的服役相對有限。
特魯姆普號(HNLMS Tromp)是為荷蘭皇家海軍建造的特魯姆普級巡洋艦中的首艦。這艘船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主要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對抗日本,以悉尼、弗里曼特爾和亭可馬裡為基地,與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軍艦並肩作戰。
一級驅逐艦山風號(IJN Yamakaze,やまかぜ)是白露級驅逐艦第8艦(海風級驅逐艦/改型白露級第2艦)。這是繼海風級驅逐艦「山風號」 (第一艘「山風號」更名為掃雷艦8號)之後,第二艘以此名稱命名的日本海軍艦艇。
埃弗森號(HNLMS Evertsen)是荷蘭皇家海軍的海軍上將級驅逐艦。1942年3月1日,在巽他海峽海戰中,她被日本帝國海軍艦艇摧毀。
神通號(IJN Jintsū,じんつう)是日本帝國海軍(三艘仙台級輕巡洋艦中第二艘完工的艦艇,以日本中部岐阜縣和富山縣的神通河命名。她活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各種戰役中,包括日本入侵菲律賓、爪哇海海戰和中途島海戰。
松鲷號(USS Flasher,SS-249)是二戰期間在太平洋服役的貓鯊級潛艦。她獲得了總統集體嘉獎和六顆戰鬥星,並擊沉了21艘艦船,總計擊沉了100,231噸日本船隻,使她成為戰爭中最成功的美國潛艇之一,她是美國海軍第一艘以松鯛魚命名的艦艇。
關島號(USS Guam)是一艘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年服役於美國海軍。她是同級中第二艘也是最後一艘完工的船。該艦是美國海軍第二艘以美國在太平洋領土關島命名的艦艇,艦體編號為CB-2。由於關島號在戰爭後期服役,其在戰爭期間的服役相對有限。
特魯姆普號(HNLMS Tromp)是為荷蘭皇家海軍建造的特魯姆普級巡洋艦中的首艦。這艘船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主要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對抗日本,以悉尼、弗里曼特爾和亭可馬裡為基地,與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軍艦並肩作戰。
一級驅逐艦山風號(IJN Yamakaze,やまかぜ)是白露級驅逐艦第8艦(海風級驅逐艦/改型白露級第2艦)。這是繼海風級驅逐艦「山風號」 (第一艘「山風號」更名為掃雷艦8號)之後,第二艘以此名稱命名的日本海軍艦艇。
埃弗森號(HNLMS Evertsen)是荷蘭皇家海軍的海軍上將級驅逐艦。1942年3月1日,在巽他海峽海戰中,她被日本帝國海軍艦艇摧毀。
神通號(IJN Jintsū,じんつう)是日本帝國海軍(三艘仙台級輕巡洋艦中第二艘完工的艦艇,以日本中部岐阜縣和富山縣的神通河命名。她活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各種戰役中,包括日本入侵菲律賓、爪哇海海戰和中途島海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施佩伯爵將軍號重巡洋艦(德語:Admiral Graf Spee)是納粹德國海軍的一艘德國級裝甲艦,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指揮德國東亞艦隊參加過科羅內爾海戰和福克蘭群島海戰的海軍中將馬克西米利安 · 馮 · 施佩命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未完成的四艘馬肯森級戰鬥巡洋艦中其中一艘以施佩伯爵號命名。
Thumbnail
敦克爾克號戰艦(法語:Dunkerque)是法國敦克爾克級戰艦的首艦,其姊妹艦為史特拉斯堡號,本艦於1932年12月24日在布雷斯特兵工廠放置龍骨,1935年10月2日時下水,至1937年5月1日正式在法國海軍服役。這兩艘艦是法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首批建造完成的主力艦。
Thumbnail
塔爾圖號大型驅逐艦(MNF Tartu)是法國海軍在1930年建造的6艘沃克蘭級大型驅逐艦(contre-torpilleur)之一,依設計案排列為4號艦。其艦名取自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時法國海軍著名將領,也是大革命時期法國的國民英雄。
Thumbnail
P級裝甲艦是納粹德國海軍於1937年時為重建德國海軍艦隊的Z計畫設計的12艘裝甲艦,它們為德國級裝甲艦的後繼艦,設計工程起於1937年,並持續到1939年結束,至少有9艘具備了相當細密而完整的設計,最後的設計是配備2座三聯裝砲塔共6門280公釐高速艦砲。
Thumbnail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尚有未完工的Pr.23蘇維埃聯盟級戰艦艦身。由於在原計畫下繼續建造已無意義,蘇聯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其中一個解決方案是將其改造為航空母艦,此擬議計畫的代號是 23AV。蘇聯有可能會在 1940 年代末至 1950 年代初執行這個方案。
Thumbnail
魯普雷希特號戰列巡洋艦(KMS Prinz Rupprecht)的歷史原型為德意志帝國海軍(德二海軍)於1918年3月開發的大型戰鬥艦​​艇方案(Gross Kampf schiffe),即常說的「GK系列」方案之一,GK4541方案。
Thumbnail
興登堡號(德語:SMS Hindenburg)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建造的三艘德夫林格級大巡洋艦的末艦,採用略作修改的設計。它同樣裝備有八門305毫米主炮,但通過改良的炮塔,能夠射的更遠。該艦也較兩艘姊妹艦稍大及更快。其艦名是為紀念陸軍元帥保羅·馮·興登堡。
