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 017
我們的故事,不是那種驚天動地的愛,
而是一起住過的租屋處、搭過的機車、熬過的失眠、和走了好多次的夜路。
有些愛,不必說得太滿,
只要在日復一日裡,他還在——
就足夠讓我相信,這個世界還有光。
安定從來不是轟轟烈烈的承諾,
而是有人在日復一日的平凡裡,替你記得每一頓飯、每一個週末。
退伍之後,有一段時間我住在L在台南的租屋處。
那地方不大,一張雙人床、一張小桌子、一個開放式廚房,擠著我們的衣服、書、習慣,以及日漸重疊的生活。空間不寬裕,卻像某種安全的膠囊,裝著彼此不說出口的疲憊與柔軟。
他白天上班,偶爾加班到晚上七、八點。我總說自己可以先吃,不用管我,但他從不放心。每次進門,第一件事總是把塑膠袋放在餐桌上,「妳沒吃吧。」他不等我回,打開蓋子、擺好碗筷。
有一次我忍不住說:「你怎麼知道我又沒吃?」
他笑了一下:「因為你會說你吃了,但冰箱還是空的。」
他不責備我,從來沒有。只是默默補足我生活裡那些鬆脫的部分,像替我把生活縫回完整的樣子。
假日的時候,我們總是膩在一起。睡到自然醒,在廚房一起煎蛋、煮咖啡。他總會有計劃:去海邊吹風、逛老街、找一間據說很好吃的甜點店。出門前他會看天氣、查路線、預約座位,就像在經營一段什麼很重要的事。
我曾經問他:「你幹嘛這麼認真過每個週末?」
他抬眼看著我,語氣平靜卻真誠:「因為我們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應該值得被記住。」
那一刻,我忽然有點想哭。不是感動的那種哭,而是——我好像,真的被好好愛著。
那個租屋處沒多久後就退租了。房東要賣房,我們只好搬家。但那段日子像是我人生裡某種過渡期的光。不是最亮、也不是最熱鬧的那段,卻讓我學會了什麼叫做穩定——不是不吵架,不是不矛盾,而是在一切之後,你還是知道,回家的時候,有一盞燈等著你,有一雙手沒鬆開。
愛不是一次性的大事,
而是你每天都能感覺到的那個「還在」。
---
有些愛,不在目的地、也不在終點,
而是在那條路上,你願意緊緊抱著他,走過冷風與烈陽。
有人問我,追求我的人那麼多,開過的豪車也不少,為什麼最後選了一個「沒車的他」?
我笑笑沒說破,只是順著話答:「因為他讓我快樂。」
他們沒說出口的潛台詞,我聽得出來:「妳怎麼會選一個沒有車的男生?」
但我真的更喜歡騎機車——不是風,不是速度,而是我能緊緊抱著他的那種感覺。
臉貼在他的背上,手繞過他的腰,那種踏實,是什麼車都比不上的安全感。
我記得有一年跨年,我們從台南騎車出發,到高雄看演唱會。
回程的夜很冷,風灌進脖子裡,我凍得發抖,帽子下的耳朵早就紅了。
但我什麼都沒說,只是把自己貼得更近。
在引擎聲與呼嘯的風中,我的世界很安靜,靜到只剩下他的體溫、他的呼吸。
還有一年,我們一股傻勁地從台南出發,騎車到台中住一晚,
只為了隔天在洲際棒球場看一場最愛的歌手的演唱會。
來回將近五百公里的路,我們只用一台老機車撐過。
回程時太陽正毒,曬得我汗水直流、腿也酸得不行,
但我一點都不覺得委屈。
因為我知道,和他一起走的每一段遠路,都值得記得。
L的姐姐知道後還笑說:「妳怎麼會跟著我弟那麼瘋?」
但我們真的不覺得那是瘋。
那些看起來不合邏輯、不顧辛苦的安排,全都是幸福。
人總是記得那些「不容易的快樂」——
不是五星級的旅館、也不是高級餐廳,
而是在一段長長的路上,你被人抱緊、被人惦記。
那些風吹過的夜晚、曬傷的午后、一起迷路的轉彎口,
都成了我們回頭時,嘴角會微微上揚的風景。
他總能給我一種安心,讓我覺得:
就算全世界都拋棄我,他會是那個站在前方替我撐傘的人。
也讓我相信,這個世界,我還能被溫柔地對待一次。
我不是戀愛腦,只是剛好遇見一個,讓我想為他瘋一次、愛到底的人。
而那個人,剛好是他。
---
不是因為他有什麼,而是因為他讓我確定:
抱著他的背,我就能走過任何風雨與遠路。
---
他不是治癒我的人,
但在我崩潰之前,總會輕聲把我拉住。
我的病還在。
那些時候不是大吼大叫,不是歇斯底里,只是一種突如其來的下墜感,一個你根本來不及反應就被拉進去的黑洞。醒來的瞬間,心跳快到像要從胸腔撞出去,冷汗、顫抖、目光失焦……我只想逃,但不知道要逃去哪。
他總會在我還沒崩潰之前出現。
不多話,不打擾。他只是坐在那裡,讓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有時候他會輕聲問:「還好嗎?」但更多時候,他只是伸出手,讓我可以緊緊握住。
他說過:「我沒辦法體會妳的感受,但我願意試著理解。」
他真的試了。他不懂那種白天不敢出門的恐懼、不懂那種音響一響就想逃的敏感,但他接受這一切。他沒逼我改變,也沒說過「為什麼不試著好一點?」
他知道我喜歡耳塞,是為了隔絕這個世界那些突如其來的聲響。
但也正是他,讓我慢慢不再戴耳塞——因為我知道,只要他在,我就不用那麼防備。
他的呼吸聲比任何白噪音都來得可靠,那是我最深的安全感來源。
