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有一個世界—全球化的倫理學》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書讓我第一次體驗到翻譯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翻譯本身固然就是一種詮釋,但是直接照著原文的語法規則翻譯成中文就會變得很不通順以及閱讀困難,直接以本書的譯文為例:「我已敦促聯合國應在其能力範圍之內,針對將會減少可造成之傷亡的停止人道罪行的干預行動予以授權。...理想上言之,聯合國應該要有足夠的經費以具備軍力,藉以捍衛世界各地面臨種族滅絕或大規模違反人道罪行之威脅的平民。」在這麼硬直的翻譯卻又在某處將論者的著作名為《Living Hight and Letting Die》譯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著實讓人難解究竟翻譯的規則為何。在閱讀過程中也嘗試找過原文的檔案但除了購書之外別無他途,然此並非目前研究領域中的著作,故未選擇閱讀原文而硬著頭皮花了段時間完成,但事後來看說不定閱讀原文還會快速一些,不過仍然能就本書撰寫些心得。

書名為《One World》,而內容上有從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溫室效應的氣候變遷議題或是市場趨向單一化所產生的分配不均問題,又或者是伴隨著全球化而來的恐怖主義問題,這些都是在全球化造成社群漸漸凝聚所造成的問題,這種種的世界現象乃是作者用以在提請我們注意之外,也是我們用來檢證道德責任的事實背景,諸如對於氣候變遷的問題各個國家甚至個人是否具有義務去維持甚至減緩惡化?又或是在市場單一所產生的經濟體單一趨勢中因此所導致的貧富不均,是否也使得所有人在跨越國界之外也有義務去協助?(在這點作者抨擊羅爾斯在正義論僅討論在社會之「中」而未討論社會之「間」的分配正義議題是有缺失的,並且在原初狀態的假設中亦不應知悉出生於何國家而不知將具備何等程度的公民權才是)而恐怖主義的出現亦將使國界的意義銳減,蓋因災難將會是全球性、跨國際的,雖然不完全相同,但這也讓我想到Ulrich Beck在談風險社會的概念時提到風險的回擊性,在其著作中稱作「回力棒效應」,「全球化隱含風險的分配模式,然而的確這模式也和全球化模式有明顯的區別,其中隱藏著巨大的政治風暴。它遲早會逮到那些生產它的或者從中獲利的。在它擴散的過程中,風險也暗示了它的迴力棒效應。即使是有錢人或有權人面對它時也不安全。過去的「潛在副作用」也會回擊它的生產中心。現代化行動者自身將會越發明顯地陷入,而且非常具體地就陷在原本就是他自己造成而且還從中獲利的危險漩渦之中,其發生的形式則可以是相當多樣的。」( Ulrich Beck著 汪浩譯,風險社會—通往另一個現代的路上,p.29,巨流出版,2004.02)就如同我們將核廢料放在第三世界,而在第三世界所產出的低價稻穀中作為已開發國家的糧食就為這種回擊性的顯例。
而全球化—globalization與國際化— internationalization是有明顯差別的,全球化正是突破了國際化的限制,1648年後所建立的主權國家(state)秩序在20世紀末葉隨著資本主義的蓬勃與資訊的高度暢通而漸漸的使得國家的邊界模糊,例如20世紀中的聯合國或是歐盟,前者是因著戰後而起,而後者則是因著經濟的統合而生,而後者尤其具有指標性也是坐著十分器重的一個組織,除了是個優良的跨國界組織例子之外(同時也具有強制力,相較於聯合國而言),亦係因其的發展很可能也會是世界發展的趨向,也就是因著經濟的統一使得政治的邊界也相應著融化,至少在歐盟這是成功的。但是在世紀初的作者評估中或許也向諸多國際關係學者般的誤判了中國(其等先前認為有個中國模式而能獨立於歐美國家的發展理路),蓋因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很明顯的沒有淹蓋中國,反而中國越趨強硬地要對抗民主政體,尤其是民主政體的領頭羊美國,透過諸如一帶一路的政策來攏絡其他國家作為實力之累積,反而讓非民主政體有個強硬的靠山,換言之,全球化未必能在經濟的統一上導向政治的統一(民主化),若是過早地做出預判,或許會像福山一般過早宣告歷史的終結。

