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金馬 58|從《海鷗》到《青春弒戀》:青春的跳脫與衝撞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文:葉澤
《青春弒戀》以青春作為角色的共同點,青春的男男女女,在廣闊的台北街頭各自經歷人生,卻巧妙地彼此串連,串連著他們的,是彼此都正感受與試圖衝撞的寂寞。而這份寂寞,正是「成長」必經的疼痛。
電影過程中,戲中戲《海鷗》是一個有趣的設定。契科夫的《海鷗》描述一群鄉下人與一群城市人對藝術、對生活的觀點與辯證,而劇作中描述抱持著理想的年輕作家科斯加與舞蹈家妮娜,兩人懷抱熱情堅持藝術,之後科斯加淪為無人理解的潦倒作家,妮娜則迫於以藝術賺取生活,自稱「下賤的生活」。在《青春弒戀》中,Monica(陳庭妮飾)與妮娜有些相像,她為了成為演員與過著充滿「藝術品味」的生活(在家中聽古典樂、喝紅酒、坐設計師款椅子),只好以 A 片賺取高額費用,然而過程中她不斷想擺脫 Missy 的形象,成為「真正」的演員,卻不斷被定位為色情片演員,加上她對生活不合實際的追求與想像,使她總無法安於現狀,即使遇見真心待她的玉芳,也無法使她停留。
在玉芳的房間中,這個安心的棲所,對 Monica 來說是一個單純卻平凡的小牢籠,裝不下她,於是隔天她馬上帶著行李箱出現在豪華的飯店。她與《海鷗》中的角色們相同,無法安於現下的生活,不斷想跳脫,認為跳脫到「外地」(澳洲)會有更好的結局,然而那樣的跳脫在《海鷗》中只是框架的置換──城市人到鄉下,或者鄉下人到城市,到頭來發現生活的框限在於生活本質而非現實空間。
玉芳(李沐飾)則像《海鷗》中的科斯加,真誠地喜歡表演、喜歡人,卻沒有「歸屬」。善良的玉芳積極追求「情感重心」,其實和同一個屋簷下的明亮(林柏宏飾)的基本追求相同,只是兩人的表達方式有程度與方法的區別:玉芳較為柔軟,卻總在追逐中受傷;明亮則是更害怕傷害,並帶有著憤怒。具有相同孤寂感的兩人即使居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也無法共享,就如兩人具有相似的成長背景(缺乏父母陪伴),房門相對卻總是緊緊關上,門內的兩人同步在感受著失戀或因同時渴望性愛而自慰,高度相似卻無法成為彼此的同伴,甚至自相殘殺。
而玉芳認為「說愛我的人總會自私離去」,然而當不會離去的小張出現後,反而換成玉芳被迫離開,在計程車上又哭又笑的玉芳或許覺得諷刺,也或許理解了:成長中必經著被離開與離開,無論是離開者或被離開者,都同樣不容易,有時更無法選擇。
若將整部片扣合《海鷗》一起觀看的話,感覺《青春弒戀》藉由青春對生活的執著與追逐,描寫著「跳脫」的主題,正如契科夫描寫一群想跳脫至鄉下的城市人和企求到城市的鄉下人:想跳脫 Missy 的 Monica,最終在跳脫的旅程中仍是被 Missy 的陰影(追求 Missy 成痴的明亮)糾纏難以擺脫,而「我不認識你」的對白正如她前述不斷否認自己是 Missy 的對白一般 ,「我不是你們要找的人」、「我是 Monica,你們認錯了」,努力否認卻仍舊被過去緊緊束縛。
想跳脫「無歸屬」的玉芳,則因為追逐歸屬的過程(感到與 Monica 相知相惜的性愛)而成為離開者,被迫離開她片頭對爸爸說的:「這裡是我的家,我從小在這裡長大」的這個城市。面對父母相繼搬離,宛如空殼僅剩自己獨守捍衛的家,玉芳仍不得不離去。對「家」的渴望,被媒體輿論徹底驅逐滅盡。
