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裡的誘惑從不缺席:每當市場稍有回溫,就會有無數「空投機會」在社群流竄。這些訊息往往看似真實、語氣自然、甚至帶著你熟悉的專案 Logo。 今天這個故事,講的是一位名叫A小姐的投資者,她和許多加密貨幣愛好者一樣勤快、理性,卻在一個平常的夜晚,被一封看似再正常不過的「空投通知」帶進陷阱。
夜裡的私訊
那天晚上九點多,A小姐正坐在電腦前核對她的投資紀錄。她的 Telegram 彈出通知:「你有一則新訊息」。
她點開一看,是一位名叫「Project_Airdrop_Admin」的用戶。頭像是一個知名項目的 Logo,看起來就像官方客服。
訊息內容:
「恭喜!你被選入本次空投白名單。 為確認地址並完成驗證,請在 48 小時內透過以下連結完成登記。[Claim Airdrop Here] (逾期名額將自動釋出)」
A小姐記得這個項目之前確實有發過一份白名單登記表。那時她曾在推特上留言、互動過幾次。
「他們應該是從那邊找到我吧?」她心想。
於是,她沒有多想,就滑到連結。
看起來「超官方」的網頁
頁面載入速度快。上方是那個項目的 LOGO,背景是熟悉的藍紫漸層,介面乾淨、設計感熟悉。
「這個看起來應該是官網沒錯...」她自言自語。
中間一行字寫著:
「Congratulations! You are qualified for the 2nd round airdrop. Please connect your wallet to verify your address.」
右下角閃著「Connect Wallet」按鈕。
A小姐雖然心裡有一絲不安,但又想到「反正只是連接而已,又不會輸入私鑰」,於是仍點了下去。
彈出一個熟悉的錢包連線視窗,她按下「確認」。接著出現第二個彈窗:
「This site requests permission to manage token allowance for verification purpose.」
她沒有仔細看後半段的「manage token allowance」,只是覺得這應該是用來驗證資格的程序。
於是她再一次按下「Confirm」。
短暫的喜悅與長久的懊悔
畫面上出現:「Verification Successful! Your airdrop will be distributed within 24 hours.」
她鬆了一口氣,心想:「原來就這麼簡單。」
半小時後,她關上電腦準備休息。就在這時,她的手機傳來區塊鏈追蹤通知:
「一筆 850 USDT 轉出交易已完成。」
她愣住。
打開錢包一看,餘額歸零。
「不可能啊!我沒有操作錢包怎麼會自動轉帳……??」
她立刻上網查交易紀錄以及網友分享經驗,才發現自己在剛剛的「驗證步驟」中,實際上是授權了一個陌生合約地址擁有她 USDT 的無限轉出權限。
駭客在她同意之後,透過這個授權在幾分鐘內自動將資產轉出。
整個過程沒有任何通知,沒有任何異常提示。
她這才意識到,那個漂亮的頁面、熟悉的 Logo、完美的語氣,全都是假的。
醒悟與教訓
第二天早上,A小姐幾乎一夜沒睡。她在社群裡發文:
「我以為自己已經夠小心,結果還是被騙了。那個網頁太像真的了,連網址只差一個字母。大家一定要記得:空投從來不會要你授權代幣,也不會要你輸入助記詞。那些 ‘Connect Wallet to Verify’、‘Claim in 24 Hours’ 幾乎都是陷阱。」
許多網友留言表示同情,也有人貼上他們自己差點受騙的截圖。
這些留言讓她稍稍得到安慰,也更確定自己要把這個經驗寫下來,提醒更多人。
詐騙者的套路解析
這類「私訊空投釣魚」的成功率之所以高,是因為它融合了幾個心理策略:
- 熟悉與信任感:使用已知項目的 Logo、語氣與排版,降低懷疑心。
- 時間壓力:「限時 48 小時」、「最後一輪空投」讓你不查證就行動。
- 偽裝的安全假象:「只需連錢包、不需輸入助記詞」讓受害者以為安全。
- 模糊授權字眼:彈窗用模糊英文(如 allowance, verification, permit)掩蓋真實行為。
真假空投,如何分辨?
這裡是最實用的一部分。許多讀者會問:「那真的空投活動該怎麼辨別?難道我連真的也不能參加嗎?」
其實可以參加,但要學會以下分辨法則:
真空投的特徵
資訊出自官方管道:
- 有在專案的官方網站 / Twitter / Discord 公告。
- 通常不會用私訊通知,也不會透過陌生帳號主動聯繫你。
操作流程透明且可查證:
- 一般是先登記或完成任務 → 官方公布「白名單名單」 → 之後再開放領取。
- 領取流程通常會導向 原專案域名(例如 https://app.uniswap.org/claim ),而不是 uni-swap.org 這種變形網址。
不要求私鑰/助記詞:
真空投只會要求你「連接錢包」進行資格驗證,不會要求輸入任何私密資訊。
不會要你授權代幣花費:
- 若出現「allowance」、「approve」、「permit」等字樣,代表該操作會讓合約控制你的代幣。
- 正常空投只需「簽名驗證」,不需授權代幣。
可以在區塊鏈上查到合約與歷史紀錄:
- 真空投的合約地址會公開透明、經過社群驗證。
- 你可以在 Etherscan、Tronscan 等平台查看合約是否活躍、是否有真實用戶互動。
假空投的典型警訊
- 來自陌生私訊/群組 DM。
- 網頁域名與官方不同,常見錯字或多一個字母。
- 要求提前支付「Gas 費/解鎖費」。
- 連錢包後要求 Approve/Permit 代幣。
- 活動描述過於浮誇,如「保證獲得至少 300 USDT」或「24 小時內入帳」。
- 社群上無任何討論紀錄。
- 宣稱合作夥伴卻查無證實。
簡單記法:任何要你「付出」才能「領取」的空投,幾乎都是假的。
如何自保? 自我檢查清單
先驗網址再行動:
請用瀏覽器書籤開啟官網,不從 Telegram/Twitter 貼文直接點。
看合約地址:
官方網站通常會明確列出空投合約;若網頁沒有,先不要操作。
審視彈窗內容:
看清楚是「簽名驗證」還是「授權代幣」;如果是後者,就拒絕。
小額測試:
不確定時,用新創的空錢包或小額錢包先試,千萬不要用大額資產存放的冷錢包做任何DeFi操作。
分錢包管理:
一個錢包只用來領空投,不存放主資產。
善用授權檢查工具:
例如 Revoke.cash 或區塊鏈瀏覽器內建的「Token Approvals」功能,定期撤銷不必要的授權。
結語:幣圈不缺機會,但缺「慢一秒的冷靜」
A小姐的損失讓她學會了一個痛苦的教訓:越是看起來輕鬆賺錢的機會,背後越需要謹慎。釣魚詐騙者從不需要太多技術,他們只要掌握「人性裡那一瞬的急與貪」。
如果你看完這篇故事,能在下次看到「限時空投」時,多停 10 秒、查一下來源、看清彈窗,那麼這篇文章就達成它的意義:讓少一個人受害,多一個人保持警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