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元罄的沙龍
首頁
哲學亂談
《沈默》研究計畫
齊藤希史《漢文脈的近代》閱讀日誌
方案
關於
哲學亂談
116
公開內容
對有興趣的哲學論題進行科普,希望吸引大家來一起討論。
全部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傅元罄
2025/03/31
發佈於
哲學亂談
AI革命是人類的危機,還是轉機?:讀周恒星的《奧特曼傳》
本文探討AI革命的風險與益處,並以OpenAI執行長奧特曼的事件為例,分析「有效利他主義者」與「有效加速主義者」的觀點差異。文章批判將AI技術封閉於營利機構的風險,並指出「實用主義」的侷限性,強調人類應基於自身目的運用AI,避免被科技奴役。 (本摘要由方格子AI所生成)
#
閱讀書評
#
AI
#
人工智慧
3
留言
傅元罄
2025/03/17
發佈於
哲學亂談
職場的小螺絲釘與蝴蝶
為人工作,客觀上就是一件受制於人的事情。受制於公司所提供的資源、人力支援、還有分派的工作量。明明是我們自己的任務,即使自己希望能夠好好的做,但別說是追求卓越了,就連僅僅只是維持應有的標準,卻也都還是受制於這些操之於他人手中的財力、人力的效用。
#
閱讀書評
#
職場
#
創作
6
留言
傅元罄
2025/02/17
發佈於
哲學亂談
假消息與陰謀論的心理學:讀《誤信:為什麼理性的人會相信不理性的事》
我把「陰謀論」界定無法被事實或論據所糾正的一系列看法;陰謀論的特點便是「看法」單方面的決定相信什麼事實和事實如何解釋,而事實或論據對他們的「看法」不存在真正的、有意義的影響。
5/5
誤信:為什麼理性的人會相信不理性的事
#
心理學
#
假消息
#
陰謀論
5
留言
傅元罄
2025/01/27
發佈於
哲學亂談
小說是讀者、作者與環境的互動:讀牛津通識課006《閱讀》
根據牛津通識課《閱讀》的內容,我分析小說閱讀有三種互相關聯的面向:一、基於讀者的移情作用,小說人物對讀者思想的影響;二、讀者反饋對作者創作的影響;三、讀者與作者共同和他們所身處的環境互動,既受環境的浸潤,也或多或少的改變或維持環境。
5/5
閱讀:人與世界跨越時空的連結
#
閱讀書評
#
小說
#
閱讀
8
留言
傅元罄
2025/01/02
發佈於
哲學亂談
時間是我們的錯覺?:讀《沒有時間的世界——愛因斯坦與數學大師哥德爾》
本文探討尤格拉所著《沒有時間的世界》一書中,關於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及其時間哲學觀點。文章闡述哥德爾如何透過建構「哥德爾宇宙」模型,結合廣義相對論推論時間並非日常經驗中的真實存在。文章同時也點出哥德爾在數學與哲學觀點上的差異,並引發讀者思考其時間哲學的合理性。 (本摘要由方格子AI提供)
5/5
沒有時間的世界——愛因斯坦與數學大師哥德爾
#
閱讀書評
#
哥德爾
#
時間
7
1
李建崑
2025/01/10
2
長知識了,感謝分享。
2
傅元罄
2024/12/16
發佈於
哲學亂談
論日常生活的思想:讀馬瑞諾夫的《柏拉圖靈丹》
關於「寧靜法」(PEACE方法)和哲學理論的實際應用,這本《柏拉圖靈丹》有非常多具代表性的記錄,可以引領我們看到在那些真實、豐富的案例中,人們和哲學諮商師是如何一同工作,來克服許多自己最切身的問題的(如「家庭生活」、「工作」、「中年危機」等等)。
#
閱讀書評
#
思想
#
諮商
6
留言
傅元罄
2024/11/25
發佈於
哲學亂談
沈清松談多元他者
這個世界是如此廣大,異於我的其他事物,實在是太多了;如何能把這些「他者」,在我的生命中給予一種恰當的安排呢?沈清松提出「多元他者」的概念,來回應這個問題。
#
閱讀書評
#
沈清松
#
多元他者
6
留言
傅元罄
2024/11/18
發佈於
哲學亂談
對相片鼻著芳味:讀《大稻埕滋味──迪化街食家的早餐物語》
書中的那些色彩鮮明、充滿質感、彷彿能夠讓讀者親臨現場,去享受到美食的照片,刺激著我們的嗅覺、味蕾與飢餓感。恨不得走出家門,就能立刻來到臺北──在這一條布滿美食的街道上。
5/5
大稻埕滋味──迪化街食家的早餐物語
#
散文
#
大稻埕
#
美食
5
留言
傅元罄
2024/11/04
發佈於
哲學亂談
一個藝術家、常人(欲望的奴僕)、與善人的故事:讀巴爾札克的《邦斯舅舅》
巴爾札克營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主人公「邦斯」,他的魅力不只在於單純善良而天真的個性,也不只在於受到欲望(像是食慾或收藏癖好等等)的催迫而不能自主的生活著;而在於兩者之間的衝突與並存。
5/5
邦斯舅舅
#
收藏
#
小說
#
藝術家
7
留言
傅元罄
2024/10/20
發佈於
哲學亂談
關於時間的知識
近期的困惑
#
時間
#
散文
#
研究
2
3
Bacon
2024/10/25
2
提議:舉辦共讀會
2
傅元罄
2024/09/09
發佈於
哲學亂談
戰勝果糖就是戰勝脂肪:讀《大自然就是要你胖!》
《大自然就是要你胖!》的標題,也許很容易會讓人誤會說:本書認為人類的肥胖是「自然的」;但正好相反:其實,根據本書的研究,肥胖在今天絕對不僅僅只是一個「自然的」結果,反而是和科技進步、社會環境的改變、以及最後導致了食物的劇烈「人工化」的情形,緊密的連結在一起。
#
肥胖
#
機制
#
飲食
5
留言
傅元罄
2024/07/31
發佈於
哲學亂談
「我們比過往更需要通才」:讀《博學者與他們的時代》
這本《博學者與他們的時代》是我近來讀到最精鍊的、目標明確、廣泛的蒐集並列舉具代表性的資料的研究著作之一。本書開頭就說得很清晰:作者柏克的目標不是要蒐集盡歷史上每一個或大多數的「博學者」的故事;而是要把目光聚焦在「時代」:什麼樣的時代氛圍,什麼樣的環境,有利於孕育出「博學者」的存在?