想跳脫乖乖牌形象與平凡高中生身分的綺綺,一樣渴望到「外部」(日本)發展,認為同齡人非常幼稚,藉由超齡的火辣裝扮與操控年輕男孩性衝動的手法,甚者帶有惡作劇的匿名電話,試圖展現自己的「成熟」與對生命的「掌控性」。但在許多關鍵時刻,她仍然是清純的青少女:只想接吻,差點遭比利性侵而崩潰大哭,與最後在陽台對小張怒吼「我什麼都不知道,你們大人什麼都沒有跟我說」──強調「你們大人」的同時,正是證實了她尚只是青少女的身分與事實。
想跳脫虛擬世界與充氣娃娃的宅男明亮,騎著腳踏車「實際」潛入 Missy 的家,實際觸碰熟睡的 Missy 的身體,實際接近代表著「母親」與「女性」的情色按摩阿姨(丁寧飾),都代表他努力地跳脫他的宅男世界──「房間」,或者可以說是他舒適自在的心靈舒適圈。但都沒有得到回音,反而淪為變態一般的行徑,只能自我說服,或是在按摩阿姨面前吹噓與想像。在便利超商前想像自己成為 Monica 的依靠,卻眼睜睜看著玉芳取代自己,嘗試跳脫卻在「現實」中不斷碰壁的他,最後選擇以虛擬電玩的形式摧毀現實生活(穿著電玩服飾,使用相似道具隨機砍人),回到那個有投入就有回報的虛擬世界。
片中唯二和這群跳脫失敗的青年相反的角色,是跳脫(在世界各地跑船)過後,回歸生活本質的小張,和看盡人生滄桑的按摩阿姨。小張與同齡人相比,穩定且目標清晰,他是一個更早就嘗試「跳脫」的人,然而卻選擇回歸家鄉,回歸爸爸的老理髮廳,與爸爸一同擠在狹窄的上下舖,或是認分地在廚房工作。幾個小張出現的場域都狹窄,如同束縛的框架,而此時的小張表面看似無欲無求,卻更可能是已經認清現實生活走得多遠都有框架,最終歸向平凡,而自己建造框架(擁有一間餐廳與喜愛的人一起生活)安分地待著,或許是限制中最理想的生活。
喝酒麻痺自我的按摩阿姨,把生活當作是生存一樣地過,她像是一個受限生活的中年代表,比起無可奈何,更像是放棄戰鬥,居於上位、經驗老到的按摩角色,她應該清楚知道明亮滿口謊言,也知道明亮在犯案後尋求自己的安慰,然而她一句評論都沒有多說,她只是聽著看著,佯裝不知情或者無感地看著不斷追求卻失敗的明亮,或許是阿姨從來都知道生活無法跳脫,因此無從置喙。
青春耀眼卻也刺眼,在青春時期充滿追尋的渴望,無法安於平凡,無法接受平庸,而青春特有的執著與桀驁不馴,卻使用力追尋與衝撞現實生活的自己遍體鱗傷,那些出於戀慕生命而執著衝撞的本質,甚至會產生弒人般的力量與傷害。但終究,人是在生活之中的,許多框架就是生活本身,無論經歷了什麼,回過頭時,也就是如片尾玉芳與小張在月台相遇時的「嗨」一般,難以言說,終究是自己必須經歷的旅程。
全文劇照:金馬影展、《青春弒戀》官方臉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因為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在前方還有等著你的人/你會哭會笑會愛會傷神/你會不會敲我的門」——筆者在看《鈦》的時候一直想到葉倩文這首〈愛的可能〉。什麼是「愛的可能」呢?對《鈦》的文森,和扮作「阿德里安」的艾利西亞來說,都是找到那個願意「敲你的門」的人。門,是心門。
總有幾個時候,對待電影會是盲目的,看見它一切的美好感動,自動忽略了不足,縱然悠悠之口對其有微詞,仍無損這部電影在生命中佔據的重量,只因角色和劇情已根植於我們的血肉魂魄,那份特別只有自己能懂,旁人無法置喙。《蜘蛛人:無家日》對我而言,正是如此的存在。 過往的寬恕與救贖 英雄之道
