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顛覆PC產業的下一個挑戰:「Wintel」組合的崩解/Jean-Louis Gassée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大家耳熟能詳的「Windows + Intel」組合,三十年來在電腦產業中可謂打遍天下無敵手。但ARM處理器的崛起,將會讓市場重新洗牌,讓Intel的新執行長必須做出重大的決定:他不僅必須挽回前三任的錯誤,更要讓Intel重新發光發熱。

在前一篇專欄〈期待「Intel 2.0」的重生〉中,我們談到了Intel新任回鍋執行長Pat Gelsinger的經歷、以及對於公司文化的影響。雖然他當年升任技術長之後,在2009年離開了Intel,但現在他回來了,目標則是挽回過去三任執行長犯下的錯誤決策。
雖然筆者一開始也懷疑他能不能達成這個艱鉅的任務,但在仔細研究過他的過去和能力之後,看起來他應該是重建「Intel 2.0」、讓公司重新啟動的最佳人選。
不過,今天的這篇文章將會透過「對照組」,也就是微軟、和其他可能帶來影響的公司,來看看Intel的未來能不能在Gelsinger的領導下一帆風順。

微軟的ARM嘗試

首先,我們來回頭看看微軟的「Surface」平板/筆電產品。第一款Surface其實早在2012年10月就已經出現,而且跑的還是ARM版「Windows RT」作業系統,比Apple的ARM版Mac電腦足足早了8年。
然而,這次嘗試並沒有成功。微軟暫時放棄了Windows RT,把它丟在路邊;但雖然如此,他們還是沿著這條路繼續往前走。
2016年12月,微軟再發表了配備高通「驍龍」(Qualcomm Snapdragon)ARM架構處理器的Surface產品;2019和2020年再推出了升級版的「Surface Pro」。
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微軟對ARM處理器這麼「不離不棄」?
因為微軟工程師對於x86架構已經滾瓜爛熟,因此瞭解Intel處理器與生俱來的缺陷;而且微軟多年前也認定ARM架構有它的先天優勢。這一點「先見之明」,日後也在Apple自家Ax系列處理器的優異效能上獲得了證實。
到目前為止,消費者對採用驍龍處理器的Surface接受度並不高;但這一點往後或許會有所改變,因為Qualcomm才剛併購了由Apple校友創辦、專門設計ARM架構處理器的NUVIA公司
也就是說,不久之後或許微軟就有能力推出更具競爭力的ARM電腦產品。這裡的「更具競爭力」有兩個意思:
  1. 在效能方面追上Apple產品;
  2. 讓自家產品能夠跟來自Dell、聯想(Lenovo)等其他PC廠商的x86筆電拉開距離。
如果微軟真的走了這條路線,其他PC廠商當然也不會坐以待斃,同樣也會購買高通、或是其他廠商的ARM處理器,用於推出自家的新一代產品。

Gelsinger:「等著瞧」

Gelsinger雖然不見得認同ARM的潛力,但這個趨勢他必定非常清楚。在2008年的「微處理器論壇」中,他就以「等著瞧」(Just You Wait)來批評ARM的架構優勢:
在過去五年之中,(Intel與ARM處理器之間的)效能差距已經越來越小。無論是過去所謂「RISC和CISC處理器的效能差異」很大、或是現在說的「x86與其他架構的差異」,都是沒有根據的說法。這些差距原本就不大,而且還一直在拉近之中。
這裡並不是要爭論RISC精簡指令集處理器(現在以ARM為代表,以往還有Apple使用過的PowerPC處理器)或CISC複雜指令集處理器(以Intel x86為代表)的優劣;重點是Gelsinger之後恐怕別無選擇,必須推出Intel版的ARM架構產品。
但是,這次跟Intel稱霸x86市場的狀況不一樣了:即使Intel加入ARM陣營,也沒辦法再一家獨大。因為微軟已經先一步採用ARM處理器,迫使Intel放棄主場優勢、甚至必須加入別人的生態系;對於Intel來說,這是過去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
換句話說,過去一直是銷售量和利潤保證的所謂「Wintel」組合,也即將逐漸消失;所以Gelsinger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確保Intel處理器的銷售量不會下滑。
以處理器用量來說,目前最大宗的是智慧型手機,而這也是前Intel執行長Paul Otellini因為錯估形勢而丟掉的市場。根據業界傳說,這是因為當年Steve Jobs出的價格太低,而Otellini對這個市場的規模也估計錯誤。
以現在的實際狀況來看,手機處理器市場的規模比Otellini認為的大了上百倍還不止。
然而,即使Intel想反攻手機處理器市場,也必須先升級設備和製程,才有辦法跟台積電等競爭對手匹敵;此外,在定價上還得有突破性的優勢,才能將客戶從現有供應商手上吸引過來。
此外,還必須考慮到諸如PC與平板之類數量相對較少、但單價不見得高的市場。讓我們來看看Apple這個對照組的做法:iPhone和新款Mac筆電所使用的處理器,不僅效能接近,而且成本也差不多。

