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極簡閱讀》(上):你的閱讀方式對了嗎?

2020/07/12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在進入今天的主題前,我想問大家這個問題:你會羨慕一個月看三十本書的人嗎?

看書快又多,看起來是件「好」事,但這為什麼是件好事呢?我們從小被學校灌輸著多看書是件好事,因為那讓我們可以學習、理解更多事情。但是這裡有個小小的邏輯問題:看很多書一定能夠理解更多嗎?如果全部都只是略讀、大概了解一下,那跟滑臉書、IG 又有什麼差別呢?所以其實社會真正期待的是人們可以透過閱讀來學習,進而改變思想、行為,重點是對人生有所幫助,而非只是追求數字上的多本而已。
我們期待能夠透過閱讀來學習,大家也都知道這套方法。然而在實踐的過程中卻常出現所謂的「偽學習」。偽學習包含:
  1. 追逐各種重點、精華,蒐集各種懶人包、PPT。
  2. 追捧各種菁英或者關鍵領導者,認為聽了強人分享自己也會變厲害。
  3. 喜歡深澀難解、最新科技的書或者是看到「以前所不知道的...」的標題就點開蒐藏,深怕自己沒有趕上或者有不知道的訊息而落後於別人。
  4. 認為有聽課、讀書、參加訓練、花時間就是努力,而不著重在實際上解決了什麼問題。
更甚者,有些人主張著知識無用論,認為上大學沒有幫助自己變得高薪,反而還是做 著國高中畢業就能做的工作。可是...本來就沒有保證說上大學就一定能找到比較好的工作呀!畢竟大學除了博雅教育外,更重要的是訓練思維方式,而非職業技能。
或許你不同意這些觀點,那你可以選擇聽我娓娓道來或者直接買這本書去質疑,但希望看完後可以讓你對於學習有不一樣的想法!
今天要推薦的這本《極簡閱讀》一開始我是用免費電子書看,閱讀時還以為是本相當普通地描述閱讀的書籍,沒想到看了以後覺得內容超實用用,立馬手刀訂購!至於這本書究竟談了什麼內容能夠讓我這麼喜歡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解析這本書吧!

閱讀困難

很多無法閱讀的人覺得閱讀是件苦差事,難如登天,在這邊來解析幾個常見的問題:
沒時間、精力
根據成人教育學教授 Howard McClusky 的生存餘力觀點,認為人有生存力量與生存負載,前者是指源於家庭、人脈、經濟的個人能力和經驗,後者是指消耗個體精力的工作、生活期望等等。而生存餘力指的就是「生存力量÷生存負載」。當生存餘力愈大愈能應付緊急狀況、良好承擔風險並從事探索、學習與創造性活動。
所以如果要進行閱讀學習,可以先規劃一下現有的生存餘力,要花多少的比重在學習上。另外,當生存餘力過低時要去思考改變現狀的方法,否則無法讓自己提升,面對未來會更難轉換跑道。
看不懂、記不住
很多人因為看不懂、記不住而選擇不閱讀學習,但這根本不是問題。因為,即使完全讀懂了書中內容又如何?重點是自己能不能從中萃取出自己需要的知識。如同在開頭講的,閱讀本身不能創造價值,讀完後我們也很難在一、兩年後還記得一清二楚,唯有改變思考、行為、考試高分才能為我們自己帶來價值。對於脫離考試的社會人更是如此,儘管只是閱讀了一點點,只要能夠叢書中有所吸收,就是有所成長。
看不下去
世界上有好幾種領域,每個領域都有我們所不知道的知識,但是並不是每一項知識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我們只要花時間在對我們有益的書本內容上就好了。找對自己有意義、想要處理的問題的書自然看得下去。若是難度太高也可以選擇從簡單的書籍開始,著手處理些簡單的問題為主,而非硬去讀不符合自己程度的書。
從開頭到目前為止我們談了一些關於無法透過閱讀來學習的原因,接下來談談如果要閱讀學習,我們應該把握的重點有哪些?

