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長基金上手快,錢自己進口袋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 我曾以為,錢只會流出去。

直到開始投資成長型基金,我第一次發現~

原來錢也能回流,還會替我工作。💎

還記得以前的我,看到基金淨值一跌就心慌,彷彿世界要塌了。📉📈

那時我以為「穩定=不跌」,後來才懂:真正的穩定是~即使波動,心仍穩。

今天,想帶妳用最簡單的方式,認識「資產/負債」與「成長型基金」,把錢放在會替妳工作的地方,讓它自己長大。


💡 先分清:資產 vs 負債

把錢想成水流 💧:

資產=蓄水的水庫(會幫妳賺錢)

例:成長型基金、指數基金、權息再投入的ETF、房產租金、存款利息

負債=漏水的破洞(會吃掉妳的錢)

例:信用卡循環利息、過度貸款、衝動性高單價消費

我也曾把車子、名牌包當資產 🤦‍♀️;其實它們默默把現金流走。

當我開始先擴大水庫、再補破洞,帳戶的水位終於開始上升。

📝 小練習

拿紙筆列清單:把手上的東西分成「幫妳賺錢」/「吃掉錢」。

畫個水庫圖:左邊寫「收入與資產流入」,右邊寫「負債與支出流出」。

看見流向,妳就拿回主導權。


🚀 為什麼是「成長型基金」?

成長型基金專注於具成長性的產業(如科技、消費、創新供應鏈),長期報酬潛力高、分散個股風險,不必每天盯盤。

我自己的做法:以「安聯台灣科技基金」作為核心,再搭配 1–2 檔分散基金,定期定額+長期持有。

剛開始看淨值上上下下會不安,但時間是最強盟友。當妳願意穩定投入、相信複利,那個「慢慢變多」的安全感會讓妳越來越淡定。🌱

🍎 比喻:成長基金像一片果園。妳種下種子、定期澆水、耐心等待,不必每天拔起來看根長多少。果實成熟時,自然會甜。


🧭 三步打造「會自己長大」的基金配置

1️⃣ 定期定額

把扣款日放在薪資入帳隔天,先存錢、再花錢。

金額可以從小開始,連續 90 天比一次衝大更有效。

2️⃣ 分散投資

核心成長基金+指數或債券基金,讓不同節奏的資產互相緩衝,心理更安。

3️⃣ 固定檢視頻率

半年或一年看一次配置與績效;日常只看長期線圖,不追短線波動。


🛡️ 心穩了,財就穩了

複利是盟友:報酬不是每天賺出來的,是年年長出來的。

策略比預測重要:與其猜漲跌,不如把「投入—分散—持有—檢視」做好。

建立心理安全墊:投資前就想好「若跌 10%/20% 我會怎麼做?」有答案,就不慌。


📝 互動練習|成長基金「五步上手」法

1️⃣ 寫下妳每月可投入的金額(先固定、別逞強)

2️⃣ 選核心成長基金+1–2 檔分散基金(指數/債券)

3️⃣ 設定自動扣款,扣款日=薪資入帳隔天

4️⃣ 寫下心態守則:「短期波動不恐慌、複利是盟友」

5️⃣ 每月用 5 分鐘回顧一次(只看是否持續、是否超支)

連續做 3 個月,妳會明顯感到:資產更有方向、心更安,生活節奏更順。


🎭 一點幽默,讓焦慮下線

我常笑說:我的基金每天都比我早上班。

它不請特休、不打卡遲到、也不會說「我今天不想努力了」。

而我,只需要好好過生活:創作、喝咖啡、聽音樂。

這才是我最想要的自由~錢在背景工作,我在前景生活。😌


🌟 金句收束

當妳不再追著錢跑,錢就會追著妳流。

把錢放進會長大的地方,慢慢變多,比一下子變多更可靠。

願妳從今天開始,擴大水庫、補好破洞,讓成長基金替妳把日子養得亮一點、安一點。💫


看完會心一笑的人💫,快轉給懂的人開心吧!