簡單地說,《駭客任務:復活》是一部「『關於』《駭客任務》三部曲的電影」,它用這個「關於」去跟三部曲本身進行互動。它既不是前傳、不是後續、也不是番外篇、也不是平行的彼個宇宙,而是:三部曲本身是有邊界的,指出這個邊界,就可以重新再把玩和凝視這個我們原本以為已經通透了的故事。
偶然既是一種脫軌,也是一種拓寬,得以打破既有的想像,卻又不會吞噬現實。導演濱口竜介,以緣分創造出契機,溫柔地推動角色直視自己埋得最深的課題,進而使人明白:無論是年少時的懊悔、情感的愧疚,抑或是自我價值的塌陷,都該有二次機會,好讓人贖回往昔的黯然片段,以便彌補,或說漆上煥然一新的生命構圖。
《瀑布》最呼應時事的不是疫情時空,而是它詭異地由乍看要拍布爾喬亞們身陷疫情囹圄的鬼片,發展成拍布爾喬亞們躺平就好的電影(若讀者能從這個詞組嗅出某種矛盾,理之當然),它洽到好處地叫人躺平且叫人享受躺平。但這個邏輯若成立,則鍾氏宇宙這次不拍沒有溫馨暴力的地方,改拍沒有暴力溫馨的角落。
起先帕克找奇異博士幫忙時,奇異博士曾說他的問題在於希望過兩種不同的人生,時間過得越久,一切就變得更危險。帕克最後終於明白,奇異博士說得對,人只能選擇一條路,然後承受這個選擇帶來的重荷。大人得做選擇與取捨,小孩才會天真地以為自己可以全都要。
「因為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在前方還有等著你的人/你會哭會笑會愛會傷神/你會不會敲我的門」——筆者在看《鈦》的時候一直想到葉倩文這首〈愛的可能〉。什麼是「愛的可能」呢?對《鈦》的文森,和扮作「阿德里安」的艾利西亞來說,都是找到那個願意「敲你的門」的人。門,是心門。
總有幾個時候,對待電影會是盲目的,看見它一切的美好感動,自動忽略了不足,縱然悠悠之口對其有微詞,仍無損這部電影在生命中佔據的重量,只因角色和劇情已根植於我們的血肉魂魄,那份特別只有自己能懂,旁人無法置喙。《蜘蛛人:無家日》對我而言,正是如此的存在。 過往的寬恕與救贖 英雄之道
簡單地說,《駭客任務:復活》是一部「『關於』《駭客任務》三部曲的電影」,它用這個「關於」去跟三部曲本身進行互動。它既不是前傳、不是後續、也不是番外篇、也不是平行的彼個宇宙,而是:三部曲本身是有邊界的,指出這個邊界,就可以重新再把玩和凝視這個我們原本以為已經通透了的故事。
偶然既是一種脫軌,也是一種拓寬,得以打破既有的想像,卻又不會吞噬現實。導演濱口竜介,以緣分創造出契機,溫柔地推動角色直視自己埋得最深的課題,進而使人明白:無論是年少時的懊悔、情感的愧疚,抑或是自我價值的塌陷,都該有二次機會,好讓人贖回往昔的黯然片段,以便彌補,或說漆上煥然一新的生命構圖。
《瀑布》最呼應時事的不是疫情時空,而是它詭異地由乍看要拍布爾喬亞們身陷疫情囹圄的鬼片,發展成拍布爾喬亞們躺平就好的電影(若讀者能從這個詞組嗅出某種矛盾,理之當然),它洽到好處地叫人躺平且叫人享受躺平。但這個邏輯若成立,則鍾氏宇宙這次不拍沒有溫馨暴力的地方,改拍沒有暴力溫馨的角落。
