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靠神明發財?迷信與正信的微妙界限

78--靠神明發財?迷信與正信的微妙界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一個在無意間發現的有趣節目。

秦老闆是一位在人我往來中身經百戰的前輩,身為佛弟子,是被他的「正信」所吸引持續觀聽,學習他的人生智慧。

在這集節目中,主講人秦老闆以幽默風趣的口吻,分享了他在臺灣中部騎摩托車旅行時,在廟宇中觀察到的奇特現象,並引發了對臺灣人賭博和迷信的文化現象的思考。先是提到臺灣人愛賭和迷信的DNA,並描述了在廟裡看到的打屁股贖罪儀式和借錢生財的現象,最後引申出對「窮」的定義,以及如何真正改變命運的思考——真正的改變來自於自身的努力和向善的意願,而不是依賴神明的庇佑


🎲 台灣人的兩大DNA:賭與迷信

秦老闆分析台灣人的兩個DNA:愛賭與迷信。無論是高爾夫球場上的賭局,還是廟宇中的祈願,這些現象無處不在。


🔥 迷信與正信的微妙界限

燒香拜佛是信仰,但過度期待神明幫忙發財就是迷信。與其等待神蹟,不如靠自己的努力。

raw-image



🍑 打屁股贖罪:古怪卻療癒的民俗

打屁股在某地廟宇,一種特殊的儀式吸引大量信眾——排隊接受「打屁股」來贖罪。這讓人為驚嘆,這樣的方式真能洗清過往嗎?


💰 神明放款:窮病還是貪念?

廟中提供免息借款,每人可借600元,稱為「母錢」,傳說能帶來財運。窮病真的能靠借錢治好嗎?借錢者大多不是真正的窮人。

raw-image


🧠 心理壓力與信仰的影響

借錢不還,會因心理壓力而還款,甚至有信眾以10倍金額還款。廟宇中借錢生財的現象有其背後的心理機制,掌握了人們對神明力量的依賴與臣服。


🌱 改過自新比儀式更重要

與其透過儀式贖罪,不如反思過錯並努力改進。這樣的內在成長,比形式化的贖罪更有價值。


🛐 向善思維才是信仰的本質

當人們以正面的思維祈願時,發自內心希望身邊人平安幸福,信仰才能真正發揮力量。


🌸記憶小幫手🌸

  • 信仰的力量來自內心的向善,而非外在的儀式。
  • 與其祈求神明保佑,不如努力讓自己值得被保佑。

🌸本文重點整理自🌸

了解詳細內容,請點入觀看:



avatar-img
月光下的許願池
7會員
174內容數
在這裡,我將分享我的見聞、生活觀察與思考。感謝每位有緣人的造訪,陪伴我走過這段心靈成長的旅程。在這片許願池中,期待能啟發彼此的心靈共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月光下的許願池 的其他內容
《向雲端》以雲、山、海為意象,描繪人們在迷惘、壓力與自我否定中,尋找希望與夢想的過程。歌詞結合情緒共鳴與實際行動指南,鼓勵人們從生活細節出發,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佛菩薩有佛菩薩的願,我們也該發自己的願。願力來自自心,不必仰望他人,從自己的因緣中出發,為自他點燃心光。
「無法成為光時,沉默也是一種選擇。」這篇文章透過一個獵人跌入深坑的故事,探討在困境中,旁觀者該如何以尊重和同理心對待他人。文章強調陪伴比評論更重要,即使無法幫助,沉默的祝福也勝過冷漠的評斷。
《向雲端》以雲、山、海為意象,描繪人們在迷惘、壓力與自我否定中,尋找希望與夢想的過程。歌詞結合情緒共鳴與實際行動指南,鼓勵人們從生活細節出發,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佛菩薩有佛菩薩的願,我們也該發自己的願。願力來自自心,不必仰望他人,從自己的因緣中出發,為自他點燃心光。
「無法成為光時,沉默也是一種選擇。」這篇文章透過一個獵人跌入深坑的故事,探討在困境中,旁觀者該如何以尊重和同理心對待他人。文章強調陪伴比評論更重要,即使無法幫助,沉默的祝福也勝過冷漠的評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