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以量老師的讀書會裡,同學提問,

「您的父母都在壯年時相繼罹癌過世,你會擔心自己有類似發生嗎?你如何面對這個擔心?」老師的回覆深深觸動著我。

是的,老師坦承自從父母離世之後,對死亡的擔心沒有停止過。那時老師才18歲,開始認知到自己會死,而且也許很快就會死。

老師拿出身旁的筆記本,翻開第一頁,上頭寫著
「如果只有一年可活,你想怎麼過?」
這是老師從30歲開始,每年會寫在筆記本上的第一句話。

向死而生。

死亡隨時會襲來的恐懼未曾消失,尤其是年齡來到父母去世的那二年,擔憂甚深。但是過了50歲以後,他終於感覺到慢慢與那個擔憂有了距離。

我感受到老師的內在寬闊,那份寬闊可以涵容這份擔憂。

光課老師在課堂裡聊過,罪疚懼是人的基本配備,
無常、痛苦是擁有物質身的我們該要修行、體驗的。
昨天朋友也聊到,好像正向感受很容易過去,
負向感受卻會停留許久、困住我們。

我立即想起「無理由的幸福」。
連結這幸福,我總能很快安穩自己。
現在的我知道自己可以無需再選擇「求生存」,
可以不再需要求認可。
可以不用證明我值得。

我不一定做得到,但我願意為自己做出選擇。
我的「想要」很清晰,我要走進愛裡。
所以即使懷著忐忑不安與自我懷疑,
我依舊可以選擇去創造、去實現自己。

透過對生命的探索與學習,我們可以做的選擇更多。
內在空間便漸漸寬闊了。

我選擇愛
我選擇平安
我選擇信任
我選擇臣服

實際情況是,
看起來很美的文字,背後常常是艱難的歷程。
是不是很想把老天爺烙出來好好聊聊?!

回到呼吸,回到當下,
以身心體驗自身的「存在」就是愛,就是幸福。
即使在艱難時刻,這個生命仍做了相同的選擇。
只有讚嘆!

