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合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特助的 Kris,在本週的創創早餐會中,分享了太陽能產業的新知。創創早餐會由 EiMBA 校友會發起,每週一次的線上聚會,藉由創業家們交流經驗,開啟更多的機會。
聯合再生能源是在 2018 年時,由三家公司合併而來,分別是新日光、昱晶和昇陽科,他們皆是屬於太陽能產業的製造廠商。當時中國大量地擴廠建設,面對低廉的價格競爭,三家公司決定要合併,整合彼此的資源,並把產業留在台灣。目前在台灣、泰國、美國、中國都有廠房或辦公室。
太陽能產業的運作可分為幾個主要階段:首先是太陽能電池與太陽能板的製造;接著是中下游的光電電廠開發與建置;最後則是電廠的「維運管理」,並延伸至儲能系統、碳權交易與綠電交易等領域。
現行的聯合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不只是侷限在製造而已,而是能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的服務商,前述的整個流程都可以提供服務。目前全球最大的海上太陽能案場「彰濱崙尾東案場」,聯合再生能源便參與其中一同建置。
Kris 現任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特助、公共事務暨永續發展部門負責人,同時兼任公司代理發言人。她在分享中指出,太陽能產業存在許多迷思,她逐一解釋並澄清。
首先,她說太陽能對生態環境相對友善,是一個不需要燃料、不需要轉動(例如風電需要風車轉動)、而且沒有輻射污染的發電方式,「太陽能板就是最純粹的石頭,主要由矽(silicon)、鋁、及玻璃組成,組合好之後就靜靜的放在那邊發電。」他們的設備也通過政府的水質檢測,各項結果皆遠低於環保署訂定的河川及水庫水質標準,結果皆為「水質安全無毒 」!
其次,太陽能是一個低碳排的潔淨能源,美國能源署曾經研究發現,從太陽能設施的生產過程,直到廢棄階段所消耗的能源,Energy payback time 大約發電一年就能打平,簡而言之,製造太陽能板所排的碳,僅需發電一年就可以回收。而太陽能板所產生的電磁波,也比手機產生的電磁波來得低。此外,太陽光電電站易於安裝,安裝期可以控制在三個月左右即完成,且太陽光電電站拆除後土地復原期短,幾乎可以直接再利用,加上拆下來的太陽能板也是可以回收的,基本上是非常潔淨的綠色能源。
Kris 接著說明,現在太陽能光電板的生產趨勢,是追求「轉換率」,希望能盡量讓照到的太陽都轉換成電力。而面板越大越可以提高轉換率,因此面板有越做越大的趨勢。不過,大面板的限制是,比較不適合屋頂或是水面型光電案場,因為不易於安裝且可能會有颱風的顧慮,不過 Kris 也補充,聯合再生現行的產品皆通過 17 級風測試,是市面上可抵禦強颱陣風的最高規格產品之一。
提到美觀顧慮,通常,大家對光電板的印象是醜醜的一大塊,Kris 進一步分享,光電板正在往不反光的方向發展,因此在 2024 年 10 月的能源展,公司有推出了防眩光等級更佳的全黑美學模組,除了加強美觀適合都市建築美學搭配,也可以減少反光影響飛航的可能性。
最後,Kris 說,台灣的碳排放是超過世界平均值的,目前世界各國都在關注的永續和ESG 議題,也是和減碳與綠能息息相關,「身為製造業尤其是半導體產業中心的台灣,發展再生能源,我覺得是一件非常重要,也勢在必行的事情。」Kris 繼續補充:「因此我們在台灣建置的電站,應該有超過 618 座。」其中大多為大型電廠,許多中小學的屋頂也有建置電廠。
Q:您提到的案例都是平面型的,請問垂直型的,比如說大樓的垂直壁面,目前是可行的嗎?
A:有看過幾個國外的案例是有建在大樓建築內部,不過目前此類模組還未成熟,成本較高,難以量產,台灣只有極少地方有相關安裝案例。
Q:您本身是法律背景,怎麼會走到光電產業呢?
A:我比較希望自己是比較開闊的法律人,所以其實對法律背景來說,進入任何產業,我好像都沒有一個太大的侷限。恰巧聯合再生經過整合和轉型的這個過程,需要有足夠法律和規範背景人才來協助管理決策,同時我也觀察到綠能永續議題也是全世界都在關注的重點趨勢,評估下覺得是個適合發揮所長又能探索大環境的新未來,便好好把握機會加入了。
Q:可以談談維運跟清洗設備的部分嗎?
A:聯合再生能源於 2024 年收購專業的太陽能維運品牌鼎日能源 100% 股份,目前集團總維運量體達 500MW。透過強強聯手,聯合再生能源將導入預防性大數據分析系統,以數據驅動維運管理,提升太陽能案場的發電效能並降低維護成本。另外,積極開發的能源使用追蹤系統,也能協助企業用戶監控能源效率和減碳成果,為企業邁向淨零排放提供整合性解決方案。另外,因為目前電板都會安裝在空曠處來增加日曬,因此較容易會有鳥類排泄物遺留。因此經常需要透過水洗的方式來讓太陽能板有良好運作。同時,我們的太陽能板也都使用無毒無害材質,經過測試,就算是損壞破碎的狀態經過水洗,也不會造成環境汙染,水質檢驗皆通過。
Q:可以聊聊「碳權交易」的部分嗎?
A:簡單來說,碳權交易就是指無論是出於政府強制規定要減少碳排放,或是因為參與國際計畫而自願減少碳排,若有企業因為自身減碳量不足無法達標,便會透過買賣的方式購買「碳權」來計入為自己單位所減少的碳排放量。換個角度來說,若是有多餘的碳排,也是可以轉賣出去給其他需要的企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特斯拉賣出碳權給通用汽車。台灣先前是採自願性減排,但今年(2025 年)起已經開始徵收碳費,也已成立臺灣碳權交易所。
Q:可以聊聊「電業自由化」與「虛擬電廠」的部分嗎?
A:電業自由化是指像過去電信業者只有一家,但是開放走向市場化,可以各自成立公司,民眾也可以選擇要與哪間電信業者往來。而虛擬電廠簡單來說,是把各個小型的電能供應整合在一起做買賣和調度,電力的費率可能是滾動調整,我今天可以決定我要把電賣給誰,我要跟誰買電,可以期待會是一個很自由、很蓬勃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