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有其歷程
觀點的形成來自生活背景、經驗。
(我們不會一出生就有觀點)
觀點不是固定的
是我們內在的發生,跟這些觀點產生互動。
看來,社會文化環境的既成觀點,個人生活背景,生命經驗,
讓我們在成長過程裡發展出很多觀點,
有顯而易見的,
也有內在深處幽微的、可能自己都不曾探索的思考模式。
老師曾舉例一對男女朋友,
因為日常生活中關於收拾衣服的觀點不同導致分手。
同樣嚴格的家庭教養規範下成長,
男孩認為衣物要清洗收拾整齊,
女孩卻想要隨心所欲的置放。
這就是來自每個人生命內在狀態的發生。
若我們知道自己觀點的形成,有一個歷程,
別人觀點的形成,當然也有一個歷程,
那麼,我們會怎樣看待自己的觀點呢?
我們又可以如何看待別人的觀點呢?
願意允許自己與他人有不同的看法嗎?
意思是
「我可以接納有一個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不一定認同。」
接納≠認同
我何以能接納?
因為我看見了每個觀點的背後,也有一個形成的原因。
若我願意試著接納,那麼我就比較不會生氣了。
(其實還是會有情緒,特別是那些很挑戰我、惹怒我的觀點)
我願意用更多元的眼光去看待事件或人。
(看見觀點背後有歷程,的確帶進一個空間與停頓,不會直接翻桌)
團結一定力量大嗎?一定要一起行動嗎?
硬是要一起做一件事會比較好嗎?
老師擅長說故事,說得非常有趣。
多元觀點可以帶來創造力的發展,
可以為我們帶進新的視野,
而不是只有「對」與「錯」。
你願意嘗試用多元觀點看待世界嗎?
願意嘗試用一個新的眼光看待事件、故事、新聞嗎?
《本週練習》
試著從一個事件或新聞找到新的觀點,並找到相關的故事或理由,支撐這個新觀點。
《練習紀錄與分享討論》
這周沒有參與討論,記錄我自己平日的練習。
好幾年前,我經常因為隨意看到的新聞事件,跟老公聊到翻臉。因為他總能說出另一面來反駁我,覺得被挑戰(挑釁)、不被認同的我就生氣了!我不允許老公跟我觀點不同嗎?好像不全然是耶!所以那到底發生了甚麼事?常常吵完會覺得自己莫名其妙。ㄟ~為別人家的事吵到不想理他,太不划算了。
在心平氣和(老婆大人看起來平靜祥和)的時候,老公建議我嘗試同時看不同立場的報導,剛開始練習真不容易,總覺得某一方胡說八道的離譜,看不下去。幾年下來,改變漸漸發生。雖然我還是會覺得某一方胡說八道,但是原來固定某一方,不再固定了。
也曾因為不認同臉書朋友轉貼的文章,對朋友不以為然,通過好幾年的練習,慢慢減少了。我也看某些名人專家的文章,也許某些想法或政黨偏好不同,但是關於教育或人生經驗與態度的文字,我還是很喜歡。常常提醒自己,一個人的某個觀點,不代表全部的他。(同溫層也不再那麼厚了~)
這個狀態,在我學習薩提爾模式時,關於客觀事實與多元觀點的練習,比較容易覺察與接納。
老師說要對事件找出新觀點,我記得他說看到捷運上邊走路邊看手機的人,讓他感覺『好會利用時間』,我心裡白眼都翻到咖洽ㄆㄧㄤˉ了!!我看到這種人只想從背後把人踢開......所以,我不拿這件事做練習。不過每當我看見不舒服、不爽快的人事物,會開始退後好幾步去「看」,不一定都會有新觀點,但總是從慣性反應與應對裡,慢慢多了很多空間。
就像老師說的,接納不等於認同。接納也不等於我沒感覺,只是我也一併接納了我對彼此觀點不同而引發的感覺。
這點我覺得蠻重要的,其實我還是不認同,甚至不以為然,不太爽!!!
但我不會再那麼容易翻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