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的愛上站立得穩:讀田立克(Paul Tillich)的《愛情力量及正義》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愛情力量及正義》,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很像某種廣告台詞。但是這麼直白的表述,往往沒辦法說服消費者乖乖的掏出口袋中的錢來購買;總會疑心這是不是詐騙。不過,出乎意外的是,這竟然是一本談哲學的書;而且它所講的內容,是在古希臘與歐陸傳統中,被視為一切哲學之王座的學科:存在論(ontology)。
在我們有生以來,我們常常必須付出努力或報酬,才能夠獲得想要的東西,以及避開自己不想要遭遇到的事。但是有一件事情,不可能是我支付了什麼代價才會擁有;一定是白白得來的。那就是我的「存在」。我的存在不可能是由我支付任何代價而來,因為在那個時候(我存在之前),還沒有這個能夠支付代價的「我」。如果說是有誰支付了「讓我存在」的代價:那是我的父母、陽光、空氣、水分等等,在那個時候便「已經存在」的東西。
透過前述簡單的關於「存在」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關於「我」的存在,不論這裡說的「我」是一個杯子、一棵樹、或是一個作為人類的「我」,存在都不可能憑空而來;存在也不可能由自己而來,否則這個「自己」在還未存在時就已經存在,而這是自相矛盾的。也就是說,「我」(任何一個個體事物)的存在,一定是關聯著其他事物而來。在這個世界裡,我們找不到任何一個東西,就它的存在來說,是與其它東西無關的。「存在」指出了世界中的每個人、事、物的互相聯繫。
而這本《愛情力量及正義》的目標,就是把「愛」、「力量」、「正義」三個詞彙,和「存在」關聯在一起。考察「存在」怎麼會具有這三種意義(「愛」、「力量」、「正義」);這三種意義更明確的說,是指什麼意思;如何把它們說的更顯明準確,以至於能夠指導我們的人生。等等的問題。

什麼樣的「強迫」才是合理的?:田立克所說的「存在之力」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最讓我感興趣的:是田立克(Paul Tillich)提到關於「力量」與「迫力」(強迫)的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看到:「強迫」是必須要有的。譬如說:警察逮捕犯人,雖然罪犯並不想要被帶走;或是當我們遭受攻擊時,我們不得不反抗,要迫使加害者屈服,至少必須保護好我們自己。所以,太簡單的說「一切暴力(強迫)都是錯的」,肯定是錯的。因為在很多情況,我們必須要訴諸暴力,才能夠停止眼前的惡行。
但是,要怎麼分辨:什麼樣的「迫力」(強迫、暴力)是好的、在允許範圍內的;什麼樣的「迫力」是錯的、從被害人變成加害者了呢?田立克說:
何處「迫力」與「愛」互相衝突呢?(答覆是):迫力一有碍於愛的目的,也就是一有碍於分離者的結合,迫力便跟愛發生衝突了。愛應透過迫力而摧毀那反抗愛的「因素」。但愛不能摧毀那行動有背於愛的「人」。愛並不摧毀這個人,連它摧毀這個人的行動時,仍是如此。愛所要作的,是透過摧毀這人身內反抗愛的因素,而成全他,充實他,
田立克口中所說的「力量」(power),是指「存在之力」(power of being)。當一種迫力的目標,在於摧毀阻礙「愛」的因素時,至少在原則上,它是「存在的力量」的展現。因為「愛」是試圖讓「有可能結合者」(上文所說的「分離者」)結合,讓原先的個人進入一種新的關係中,以進一步發掘自己的存在。於是,我們可以很明確的知道:一種要摧毀「存在」的強迫,那也摧毀了「愛」的任何可能性,那這種迫力當然不可能是,而且違背了「存在之力」。
我們如果從負面上來說,可以延續前面犯人被逮捕的例子。我們限制犯人的行動,以免有人再度遭到傷害;這無庸置疑是應當的。但是,我們也可以從「愛」的角度來看這個行動;當我們限制犯人的行動時,也避免他再傷害更多人,以至於墮入愈來愈無法挽回的地步。雖然在實際上,的確有人可以始終硬著心,對自己的罪惡與錯誤毫無悔悟。但是在存在上,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斷變化;那麼對於人,或許我們也可以希冀他的變化。

結語

這本書顧名思義,同時討論了「愛」、「力量」、「正義」三個主題。但本篇文章主要聚焦在「力量」。是因為我看到在我的生活圈中:有一些朋友在思想上,不自覺把「力量」與「『破壞性』的力量」混為一談;這就造成了兩種不同的樣貌。一方面,有些人以為追求「破壞性」、「不負責任」、和所謂的「灑脫」(對他人和客觀價值的漠不關心)是「力量」的表現,是生命應當有的樣子。另一方面,有些人受到了對錯誤的「迫力」的印象的挾制,害怕自己也可能變成那個樣子,於是放棄了「力量」,不敢或是沒有足夠的力量去選擇、去生活、去愛。
