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月經遲遲不來,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懷孕」。但其實,除了懷孕之外,還有許多生活或身體狀況也可能導致月經延遲。本文整理醫師解析的 6 大可能原因,以及什麼時候需要就醫,幫助你更安心面對。
月經沒來的 6 個常見原因
1. 懷孕
這是月經沒來最常見的原因。若近期有親密行為,第一步一定要先驗孕,即使有使用避孕措施,也可能存在懷孕的可能性。
🔎 小提醒:體外射精或所謂「安全期避孕」並不可靠,仍有懷孕風險。2. 停經或卵巢早衰
有些女性 40 歲左右就可能因卵巢功能下降而提早停經。若有生育計畫,可抽血檢驗 AMH 指數 或透過超音波檢查卵巢狀況,提早做生育規劃。
3.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因荷爾蒙失衡,常出現 月經不規則、排卵異常 的狀況,可能 1–2 個月才來一次月經。若有性行為,月經延遲仍要驗孕,並建議定期追蹤治療。
4. 壓力與生活作息影響
長期壓力、熬夜、內分泌失調,都可能讓 泌乳激素升高,進而干擾月經週期。
5. 過度減肥
若快速減重、攝取熱量不足,身體會暫時關閉生殖系統,造成「功能性無月經」。一旦飲食恢復正常,月經多能自行回復。
6. 其他少見原因
如手術造成子宮內膜受損、內分泌異常等,也可能導致經血減少或停經。
月經沒來,要先做什麼?
- 先驗孕:若近期有性行為,月經沒來一定要先確認是否懷孕。
- 記錄週期:別只憑印象,養成紀錄月經日期的習慣。
- 注意症狀:若伴隨噁心、疲倦等懷孕初期症狀,更要提高警覺。
- 檢視避孕方式:即使有避孕措施,也並非百分之百安全。
月經多久沒來需要看醫生?
- 若驗孕後確定懷孕,要立即就醫,確認是否為正常宮內妊娠。
- 若 3 個月以上沒來月經,即使沒有懷孕,也要就醫,以免子宮內膜過厚、荷爾蒙失衡,甚至增加骨質疏鬆或病變的風險。
常見疑問:月經來了就不會懷孕嗎?
大部分情況下,月經來潮代表沒有懷孕,但仍有例外。例如:
- 週期過短、排卵提前
- 精子可存活 5–7 天
- 誤把異常出血當作月經(如排卵期點狀出血、子宮頸息肉或其他婦科疾病)
因此,若出現不規則出血,仍需就醫檢查。
醫師 4 大提醒
- 有生育計畫者,建議提早規劃並檢驗 AMH 指數。
- 每位女性都應該關注自己的月經週期。
- 若月經過久不來、或經期持續超過 7 天,都要就醫檢查。
- 建議每年做一次子宮頸抹片,定期守護婦科健康。
✅ 結論:月經沒來不一定等於懷孕,可能與作息、壓力、體重或疾病相關。建議先驗孕,再依狀況就醫,才能安心找出原因,維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