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個人首張 EP 《從來沒有的是...》名稱中的省略號很有趣,能否分享一下這個名稱背後的含義或概念呢?創作靈感來自什麼?
這張 EP 概念來自收錄曲〈從來沒有的事〉,全名展開的話會叫「從來沒有的是...我最在意的事!」我花了很多時間創作,也花了更多時間在剖析自己到底是怎麼樣的人,其實這是個打擊自尊心的課題,要承認自己的劣根或不完美是非常困難的。
雖然不敢保證我在這個課題上功德圓滿,但也認清自己就是如此複雜、彆扭、逞強又習慣偽裝,明明就超在意還硬要說沒有,把在意的事情反著說,就是這麼奇怪。然而這張作品像個禮物,做完以後我要成為更坦誠直率的人,對音樂更誠實,讓別人透過此了解我,就算是醜陋或是陰沈。

這次找來製作人徐平合作,製作過程中有什麼有趣的事、或者挑戰與突破嗎?是哪一刻讓你們覺得「就是這樣了」?
認識徐皮的契機是 22 年我的樂團 Codie 邀請他製作歌曲〈沙漠〉,當時就察覺與他的合拍,配唱時他用火影忍者的砂瀑送葬來引導,身為火影迷我完全 get 到他在說什麼;後來發現音樂品味上也有許多交集,所以決定做 EP 時毫無懸念的找這位充滿才華且熱情又熱愛電子音樂的人合作。
挑戰與突破的話則是在面對音樂的陳述方式。一直以來自己是較內向、被動的角色,而且徐皮是看起來有點兇的長輩,所以起初對他說話更顯得畏縮;但後來發現他是非常有耐心且細心的,用我的視角去理解這些歌、我想表達的感受。在他的引導下我也突破這個彆扭的窘境,更誠實的表現我的音樂。
當音樂人對自己、對作品誠實,心裡就會有「就是這樣了」的感覺!

EP 中三首歌風格各異、卻有種內在連結,在製作時是否有設計特定的敘事主軸呢?
玩團太久、想有不同聲音,於是貪心地做了三個不同的方向。我的音樂喜好組成成分很多元,但 EP 篇幅有限,又想涵蓋不同主題,才誕生這張有愛情離合、有個人世界觀、也有關於夢想的熱情,但不變的是我彆扭又有些驕橫的視角和語氣!
〈從來沒有的事〉作為 EP 核心,你如何探討對於「認同的渴望」這個主題?
在創作過程是如何面對這些情感的?這首歌曲是從 23 年 11 月第一版 Demo 到 24 年 9 月才真正 final,中間大改詞曲、徐皮也做了很多版本。原本暫定是空靈風格,但後來我們聊聊覺得應該是「溫柔且爆破」的感覺!面對認同,我們不是淡淡憂愁地表現出渴望,而是優雅地表達原始性格的矛盾暴戾。

〈消極中的最積極〉以電子風格和緊湊旋律表達「對未知的焦慮」,這樣的曲風選擇背後有什麼原因呢?
對於未知的焦慮(和期待)這個主題我一直都想寫,剛好覺得自己表演時其實有點「悶」,所以就想做首舞曲讓大家現場都可以開心些,也希望透過這首歌曲更輕盈的面對焦慮不安。
〈無人〉透過手風琴、木吉他等呈現來描繪一場愛情的結束,這樣的視覺化表現手法對你有什麼情感投射嗎?
這首歌靈感來自於朋友說:「我覺得結婚沒什麼好花錢辦典禮的,離婚才需要大肆慶祝!」於是腦中就有兩人共赴葬禮現場,哀悼失去愛情的場景,少樣的樂器更難顯得畫面孤獨。這首歌雖然聽起來是難過的失戀情歌,但其實更想表達好好道別比好好開始更重要,好的結束才能迎接更好的開始。

同時作為樂團 Codie 主唱,現在以個人名義發表作品,你如何看待創作身份的變化?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醞釀個人 EP 呢?
我其實非常享受這種不同視角改變的創作樂趣,作為歌手蕎Chiao的時候可以嘗試各種配器和製作方式,創作邏輯也跟樂團的自己不一樣;在樂團會更重視 topline 與樂器的互動,與團員擦出更多火花,有時候練團亂 jam 都能變成一首歌。EP 大概是從去年初有這個想法,想做張滿足各種曲風的作品,喜歡、想嘗試的真的太多了!
從古典音樂背景到如今融合電子音樂、J-pop、及 Dream Pop 等不同元素,這樣豐富的音樂旅程對你的創作風格有什麼特別影響?
從小就很喜歡音樂,可能因為長期跟音樂相處培養起的音感,現在的創作雖然聽覺上跟外在的感受,可能會覺得音樂風格不太一樣,但內在裡面喜歡音樂的前提是沒有改變的。

你會挑 EP 的哪首歌作為入門推薦給一個從未聽過你音樂的人?
〈消極中的最積極〉。
這首歌的故事就是來自我宣告一個時期的開始,作為歌手起點的概念。我想表達對這個身分的期待、害怕、失落或驕傲,但!不管我以怎麼樣的心情面對,都請你各位好好看著,陪著我到最美的風景!
⋱⋰⋱⋰.ᐟ.ᐟ.ᐟ About Turn!報 .ᐟ.ᐟ.ᐟ ⋱⋰⋱⋰
Instagram:@turnbao_
Turn!電台:https://reurl.cc/yRRX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