雲端伺服器晶片還是Intel的優勢嗎?

最後Gelsinger必須面對的,還有Intel稱為「資料中心」(Data Center)的伺服器相關產品業務。過去,Intel的高階x86 Xeon處理器不僅銷售量大、利潤也相當高;但從2020年第四季的相關報告來看,資料中心產品的銷售量下跌了16%、營運收入也掉了40%。
奇特的是,近年的「在家工作」現象,讓提供雲端服務的公司業績都一路長紅,但Intel的這部份業務卻反而是往下掉的。
雖然資料中心方面的業務不如理想,但還不像當年錯過iPhone商機那麼遺憾;不過,Intel還是讓好幾個大好機會溜走了。例如,他們曾經有機會收購還在專注設計伺服器晶片的NUVIA。
2017年,Intel前總裁、也是雲端運算專家Renée James離職創立安晟培(Ampere)公司,推出自稱「世界第一款雲端專用」的Altra處理器(對,也是ARM架構)時,Intel也只是袖手旁觀而已。
更令Intel難堪的是,Ampere的經營團隊幾乎都是Intel校友,在雲端技術方面的經驗加起來超過200年。可以想像的是,這些人曾經在Intel內部主張「ARM路線」但卻落敗,所以只好黯然出走創立Ampere。
如果現在Gelsinger對Ampere有什麼說法,我們倒是很想參考看看。

「ARM風潮」其來有自

雖然這一股「ARM風潮」似乎是瞬間發生的,不過其實並非如此──它來自很長時間的醞釀。
在2011年1月的CES消費性電子產品展上,微軟執行長Steve Ballmer就已經講明,該公司自家硬體產品的處理器「不會只鎖定在Intel平台上」;而前述的2012年ARM版Surface,正是這句話實踐的結果。
所以筆者當時曾經評論:
對Intel而言,重回ARM業務(他們先前曾經擁有過,但在2006年把它賣給了Marvell公司)並不是什麼難事;只需要一些文書作業、一些資金、一組工程師,就可以重新開張了。Intel應該考慮再次跟隨微軟的腳步,製造ARM處理器來讓新的Windows + Office組合使用。
不過,當時話說得太早了,沒有考慮好這三個因素:
  • 將Windows和Office搬到ARM處理器上,做起來比說起來難得多,何況x86版還是開發的第一優先;
  • 當時ARM處理器廠商(除了Apple之外)還沒能推出效能達到「桌機等級」的產品;
  • 最重要的是,當時完全想不到,Intel在後來的十年之中仍然拒絕承認ARM的潛力。