Thumbnail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纳粹德国的海军上将——刚瑟·吕特晏斯。1941年5月,强大的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沉没后,这艘战列舰的舰长刚瑟·吕特晏斯的命运,就和这场决定性的战斗中发生的悲惨事件交织在了一起。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吕特晏斯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海军军官,他的任务是率领俾
Thumbnail
  朋友们好,在二战时期,不管是同盟国还是轴心国中,各自的海军力量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不怎么引人注目的法国舰队实力如何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1942年11月27日这一天,当时是半夜的时候,一支庞大的德军摩托车机动部队,正在向法国南部的港口城市土伦进发。话说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二战末期,德国海军那时在主要做些什么?德国海军的规模并不大,尤其是在二战快结束的时候,基本已经没有什么船了,但是他们仍然在最后关头拯救了不少自己的本国士兵。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1945年1月7日,德国海军开始在但泽湾和被困在拉脱维亚的德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施佩伯爵將軍號重巡洋艦(德語:Admiral Graf Spee)是納粹德國海軍的一艘德國級裝甲艦,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指揮德國東亞艦隊參加過科羅內爾海戰和福克蘭群島海戰的海軍中將馬克西米利安 · 馮 · 施佩命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未完成的四艘馬肯森級戰鬥巡洋艦中其中一艘以施佩伯爵號命名。
Thumbnail
敦克爾克號戰艦(法語:Dunkerque)是法國敦克爾克級戰艦的首艦,其姊妹艦為史特拉斯堡號,本艦於1932年12月24日在布雷斯特兵工廠放置龍骨,1935年10月2日時下水,至1937年5月1日正式在法國海軍服役。這兩艘艦是法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首批建造完成的主力艦。
Thumbnail
塔爾圖號大型驅逐艦(MNF Tartu)是法國海軍在1930年建造的6艘沃克蘭級大型驅逐艦(contre-torpilleur)之一,依設計案排列為4號艦。其艦名取自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時法國海軍著名將領,也是大革命時期法國的國民英雄。
Thumbnail
P級裝甲艦是納粹德國海軍於1937年時為重建德國海軍艦隊的Z計畫設計的12艘裝甲艦,它們為德國級裝甲艦的後繼艦,設計工程起於1937年,並持續到1939年結束,至少有9艘具備了相當細密而完整的設計,最後的設計是配備2座三聯裝砲塔共6門280公釐高速艦砲。
Thumbnail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尚有未完工的Pr.23蘇維埃聯盟級戰艦艦身。由於在原計畫下繼續建造已無意義,蘇聯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其中一個解決方案是將其改造為航空母艦,此擬議計畫的代號是 23AV。蘇聯有可能會在 1940 年代末至 1950 年代初執行這個方案。
Thumbnail
魯普雷希特號戰列巡洋艦(KMS Prinz Rupprecht)的歷史原型為德意志帝國海軍(德二海軍)於1918年3月開發的大型戰鬥艦​​艇方案(Gross Kampf schiffe),即常說的「GK系列」方案之一,GK4541方案。
Thumbnail
興登堡號(德語:SMS Hindenburg)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建造的三艘德夫林格級大巡洋艦的末艦,採用略作修改的設計。它同樣裝備有八門305毫米主炮,但通過改良的炮塔,能夠射的更遠。該艦也較兩艘姊妹艦稍大及更快。其艦名是為紀念陸軍元帥保羅·馮·興登堡。
Thumbnail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纳粹德国的海军上将——刚瑟·吕特晏斯。1941年5月,强大的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沉没后,这艘战列舰的舰长刚瑟·吕特晏斯的命运,就和这场决定性的战斗中发生的悲惨事件交织在了一起。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吕特晏斯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海军军官,他的任务是率领俾
Thumbnail
  朋友们好,在二战时期,不管是同盟国还是轴心国中,各自的海军力量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不怎么引人注目的法国舰队实力如何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1942年11月27日这一天,当时是半夜的时候,一支庞大的德军摩托车机动部队,正在向法国南部的港口城市土伦进发。话说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二战末期,德国海军那时在主要做些什么?德国海军的规模并不大,尤其是在二战快结束的时候,基本已经没有什么船了,但是他们仍然在最后关头拯救了不少自己的本国士兵。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1945年1月7日,德国海军开始在但泽湾和被困在拉脱维亚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