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食善終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面臨死亡時,有時放手才是真愛。



如何面對死亡應該是二戰後出生的嬰兒潮首先碰到的問題。之前當然也有死亡,但因醫藥不發達,因此,面臨死亡時,往往就在家裡自然的往生。但從嬰兒潮開始醫藥已發達到可以透過醫療手段來延長生命時,因為沒有往例,因此碰到需否延長生命的決定時,家屬在不知所措的情況下,大概都會選擇透過醫療來延長親人生命。於是,慢慢的在台灣各處都可看到境外看護推著輪椅,上面躺著一個四肢僵硬,嘴巴張得大大的(甚至還在流著口水),鼻孔連著一條管子的長者或病人。(雇用外籍看護來照顧老病殘疾者,大概是台灣才有的現象。)看多了,聽多了,透過醫療來延長生命的狀況,不禁會省思:我也要像這樣嗎?可是台灣沒有安樂死,你也沒有那麼多錢像傅達仁那樣遠赴國外去安樂死,那怎麼辦呢?

 

我跟子女一直強調:如果我沒辦法自力生活—我認同百丈禪師所說的「一日不做,一日不食」,但意思和他有些不同;沒辦法自力生活的意思是你必須依賴他人時刻在旁照顧—,那就不要勉強的維持生命機能,我希望自然的離開。不必為了生命的悲慘長度而增添家人和社會的負擔。有生必有死,死應該是生的結局。知有死,所以才要把握生。與家人平常就把握相聚時光,該道謝、道愛、道歉的都已真誠致意,因此當道別來到時,我可以灑脫且無憾的離開。因此,我請求家人在我神智不清且無法維生時,能幫我打一針幫我解脫。問題是你如何自然離開?誰幫你打針?會不會讓幫你解脫者反而吃上官司。這些問題直到看到畢柳鶑醫師的《斷食善終》以及受訪影片才得到解決。

 

此做法當然需在長者清醒時就先了解其意願,如果長者不希望延長生命機能,家屬似應遵從(然而,常常看到的現象是已簽署同意書,但家屬卻臨場變卦,因此,執行斷食善終時,家屬需先取得共識。)斷食善終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不讓長者吃飯或餵食(留言中有的把它誤解為"餓死"),而是慢慢的減少飲食的次數和份量,直到死亡的到來。畢醫師提到當她確定母親已經過世時,她有稍微觸動,但也祝福母親從此升上天堂。因為過程極為平和,結果令人滿意,因此畢醫師開始倡導,也協助和陪伴有需要者執行,迄今協助對象超過八十例。她把協助的對象和過程整理成《有一種愛是放手》。

 