不過作者的這種觀點無疑是世界主義(cosmopolitanism)的,世界主義將會否認社會關係具有道德上的意義,諸如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朋友等等,具體來說,我們應該關心世界任何角落的一個人就像我們關心身邊的人一般,道德重量不因遠近親疏而有別,而所有人都因為是社群中的一份子而對所人具有同樣的道德意義,然而其等亦可認同我們對於身邊之人有更多的關係,然而理由並不在於與這些人的關係具有道德上的意義,而是正好這些人在我們身邊而我們關心他們相較於關心世界其他公民而言具有更好的後果,也就是說相較於把資源投注在世界另一端的另一位公民,把資源投注在身邊的那一位世界公民(父母子女朋友等)會是具有更大效益的,而這種倫理觀點無疑是後果主義(consequentialism)的(例如在談到我們為何應對幫助我們的人、鄰人更加友善,作者提供的理由乃是互惠(reciprocity)。而作者自身也提出世界主義式的論證,就父母對子女之偏愛而言,「...從消除對自身子女之偏愛所獲得的利益是否能多過其所帶來的不快樂?這似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就孩童本身而言,父母偏私而關愛的照顧遠勝過無私之父母或社群雇用之保母的照顧;此外,亦有證據指出,當孩童並非由生父母養育時,他們受到虐待的可能性較高。由於無法限制人類的天性,以及在充滿關愛之家庭中養育孩童的重要性,雙親對其子女表達某種程度之偏愛的社會實踐,是得以被公平地加以證成的。」然而這樣的論證著實而言是薄弱的,自被虐待的可能性而言,孩童由生父生母或非生父生母養育乃是奠基在現存的社會現實所存在之社會關係來討論的,那麼若是要以世界主義式的主張社會關係不具有道德意義而只是純然的事實描述,那麼根據作者自身所提出的倫理學體系所建基的自然事實若有所改變那倫理學亦因隨之變動而言,或許也應該提出世界主義下的事實預設,而非以非世界主義的現存社會現象作為世界主義批評的標的,具體來說,或許虐待的發生正是因為在具有父母子女的社會關係中(且因此所具備的道德觀點所導致對於自身子女偏愛而非自身子女的不偏愛中)始發生,而若在世界主義所建構而成的世界中或許就不會有虐待,進而就不會有這種可能性能作為被批駁的對象;其次,以人類的天性作為論證基礎,除了是以一個極度抽象—退一步而言亦難有共識—的概念來推論,亦且是犯有自然主義的謬誤。
自此類的世界主義式的論證也當然會否定民族國家的組成,進而也否定我們對於國民相較於非國民而言有更多的道德義務,就如其所言:「若我們拒絕接受應該給予自身種族或『留著我們血液』之成員優位的想法,則就我們應該給予同國公民...優位之直覺加以辯護的嘗試則會變得十分困難,此處的公民為一種延展意義下的親屬,因為所有的公民都屬於同一族裔或種族。這兩者所具有的意義實在過於接近,所以僅能同時接受或否認。」然而這裡首先出現的錯誤乃是民族國家中的公民未必都是同一族裔或種族,其次最重要的是作者逕將種族優越的納粹思想等同於我們對於國內公民有更多道德義務的觀念,進而反對對於國內之公民有比非國內公民更多之道德義務,惟此就如同民主主義若走向極端亦可能會走向極權主義,然而這並不代表民主主義應該被反對。

雖然除了翻譯的問題或許導致我理解不完全,再加上能理解的部分著實難以苟同,然此亦或將是在艱辛地閱讀之後,拓展我關於這個領域中的知識,並且也能展開自身在這部分的初步思想。
82會員
383Content count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導言 「在1914年的大戰之前不久,一名罪行格外令人髮指的殺手,在阿爾及爾被判處死刑(一戶農家被他滅門,連幾個孩子也未能倖免)。犯人原本是農場的雇工,他在殺人時就因為見血而亢奮,將被害人的財物洗劫一空則更顯出他的惡行重大。此案引起輿論一陣譁然。大家普遍認為,就算是判他殺頭,都還太便宜這
「『氣不夠了。』劉金芝用這個塵肺病人的成語,描述丈夫的臨終。 每口吸氣都不順利,像是利息高昂的賒欠,有一口沒下一口。日常最無需代價的權利,成了無法承擔的勞作。無處不在的空氣則如借貸者顯出了吝嗇。 呼氣同樣艱辛。肺中的廢氣出不來,拉長為嘶啞的喉音。在寂靜的夜裡,聽起來像是拉壞了的風箱,維繫著奄奄