向死而生,
不是懷著恐懼去活,
而是因為生命力想要創造,
想要體驗它自己。


    28會員
    46Content cou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oma Prem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說,很不喜歡自己生氣的樣子。 尤其是為了不值得的人生氣, 或是明明知道不需要生氣,卻還是大受影響而生氣, 更不舒服了。 可以生氣嗎? 「我知道可以,但是很不想。」 你在氣誰呀?氣他?還是氣這個生氣的自己? 「都有吧!」 你聽見自己了嗎? 這裡頭,情緒/觀點/期待交錯著。 生氣的時候,不可以、不
    看著我。 停在這裡,看著我。 你訴說了50分鐘, 關於過去,做過的、錯過的決定, 關於未來,擔憂的、疑懼的選擇。 我想著,你有聽見自己在說的話嗎? 聽見你自己。 看著我。 停在這裡,看著我。 我再次喊暫停。 你怔怔的望向我, 終於,游移的眼神停留在此刻。 告訴我,現在,此刻, 看到了甚麼? 你環顧四
    觀點有其歷程 觀點的形成來自生活背景、經驗。 (我們不會一出生就有觀點) 觀點不是固定的 是我們內在的發生,跟這些觀點產生互動。 看來,社會文化環境的既成觀點,個人生活背景,生命經驗, 讓我們在成長過程裡發展出很多觀點, 有顯而易見的, 也有內在深處幽微的、可能自己都不曾探索的思考模式。 老師曾舉例
    ~講座筆記~ 《世界沒有單一的真理,真理是多元並存的》 人的困擾並非來自無法找到真實答案,而是某些真實,被當作真理,拿來套在人的身上。於是人無法訴說自己、聽不見自己,離自己越來越遠。 《關於聽故事》 你聽到了什麼?
    《第25週 》探索自己觀點的形成 上周發現了哪些與他人不同的觀點? 當你發現以後,會想要改變、說服對方嗎? 如果無法改變,你想如何對待不同的觀點呢? (覺得這句話隱喻著我們可以為自己做決定!) 溝通不是說服,不是我對你錯,並非二元對立。 好奇並探索 觀點的形成,尋找觀點形成的脈絡。 是被教導的?還是
    24週開始從感受層次進入觀點的探討, 我以前覺得在觀點上對話是危險的、是徒勞無功的, 可能引發爭執、衝突或對立。 但是如今有了傾聽、好奇與接納的練習, 開始能在感受與觀點間來回探索,加上回溯的運用, 經常為彼此帶來更多的理解與覺察。 《第24週 》看見與他人不同的觀點 觀點與感受息息相關、相互影響。
    你說,很不喜歡自己生氣的樣子。 尤其是為了不值得的人生氣, 或是明明知道不需要生氣,卻還是大受影響而生氣, 更不舒服了。 可以生氣嗎? 「我知道可以,但是很不想。」 你在氣誰呀?氣他?還是氣這個生氣的自己? 「都有吧!」 你聽見自己了嗎? 這裡頭,情緒/觀點/期待交錯著。 生氣的時候,不可以、不
    看著我。 停在這裡,看著我。 你訴說了50分鐘, 關於過去,做過的、錯過的決定, 關於未來,擔憂的、疑懼的選擇。 我想著,你有聽見自己在說的話嗎? 聽見你自己。 看著我。 停在這裡,看著我。 我再次喊暫停。 你怔怔的望向我, 終於,游移的眼神停留在此刻。 告訴我,現在,此刻, 看到了甚麼? 你環顧四
    觀點有其歷程 觀點的形成來自生活背景、經驗。 (我們不會一出生就有觀點) 觀點不是固定的 是我們內在的發生,跟這些觀點產生互動。 看來,社會文化環境的既成觀點,個人生活背景,生命經驗, 讓我們在成長過程裡發展出很多觀點, 有顯而易見的, 也有內在深處幽微的、可能自己都不曾探索的思考模式。 老師曾舉例
    ~講座筆記~ 《世界沒有單一的真理,真理是多元並存的》 人的困擾並非來自無法找到真實答案,而是某些真實,被當作真理,拿來套在人的身上。於是人無法訴說自己、聽不見自己,離自己越來越遠。 《關於聽故事》 你聽到了什麼?
    《第25週 》探索自己觀點的形成 上周發現了哪些與他人不同的觀點? 當你發現以後,會想要改變、說服對方嗎? 如果無法改變,你想如何對待不同的觀點呢? (覺得這句話隱喻著我們可以為自己做決定!) 溝通不是說服,不是我對你錯,並非二元對立。 好奇並探索 觀點的形成,尋找觀點形成的脈絡。 是被教導的?還是
    24週開始從感受層次進入觀點的探討, 我以前覺得在觀點上對話是危險的、是徒勞無功的, 可能引發爭執、衝突或對立。 但是如今有了傾聽、好奇與接納的練習, 開始能在感受與觀點間來回探索,加上回溯的運用, 經常為彼此帶來更多的理解與覺察。 《第24週 》看見與他人不同的觀點 觀點與感受息息相關、相互影響。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雅各不斷地忽略妻子莫妮卡的需求,進而侵蝕家庭的和諧性。文章述說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糾葛,父親雅各的過度執著如利刃一樣刺破家庭和諧的畫面。他的夢想和固執導致家庭成員之間的信任受損,彼此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遙遠。
    Thumbnail
    自從開始使用精神科的藥物、認識了各種藥物的名稱後,一直覺得這些藥物的中文名稱很有趣:針對憂鬱的「千憂解」、針對躁鬱的「立定錠」、針對思覺失調的「樂途達」等等。就在昨天(1/31)晚上,在表演上第一次聽到了打倒三明治的〈永信悠然向死而生〉。
    今天我很仔細地看向我的內心,我內心有一個很深層的害怕,其一是我害怕自身的不自由,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思過生活,但「自由」對我而言到底是甚麼呢?我也說不清楚,前幾天聽podcast,他提到,他年輕時以為,自由是,have freedom to,直到年紀漸增,他認為自由是 have freedom from
