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和佩玲帶著爸媽,搭船由泉州回到金門,兩天的行程,既像是觀光,又更像是一場回望歷史的心靈之旅,在戰地遺跡中,我們不僅看見了冷峻的歲月痕跡,也感受到家人之間深沉的連結。
大金門的沉重與光亮
我們的旅程從大金門展開,走進翟山坑道,眼前是人工開鑿的岩壁,冷冽而厚重的岩洞內,彷彿還能聽見當年的回音,父親曾是派駐外島的海軍陸戰隊一員,當他看著這些軍事設施,眼神中閃爍著既熟悉又複雜的情緒。對我們而言,這裡是歷史課本裡的名詞;對父親而言,卻是青春歲月的現場,能陪他再走一遍,感受到他眼底的光亮,我想,這比任何景點都更珍貴。
大膽島:最前線的對話
翌日,我們搭遊艇前往大膽島,海風獵獵,迎面撲來的是歷史最前線的重量,島上仍留存著戰地的標語與遺跡,「大膽擔大擔,島孤人不孤」幾個大字,直白卻堅定,走在「生明路」與「神泉」旁,我腦海中浮現戰火年代的畫面,而父親則靜靜佇立,久久未語,那一刻,他在回望過去,而我在理解父親的青春。
小金門:舊物裡的親情
從大膽島回來,我們轉往小金門,自從金門大橋通車後,來到小金門就幾分鐘的車程,這裏還閩南聚落的溫潤,西方街的古厝、八達樓子的戰地感,處處都是生活的印記,最令我動容的,是在文化館裡看到一張與奶奶家幾乎一模一樣的木床,那熟悉的床簾、木質的紋理,瞬間把我拉回童年,我在這樣的床上陪著奶奶睡到小學,母親看著,也忍不住紅了眼眶,她回憶起當年的不容易。
旅行有時候就是這樣,當舊物勾起回憶時,原本只是「他鄉」,卻忽然成了「家」。
這趟大小金門與大膽島之旅,讓我們一家人看見了歷史的沉重與現今的和平,當年無數青年在這裡守護島嶼,如今我們得以安然走過,正因為他們曾經浴血奮戰,能牽著父母的手,一同走過戰地遺址,感受到生命在不同世代間的延續,這是我此行最大的感動。
如今金門觀光逐漸蓬勃,建設一天天更新,但我心中仍有一份期待:願這裡的古厝、坑道與戰地標語,能被好好保存,因為那是屬於金門最獨特的靈魂。也希望交通能更友善一些,這邊計程車實在太貴了,便宜些讓更多人能不帶負擔地來感受這片土地。
畢竟,金門的美,不只在風景,也在它承載的故事與家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