對彌爾(John Stuart Mill)的認識來自於《論自由》一書,而這也應該是他最著名的著作,而在後來知道他是功利主義者(Utilitarianist)又讀了《效益主義》,在這過程中也知道他為婦女的參政權而努力並且著有《The subjection of women》而是早期提倡女性權益的
政治行動,在本書中二分為兩種指涉,一為權力行使,二為透過討論解決問題,而在這之間涉及的是自由與安全的拮抗,正義與效益的調節,以及國際社群的建立。而此二種指涉並不代表政治的本質,反而,本書是在不同的主題與領域中交換地檢視在這兩種指涉下的政治意義,所以當然地,也是反對著像施密特般將政治定義為敵友二
本文獲 女人迷 womany 刊登,先予致謝。(連結: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20748?type=interest&interest=26&ref=wi-interest) 這本書注意到一陣子了,一直都沒有去購買閱讀,直到最近對女性主題感興趣而
作者取的書名《豪爽女人》,同時挪用了豪爽這個詞義,也應用了詞音來對應好爽,在1994年出版的本書在當時可說是非常的前衛,且文字也相當的不修飾而予十分裸露的表達,更可感受到那股想衝破父權桎梏的企圖。 父權體制(patriarchy)的現象 本書著作的時期距今25年將近大約一個世代的距離,
導言 「在1914年的大戰之前不久,一名罪行格外令人髮指的殺手,在阿爾及爾被判處死刑(一戶農家被他滅門,連幾個孩子也未能倖免)。犯人原本是農場的雇工,他在殺人時就因為見血而亢奮,將被害人的財物洗劫一空則更顯出他的惡行重大。此案引起輿論一陣譁然。大家普遍認為,就算是判他殺頭,都還太便宜這
「『氣不夠了。』劉金芝用這個塵肺病人的成語,描述丈夫的臨終。 每口吸氣都不順利,像是利息高昂的賒欠,有一口沒下一口。日常最無需代價的權利,成了無法承擔的勞作。無處不在的空氣則如借貸者顯出了吝嗇。 呼氣同樣艱辛。肺中的廢氣出不來,拉長為嘶啞的喉音。在寂靜的夜裡,聽起來像是拉壞了的風箱,維繫著奄奄
對彌爾(John Stuart Mill)的認識來自於《論自由》一書,而這也應該是他最著名的著作,而在後來知道他是功利主義者(Utilitarianist)又讀了《效益主義》,在這過程中也知道他為婦女的參政權而努力並且著有《The subjection of women》而是早期提倡女性權益的
政治行動,在本書中二分為兩種指涉,一為權力行使,二為透過討論解決問題,而在這之間涉及的是自由與安全的拮抗,正義與效益的調節,以及國際社群的建立。而此二種指涉並不代表政治的本質,反而,本書是在不同的主題與領域中交換地檢視在這兩種指涉下的政治意義,所以當然地,也是反對著像施密特般將政治定義為敵友二
本文獲 女人迷 womany 刊登,先予致謝。(連結: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20748?type=interest&interest=26&ref=wi-interest) 這本書注意到一陣子了,一直都沒有去購買閱讀,直到最近對女性主題感興趣而
作者取的書名《豪爽女人》,同時挪用了豪爽這個詞義,也應用了詞音來對應好爽,在1994年出版的本書在當時可說是非常的前衛,且文字也相當的不修飾而予十分裸露的表達,更可感受到那股想衝破父權桎梏的企圖。 父權體制(patriarchy)的現象 本書著作的時期距今25年將近大約一個世代的距離,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國家繁榮與否,端看國民人的財力狀況是否雄厚。身上沒錢,所有的人都不會給好臉色。我們之所以一直沒有賺到財富的原因,其實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去追求過。財富就是力量,財富能讓許多事都變可能。
Thumbnail
初見本書其實不心動,「全世界最感人」未免過於俗爛,有深度的書哪會有這種書名?但讀了第一篇關於蟬的介紹,我不得不承認這是最感人的生物文。 為了讓基因延續,許多生物不管求偶、交配還是保護後代,都展現出讓人類難以想像或感動的行為。我們難以理解為什麼鮭魚要穿越幾萬公里,從大海回到河川出生地……
Thumbnail
《地球另一端》作者 倘若世界上真的如主角一樣,有著另一個「我」,你會與他見面嗎﹖
Thumbnail
推薦指數:★★★★☆ 易讀指數:★★★★★  趣味指數:★★★★☆  新鮮指數:★★★★☆ 一直都很欣賞張嘉佳的文字,但這本風靡全中國的書,卻不是我接觸他的第一本書。 第一次認識張嘉佳的作品是一
