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不要化學湯!

我可不要化學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辦桌」是台灣特有且富含人情味的飲食文化,而上桌的佳餚裡,熱騰騰的湯品更是不可或缺的;但當我意識到,端上來的,很可能是有害身體的化學湯,雖美食當前,卻也只有吞口水的份。

在料裡湯品的過程中,師傅們慣用保鮮膜封住容器口,然後在爐具裡高溫烹煮,最後那一層封口的膜,也往往是含浸在湯裡,跟著一起上桌。市售的保鮮膜由各種不同的塑膠材質製成,它們的耐高溫上限、透氣性、以及是不是含有塑化劑,都各有不同,不恰當的使用,往往使得原料塑膠跟塑化劑從膜中溶出,創造出可能仍然美味,卻也蘊含有毒化學物質的化學湯。其實不管是使用哪種材質的保鮮膜,正確的做法,是避開高溫,同時不要讓膜直接接觸食材,滾燙而油膩的熱湯,是最容易溶出塑膠跟塑化劑的。

喝下一點塑膠還不是最糟的,更危險的是塑化劑。塑化劑不僅在保鮮膜裡找得到,也普遍存在在各種塑膠製品裡,這是因為塑化劑可以讓塑膠產品展現某些廠商希望的特性。塑化劑被歸類為「環境荷爾蒙」,如果進入身體,可能會造成,生殖系統癌症、孕婦生下畸形兒、兒童發展遲緩等各種問題,2011年台灣發生的塑化劑食安風暴,就是因為不肖廠商用塑化劑混充合法的起雲劑所造成的。

並不令人意外,根據專家分析,大部分的塑化劑是透過飲食的方式進入身體,所以除了正確使用保鮮膜外,與飲食相關的塑膠製品的選擇與使用,也是關鍵。日常生活經手的塑膠器皿,依照材質的不同,共有阿拉伯數字1到7,共7個分類,這就是產品上可以看到的塑膠代碼。不同代碼的塑膠,對熱的承受度、耐酸鹼的程度、或者可不可以微波等等,都存在明顯的差異,例如代碼3或4的塑膠主要作為保鮮膜使用,代碼6的塑膠則是俗稱的保麗龍。坦白說,我們不大可能將這7種不同塑膠材質的差異記在心裡,至於在需要時上網或寫在筆記本上察看,也不太實際,那我們要怎麼樣避免用錯塑膠餐具,以防塑膠跟塑化劑被吃下肚子呢?

首先,當然是儘量不要用塑膠,而改用玻璃、不鏽鋼、或陶瓷材質的餐具。如果不得不用,就選擇5號代碼的塑膠製品,因為跟其它材質相比,它的耐熱性好一些,同時可以微波使用,是相對安全一點(但不是絕對安全),另外請記得,一次性的塑膠器皿在用過後應該確實回收,而不可以洗刷後重複使用。

佛跳牆、冬瓜盅、養生藥膳湯…,這一道道經典好湯,讓台灣的美食名聞遐邇。如果手藝精湛的師傅們,在端出這些好滋味的料理時,也能夠意識到保鮮膜所可能帶來的問題,而改用其它安全的取代方法烹煮,這樣既滿足了我們的口腹之慾,又能兼顧健康,則善莫大焉!

avatar-img
莫洱的科學大白話
1會員
13內容數
有人說科學很難,也有人說科學離我很遠;如果妳或你也有這樣的感覺,那麼歡迎來到《莫洱的科學大白話》。我是莫洱,請讓我用輕鬆但不隨便的方式,跟大家聊聊身邊的科學大小事,您會發現,科學不僅有趣而且離我們好近,更重要的是,我堅信:懂一點科學能讓生活更豐富、更有自信! 所以,莫洱說:「沒事多科學,多科學沒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莫洱的科學大白話 的其他內容
我們此刻能享受現代化的生活,化學工業在食衣住行育樂等各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化學工業也的確要為環境污染跟生態破壞,負起很大的責任;我們不禁要問:這是要過上進步與舒適的生活,所一定要付出的代價嗎?
零檢出的真實意義是什麼?沒有驗出農藥或禁藥來,就真的表示完全沒有嗎?
多多吸收正確的科學知識,勿人云亦云,或是隨便轉傳未經查證的訊息,無疑地是最好的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的硬道理。
我們此刻能享受現代化的生活,化學工業在食衣住行育樂等各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化學工業也的確要為環境污染跟生態破壞,負起很大的責任;我們不禁要問:這是要過上進步與舒適的生活,所一定要付出的代價嗎?
零檢出的真實意義是什麼?沒有驗出農藥或禁藥來,就真的表示完全沒有嗎?
多多吸收正確的科學知識,勿人云亦云,或是隨便轉傳未經查證的訊息,無疑地是最好的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