    Thumbnail
    詳細內容請點擊觀看:活著的意義:向死而生,不斷遇見未知的自己 - YouTube 我們的終極追求不是為了完成一個特定的任務,而是為了活出一個完整的故事——我們自己的故事。當我們認識到自己不是一個靜止不動的存在,而是一個不斷動態變化的生命時,我們開始理解:生活的真諦在於參與,而不僅僅在於觀察。所以
    以量老師的讀書會裡,同學提問, 「您的父母都在壯年時相繼罹癌過世,你會擔心自己有類似發生嗎?你如何面對這個擔心?」老師的回覆深深觸動著我。 是的,老師坦承自從父母離世之後,對死亡的擔心沒有停止過。那時老師才18歲,開始認知到自己會死,而且也許很快就會死。 老師拿出身旁的筆記本,翻開第一頁,上頭
    Thumbnail
    《鯨之嶋》以臺灣島的地理意象為劇本創作底蘊,融合科普知識的敘事策略,形塑出「屬於臺灣自有的山海經」故事。由拾念劇集及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與劇作家施如芳合作,在為期三年的激盪下,一同打造出這場超越時空的島嶼奇幻漫遊。
    Thumbnail
    小時候常聽一個玩笑,誰最怕死?答案是秦始皇,因為他天天想要長生不老。那時候對於死亡的理解,並不深刻。我身邊幾乎每一個人(包含我),對死亡最深刻的體驗,我想都是身邊某一個至親的離開,且那時候你已經不是小孩。比如說家父就是在我19歲前離開人世的。
    Thumbnail
    這首組詩只有兩回 重新看了一遍 忽然發現詩人也挺有哲理的
    Thumbnail
    既然向死而生是既定的事實 那人是不是每天都在做死?
    很難斷定我是喜歡還是不喜歡這部電影。看完的當下覺得還好,至少畫面滿漂亮的,很像在看沒那麼精彩的張作驥。但隨著時間沉澱,然後看了幾篇導演採訪,越想越複雜。 這部電影的英文名字是Coo-Coo 043,是以賽鴿為包裝來說家庭、人生的故事。但鴿子,滿不重要的。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雅各不斷地忽略妻子莫妮卡的需求,進而侵蝕家庭的和諧性。文章述說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糾葛,父親雅各的過度執著如利刃一樣刺破家庭和諧的畫面。他的夢想和固執導致家庭成員之間的信任受損,彼此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遙遠。
    Thumbnail
    自從開始使用精神科的藥物、認識了各種藥物的名稱後,一直覺得這些藥物的中文名稱很有趣:針對憂鬱的「千憂解」、針對躁鬱的「立定錠」、針對思覺失調的「樂途達」等等。就在昨天(1/31)晚上,在表演上第一次聽到了打倒三明治的〈永信悠然向死而生〉。
    今天我很仔細地看向我的內心,我內心有一個很深層的害怕,其一是我害怕自身的不自由,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思過生活,但「自由」對我而言到底是甚麼呢?我也說不清楚,前幾天聽podcast,他提到,他年輕時以為,自由是,have freedom to,直到年紀漸增,他認為自由是 have freedom from
    Thumbnail
    詳細內容請點擊觀看:活著的意義:向死而生,不斷遇見未知的自己 - YouTube 我們的終極追求不是為了完成一個特定的任務,而是為了活出一個完整的故事——我們自己的故事。當我們認識到自己不是一個靜止不動的存在,而是一個不斷動態變化的生命時,我們開始理解:生活的真諦在於參與,而不僅僅在於觀察。所以
    以量老師的讀書會裡,同學提問, 「您的父母都在壯年時相繼罹癌過世,你會擔心自己有類似發生嗎?你如何面對這個擔心?」老師的回覆深深觸動著我。 是的,老師坦承自從父母離世之後,對死亡的擔心沒有停止過。那時老師才18歲,開始認知到自己會死,而且也許很快就會死。 老師拿出身旁的筆記本,翻開第一頁,上頭
    Thumbnail
    《鯨之嶋》以臺灣島的地理意象為劇本創作底蘊,融合科普知識的敘事策略,形塑出「屬於臺灣自有的山海經」故事。由拾念劇集及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與劇作家施如芳合作,在為期三年的激盪下,一同打造出這場超越時空的島嶼奇幻漫遊。
    Thumbnail
    小時候常聽一個玩笑,誰最怕死?答案是秦始皇,因為他天天想要長生不老。那時候對於死亡的理解,並不深刻。我身邊幾乎每一個人(包含我),對死亡最深刻的體驗,我想都是身邊某一個至親的離開,且那時候你已經不是小孩。比如說家父就是在我19歲前離開人世的。
    Thumbnail
    這首組詩只有兩回 重新看了一遍 忽然發現詩人也挺有哲理的
    Thumbnail
    既然向死而生是既定的事實 那人是不是每天都在做死?
    很難斷定我是喜歡還是不喜歡這部電影。看完的當下覺得還好,至少畫面滿漂亮的,很像在看沒那麼精彩的張作驥。但隨著時間沉澱,然後看了幾篇導演採訪,越想越複雜。 這部電影的英文名字是Coo-Coo 043,是以賽鴿為包裝來說家庭、人生的故事。但鴿子,滿不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