有一次我在夢裡哭醒,他沒有問我夢到什麼,只是把我抱進懷裡,手在我背上輕輕拍。那個夜晚我沒再睡著,但我一點也不覺得孤單。
他用他的方式接住我——不是說漂亮的話、不是教我怎麼「變好」,而是留在原地,不讓我一個人墜落。
我開始察覺:我好像真的在慢慢變好。
雖然還是會失眠,還是會焦慮,但痛感沒那麼尖銳了。那個時時刻刻都想逃走的我,好像開始想留下來,好像開始相信——
這個世界,也許沒有那麼可怕。
因為有一個人,他沒有把我的病當成麻煩,而是把我當成整個人,抱住。
---
他不是藥,也不是解方,
卻總在我最需要的時候,把我從黑暗裡拉回來。
---
真正的親密,不是完全沒有界線,
而是在每一次靠近之後,更懂得尊重彼此的分寸。
L一直知道我的上班環境。也知道我身邊,有不少靠近我的人。
他從不懷疑我——這份不懷疑,不是裝作看不見,而是真心相信。他信任我像信任空氣,不多問、也不施壓,讓我在他的溫柔裡自由地做自己。
有時我有意無意提起S這個名字,他也只是靜靜聽,從不打斷。
我曾經懷疑他是不是不夠在意我,後來才明白,那不是漠視,而是信任。
而我,也一直信任他。但我記得,我曾經吃過兩次他的醋。
一次是半夜他打電話給我,說健身房認識的女生被家暴,要陪她去報警。
我第一反應不是不信他,而是覺得那女生有太多不合邏輯的地方。
我冷靜分析,他耐心回應,整個過程他都有報備。
那件事過後,他把手機裡所有與工作無關的女性聯絡人刪掉,沒等我要求。
「我知道你介意,就算你沒說,我也不想讓你不安。」他這麼說。
那一刻,我反而愧疚了。因為他守得那麼用力,不是為了被稱讚,而是為了讓我安心。
還有一次,他說公司有個個子小小的女生很可愛,有時會摸摸她的頭。
我語氣平靜但語意堅定地說:「如果你覺得我也可以被別的男同事這樣摸,那我就沒意見。」
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後說:「我以後不會了。」
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親密關係也從來不是完美的形狀。
但在每一次不小心踩線後,他選擇後退一步,主動守住界線。
他從不以「你太敏感」搪塞,也不以「只是朋友」淡化感受。
他用他的方式靠近我,也學會了更靠近我之後,該怎麼收。
愛情裡最深的體貼,是理解與調整——不是沒有人讓你不舒服,而是有人在你說了之後,願意為你改。
---
信任不是從不靠近界線,
而是每一次靠近後,都願意為對方後退一步。
---
我曾牽著他的手,走過一段又一段「第一次」。
看他眼裡閃著光,像看見世界,也像第一次看見我。
我們一起去過很多地方,也創造了好多屬於他的第一次。
有些第一次很小,像第一次吃到我煮的湯、有點鹹但他說好喝;
有些第一次很大,像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上離島、第一次牽著我的手走進未知的城市。
他第一次出國,是我們去日本大阪。
我安排自由行全程,從買機票、訂飯店、擬行程、查地鐵路線,全由我一手包辦。
他只負責開心、負責笑、負責把行李拎好,然後緊緊跟在我後面。
「我做夢都沒想過,我會出國旅行,而且是跟你一起。」
他說這句話時,我正幫他掛圍巾。外頭飄著小雨,空氣有點涼,但我記得他的語氣,很熱。
他第一次穿裙子,是在京都體驗和服。
他選了傳統男士和服,裡頭只有一層單薄內襯,那天氣溫不到五度。
我還記得他站在巷口直跳腳:「這樣走在路上真的不會感冒嗎?女生冬天穿裙子好辛苦!」
我大笑,他又假裝英勇地說:「好啦,至少拍照有氣勢。」
他第一次自己開車旅行,是我們原本要去綠島的那趟旅程。
因為風浪太大取消搭船,我們臨時改去台東玩。他沒帶機車駕照,只能改租汽車。
其實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獨立開車出遠門,但他沒說出口。
一路上照著導航走,像個熟練的司機,連紅綠燈轉彎都算得剛剛好。
我們終於去成綠島的那一次,他緊張到坐船前一直喝水、一直問我:「我們真的不會暈船吧?」
但他還是牽著我下船,一步一步踩上那個他從沒踏過的島嶼。
「這是妳陪我完成的第一次,我會記很久。」他說。
那句話像是把一塊什麼柔軟的東西塞進我心口,很暖,也很安靜。
我知道,我已經參與了他大半個人生——
不是路過,而是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不只是旅程的風景,更是他習慣的行程裡,總會安排的那個「我們」。
還有好多第一次,我還來不及寫下。
但那些畫面全刻在記憶裡,不會模糊。
我們都還在走,還會有更多第一次等著我們去創造。
只要身邊還是彼此,那些光,就永遠不會熄。
---
他的人生有太多第一次,是我陪著他走過的。
而那一個個第一次,也照亮了我們的每一段回憶。
我們沒有走過世界每一個角落,
卻已經走進彼此最深的地方。
他用他的方式,把我寫進了他的人生,
而我,也在他的每一段日常裡,成為永恆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