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上的主編週記(四):火柴、錄音帶──其實不讓兒子回來的,是你自己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終於,來到這一集了。從去年十月就開始等,等全台灣一起見證女神的煉成。整部《天橋上的魔術師》最動人的表演,正是「點媽」孫淑媚在 Ep7.〈火柴〉的個人秀。
在開始大讚特讚前,先說個豆知識:Nori 支線的主題曲,表面上是河合奈保子的〈Smile for Me〉,其實真正內在是韓德爾三百年前寫下的詠嘆調〈Lascia ch'io pianga / 讓我哭泣〉。這首名曲上週已經現身,出自歌劇《Rinaldo》,哭訴的是命運和自由;不過同樣的旋律還出現在韓德爾更早的神劇中,原名〈Lascia la spina, cogli la rosa / 避開荊棘,摘取玫瑰〉,唱的是:
「避開荊棘,摘取玫瑰吧;」
「你在(尋找真理的)路上,將會發現疼痛/悲傷⋯⋯」
楊雅喆說,每一集《天橋》都是一個角色遇見魔術師,魔術師就像一面鏡子,照見他們內心的恐懼、哀傷、或美好幻想。這一集照見內心的,自然是點媽了。我喜歡她在天台上被追問兒子說了什麼,她邊回答自己加油添醋的「他說女朋友很乖,很漂亮,很會唸書⋯⋯」一邊心虛、氣弱,越講越小聲。做媽媽的心裡有數,但無法面對,月色下、火光裡,還在逃避還在逞強,手上燒著獎狀洩憤,但其實被燒掉的不正是過去的兒子嗎?是兒子那虛假的、必須掩藏自我的外殼。
我想起莫子儀說:《艾草》的潘麗麗其實知道兒子的性向,也漸漸接受;《親愛的房客》的淑芳阿姨則是知道,但不接受。點媽這個形象前衛、歷練豐滿的少婦,我們很容易忘記她活躍的商場江湖,可是上一個世紀八〇年代、比上面兩位再早三十年的老台北啊!魔術師說:「其實不讓兒子回來的,是你自己」──這裡說的「回來」,大概也非指形體的來去,而是心境上,願意接納他「仍然是」我兒子吧。
這一題,即使現在的媽媽都不一定能上手了,對點媽而言,更是越級打怪。
而這一集的孫淑媚,儼然入魔。從失魂地發傳單,到落魄的三明治人,對比前半部劇的光鮮、幹練,她不再是「演」出生動的新人格,俏皮地快言快語,而是真的失去什麼了。氣到騎上楊大正的背,一句「生兒子你都沒出 LP 嗎?」不管看幾次都讓我讚嘆;不過那之前的低聲細語:「什麼缺角,我兒子才沒有缺角⋯⋯」更是動人。
楊雅喆這麼形容:「歌手在唱歌的時候很拼命,而她把那種拼命放在戲上,知道什麼時候用力,什麼時候則是小聲的細膩。在我們聽來是小聲,但其實有很厲害的技巧在歌聲裡。」
孫淑媚則在專訪裡,說自己「和點媽一起虛心學習」:「我相信點媽也在學當媽媽。因為沒有任何人生出來就知道怎樣才是一個好媽媽,點媽也是。很多人都說,同理心對演員來講很重要,但我覺得當你進入到一個角色,那已經不只是同理心,因為他是你自己。」
於是,點媽也去了一趟九十九樓。從火車上的迷濛(《戀戀風塵》致敬注意!)到路橋上的十二婆姐,再到廟旁的地獄圖,母親化身兒子獨闖地獄,在夢寐裡照見自我。這裡的地獄為何?不就是不被認可的孤單嗎?那一面牆畫,是美術組頭哥的神來之筆,他的形容很生動:
「點媽從神龕出來,經過這邊驚甲欲死(怕得要死),變成一趟精神轉換──看著這些受難圖,想到兒子可能也這樣折磨自己,那身為家人、身為母親,看他現在這麼快樂,你能不能成全他?」
這一整趟戲,耳邊再度響起〈Lascia ch'io pianga / 讓我哭泣〉,且從(代表 Nori 的)年輕女聲漸漸切換到(代表點媽的)成熟女高音,在她為台上的孩子挺身、象徵著終於認同兒子的那一刻,開始轉向合音。這對母子的命題相呼應,遇見近似的荊棘和傷。「我覺得臺灣女性厲害的地方就在這,再大的壓力都扛得住,也撐得起來,很容易認清事情就是這樣沒有對錯,她就放開了,一切的一切都昇華了。」頭哥說。
當她隔著空無一人的廣場,終於和兒子四目相對,頃刻滿天的風鈴叮噹響──(拍這個鏡頭的時候,現場真的剛好起風!)──有了母親的接納,地獄也變成了天堂。
最後,依慣例幾點補充,和上面導演及頭哥的專訪,皆出自《天橋上的魔術師 影集創作全記錄》採訪過程:
🔥 其實〈火柴〉這一整趟「點媽尋子」的戲,原先是小不點的,是他去遠方尋找哥哥──(「呼叫哥哥,呼叫哥哥,你給我的超時空手錶是不是壞掉了?」)──但拍著拍著,大家越來越覺得媽媽去找兒子更合理,於是中途改本,孫淑媚天降大任──從結果來看,這真是最好的安排。
(不過各位點粉也別失望,下週最後兩集,都是小不點的主場喔!請期待!)
🔥 雖然整集都稱得上是得獎場,天台上的夜戲特別突出,火光下淑媚的怒容令人難忘。我當然問起這場戲怎麼拍的?楊雅喆憶道:「我不知道她會怎麼演,到了現場她問:我可以抓頭髮嗎?可以大叫嗎?我說『不行,通通都沒有,你只能看著他,然後快.要.爆.炸。』──結果她的演法真的快爆炸,眼睛都凸出來了,太陽穴爆血管,我很怕她腦中風!」
🔥 那場廟會戲,是三芝海邊一間老廟的外景。頭哥說:「雅喆想有個奇幻場,讓點媽一直看到兒子幻影,再從神龕後面放虎爺那裡轉出來,外面是熱鬧的迎神遊行,兒子就在花車上跳舞,像一夜之間、突然長大那樣的轉捩點。」
當時,那座老廟正準備改建,神明都被請到隔壁的香客大樓去了,變得很空曠,「我就覺得可以弄點什麼,雅喆說不然畫個地獄圖?但我不想畫廟裡送的那種十八層地獄,還有鬼差之類的,我只想畫受難的樣子。」於是邊拍,劇本邊改,頭哥在大紙上作畫,輸出成一比一真人大小,最後成果真是過癮。
🔥 說回詠嘆調〈Lascia ch'io pianga / 讓我哭泣〉,許多影迷可能覺得似曾相識,它曾出現在拉斯.馮.提爾的《撒旦的情與慾》和《性愛成癮的女人》,不過更為經典的運用是 1994 年的法國名片《絕代艷姬》(Farinelli)──一如藍祖蔚老師上週已經指出的,在這部十八世紀去勢男高音(castrato)的傳記片最後,男主角在舞台上唱的就是這首歌,動容全場
🔥 寫到這,我發現幾乎沒篇幅說第八集〈錄音帶〉了 :p。這集即是我在開播前說的:故事的邊界 = 記憶的邊界,《天橋上的魔術師》在此實驗了不只開放性,還是平行宇宙的敘事結構,大膽、有趣,還可以解釋成:「我記得阿猴真的把小蘭___」、「沒有啦我聽說只是___而已」──多少童年的軼聞和傳說,不都是用這樣模糊的方式被記得的嗎?
🔥 小蘭的台詞:「我想你的時候,就會數電線落下來的雨滴,一滴、兩滴、三滴。一天、兩天、三天。」這是《戀戀風塵》原聲帶裡許景淳的念白。這當然也是故意致敬。下週完結篇前,建議大家可以把《戀戀風塵》的主題旋律聽熟,保證值得喔!