起先帕克找奇異博士幫忙時,奇異博士曾說他的問題在於希望過兩種不同的人生,時間過得越久,一切就變得更危險。帕克最後終於明白,奇異博士說得對,人只能選擇一條路,然後承受這個選擇帶來的重荷。大人得做選擇與取捨,小孩才會天真地以為自己可以全都要。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阿焦所灌輸的各種「應該」,並不是來自於外界的教條,而是因應極權的正向自我信念所產生的一種反動──希望 Riley 可以先為未來做好準備,以免因為天真而受傷。只可惜,這個反動一樣試圖統治精神世界,結果變成另一種反噬,圈養出完美主義這頭巨獸,鋪天蓋地的自我批判就此降臨。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談論的是「記憶」。記憶球積累著人對生命的回憶,在必要時於人的腦海中播放。不被人所在意的記憶,記憶球會逐漸變得灰暗,直到被大腦清除。而對人最為珍貴的那一次記憶會變成核心記憶球,核心記憶球顯得特別閃耀,同時被擊入大腦中的某一個島嶼,藉以形塑出一個人的性格。
Thumbnail
如果說,第一集教會我們要「擁抱所有情緒」,這次就是要面對「長大」:接受世事的無法確定,以及自己的難以捉摸。我們不再是一個永遠都自信,或是懦弱,或是自私,或是羞赧的人,而是有無數個面向在時時變換。
Thumbnail
畢竟表演不完全在演員個人的掌握範疇,而是整個團隊在電影本身的基調上,做出最符合創作者理想的表現方式──內斂或外放,寫實或戲劇性,也都是對應電影的內在精神,契合電影本身的特質,才是成功的表演。
Thumbnail
黃驥的女性三部曲所透出的時間,說的是在她生下了孩子,一代人衰老,一代人新生之後,我們還在門的背後,被關係、家庭、社會階級牢牢地困住,卡死在破樓、診所、社會的邊陲,而精神上的卵子逐漸被石化,成了打不開的石門,再成為一座石頭山,看似再無打破的可能。
Thumbnail
《瀑布》最呼應時事的不是疫情時空,而是它詭異地由乍看要拍布爾喬亞們身陷疫情囹圄的鬼片,發展成拍布爾喬亞們躺平就好的電影(若讀者能從這個詞組嗅出某種矛盾,理之當然),它洽到好處地叫人躺平且叫人享受躺平。但這個邏輯若成立,則鍾氏宇宙這次不拍沒有溫馨暴力的地方,改拍沒有暴力溫馨的角落。
Thumbnail
阮鳳儀說,這故事是她對青春的告白,這一頁很沈重,需要很多的勇氣才能往後翻到人生的下一章。我看了很多次《美國女孩》,每一場都有導演的映後座談,每一次我都想舉手跟她說:「謝謝你,謝謝你讓我醒過來,這是你青春的告白,也是我和我母親的告別。」但我每一次都無法舉手,無法在大庭廣眾之下講出我這輩子最深的傷痛。
Thumbnail
時隔多年,角色隨著演員而變,看似問題已有方法解決,答案卻又引發另一層問題,環環相扣。先後觀看兩部電影,總感覺角色是往上疊加,卻又不斷修正發展軌跡。陳湘琪飾演的嚴太建築在玲子的基礎之上,同時拋出反饋,質詢一路上的決定。也因此,《修行》看似是對《迴光》的解套,卻其實是拖著這層關係,走進更幽微封閉的牢籠中
Thumbnail
若將《少年》比喻為一名香港抗爭者,任俠和林森便是透過和理非的故事,進行一場「攝影機鋼筆論」的勇武行動,將鏡頭變成時代的見證者,暴裂並溫柔著,並以此電影證明,也向香港人實踐:「即使會徒勞無功,也從不無疾而終。」也許會灰心喪志、身心俱疲,但仍有行動能力時,唯有放手實踐,才有改變的機會。
Thumbnail