📩 如果你對這篇內容有共鳴,或想聊聊自己的看法,歡迎留言~我都會親自回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柃汐
18會員
58內容數
我是柃汐,靠高報酬成長基金年收入破千萬,用故事與溫柔文字陪你安全翻轉財運💎,迎接你的美好黎明✨,想讓錢慢慢長大?快來貼💗吧~
陳柃汐的其他內容
2025/10/24
很多人一提到基金投資就心慌 😰 我以前也一樣,總覺得:「我哪有錢玩基金?」 甚至害怕跌了怎麼辦、賺不到怎麼辦…… 後來我明白,基金投資不只是賺錢工具,更是一種讓錢替你工作的思維 🌱💸 1️⃣ 心態比技巧更重要 我曾經追短期績效基金,每天盯著淨值波動,焦慮指數爆表,最後錢沒賺多少,心累
2025/10/24
很多人一提到基金投資就心慌 😰 我以前也一樣,總覺得:「我哪有錢玩基金?」 甚至害怕跌了怎麼辦、賺不到怎麼辦…… 後來我明白,基金投資不只是賺錢工具,更是一種讓錢替你工作的思維 🌱💸 1️⃣ 心態比技巧更重要 我曾經追短期績效基金,每天盯著淨值波動,焦慮指數爆表,最後錢沒賺多少,心累
2025/10/23
前面三課,我們從「看清錢的流向」到「療癒內在金錢信念」,已經幫你打好了財務自由的心理基礎。 今天,我們要從心走向行動,打造自己的安心理財系統 🏡💰。 1️⃣ 為什麼需要安心理財系統? 很多人存錢或投資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焦慮指數比收入還高 😅。 我以前也是,月初存點錢、月底就不知不覺花光
2025/10/23
前面三課,我們從「看清錢的流向」到「療癒內在金錢信念」,已經幫你打好了財務自由的心理基礎。 今天,我們要從心走向行動,打造自己的安心理財系統 🏡💰。 1️⃣ 為什麼需要安心理財系統? 很多人存錢或投資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焦慮指數比收入還高 😅。 我以前也是,月初存點錢、月底就不知不覺花光
2025/10/22
很多人以為財務自由是「賺更多錢」的結果,但其實,它先是一種內在狀態。 💬 在你開始投資、記帳、存錢之前,你得先問自己一個最關鍵的問題: 👉「我對金錢,真正的信念是什麼?」 1️⃣ 你和錢的關係,是從哪裡開始的? 小時候,我常聽到媽媽說:「錢很難賺,不要亂花。」 也聽過媽媽說:「有錢人都
2025/10/22
很多人以為財務自由是「賺更多錢」的結果,但其實,它先是一種內在狀態。 💬 在你開始投資、記帳、存錢之前,你得先問自己一個最關鍵的問題: 👉「我對金錢,真正的信念是什麼?」 1️⃣ 你和錢的關係,是從哪裡開始的? 小時候,我常聽到媽媽說:「錢很難賺,不要亂花。」 也聽過媽媽說:「有錢人都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並不是理財專業背景的人,而且嘗試過的理財方法也很單純,就只有定存、儲蓄險、基金和股票,偏向保守的操作,基金是很年輕的時候採取的方法,但或許方法不對時機不對,定期定額反而賠了,而是單筆買的一筆基金曾經小賺而已,後來再也沒有採用。剛出社會的時候,非常省,因為租在台北昂貴的地段,超級超級小的套房....
Thumbnail
我並不是理財專業背景的人,而且嘗試過的理財方法也很單純,就只有定存、儲蓄險、基金和股票,偏向保守的操作,基金是很年輕的時候採取的方法,但或許方法不對時機不對,定期定額反而賠了,而是單筆買的一筆基金曾經小賺而已,後來再也沒有採用。剛出社會的時候,非常省,因為租在台北昂貴的地段,超級超級小的套房....
Thumbnail
理財讓錢變多一直是小資族的夢想鑰匙,而對於投資這件事情,就彷彿來到了花花世界,左邊聽一句這個好,右邊朋友說這個也不錯,所以就會更煩惱關於理財該如何做?
Thumbnail
理財讓錢變多一直是小資族的夢想鑰匙,而對於投資這件事情,就彷彿來到了花花世界,左邊聽一句這個好,右邊朋友說這個也不錯,所以就會更煩惱關於理財該如何做?
Thumbnail
在財富自由的過程中,高存錢率是實現目標的關鍵。本文提供了幾個提高存錢率的方法,包括增加主動收入、好好用錢以及先存錢再花錢的理財建議。同時,也提醒了在未建立好緊急備用金前不要投資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財富自由的過程中,高存錢率是實現目標的關鍵。本文提供了幾個提高存錢率的方法,包括增加主動收入、好好用錢以及先存錢再花錢的理財建議。同時,也提醒了在未建立好緊急備用金前不要投資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解了儲蓄對於財務安全、投資能力和夢想實現的重要性,並提出儲蓄對於致富的重要關鍵。文章內容豐富且具有積極正面的財務策略建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解了儲蓄對於財務安全、投資能力和夢想實現的重要性,並提出儲蓄對於致富的重要關鍵。文章內容豐富且具有積極正面的財務策略建議。
Thumbnail
在美業3年,存款從30萬臺幣一路上漲到資產價值接近600萬臺幣,我是怎麼做到的?這篇文章分享了開源節流、投資理財、借力使力、心無雜念等四個結論。透過不斷學習和拓展社交圈,加上精明的投資,助力資產增值。同時提醒讀者在投資理財時要謹慎,避免因為投機取巧而損失慘重。
Thumbnail
在美業3年,存款從30萬臺幣一路上漲到資產價值接近600萬臺幣,我是怎麼做到的?這篇文章分享了開源節流、投資理財、借力使力、心無雜念等四個結論。透過不斷學習和拓展社交圈,加上精明的投資,助力資產增值。同時提醒讀者在投資理財時要謹慎,避免因為投機取巧而損失慘重。
Thumbnail
今天的隨手寫一下關於理財的分享經驗,我覺得每一個世代的理財越來越不同了,理財的成功與否都是在於你的知識和跟得上時代的演化,所以就算我現在有固定的被動收入外,我還是在有空的時間,何謂有空,就是花個5-10分中滑手機時刻,你可以多看一點財經,那麼,你的人生就會有不同觀點。
Thumbnail
今天的隨手寫一下關於理財的分享經驗,我覺得每一個世代的理財越來越不同了,理財的成功與否都是在於你的知識和跟得上時代的演化,所以就算我現在有固定的被動收入外,我還是在有空的時間,何謂有空,就是花個5-10分中滑手機時刻,你可以多看一點財經,那麼,你的人生就會有不同觀點。
Thumbnail
免費訂閱小樂投資報:https://allenscashflow.substack.com/
Thumbnail
免費訂閱小樂投資報:https://allenscashflow.substack.com/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