全文劇照提供:公共電視、myVideo

2021年春天最受矚目的台劇、改編自吳明益同名小說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在公視與myVideo開播,《釀電影》也不在橋上缺席,從劇評、每週跟播到「點媽」孫淑媚的深度專訪,我們深入八〇年代的中華商場,看孩子們的斑駁童年、那個世代的中年青年們的徬徨與哀愁,一起到 99 樓去走一趟。《天橋上的魔術師》專題請往此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國與地獄》從社會菁英之惡走向底層人物悲涼,在嫉惡如仇的刑警眼中泛出灰色凡塵,或許劇名早已揭示了這個世界的模樣,如此兩極卻又無法二分,天國與地獄格格不入,而我們正身處分隔二者的人間。我們同芸芸眾生浮沉,也曾忽視蜷曲在暗處的人們,但只要我們走近、踏進他們的人生,或許世界就會少一個「空集合」。
〈文鳥〉是全劇第一個深深打中我的段落。楊雅喆竟然讓小小孩去面對死亡這一題:青梅竹馬的死亡、另外半個自己的死亡,甚至是自己的死亡,從這集開始一路到結尾,那個帶領我、代替我面對世界的「他」的消失,將是《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核心課題(之一)。
我們看到了一個前所未見的終極怪胎,憤世嫉俗,不顧常規;我們看到了一個很不討人喜歡的人,永遠把自己的藝術生命放第一,卻目中無人,甚至踐踏他人的善意,讓深愛的人痛苦;我們更看到一個飽受壓抑的怪物,他筆下寫出的挑釁,另類,怪異,違反倫常悖乎自然的東西,在當時的威權時代,被罵成亡國之妖孽。但是他就是有自信⋯
我看到這才恍然明白楊雅喆真正在乎的:那個不能跳舞,不能思想,不能妄以為有自由的年代,瀰漫著三小男孩不可能懂的威權空氣,他們不懂,所以只有他們能一「笑」置之。他們連神明都不怕了,當然不怕什麼偉人、「長官」。但是他們該不該怕?孩子們的心思,要怎麼處理那不能怕之怕?
最後一場戲,李嘉欣與金城武終於逃離了黑夜,在中環迎接黎明。在電影院中的黑夜,即使觀看了角色幾個重覆等待、見面、別離的不同夜晚,對於片終時才看到日光的觀眾而言,那就好比只是一個無奇的夜晚,被斷裂的碎片宕拉得綿長無盡。在金錢社會裡的情愛,實質好比一個夜晚而已。就算殺手送去了幾條人命,都不及與愛人重逢重要
楊雅喆對全劇的核心定調是一句話: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那些不見了的人、事、物,正因為被你察覺它的不見,懷念它,才得以永遠存在。我想這句話不只在說情節,不只是「人物會消失,愛情會結束,連商場都會被拆掉」,它還暗示了整部劇的形式:影集版拿掉「現在」的時間線,只講「過去」,但是它仍然保留了「回憶」的質感。
《天國與地獄》從社會菁英之惡走向底層人物悲涼,在嫉惡如仇的刑警眼中泛出灰色凡塵,或許劇名早已揭示了這個世界的模樣,如此兩極卻又無法二分,天國與地獄格格不入,而我們正身處分隔二者的人間。我們同芸芸眾生浮沉,也曾忽視蜷曲在暗處的人們,但只要我們走近、踏進他們的人生,或許世界就會少一個「空集合」。
〈文鳥〉是全劇第一個深深打中我的段落。楊雅喆竟然讓小小孩去面對死亡這一題:青梅竹馬的死亡、另外半個自己的死亡,甚至是自己的死亡,從這集開始一路到結尾,那個帶領我、代替我面對世界的「他」的消失,將是《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核心課題(之一)。
我們看到了一個前所未見的終極怪胎,憤世嫉俗,不顧常規;我們看到了一個很不討人喜歡的人,永遠把自己的藝術生命放第一,卻目中無人,甚至踐踏他人的善意,讓深愛的人痛苦;我們更看到一個飽受壓抑的怪物,他筆下寫出的挑釁,另類,怪異,違反倫常悖乎自然的東西,在當時的威權時代,被罵成亡國之妖孽。但是他就是有自信⋯
我看到這才恍然明白楊雅喆真正在乎的:那個不能跳舞,不能思想,不能妄以為有自由的年代,瀰漫著三小男孩不可能懂的威權空氣,他們不懂,所以只有他們能一「笑」置之。他們連神明都不怕了,當然不怕什麼偉人、「長官」。但是他們該不該怕?孩子們的心思,要怎麼處理那不能怕之怕?
