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當你最熟悉的人,以一種完全不同的姿態出現。這主題讓我想起《戀夏500日》,曾經最愛的變成最可恨的,共有回憶卻各自解讀。比戀夏還要驚悚的是,婚姻故事讓Charlie直接對Nicole吼出「其實我天天都恨不得妳出意外死掉」。但至少,比虛構還真實一點的是,Nicole在不可置信之餘仍選擇去抱住哭泣顫抖的Charlie。愛不是萬能,更多時候傷害是來自於愛。那麼,傷害能夠被愛撫平嗎?或者,如果不是愛的話,還有什麼可以讓人生繼續下去?
Charlie這個人,和他的所有物
誠實說,我是討厭Charlie的。我不懂他怎麼可以覺得在紐約的生活「一切都很好」。我也不懂他指控Nicole從未和他討論這一切,明明Nicole在十年的生活中反應過無數次。為了佐證對Nicole的感情,他說出我未曾做的那些更多(沒有Nicole)的選擇時,更讓我忍不住噗哧一笑。人生怎麼可能什麼都要?Charlie的不選擇,分明是因為當下有他更愛的選擇啊,怎麼變成好像是對妻子的莫大恩賜。
Nicole對上Charlie往往變得「軟弱」,說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但什麼才算的上說清楚呢?這其實表明兩人關係中所存在的典型性別框架,一直都符合Charlie期待比較多。我可以想像,Nicole用一種合適於伴侶關係中的方式溝通過想要回家鄉、想要當導演的意願。但她盡可能理解、體貼、善良大方,卻一次次被丈夫當作日常抱怨而非認真討論。而Nicole若採取更像Charlie的討論方式,難保她最後不會被指責是在挑起事端破壞家庭和諧?最終,如Nora所說,這個社會對男女的期望就是如此不公平。Nora一再耳提面命Nicole,妳有想要的生活,妳必須得強悍起來,妳得要有自己的聲音。但若是牽扯到小孩,妳必須是一個完美母親,而同樣的標準沒有人會去要求父親。
Nicole、Henry、Charlie/劇照:IMBd
可愛又可恨的枕邊人
看完影片的人一定好奇,兩人最終有因此更了解彼此嗎?雖然我同意Nicole在Nora的幫助之下終於敢於發出自己的聲音,正視內心渴望的生活。但離婚官司也已影響他們兩人關係甚深。他們從對方律師口中聽見一個十惡不赦的自己,那些被片面放大的句子,讓他們對彼此都感到陌生。稍感安慰的是,導演讓在離婚風暴中心的小孩Henry,在結尾時一字一字讀出Nicole在離婚前夕對Charlie的告白。同樣是對彼此的描述,有時在愛人眼中竟可以如此可恨,又曾經是如此可愛。對彼此的誤解、過不去的結,才終於隨著時間逐漸化解。看著Charlie在一旁淡淡地對著讀信的Henry說,你也認得這麼多字了啊,我忍不住想,你何嘗不是從這慘烈過程學習好一段時間才終於認得和Nicole的多年感情啊。
有些事情,不是好好溝通就能解決
另一個觀影後放在心上的問題是,兩人的私事該不該讓別人來仲裁?婚姻故事裡赤裸呈現離婚官司的荒謬。為了離婚,兩人先找來婚姻諮商師,肺腑之言卻準備在第三人的見證下朗誦出來,光想就渾身的不自在。在離婚法庭看著律師唇槍舌戰,兩人只能用眼神對傳彼此的不滿。觀察員進入家庭查看一舉一動,使得再日常的片段都可以出差錯變得一點都不自然。但可以想見在更為弱勢的家庭中,這一切也可能變成某個當事人命懸一線的稻草。正如開庭中法官的話,不是每個當事人都跟主角一樣坐擁豐沛資源。在婚姻故事中雖然用滿滿對話聚焦在主角的溝通問題上,然而社會上的案件卻更可能有複雜的樣貌。一想到這,就覺得其實這些制度也有其用處,並不全然如電影突顯得那般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