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國
新冠疫苗陸續開打,但新冠肺炎確診數再度上升,就被世界衛生組織警告不能因此掉以輕心。面對變種病毒很快冒出來的現況,真有哪些病毒株能逃過疫苗與免疫系統建構的防禦網,不是稀奇的事。這可使我們再進一步思考:除了注射疫苗,還有沒有其他型態的預防接種方法,可以再提昇防護力?
鼻噴式疫苗?
附著在鼻黏膜上,我們管不著?
現階段全國民眾施打疫苗比例最高的以色列,據該國衛生機構統計,60 萬人施打疫苗形成群體免疫的效果,已經降低了 94%有症狀新冠肺炎的確診數,然而,變種病毒株有可能會侵蝕了這項亮麗的成果。就以 B.1.351 這款變種病毒株來說,臨床試驗的結果已指出它能降低目前三大疫苗的防護力;B.1.1.7 則提昇了 40%的傳染力、30%死亡率,以及更長期間的傳染力,在英國、以色列、愛爾蘭與葡萄牙的住院與死亡人口變化就是明證。
況且,現有這些疫苗對於無症狀感染者的影響恐怕有限。無症狀感染者本身沒有症狀,但是卻因為帶原而具有傳染能力,因為他身上的病毒是棲生於鼻子與喉嚨的黏膜部位上。動物實驗甚至指出,就算肺部的病毒已經清除,新冠病毒仍有可能附著在上呼吸道黏膜,因此,它仍可能有傳染力。
鼻噴疫苗直接作用在鼻黏膜
鼻噴式疫苗的原理,在於啟動製造免疫球蛋白 A,加強黏膜上的免疫能力,它可以降低受到感染的機率。疫苗史上注射式與鼻噴式有名的對比,就是預防小兒麻痺症(脊髓灰質炎)的沙克疫苗與沙賓疫苗。約納斯·沙克 (Jonas Edward Salk) 於 1955 年正式確認他研發的疫苗能夠預防小兒麻痺症,這是一款讓小兒麻痺病毒不再具有活性、但仍能引起免疫系統反應的不活化疫苗(滅活疫苗),採用肌肉注射。它雖然能降低風險,但並不具百分之百保護力。
小兒麻痺症病毒是透過食物或飲水傳染,進入腸道後,透過腸道黏膜進入人體,接著侵襲神經系統。於是在 1960 年,阿爾伯特·沙賓 (Albert Bruce Sabin) 研發出口服疫苗,透過多次口服可對小兒麻痺病毒產生終生免疫。這款疫苗為降低病毒毒性的減活疫苗,其原理在於它可以直接接觸到腸道黏膜,刺激免疫系統以抵禦吃下肚的病毒。
口服沙賓疫苗的宣傳單張(圖片來源:CDC/ Mary Hilpertshauser)
郵寄疫苗到你家
作用在腸道黏膜的疫苗,原理同樣也可以應用在鼻腔。事實上鼻噴式疫苗也不是創新,1960 年代前蘇聯就曾使用鼻噴流感疫苗,而且證明有效,到了現在美國與印度也有在製造。
然而目前全世界上百款新冠疫苗候選人中,只有很少數採用鼻噴方式接種,其中至少在美、英、中、印度各有一款在第一期臨床試驗階段。舉例而言,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開發的一款鼻噴新冠疫苗,在
動物實驗中不僅是黏膜,也在身體其他部位觸發夠強的免疫反應。另外一份
研究則展現鼻噴式疫苗可以阻擋新冠病毒接觸到人體細胞,如果每日噴一發,甚至可以完全阻擋病毒傳播。
鼻噴式疫苗的好處很多,不用注射就不用害怕打針;使用方便,在家就可以自行使用;有些甚至可以不用放進冰箱冷藏,不論在運輸、保存都很方便。像新冠病毒這樣高傳染力,想要一管疫苗嗎?我寄給你!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