最後一場戲,李嘉欣與金城武終於逃離了黑夜,在中環迎接黎明。在電影院中的黑夜,即使觀看了角色幾個重覆等待、見面、別離的不同夜晚,對於片終時才看到日光的觀眾而言,那就好比只是一個無奇的夜晚,被斷裂的碎片宕拉得綿長無盡。在金錢社會裡的情愛,實質好比一個夜晚而已。就算殺手送去了幾條人命,都不及與愛人重逢重要
楊雅喆對全劇的核心定調是一句話: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那些不見了的人、事、物,正因為被你察覺它的不見,懷念它,才得以永遠存在。我想這句話不只在說情節,不只是「人物會消失,愛情會結束,連商場都會被拆掉」,它還暗示了整部劇的形式:影集版拿掉「現在」的時間線,只講「過去」,但是它仍然保留了「回憶」的質感。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從2025秀場LV牛仔帽或西班牙鬥牛士扁帽的造型,或一些紅毯造型,敏感地人都會發現帽子肯是今年最夯的配件。 即使不談裝飾性,具遮陽功能的帽子也絕對是夏季應景道具。何不「蹭」這波流行,創造個人造型的新高度;Why Not?
Thumbnail
《天橋上的魔術師》不但描述「中華商場」這一空間,更是聚焦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以「回憶」編織成故事,把自身的經驗和自身成長的孕育地融合在文中,將「個體」回憶轉變為「共同」回憶,依靠書寫對「生命」的反思以及重建讀者的「回憶」和抵禦「消失」。
Thumbnail
《天橋上的魔術師》為2021年的影集,改編自作家吳明益同名小說,欲重現1980年代台北中華商場的榮景 (圖片來源 : 維基百科)
看完一章就休息,是適合看這本書的節奏 有關於中華商場,這個某一世代的臺灣人都知道、甚至去過的地方 作者寫了他對中華商場的回憶,有人,有物,有景,有情 說是虛幻嘛,有真實的地和人啊 若說是真實,好多情節也太不可思議了 魔術師是要角,串連起每一章節,如果沒有魔術師,就沒有這本書 所以,因為魔
Thumbnail
#032/ 玉成國小 1946 有咖啡、有小蛋糕,最重的的,是有很冷的冷氣! 眼前大片的落地玻璃,怎麼看都像是在渡假飯店的咖啡店,是的,我看著窗外的車水馬龍,聞著手上的咖啡,嗯,還真的挺不錯的豆子,香醇,這家店主夠誠意。 身旁的小鮮肉喋喋不休的說著什麼,我有在聽,也很在意的注意聽,不過此刻我是刻意
Thumbnail
週末上檔的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再次掀起台劇熱潮,我也很期待它能否挑戰《天橋上的魔術師》在我心中年度神劇的地位,尤其兩者都同樣牽涉到台灣的多元文化跟衝突,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去檢視所謂的「台灣人」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大頭安迪嗑影集】 讓我們把時間倒回1980年代的中華商場,那時候那裡還是繁華的地段,各式各樣的店家,連天橋上也站滿小販。藉由這個地點的故事,帶出一群孩童以及青少年各自對於家庭、愛情甚至是當時白色恐怖的角度。
Thumbnail
一、魔術 跟著劇中小朋友想起了小時候看待世界的方式,是我看完一二集最觸動的地方。或許是同個導演的緣故,也想起了《囧男孩》裡的騙子一號與騙子二號,喜歡看楊雅喆導演處理的小朋友,因為總可以從中看見過去的自己。小時候總是很忙,總是有好多好在乎好在乎的事情,因為總是那麼認真地在乎,所以也那麼容易心碎與失落,
Thumbnail
《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影視化會讓觀眾產生這種失落,或許有一部分也是想像真實化的結果,如果記憶中的東西並不全然真實,又要如何重現?當試圖重現記憶中的中華商場,是否同時也扼殺了原先存留於腦海中的美好想像?