結語

其實,2011年可以說是「Wintel」組合分道揚鑣的開端。當時微軟的公司市值是2,180億美元,而Intel則是1,230億,只有微軟的大約一半。
十年之後,微軟的市值已經成長了大約9倍,達到2兆美元;至於Intel,則只翻倍到2,650億。從這兩個數字的差異之中,我們就可以看出投資人對它們在營運績效、以及未來成長方面的期待有所不同。
所以,Gelsinger接下來的工作是任重道遠的;至於能不能讓Intel重回往日光榮,就看他的本事會不會讓我們眼睛一亮了。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K會員
2.0KContent count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現今在各種媒體上有許多怪現象,包括部分記者在採訪時的態度、以及事後處理報導內容的問題。這裡藉由商周郭執行長的一篇文章,期許媒體在發揮影響力之餘,更能帶來正確的價值觀。筆者相信,文中受訪者張忠謀先生所想表達的重點,其實不是「不好意思」,而是「誠信」。
回鍋Intel的新執行長Pat Gelsinger擁有非常紮實的資歷,以及十分卓越的管理能力。然而在面對外界的嚴酷挑戰,讓Intel必須重新定義產品設計、製程、甚至商業模式的現在,他能帶領Intel渡過眼前的難關嗎?
許多新科技已經影響了新聞業,但新聞業卻遠遠追不上科技的變化。過去在學校裡教的新聞工作流程,早就已經不管用了;因為有很多事情新聞業沒有經歷過、教科書上也沒有寫。現在,以Apple為首的內容製作技術,不僅改變了產業,還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方式。
策略洞察力的關鍵,在於吸收外部投入、並將它們結合起來,也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思考。既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擁有專家直覺,那麼還不是專家的我們,又該如何培育策略直覺,以便應用在日常和商業世界裡呢?
原本只做Mac和iPhone的Apple,如果想要進軍汽車業,就必須做出技術比Tesla更先進、工藝比Benz更好的產品,才能脫穎而出。問題是,Apple的企業文化能培養出這樣的產品嗎?
在高科技浪潮的衝擊下,許多傳統產業都在為「數位化」和「轉型升級」煩惱。傳產在企業生命週期中碰到需要「轉型升級」的第一個「坎」,並不是高科技的衝擊、或是數位化的挑戰;而是「創業者」到「專業經理人」的角色改變,和管理工作的轉型升級。
現今在各種媒體上有許多怪現象,包括部分記者在採訪時的態度、以及事後處理報導內容的問題。這裡藉由商周郭執行長的一篇文章,期許媒體在發揮影響力之餘,更能帶來正確的價值觀。筆者相信,文中受訪者張忠謀先生所想表達的重點,其實不是「不好意思」,而是「誠信」。
回鍋Intel的新執行長Pat Gelsinger擁有非常紮實的資歷,以及十分卓越的管理能力。然而在面對外界的嚴酷挑戰,讓Intel必須重新定義產品設計、製程、甚至商業模式的現在,他能帶領Intel渡過眼前的難關嗎?
許多新科技已經影響了新聞業,但新聞業卻遠遠追不上科技的變化。過去在學校裡教的新聞工作流程,早就已經不管用了;因為有很多事情新聞業沒有經歷過、教科書上也沒有寫。現在,以Apple為首的內容製作技術,不僅改變了產業,還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方式。
策略洞察力的關鍵,在於吸收外部投入、並將它們結合起來,也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思考。既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擁有專家直覺,那麼還不是專家的我們,又該如何培育策略直覺,以便應用在日常和商業世界裡呢?
原本只做Mac和iPhone的Apple,如果想要進軍汽車業,就必須做出技術比Tesla更先進、工藝比Benz更好的產品,才能脫穎而出。問題是,Apple的企業文化能培養出這樣的產品嗎?
在高科技浪潮的衝擊下,許多傳統產業都在為「數位化」和「轉型升級」煩惱。傳產在企業生命週期中碰到需要「轉型升級」的第一個「坎」,並不是高科技的衝擊、或是數位化的挑戰;而是「創業者」到「專業經理人」的角色改變,和管理工作的轉型升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如何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在投資的世界裡,「風險與回報」是一對永恆的矛盾兄弟。資金少的投資者常常陷入一個迷思,認為由於他們投入的資金少,因此可以承擔更多風險去追求更高的回報。這不僅是一個誤解,更可能是一條不歸路。 資金的多寡並不是決定風險承受度的唯一因素。相反地,應該考量以下兩點
Thumbnail