但是,人的生命只有這一次;而且,只要我們還活著,一定都只能在「存在」與「不存在」的危險與夾縫中生存。這正是為什麼,我們須要好好的想一想關於「力量」的問題。基於田立克詳盡與坦誠的探討,他的意見對今天的我們來說,仍然有相當的參考價值。他說:
一個存在不怕非存在而仍能自我肯定,這就是它「存在之力」的表現。這裡,我們抓到了「力」概念的根本。「力」就是「不怕內在外在的否定而仍自我肯定的可能性」。它是克服非存在的可能性。
圖片來自Unsplash,由Eric Ward提供,特此致謝
小註
在本篇文章所引用的譯文中,譯者王秀谷把「存有」(Be/Being)翻譯成「存有」(Be/Being),這樣的翻法是相當正確的。不過,為了文章的通順程度,我最後還是把本文中所有的「存有」(包括所引用的譯文中)一詞,都改寫成「存在」(Be/Being)。
參考文獻
田立克著.王秀谷譯:《愛情力量及正義》,臺北市:三民書局,1973年
田立克著.王秀谷譯:《愛情力量及正義》。怕書太少散亡,以此為誌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留言、追蹤,和多拍幾下Like支持我!!!】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7會員
136Content count
對有興趣的哲學論題進行科普,希望吸引大家來一起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傅元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掠過我們人生的,儘管只是一次,也一定會留下永不磨滅的痕跡。
讓我們看看電鱝:牠雖然擁有強大的電力,但卻不會無止盡的使用它;牠使用電,但始終只儲存在一個器官裡,不願意讓電主導、徹底改造自己的生活。牠有能力徹夜游泳,但卻選擇在水裡慢慢悠游。
「零號病人」的確認,常常會造成醫學上對這種疾病、相關疾病,甚至相關的器官和人體結構,突破性的發現和認識。
祈求所有離開生命的人們,能夠被一股神祕的力量支撐著,在我們所看不到的世界,持續的走他們未竟的旅程。
過去再也不會回覆我們。哪怕只是最小的一個招呼,一個眼神。
當我們真正愛一件事物的時候,我不會把他侷限在他的現在,他的過去,侷限在那些讓我曾經愛上他的理由;相反的,我們會看到他,與他背後所帶來的廣大的世界之間的聯繫,我們會把他開放給這個他所牽掛著的世界,讓他走向未來。
掠過我們人生的,儘管只是一次,也一定會留下永不磨滅的痕跡。
讓我們看看電鱝:牠雖然擁有強大的電力,但卻不會無止盡的使用它;牠使用電,但始終只儲存在一個器官裡,不願意讓電主導、徹底改造自己的生活。牠有能力徹夜游泳,但卻選擇在水裡慢慢悠游。
「零號病人」的確認,常常會造成醫學上對這種疾病、相關疾病,甚至相關的器官和人體結構,突破性的發現和認識。
祈求所有離開生命的人們,能夠被一股神祕的力量支撐著,在我們所看不到的世界,持續的走他們未竟的旅程。
過去再也不會回覆我們。哪怕只是最小的一個招呼,一個眼神。
當我們真正愛一件事物的時候,我不會把他侷限在他的現在,他的過去,侷限在那些讓我曾經愛上他的理由;相反的,我們會看到他,與他背後所帶來的廣大的世界之間的聯繫,我們會把他開放給這個他所牽掛著的世界,讓他走向未來。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fumi老師:❤️❤️❤️ 🥰🥰🥰海洋聖愛點化最重要的地方是可以讓學生覺察到自己的現狀,在學生的文章中出現的漩渦的感覺其實是一種調頻的狀態,在整個靈氣點化與負面能量釋放的過程中,fumi老師看到同學在生活上面臨的壓力,與生活的一種不協調的能量,幾乎蔓延到學生的全身。 🥰🥰�
Thumbnail
金融商管知識交流平臺「TMBA」共同創辦人愛瑞克分享了他在科技浪潮中如何找到內在成就並保持適應力,從內外在成就的平衡、科技浪潮帶來的挑戰到自己如何從試錯到「以終為始」,透過大量閱讀找到人生的真正方向和熱情。本專訪著重探討心態設定和科技浪潮下的適應力,以及如何修改自己的人生演算法以實現內在成就。
Thumbnail
看看自己周圍的朋友們,之前分手的都已經又認識了下一任男友,甚至有的愛情長跑也要結婚了,赫然之間覺得自己特立獨行,甚至開始產生自我懷疑,為何我開始更難為一個人心動?
Thumbnail
我可以再薩提爾一點,練習Week9:去愛當時受傷的自己。 你知道自己為什麼常常會覺得自己沒有「感覺」嗎? 你有沒有懷疑過自己是「真的」沒感覺,還是「假的」沒感覺?