Thumbnail
我看《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強化體驗、促進思考,從讀書開始 認識我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我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書蟲。不但每個月要涉獵大量的圖書,看書的速度也很快,同時我還組織「Vista讀書會」,甚至以前還曾經開設過閱讀技巧的課程,希望可以幫助更多朋友感受閱讀的樂趣。 嗯,為什麼我這麼喜歡讀書呢?道理
Thumbnail
原書名:Philip Jenkins "The Next Chrishtendom:The Coming of Global Christianity" 作者努力向我們陳述基督教在亞、非、拉丁美洲、印度等區域的快速發展,以及這些區域基督宗的特色,尤其是那些有別於歐美各國基督教的發展趨勢及影響力。
Thumbnail
東亞史、全球史是當今台灣與世界流行的史學潮流之一,隨著台灣轉換看待世界與歷史的視野,東亞史的讀物變得急迫,台灣出版社引入了一系列書籍,本書就是其中之一。 本書有許多的優點,也有許多缺點,特別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歷史書寫方式,本文將剖析此書寫方式並指出缺陷,避免臺灣讀者閱讀時,不慎落入中國民族主義的思維。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國家繁榮與否,端看國民人的財力狀況是否雄厚。身上沒錢,所有的人都不會給好臉色。我們之所以一直沒有賺到財富的原因,其實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去追求過。財富就是力量,財富能讓許多事都變可能。
Thumbnail
初見本書其實不心動,「全世界最感人」未免過於俗爛,有深度的書哪會有這種書名?但讀了第一篇關於蟬的介紹,我不得不承認這是最感人的生物文。 為了讓基因延續,許多生物不管求偶、交配還是保護後代,都展現出讓人類難以想像或感動的行為。我們難以理解為什麼鮭魚要穿越幾萬公里,從大海回到河川出生地……
Thumbnail
《地球另一端》作者 倘若世界上真的如主角一樣,有著另一個「我」,你會與他見面嗎﹖
Thumbnail
推薦指數:★★★★☆ 易讀指數:★★★★★  趣味指數:★★★★☆  新鮮指數:★★★★☆ 一直都很欣賞張嘉佳的文字,但這本風靡全中國的書,卻不是我接觸他的第一本書。 第一次認識張嘉佳的作品是一
Thumbnail
我看《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強化體驗、促進思考,從讀書開始 認識我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我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書蟲。不但每個月要涉獵大量的圖書,看書的速度也很快,同時我還組織「Vista讀書會」,甚至以前還曾經開設過閱讀技巧的課程,希望可以幫助更多朋友感受閱讀的樂趣。 嗯,為什麼我這麼喜歡讀書呢?道理
Thumbnail
原書名:Philip Jenkins "The Next Chrishtendom:The Coming of Global Christianity" 作者努力向我們陳述基督教在亞、非、拉丁美洲、印度等區域的快速發展,以及這些區域基督宗的特色,尤其是那些有別於歐美各國基督教的發展趨勢及影響力。
Thumbnail
東亞史、全球史是當今台灣與世界流行的史學潮流之一,隨著台灣轉換看待世界與歷史的視野,東亞史的讀物變得急迫,台灣出版社引入了一系列書籍,本書就是其中之一。 本書有許多的優點,也有許多缺點,特別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歷史書寫方式,本文將剖析此書寫方式並指出缺陷,避免臺灣讀者閱讀時,不慎落入中國民族主義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