我們是可以拒絶無效醫療的,臨終過程我們也可以參考他的觀念和做法。

55會員
820Content count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言  星期日(112.10.1)上午送小外孫回新竹。因中秋有三天連假,依照過往經驗,國五必定塞車,而且是塞爆—還沒有上匝道就開始塞,而且是塞住不動,你看著前方不到五十公尺紅綠燈已經亮過三次了,車子大概前進不到二十公尺…好不容易上高速了,然後呢?終於看到前方礁溪的旅舍了,但,過了三十分鐘,還沒有經
一天好長,一年好短 老化現象隨處可見 打球的旁邊就是公園。我經常在打球前穿越過公園去對面的市場買些猪肉、青菜、水果等,每每可看到公園四周的座椅上或矮磚上坐著一堆老人,或聊天,或獨思,或爭辯,或取笑……。經過時我都會打個招呼,然後看到他們驚訝且欣喜的回禮……後來看到一名鄰居(來這裡近十公里吧?),
前言 抖音上有個視頻談論的主題是死亡。他提出一個假設:某個人死了,然後會發生什麼事?他的說法是除了親朋好友外,其他的人可能根本視若無睹,或者無動於衷,或者漠不關心。(想想也是,每天那麼多人死亡,多一個好像也沒什好訝異的。)那親朋好友聽聞你的死亡呢?也許感到評異,也許感到惋惜,也許感到慶幸,也許感到
閒看庭前花開花落 前言 昨晚散步時內子提到對她弟媳的擔憂:營養不良,全身是病-幾乎各個關節都酸痛。內子說她請教今天幫她調理身體的師父,師父提到有多人到他那兒處理好,可以帶她來試試……但內子不知道怎麼跟弟媳說,因為以前的建議都不被接受…接著提到球友老公過世後,自己獨居,不知道狀況如何?最近去開刀也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沒念頭就會像行屍走肉  看過一個憂鬱患者的留言,他說自己患病時,完全沒有情感起伏,感覺自己就像"行屍走肉"一樣……(行屍走肉,這個成語想像起來好生動,又好恐怖喔。)人,活著,自然而然的會有許多的念頭,例如早上被隔壁對罵的鄰居吵醒
找尋意義的過程就是意義 前言 人生在世總有一個時刻會想要探索或了解一下:「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功成名就?金錢?子女?孝順父母?擴張家族?立德、立言、立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保家衛國?敬奉神明?…你知道嗎?不管你的答案是什麼,結果都
前言  星期日(112.10.1)上午送小外孫回新竹。因中秋有三天連假,依照過往經驗,國五必定塞車,而且是塞爆—還沒有上匝道就開始塞,而且是塞住不動,你看著前方不到五十公尺紅綠燈已經亮過三次了,車子大概前進不到二十公尺…好不容易上高速了,然後呢?終於看到前方礁溪的旅舍了,但,過了三十分鐘,還沒有經
一天好長,一年好短 老化現象隨處可見 打球的旁邊就是公園。我經常在打球前穿越過公園去對面的市場買些猪肉、青菜、水果等,每每可看到公園四周的座椅上或矮磚上坐著一堆老人,或聊天,或獨思,或爭辯,或取笑……。經過時我都會打個招呼,然後看到他們驚訝且欣喜的回禮……後來看到一名鄰居(來這裡近十公里吧?),
前言 抖音上有個視頻談論的主題是死亡。他提出一個假設:某個人死了,然後會發生什麼事?他的說法是除了親朋好友外,其他的人可能根本視若無睹,或者無動於衷,或者漠不關心。(想想也是,每天那麼多人死亡,多一個好像也沒什好訝異的。)那親朋好友聽聞你的死亡呢?也許感到評異,也許感到惋惜,也許感到慶幸,也許感到
閒看庭前花開花落 前言 昨晚散步時內子提到對她弟媳的擔憂:營養不良,全身是病-幾乎各個關節都酸痛。內子說她請教今天幫她調理身體的師父,師父提到有多人到他那兒處理好,可以帶她來試試……但內子不知道怎麼跟弟媳說,因為以前的建議都不被接受…接著提到球友老公過世後,自己獨居,不知道狀況如何?最近去開刀也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沒念頭就會像行屍走肉  看過一個憂鬱患者的留言,他說自己患病時,完全沒有情感起伏,感覺自己就像"行屍走肉"一樣……(行屍走肉,這個成語想像起來好生動,又好恐怖喔。)人,活著,自然而然的會有許多的念頭,例如早上被隔壁對罵的鄰居吵醒
找尋意義的過程就是意義 前言 人生在世總有一個時刻會想要探索或了解一下:「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功成名就?金錢?子女?孝順父母?擴張家族?立德、立言、立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保家衛國?敬奉神明?…你知道嗎?不管你的答案是什麼,結果都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一個標題超長的續集,說的是上一本斷食善終之後,更詳細的個案介紹、部分國家的狀況以及相關概念的澄清。這本書少了上一本書主要談母親斷食往生經歷的親屬情緒,多的是醫師專業、更細緻的步驟以及部分家屬的經驗集結。奶奶也到了高齡,身體各個器官開始退化,即便自己對這樣的死亡歷程並不反對排斥,但死亡這個禁忌話題,確
Thumbnail