閱讀學習

書中將閱讀學習分成了兩種:一種是學院式的學習,一種是成人式的學習。前者是像我們在讀書階段時的學習,將別人的知識體系搬入我們的腦海中。而後者強調的是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摘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而成人教育學最早起源於 Malcolm Knowles ,其定義為幫助成人學習的藝術和科學。有效的成人學習具有五個要素:
自我導向
學習者能夠參與並診斷自身的學習需求、規劃、實施和評估自身的學習經驗,學習過程強調主動參與,重視師生間的交流與共同探索。
連結經驗
成人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能夠在學習時連結自有經驗並運用,發揮最大學習成效。
聚焦於解決實際問題
隨著個體成熟,知識會從未來應用轉往立即應用的需求,而成人更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所以不必過分追求理論的深入、體系的完備。
強調實踐
學習者的表現取決於其準備度,也就是學習者從事此事的能力和意願。當要解決實際問題時,學習者的準備度會提升,並願意將所學應用在生活中,「是否用得上」是學習的主要考量。
內在驅動
成人學習更多是受到內在因素 (希望解決問題、提升能力、自我實現) 而非外在因素(考試、成績) 所影響,所以在學習時不會有被強迫的感覺,也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更能體會到開心及有意義。
唯有當閱讀到的資訊內化了才會形成知識

學習促進

閱讀引領學習,學習引領成長。然而,每一個人看一本書,能夠帶給自己的東西也是有所差異。書中將學習者分成了初級學習者、高級學習者以及學習促進者。一開始從學校畢業的我們大多是初級學習者,逐漸地我們要學習更多知識運用的能力,讓自己成長,朝學習促進者邁進。
  1. 初級學習者:把書本當作權威,認為學習的目標在於通過考試,並視每年閱讀大量圖書且能夠背誦的人是強者,把讀書當成一件高大上的事。
  2. 高級學習者:能夠先判斷學習的目標與類型,主要負責解決自己的問題,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日常學習中,不輕易相信書中知識,而是會加以咀嚼分析,設想日後的應用。
  3. 學習促進者:能夠透過教導、引領別人而確切掌握某項知識,讓別人也能夠快速學習某項目標。
學習者們學習知識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如何正確地提問。初級學習者的學習只是為了得到正確答案,認為書是權威;高級學習者則是為了進行有效學習,除了重視「為什麼」,更在意「如何」改變現狀,針對現況進行因素分析,認為書是益友;學習促進者則重視解題的過程,與他人透過如智者般蘇格拉底的問答式引導,來讓他人進行深化的思考,與書進行對話並將其傳播、影響他人。
扼殺問題的最大兇手是什麼?
不是粗暴地打斷,而是正確答案。
大家可以想一下這句話的意思與上面那段話的關聯。

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種元能力,要能夠擁有其他能力必須建立在其上。尤其現在科技日新月異,社會變遷快速,手機APP開發、電子商務、社群經營等等,這些都是在數十年前不曾出現的東西,如今卻在勞動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這意味著我們必須要有適應這些變化的方法,那便是變中不變的學習能力。
職場除了專業能力外,軟實力也已經是好幾年來說到爛的,像溝通表達、訊息處理、計畫組織、解決問題、團隊合作、後設思考、邏輯思維等等,都是相當重要的能力。選擇比勤奮重要,要是一開始就訂錯學習目標,那麼對於理想的努力可能就會因此白費。盡量去設想達成自己目標的硬實力與軟實力,適時地去增強,才是面對社會變化洪流的不二法門。
經驗加上思考,是最重要的知識。
─ Charles Handy
從書本中得到的知識我們姑且稱其為 K 知識,從經驗中而得的稱其為 E 知識好了。這兩種知識對我們最大的共通點就是要是沒有經過思考、內化,那它們就只是資訊而非知識。從書本中習得的知識只是讀過,要是沒有思考、實踐,那麼跟閱讀前沒有兩樣,如此根本不能算有習得 K 知識。E 知識也是如此。尤其現在很多人推崇經驗權威,然而有的人卻只是重複錯誤的步驟很多次而已,這樣真的算該領域的權威嗎?
舉個育兒的例子。有位媽媽生了五個小孩,但是每次都用不適當的方式教導,因此我們並不能說這位媽媽擁有豐富的 E 知識。而是當媽媽從教小孩的過程中去省思下次該怎麼改進時,E 知識才能有所增長。透過閱讀,實踐育兒書籍中的方法得到良好成效,下次方能再使用,則是 K 知識的成長。
好了,到目前為止我們也談了挺多觀念,
但是如同前面提到的,如果你只是看到這裡,知道這些名詞,
那跟沒看一樣,隔天就會忘記。

所以今天的今日想想就是:
今日想想
這些名詞的關聯性在哪裡?
好的閱讀學習應該是怎麼樣子的?
在 FB上的閱讀算學習嗎?又或者真的完全不能算學習嗎?
歡迎大家按個喜歡或收藏,或者在下面留言與我交流分享你的看法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96會員
143內容數
閱讀能夠充實我們自己的腦袋,筆記是能夠讓自己將讀過的東西融會貫通。在閱讀筆記裡,我希望與你分享我從書中看到的知識,再點綴上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我都能夠從書中學習更多。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