#
專業
#
文化
#
作者
8
留言
傅元罄
2024/07/08
發佈於
哲學亂談
時代、人、與「書」的相遇:讀《過於喧囂的孤獨》
的確,珍貴的東西在任何時代,都可能遭受磨難;但是,我們又怎麼可能跨越他們實際生存的時代,實際生活的處境,來理解任何一個人、一件事物的生命、悲傷和價值呢?
4/5
過於喧囂的孤獨
#
過於喧囂的孤獨
#
閱讀書評
#
赫拉巴爾
9
留言
傅元罄
2024/06/10
發佈於
哲學亂談
「好吃的話,就吃。」:讀《吃飯沒?:探訪全球中餐館,關於移民、飲食與文化認同的故事》
其實不只是口中說出的是語言,從我們嘴裡吃進去的,也是語言。「食物」也可以作為一種語言。
5/5
吃飯沒?:探訪全球中餐館,關於移民、飲食與文化認同的故事
#
食物
#
中餐
#
華人
10
留言
傅元罄
2024/05/27
發佈於
哲學亂談
「直觀」在證明中有地位嗎?:讀《機運之謎:數學家Mark Kac的自傳》
我借用Kac一句精彩簡潔的話,來作為本文結論:「在數學中,邏輯是一種牢固的制約,只能提供『不可避免性』的結論,但是『驚奇』的要素必須來自邏輯的外部,透過想像力與洞察得到。」
#
數學
#
經驗
#
邏輯
7
留言
傅元罄
2024/05/14
發佈於
哲學亂談
思考?
去搜索其他同樣流落在社會上、卻有獨立的成績的知識分子(古今不論),我想這是我給自己近期暫定的一個目標。
#
散文
#
創作
#
社會
7
2
JAD
2024/05/15
我相信枯燥乏味的工作的薪水和困苦的學習知識的歷程,是支撐我未來走得長遠的墊腳石。讓有想做的事情的我們,一起慢慢前行吧!
傅元罄
發文者
2024/05/15
1
JAD 說的真好!看來植物只能用汗水來灌溉了。
1
傅元罄
2024/04/08
發佈於
哲學亂談
脆弱:仿《深河》
對他來說,那個人既是倚靠,也是枷鎖。
#
深河
#
遠藤周作
#
小說
4
留言
傅元罄
2024/02/27
發佈於
哲學亂談
「多音交響」風格與創作:論鍾肇政《怒濤》之語言觀
本文主要探討鍾肇政小說《怒濤》所涵的語言觀與文學風格。首先以語言認同為標準,梳理《怒濤》中不同角色與群體的相互關係。再基於此,歸結出小說中的「重要情節-結論」發展路徑。最終推論鍾肇政的語言觀為:藉以習得的語言(日語)作為一種載體,可以與所承載的內容(青年知識分子的價值理想)分開。
5/5
鍾肇政的小說《怒濤》
#
怒濤
#
二二八
#
鍾肇政
6
3
Carol
2024/02/27
1
好翔實的論述👍
1
傅元罄
發文者
2024/02/27
1
張晏菁 哈哈還是必須感謝審查人,因為本文初稿是在大四時寫的,感謝他們不嫌棄初稿,我才有機會依建議逐條修正。
1
傅元罄
2024/02/11
發佈於
哲學亂談
在佛洛伊德之後談「更好的生活方式」:讀《兩種上帝:我們該信什麼,該怎麼活?心理學家佛洛伊德與文學家路易斯的終極辯論》
如果有一天佛洛伊德和C.S.路易斯相遇,坐在客廳而不是診療室的椅子上聊天,辯論。那時,他們會怎麼樣?他們會改變心意嗎?
#
佛洛伊德
#
心理學
#
健康與情感
6
留言
傅元罄
2024/02/11
發佈於
哲學亂談
結束,也是開端
一年又過去了。我們用豐盛的食物、簡單的筵席和延續的期待,來開始新的一年。
#
散文
#
新年
#
2024
6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