中二癡情男苦追可愛女神,對於這樣的狂愛我們不是非要買單,藉小說中粉紅女調侃阿綸的形容:九把刀宇宙中的愛情觀確實非常「自我」。關於「一萬年都不會改變」的愛情神話,可以是貽笑大方的天真謊言,也可以是震懾人心的信念。關鍵在於,觀眾能不能從中感受到那滿腔的孤勇與無法撼動的篤定,若可以,故事就有了動人的生命。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阿焦所灌輸的各種「應該」,並不是來自於外界的教條,而是因應極權的正向自我信念所產生的一種反動──希望 Riley 可以先為未來做好準備,以免因為天真而受傷。只可惜,這個反動一樣試圖統治精神世界,結果變成另一種反噬,圈養出完美主義這頭巨獸,鋪天蓋地的自我批判就此降臨。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談論的是「記憶」。記憶球積累著人對生命的回憶,在必要時於人的腦海中播放。不被人所在意的記憶,記憶球會逐漸變得灰暗,直到被大腦清除。而對人最為珍貴的那一次記憶會變成核心記憶球,核心記憶球顯得特別閃耀,同時被擊入大腦中的某一個島嶼,藉以形塑出一個人的性格。
Thumbnail
如果說,第一集教會我們要「擁抱所有情緒」,這次就是要面對「長大」:接受世事的無法確定,以及自己的難以捉摸。我們不再是一個永遠都自信,或是懦弱,或是自私,或是羞赧的人,而是有無數個面向在時時變換。
Thumbnail
畢竟表演不完全在演員個人的掌握範疇,而是整個團隊在電影本身的基調上,做出最符合創作者理想的表現方式──內斂或外放,寫實或戲劇性,也都是對應電影的內在精神,契合電影本身的特質,才是成功的表演。
Thumbnail
黃驥的女性三部曲所透出的時間,說的是在她生下了孩子,一代人衰老,一代人新生之後,我們還在門的背後,被關係、家庭、社會階級牢牢地困住,卡死在破樓、診所、社會的邊陲,而精神上的卵子逐漸被石化,成了打不開的石門,再成為一座石頭山,看似再無打破的可能。
Thumbnail
《瀑布》最呼應時事的不是疫情時空,而是它詭異地由乍看要拍布爾喬亞們身陷疫情囹圄的鬼片,發展成拍布爾喬亞們躺平就好的電影(若讀者能從這個詞組嗅出某種矛盾,理之當然),它洽到好處地叫人躺平且叫人享受躺平。但這個邏輯若成立,則鍾氏宇宙這次不拍沒有溫馨暴力的地方,改拍沒有暴力溫馨的角落。
Thumbnail
阮鳳儀說,這故事是她對青春的告白,這一頁很沈重,需要很多的勇氣才能往後翻到人生的下一章。我看了很多次《美國女孩》,每一場都有導演的映後座談,每一次我都想舉手跟她說:「謝謝你,謝謝你讓我醒過來,這是你青春的告白,也是我和我母親的告別。」但我每一次都無法舉手,無法在大庭廣眾之下講出我這輩子最深的傷痛。
Thumbnail
時隔多年,角色隨著演員而變,看似問題已有方法解決,答案卻又引發另一層問題,環環相扣。先後觀看兩部電影,總感覺角色是往上疊加,卻又不斷修正發展軌跡。陳湘琪飾演的嚴太建築在玲子的基礎之上,同時拋出反饋,質詢一路上的決定。也因此,《修行》看似是對《迴光》的解套,卻其實是拖著這層關係,走進更幽微封閉的牢籠中
Thumbnail
若將《少年》比喻為一名香港抗爭者,任俠和林森便是透過和理非的故事,進行一場「攝影機鋼筆論」的勇武行動,將鏡頭變成時代的見證者,暴裂並溫柔著,並以此電影證明,也向香港人實踐:「即使會徒勞無功,也從不無疾而終。」也許會灰心喪志、身心俱疲,但仍有行動能力時,唯有放手實踐,才有改變的機會。
Thumbnail
中二癡情男苦追可愛女神,對於這樣的狂愛我們不是非要買單,藉小說中粉紅女調侃阿綸的形容:九把刀宇宙中的愛情觀確實非常「自我」。關於「一萬年都不會改變」的愛情神話,可以是貽笑大方的天真謊言,也可以是震懾人心的信念。關鍵在於,觀眾能不能從中感受到那滿腔的孤勇與無法撼動的篤定,若可以,故事就有了動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