法國新書還滿貴的,但這種重要理論書,個人是要劃線、筆記在上面,然後有些可能還要買兩次,第一本畫得亂七八糟的自用,第二本收藏借人。 因為這本書出世,似能引發一些思考... 1. Didi-Huberman 為何在法國學界,被嫌到死 ? 讓人十分意外的是,國際名聲響亮的 Didi-Hube
Thumbnail
日前,我們自豪地宣佈任命差價合約行業傑出先驅和思想領袖Drew Niv爲首席戰略官。他不僅擁有二十多年的輝煌職業生涯,能爲他的新職位帶來了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我們相信他的加入將會給品牌的發展帶來突破性的進展。
Thumbnail
本書深入探討氣候變遷所引發的恐懼文化,並揭示環保觀念中的迷思和誤區,包括原來北極熊的減少的真相!
Thumbnail
青柳碧人的《小紅帽,在旅途中遇見屍體》是一部以格林童話為基礎的顛覆版故事集。書中包括了〈灰姑娘〉、〈糖果屋〉、〈睡美人〉等故事的重新演繹。故事取材於格林童話,但加入了黑暗元素和意外結局,為讀者帶來新奇的閱讀體驗。一起跟隨小紅帽解開各種不同的神祕事件,感受故事中的驚險刺激吧!
Thumbnail
女神卡卡,你看到的是她的前衛大膽?還是她的音樂才華? 
Thumbnail
後新冠時代,「新常態(The New Normal)」已成為熱門討論主題,這意味著,隨著疫情發展趨緩,產業及生活雖有機會回歸平靜,但是其樣貌與本質將發生變化,甚至和疫情前大不同。 零售業而言,新常態代表著未來消費者對於品牌與產品的服務時間、服務內容,要求將會更高、更嚴格。以下六個關鍵趨勢值得注意。
Thumbnail
關於狗的黑色素瘤,過往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是長在口腔裡面都是非常惡性的,即使做了大範圍的腫瘤切除手術(例如下顎切除)後續還是有可能面臨腫瘤轉移的問題。然而有些人發現並非所有的口腔黑色素瘤都遵循這個法則發展,部分罹患此病的狗縱使只接受小範圍外科切除也可以保有很長的術後存活時間,而且沒有復發或轉移的問題。
Thumbnail
研究所曾擔任系刊編輯,畢業後系刊被關閉,因此將過去的作品集放在這裡。 此為2016年10月的封面故事:利用互聯網打造專屬自己的知識學習渠道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如何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在投資的世界裡,「風險與回報」是一對永恆的矛盾兄弟。資金少的投資者常常陷入一個迷思,認為由於他們投入的資金少,因此可以承擔更多風險去追求更高的回報。這不僅是一個誤解,更可能是一條不歸路。 資金的多寡並不是決定風險承受度的唯一因素。相反地,應該考量以下兩點
Thumbnail
法國新書還滿貴的,但這種重要理論書,個人是要劃線、筆記在上面,然後有些可能還要買兩次,第一本畫得亂七八糟的自用,第二本收藏借人。 因為這本書出世,似能引發一些思考... 1. Didi-Huberman 為何在法國學界,被嫌到死 ? 讓人十分意外的是,國際名聲響亮的 Didi-Hube
Thumbnail
日前,我們自豪地宣佈任命差價合約行業傑出先驅和思想領袖Drew Niv爲首席戰略官。他不僅擁有二十多年的輝煌職業生涯,能爲他的新職位帶來了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我們相信他的加入將會給品牌的發展帶來突破性的進展。
Thumbnail
本書深入探討氣候變遷所引發的恐懼文化,並揭示環保觀念中的迷思和誤區,包括原來北極熊的減少的真相!
Thumbnail
青柳碧人的《小紅帽,在旅途中遇見屍體》是一部以格林童話為基礎的顛覆版故事集。書中包括了〈灰姑娘〉、〈糖果屋〉、〈睡美人〉等故事的重新演繹。故事取材於格林童話,但加入了黑暗元素和意外結局,為讀者帶來新奇的閱讀體驗。一起跟隨小紅帽解開各種不同的神祕事件,感受故事中的驚險刺激吧!
Thumbnail
女神卡卡,你看到的是她的前衛大膽?還是她的音樂才華? 
Thumbnail
後新冠時代,「新常態(The New Normal)」已成為熱門討論主題,這意味著,隨著疫情發展趨緩,產業及生活雖有機會回歸平靜,但是其樣貌與本質將發生變化,甚至和疫情前大不同。 零售業而言,新常態代表著未來消費者對於品牌與產品的服務時間、服務內容,要求將會更高、更嚴格。以下六個關鍵趨勢值得注意。
Thumbnail
關於狗的黑色素瘤,過往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是長在口腔裡面都是非常惡性的,即使做了大範圍的腫瘤切除手術(例如下顎切除)後續還是有可能面臨腫瘤轉移的問題。然而有些人發現並非所有的口腔黑色素瘤都遵循這個法則發展,部分罹患此病的狗縱使只接受小範圍外科切除也可以保有很長的術後存活時間,而且沒有復發或轉移的問題。
Thumbnail
研究所曾擔任系刊編輯,畢業後系刊被關閉,因此將過去的作品集放在這裡。 此為2016年10月的封面故事:利用互聯網打造專屬自己的知識學習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