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推薦一本小說吧!
你腦海中會浮現出哪幾本書呢?
書本做為一個最早期的「紙上虛擬實境」,透過文字或圖案,讓讀者可以直接進入作者所勾勒的虛擬世界中,除了最直接的體驗之外,附加價值,不外乎是透過一本拿在手上或放在咖啡店桌上的書本設計,直接彰顯「讀者的品味」,成為一種品味配件。那麼,當書本有這種功能時,書也不單純只是書了,一本書會被讀者願意拿在手上捧著,無論是自己真的要看,或是要「捧書給人看」這本書被自己捧在手上的樣子,書的封面、整體包裝設計、作者是誰、這是什麼類型的書......都成為是否會被讀者挑選的條件。
前陣子打開某書本討論板,不意外每隔一陣子都會固定出現的討論串又出現了「請推薦幾本小說」這樣的標題,底下回文果然又很不意外地出現了一大串「歐美小說家」跟「日本小說家」的大名跟作品名,台灣作家通常都不太會出現在這種討論範圍內,即使是台灣小說圈裡的大作家,可能都會在這種翻譯小說的強勢圍攻下,顯得非常弱勢,那就更不用說像我們這種邊緣系作家了,斷食者我啊,簡直就像是書海界的小小蟻螻,只求在夾縫中能勉強茍活。
翻譯小說總是有一種魅力,除了外國作家本身的創作天份外,書本的裝禎真包裝設計,還有一次又一次改版的精美封面,連斷食者我,都曾經為此瘋狂,埋首於這些翻譯小說之中,只是眾多改版的精美封面呢,無奈於口袋不夠深,所以我還是在書店純欣賞即可,畢竟我也過了「捧書給人看」的那種年紀了。所謂「捧書給人看」呢,正如前幾段所述,同樣一本書的內容,改換封面後,哪種設計會讓你拿在手上會走路有風的,那就是最適合「捧書給人看」的封面。
人要衣裝,書未必要精裝
其實啊,以前說精裝本精裝本,現在的年代,如果要「捧書給人看」,未必要求精裝本,有時候精裝本反而不好「捧書給人看」,會顯得有點吃力,有點老學校。這幾年開始流行文庫本大小的書本,記得n多年前,曾經跟某出版社要求自己的作品是否能推出文庫本大小的尺寸,無奈被拒,理由是「在茫茫書海中,這樣大小的書,是會被淹沒der!」嗯,好der好der......當時台灣書市的確也沒什麼文庫本尺寸的書,或許我的要求太浪漫(還是浪費?)也不一定哦!時間快轉,書市上也陸續推出文庫本的尺寸,說實在地,這樣的尺寸非常適合通勤族或是攜帶一本書外出時閱讀,因為體積輕巧,加上包裝上有一種簡約的設計,雖然跟一般尺寸的書籍比,可能沒辦法做出太厚工的加工包裝,但也就是那種簡約的設計,反而有一種「捧書給人看」最高境界,斷食者我稱之為「無垢輕量斷捨離風」!
當然不是說精裝本不能「捧書給人看」,或是輕易搬到咖啡店閱讀,如果你要,也可以把厚重的字典跟百科全書整套搬去咖啡店看,只是,如果以一般消費者的心理,加上現代人工時長,書本做為一種娛樂,那種做為排遣無聊的休閒之一,一定要把可攜性也考量進去。至於「捧書給人看」,這種心理,又要說回翻譯文學為何受歡迎了,以前學生時代,還沒踏進邊緣系作家領域時,如果有人要我推薦幾本小說,可能腦海中先浮現的也是外國翻譯小說,這就好像是主菜牛排,然後再說個一兩本大家耳熟能詳的台灣小說(通常是老牌子的),這就好像是灑在牛排旁的玫瑰鹽,兩者一合併,瞬間好像文青感都提升了,直到......
翻譯小說,對我而言漸漸產生了一種隔闔
這裡不是說翻譯小說不好,而是看到後來,越來越覺得越看越離地,特別是專門種類的小說類型,譬如推理類,如果看外國方面的小說,即使是名作,也會有一種天高皇帝遠的感覺,加上整個大環境跟文化截然不同的關係,總讓我有一種出戲的感覺。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畢竟我不是直接閱讀原文,那麼我所看到的文字,是否真能忠實傳達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呢?當然這裡還是很感謝翻譯者們的辛苦,只是我想,再怎樣利害的翻譯,也無法百分之百完全地把作者的母語完全忠實呈現出來。因為,語言牽涉到語感跟文化的交互作用,而且包含了說話者跟接受者本身的語言能力,是一種傳接球的互動,簡單講,要把台語跟華語精確翻譯,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了,很多詞彙跟語感,是台語才能生動表達的,無論你台、華語有多流利,根本就沒辦法百分之百將這兩種語言徹底轉換。這也是為什麼,會有所謂「我手寫我口」的台語文學出現,當然這是題外話,改天斷食者我再來討論一下。
總之,翻譯文學,讓我有了到底自己是在讀原作者的筆法?還是翻譯者的翻譯作品?這樣的疑惑。當然,整個故事梗概,基本上透過翻譯是可以知道無誤的,就好比你拿口譯機可以到世界各國跟各地的人交流,你一樣可以買到麵包,但他剛剛講到什麼露出一抹微笑,透過翻譯機,你可能一輩子都會產生一個疑問,到底有什麼好笑?事實上,可能是該語言的雙關語,也可能是該語言的某種音節語感是帶有輕鬆的趣味感。
於是,開始踏上閱讀台灣作品的路
這不是說我現在是邊緣系作家,所以才開始閱讀台灣作品,而是開始閱讀台灣作品之後,我才漸漸踏上這條不規路 成為創作者的道路。台灣有很多值得閱讀的作品,或許生澀,或許稍嫌單薄,也可能包裝不夠讓人覺得可以「捧書給人看」,不過台灣的作品無論是小說或文學,有一個最大最大的賣點,你知道是什麼嗎?那就是......我們跟作者都是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啊!
沒錯,就是這樣的契機跟想法,打從學生時代的尾聲開始,我便開始尋找一本又一本的台灣小說來閱讀,無論是哪種類型,知名的大作家也好,邊緣的作家也罷,總之,那種「紙上虛擬實境」的代入感實在太強烈,我可以馬上把自己成功代入進作者書寫的情境之中。曾經看過有人說,某台灣推理作家的作品,非常擅於描寫氣氛,我好奇看了一下,的確是沒錯,但最重要的因素是,因為他所書寫的就是我們日常生活能見到的環境一切啊!所以代入感是非常強烈直覺的。
最後,斷食者我,還是要不厭其煩地再次忽籲,請多多給予邊緣系作家們一個機會。無論是在書店或是圖書館,你的翻閱或閱讀,都是讓那本書能有生命力的養份之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