Thumbnail
在愛情的追尋中,會遇到許多錯誤的人或是錯過很多對的人,或許要經歷許多痛和失去,我們才會懂得愛,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不值得被愛,因為這樣才能讓我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和懂得值得愛的人是誰。即使我們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對方,最後只剩下自己,仍然擁有自己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錯把依賴當親密,小心越愛越孤獨、越愛越孤立。心理學人:在穩固的愛情基礎裡,正是建構自我複雜度的好時機。 文章摘要: 一、當孤獨、社交孤立遇上了愛情 二、聖路易斯大學心理學家的研究 三、心理學人:在愛情的基礎上,建構自我的複雜度 當孤獨、社會孤立遇上了愛情 孤獨 社會孤立 聖路易斯大學心理學家的研究
Thumbnail
作者兩年內斷捨離9成物品,從中回收50萬,隔年33歲達成財富自由 ※適合人群 壓力一大就想買東西「犒賞自己」 家中空間被囤積的雜物占據,又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羨慕達成財富自由的人,但又不知道確切該怎麼做
Thumbnail
本書的作者是前亞都麗緻總裁-嚴長壽,他出過很多書,主題雖然不同,但他對台灣、對社會、對青年,始終懷抱著的那種期待和關懷是不曾改變的。 主要分為「青年」、「臺灣」、「地方」、「宗教」
Thumbnail
會接觸這本書全然是被大獵蜥推坑的,在此我必須承認我對散文曾經有段好奇的日子,但隨即發現那不是我會寫的東西。 說起來我雖然偶而在網路上看散文,甚至買過「散文課」,實際上我根本沒買過散文書勒(雖然因為試讀拿過很多本),所以這本可是第一本,特此紀錄。 尤其是看完後記。 也因為後記,這本書變得有趣起來。
Thumbnail
. 文摘(原文網址) 國內外閱讀研究都指出,孩子在九歲(小學三年級)之前,都在「學習如何閱讀」,之後才有辦法「透過閱讀學習」,這也是國際閱讀能力評比以四年級小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原因。 感想 我就是這麼做。也歡迎大家分享您的作法,一起交流。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fumi老師:❤️❤️❤️ 🥰🥰🥰海洋聖愛點化最重要的地方是可以讓學生覺察到自己的現狀,在學生的文章中出現的漩渦的感覺其實是一種調頻的狀態,在整個靈氣點化與負面能量釋放的過程中,fumi老師看到同學在生活上面臨的壓力,與生活的一種不協調的能量,幾乎蔓延到學生的全身。 🥰🥰�
Thumbnail
金融商管知識交流平臺「TMBA」共同創辦人愛瑞克分享了他在科技浪潮中如何找到內在成就並保持適應力,從內外在成就的平衡、科技浪潮帶來的挑戰到自己如何從試錯到「以終為始」,透過大量閱讀找到人生的真正方向和熱情。本專訪著重探討心態設定和科技浪潮下的適應力,以及如何修改自己的人生演算法以實現內在成就。
Thumbnail
看看自己周圍的朋友們,之前分手的都已經又認識了下一任男友,甚至有的愛情長跑也要結婚了,赫然之間覺得自己特立獨行,甚至開始產生自我懷疑,為何我開始更難為一個人心動?
Thumbnail
我可以再薩提爾一點,練習Week9:去愛當時受傷的自己。 你知道自己為什麼常常會覺得自己沒有「感覺」嗎? 你有沒有懷疑過自己是「真的」沒感覺,還是「假的」沒感覺?
Thumbnail
在愛情的追尋中,會遇到許多錯誤的人或是錯過很多對的人,或許要經歷許多痛和失去,我們才會懂得愛,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不值得被愛,因為這樣才能讓我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和懂得值得愛的人是誰。即使我們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對方,最後只剩下自己,仍然擁有自己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錯把依賴當親密,小心越愛越孤獨、越愛越孤立。心理學人:在穩固的愛情基礎裡,正是建構自我複雜度的好時機。 文章摘要: 一、當孤獨、社交孤立遇上了愛情 二、聖路易斯大學心理學家的研究 三、心理學人:在愛情的基礎上,建構自我的複雜度 當孤獨、社會孤立遇上了愛情 孤獨 社會孤立 聖路易斯大學心理學家的研究
Thumbnail
作者兩年內斷捨離9成物品,從中回收50萬,隔年33歲達成財富自由 ※適合人群 壓力一大就想買東西「犒賞自己」 家中空間被囤積的雜物占據,又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羨慕達成財富自由的人,但又不知道確切該怎麼做
Thumbnail
本書的作者是前亞都麗緻總裁-嚴長壽,他出過很多書,主題雖然不同,但他對台灣、對社會、對青年,始終懷抱著的那種期待和關懷是不曾改變的。 主要分為「青年」、「臺灣」、「地方」、「宗教」
Thumbnail
會接觸這本書全然是被大獵蜥推坑的,在此我必須承認我對散文曾經有段好奇的日子,但隨即發現那不是我會寫的東西。 說起來我雖然偶而在網路上看散文,甚至買過「散文課」,實際上我根本沒買過散文書勒(雖然因為試讀拿過很多本),所以這本可是第一本,特此紀錄。 尤其是看完後記。 也因為後記,這本書變得有趣起來。
Thumbnail
. 文摘(原文網址) 國內外閱讀研究都指出,孩子在九歲(小學三年級)之前,都在「學習如何閱讀」,之後才有辦法「透過閱讀學習」,這也是國際閱讀能力評比以四年級小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原因。 感想 我就是這麼做。也歡迎大家分享您的作法,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