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印(複印)、列印是一項偉大的發明,以前也許去超商印個繳費單,又或者印份著急的報告,如果工作地點是在辦公室,那便是一段忙裡偷閒的過程,估計每當大家想到這些記憶,印表機往往是大家的第一想法。而隨著數位化、電子化的技術帶來的轉變,使印表機也慢慢成為時代的眼淚,就與那些塵封的老物件們相同。
若是想問有哪些更有歷史的老物件?也許成熟的大人們會說打字機,而學識淵博的文化人會說活字印刷,其實還有一種印刷也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絹版印刷
時代
從年代來看,絹(ㄐㄩㄢˋ)版印刷與活字印刷都源自中國宋代,距今也約有個千年歷史,與許多印刷術不同的是,不需要具備雕刻技術~不論是活字印刷又或者其他透過凹凸設計的印刷工藝,都需要具備雕刻的工藝,而這項工藝對於現在的大多數人而言,上手難度不是一般的高,畢竟在追求動口不動手的君子時代,刀子最多就是時常與「危險」畫上等號的剪刀、美工刀,就連菜刀一家能出個一位也已是不得了的大事,而大家的學經歷,做個畫已然是個極限。原理
絹版印刷這項技術,其工作原理是透過網格間的縫隙滲透顏料,似於像素/馬賽克的概念,經由適當的孔洞使顏料經過一點壓力便可以滲透。並用設計遮擋及滲透的位置製作各式圖案、紋路及文字
特色
- 網格材料需要細、不易吸水,且間隙越小越精緻(當然需要以能滲透為前提)
- 經過清洗便可以重複使用,當然隨著多次使用,網格間的空隙可能會擴大或堵塞,因此還是會有使用的上限。
- 可以畫筆設計及製作創意圖案、文字(簡單、安全)
- 依顏料性質差異,便可以印製在不同材質物體上
- 絹版尺寸及材質的彈性,既適合大型機械標準化,也適合新手DIY玩轉創意
製作方式
- 找到一塊絹版(一般網購70元左右就能買到木頭框+尼龍網面,美術社可能要貴一些)
- 處理木頭框,把木頭框毛邊修一修,再把看得到木頭的全部用封箱膠帶貼起來,畢竟框的品質不一,貼起來比較不怕滲到不該去的地方(若框買大,也能把不需要的地方貼起來)
- 製圖
- 打草稿(鉛筆畫絹網上)-若有文字注意印刷出來的左右方向
- 製版防滲(不要太厚,不透光為原則),方法有很多 有的可以去訂製絹版,絹版到手時基本都處理好了 也能用剪貼的方式製作(如用) 也可以用感光劑製作是比較麻煩的版本 壓克力顏料、水性水泥漆(油漆)等顏料多塗幾次-推薦(可用吹風機加速乾燥)
- 印刷
- 材料需要:選用顏料(看是用在布、金屬還是其他材料上)、刮板(長方形,有修邊角的最好,比較不會刮壞絹版)、做好的絹版,及要印刷的物品(物品若薄、易滲透,可以在印刷物的背面放張厚紙板,吸走多餘的顏料)
- 印刷技巧: 由遠處向自己的方向刮(比較好施力) 刮板與絹版成45度 擠一坨(適量)顏料在起點(遠處),用刮的方式使顏料塗上 每次刮都是從頭到底(一個方向),若有沒上到顏色的部分,可以多從頭到底幾次,或補顏料。
- 清洗絹版
- 為了再次使用,需要清洗絹版,最好再使用完後就用水沖+手指搓洗掉印刷用顏料
一段結語
畫畫若畫膩了,絹版印刷不失為一個好選擇,老少咸宜,既能再美術手作上有不同的表現及體驗,還能活動活動那整天打電腦、滑手機、拿筆的手部小肌肉,而成品除了那親自製圖的絹版外,還可以不斷將成果印刷在各式自己喜歡的物品上,成就感直接Double再Double,成本上除了絹版相對貴一點以外,也是一個帶團體活動的好選擇。(唯一的危險性,大概是把顏料吃下去吧。)

|叛逆期小孩的作品|
p.s.這面是最後印製時刮顏料那面;而另一面是上防漏塗層、不要的空白黏條封箱膠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