Thumbnail
看過原著的差不多在這前四集就可以把「改編原著」這件事從腦子抽出了,沒看過原著的,可以看完電視再追一下原著,感受一下1980年尚未數位化的時代,時間的緊迫和緩慢、人與人之間的靠近又疏離,以及情感的交流表達不太直接卻真摯動人的部分!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從2025秀場LV牛仔帽或西班牙鬥牛士扁帽的造型,或一些紅毯造型,敏感地人都會發現帽子肯是今年最夯的配件。 即使不談裝飾性,具遮陽功能的帽子也絕對是夏季應景道具。何不「蹭」這波流行,創造個人造型的新高度;Why Not?
Thumbnail
《天橋上的魔術師》不但描述「中華商場」這一空間,更是聚焦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以「回憶」編織成故事,把自身的經驗和自身成長的孕育地融合在文中,將「個體」回憶轉變為「共同」回憶,依靠書寫對「生命」的反思以及重建讀者的「回憶」和抵禦「消失」。
Thumbnail
《天橋上的魔術師》為2021年的影集,改編自作家吳明益同名小說,欲重現1980年代台北中華商場的榮景 (圖片來源 : 維基百科)
看完一章就休息,是適合看這本書的節奏 有關於中華商場,這個某一世代的臺灣人都知道、甚至去過的地方 作者寫了他對中華商場的回憶,有人,有物,有景,有情 說是虛幻嘛,有真實的地和人啊 若說是真實,好多情節也太不可思議了 魔術師是要角,串連起每一章節,如果沒有魔術師,就沒有這本書 所以,因為魔
Thumbnail
#032/ 玉成國小 1946 有咖啡、有小蛋糕,最重的的,是有很冷的冷氣! 眼前大片的落地玻璃,怎麼看都像是在渡假飯店的咖啡店,是的,我看著窗外的車水馬龍,聞著手上的咖啡,嗯,還真的挺不錯的豆子,香醇,這家店主夠誠意。 身旁的小鮮肉喋喋不休的說著什麼,我有在聽,也很在意的注意聽,不過此刻我是刻意
Thumbnail
週末上檔的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再次掀起台劇熱潮,我也很期待它能否挑戰《天橋上的魔術師》在我心中年度神劇的地位,尤其兩者都同樣牽涉到台灣的多元文化跟衝突,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去檢視所謂的「台灣人」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大頭安迪嗑影集】 讓我們把時間倒回1980年代的中華商場,那時候那裡還是繁華的地段,各式各樣的店家,連天橋上也站滿小販。藉由這個地點的故事,帶出一群孩童以及青少年各自對於家庭、愛情甚至是當時白色恐怖的角度。
Thumbnail
一、魔術 跟著劇中小朋友想起了小時候看待世界的方式,是我看完一二集最觸動的地方。或許是同個導演的緣故,也想起了《囧男孩》裡的騙子一號與騙子二號,喜歡看楊雅喆導演處理的小朋友,因為總可以從中看見過去的自己。小時候總是很忙,總是有好多好在乎好在乎的事情,因為總是那麼認真地在乎,所以也那麼容易心碎與失落,
Thumbnail
《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影視化會讓觀眾產生這種失落,或許有一部分也是想像真實化的結果,如果記憶中的東西並不全然真實,又要如何重現?當試圖重現記憶中的中華商場,是否同時也扼殺了原先存留於腦海中的美好想像?
Thumbnail
看過原著的差不多在這前四集就可以把「改編原著」這件事從腦子抽出了,沒看過原著的,可以看完電視再追一下原著,感受一下1980年尚未數位化的時代,時間的緊迫和緩慢、人與人之間的靠近又疏離,以及情感的交流表達不太直接卻真摯動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