死亡是個忌諱的話題,別人的死偶成統計數字之一,但至親之死,恐怕就不是這麼回事。即便是醫師,面對親人死亡,經常也是幾經掙扎。這是本醫師基於母親意願協助自然死的紀錄以及對於善終想法的闡釋,對比醫療死、安樂死等與死亡相關的詞彙,對自己的經歷以及選擇之一做清楚的交代。 隨著年紀漸長,紅包少了,開始包起白包。
Thumbnail
上兩代的爺爺奶奶曾說過,能夠在睡夢中過世是一種好命的象徵。而什麼才叫做活著?隨著醫療的進步,卻被痛苦的各項管子所禁錮,終究應該要面對的,斷食善終讓我看見一個完整且不一樣的選擇。 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 作者:畢柳鶯 麥田出版 談談小時候因為害怕過胖被控制只能吃一碗飯的我,奶奶就疼
如果預判到生命的盡頭是無法自由活動的軀體,那麼在安樂死未合法的台灣,是否只能慢慢地依靠醫療器材,依靠他人,過著非自願的、沒有尊嚴的生活?
Thumbnail
作者畢醫師透過照顧母親採用斷食善終的方法,探討如何幫助重病者善終。 作者家族有小腦疾病遺傳家族史,因而使很多家族成員早夭或是痛苦自殺,因此當作者母親罹患這種疾病時,身為長女的她開始想該如何照顧自己的母親?
Thumbnail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思考死亡就是思考生命。 -- 畢柳鶯醫師
Thumbnail
《斷食善終》是我近期所讀到,觸動最深的一本書。 若要說,我對死亡有什麼恐懼,其中之一就是,不知道自己會怎樣死亡?而且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非常害怕自己最後是因為長期病痛,受盡折磨才死。看完這個故事,發現原來人是可以做不同選擇的,我鬆了一口氣。
Thumbnail
請推薦一本小說吧! 你腦海中會浮現出哪幾本書呢? 書本做為一個最早期的「紙上虛擬實境」,透過文字或圖案,讓讀者可以直接進入作者所勾勒的虛擬世界中,除了最直接的體驗之外,附加價值,不外乎是透過一本拿在手上或放在咖啡店桌上的書本設計,直接彰顯「讀者的品味」,成為一種品味配件。
Thumbnail
這陣子常思考,何謂好的編輯? 其實這個問題,差不多在我前前後後和幾個編輯有了工作上的互動之後,開始在我腦子裡成為一個時不時冒出來的疑問。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一個標題超長的續集,說的是上一本斷食善終之後,更詳細的個案介紹、部分國家的狀況以及相關概念的澄清。這本書少了上一本書主要談母親斷食往生經歷的親屬情緒,多的是醫師專業、更細緻的步驟以及部分家屬的經驗集結。奶奶也到了高齡,身體各個器官開始退化,即便自己對這樣的死亡歷程並不反對排斥,但死亡這個禁忌話題,確
Thumbnail
死亡是個忌諱的話題,別人的死偶成統計數字之一,但至親之死,恐怕就不是這麼回事。即便是醫師,面對親人死亡,經常也是幾經掙扎。這是本醫師基於母親意願協助自然死的紀錄以及對於善終想法的闡釋,對比醫療死、安樂死等與死亡相關的詞彙,對自己的經歷以及選擇之一做清楚的交代。 隨著年紀漸長,紅包少了,開始包起白包。
Thumbnail
上兩代的爺爺奶奶曾說過,能夠在睡夢中過世是一種好命的象徵。而什麼才叫做活著?隨著醫療的進步,卻被痛苦的各項管子所禁錮,終究應該要面對的,斷食善終讓我看見一個完整且不一樣的選擇。 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 作者:畢柳鶯 麥田出版 談談小時候因為害怕過胖被控制只能吃一碗飯的我,奶奶就疼
如果預判到生命的盡頭是無法自由活動的軀體,那麼在安樂死未合法的台灣,是否只能慢慢地依靠醫療器材,依靠他人,過著非自願的、沒有尊嚴的生活?
Thumbnail
作者畢醫師透過照顧母親採用斷食善終的方法,探討如何幫助重病者善終。 作者家族有小腦疾病遺傳家族史,因而使很多家族成員早夭或是痛苦自殺,因此當作者母親罹患這種疾病時,身為長女的她開始想該如何照顧自己的母親?
Thumbnail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思考死亡就是思考生命。 -- 畢柳鶯醫師
Thumbnail
《斷食善終》是我近期所讀到,觸動最深的一本書。 若要說,我對死亡有什麼恐懼,其中之一就是,不知道自己會怎樣死亡?而且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非常害怕自己最後是因為長期病痛,受盡折磨才死。看完這個故事,發現原來人是可以做不同選擇的,我鬆了一口氣。
Thumbnail
請推薦一本小說吧! 你腦海中會浮現出哪幾本書呢? 書本做為一個最早期的「紙上虛擬實境」,透過文字或圖案,讓讀者可以直接進入作者所勾勒的虛擬世界中,除了最直接的體驗之外,附加價值,不外乎是透過一本拿在手上或放在咖啡店桌上的書本設計,直接彰顯「讀者的品味」,成為一種品味配件。
Thumbnail
這陣子常思考,何謂好的編輯? 其實這個問題,差不多在我前前後後和幾個編輯有了工作上的互動之後,開始在我腦子裡成為一個時不時冒出來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