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心裡學:想到就累 不出門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系列文章簡介

爸媽心裡學旨在幫助大眾更能理解、解讀自己爸媽心裡的擔憂與困擾。系列文章將透過生活中的各種情境,來探討高齡者生理老化、心理學、情感支持和靈性需求等主題,並提供實用的建議和可能的解決方案。

我不是心理師,如果有專業上的問題,請大家記得要找專家諮詢喔~


Key takeaways

我們多數會留意到長輩生理疾病是否有接受醫生診治與服藥控制,但比較容易忽略長輩情緒上的變化。
說服長輩就醫方法:先看家醫科、陪親友看醫生、不是看「憂鬱症」,是調整「腦部內分泌」


raw-image


「誒、媽,你今天怎麼沒出門?今天週二不是固定會跟朋友去唱歌?」

「哎,大家每次唱都那幾首歌,都膩了,不想去。」

「是喔...我剛好要出門去買點東西,你要跟我一起去百貨公司嗎?好久沒一起去了耶~」

「不要,現在走沒幾步路就腳好酸,膝蓋好痛。」

「那…還是晚上我們和你金孫一起出門去吃飯?附近有個新開餐廳,剛好可以試試…」

「免啦,你們去就好,想到要出門就累,我待在家裡就好!」


媽媽說完話就進房間去了...上個月剛做完年度身體檢查,明明報告數據看起來都很正常,最近卻變得有時候很容易不耐煩、嫌東嫌西,和以前很享受和朋友唱歌、平日常常都往外跑的媽媽,彷彿是兩個人。


這種狀況你有親身經歷過嗎?

有時沒有與爸媽一起同住的我們,久久回家一次,想盡點孝道,卻進門就吃了閉門羹。

這到底是發生啥事??



老化歷程的煩躁感


體驗 20 分鐘,已獲得滿滿的挫折感,也對幾項指定動作直接放棄完成。


上週我在學校剛做了一次老化體驗,體驗者需要穿戴上特殊鏡片、耳罩、手套、手腳綁上沙包,還有讓腰背無法挺直的裝置。接著,我被指定要完成一系列行為動作,包含上下樓梯、寫初診表、數零錢找錢、讀報紙、倒水、穿襯衫扣紐扣…,此外,還有同組組員分別各扮演「催促者」與「協助者」。

直接說結果:

整個老化體驗過程大約 20 分鐘,我成功獲得滿滿的挫折感與執行痛苦,也對幾項指定動作直接放棄完成。

襯衫鈕扣只扣了兩顆,因為鈕扣太小很難塞入孔洞,而且越靠近脖子的襯衫鈕扣根本看不清楚也扣不到。
數零錢時,我無法把零錢放在手心一個個分類,乾脆把零錢撒在桌上,用手指頭推開分類,等零錢數目湊齊了,再整個撥到桌邊收攏推到另一手心。

更不用說要勾選那些字很小的初診表格…


這些生理狀況的限制,像是視力變差、關節僵硬、手指靈活度變差,直接影響到我的心理狀態,從前面有一點點的挫折感,到開始內在的自我指責(心裡 OS: 天啊,我怎麼連這個也做不到?),到最後出現煩躁與不耐煩的情緒與直接放棄行為。


「呃… 我看不到,而且鈕扣好難扣,我可以只扣兩顆鈕扣嗎?」

「算了算了,這個好麻煩,我不想弄了!」


如果這些話語也開始出現你身邊的長輩或是爸媽,請給予他們更多的時間寬容以及言語鼓勵,因為多數長輩並不會直接說出自己「心情不好」,而許多人也仍對於「變老」這件事有諸多負面想法,還無法接受老化是自然且多層面的過程,而導致出現恐懼、甚至歧視的心態。

記得時時覺察自己,不要催促或施加更多的壓力(我同組的組員角色扮演地非常到位 XD) 。因為當高齡者現在開始放棄嘗試完成這些行為時,也代表他們未來更多的生活自理能力會更快速地退化。



老年憂鬱


其實有一定比例的長者在進入老年期會罹患憂鬱症,而高齡者罹患憂鬱症的原因多種多樣,有時是基因遺傳、腦部組織狀態改變、神經細胞傳導、心理狀況、社會壓力等等各種因素,彼此交互影響。


許多醫學研究都指出,慢性疾病、慢性疼痛、身體失能等都與老年期出現憂鬱症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多數會留意到長輩生理疾病是否有接受醫生診治與服藥控制,但比較容易忽略長輩情緒上的變化


因此多留心高齡者的心理狀況,如果文章開頭描述的情境發生次數頻繁,或是有下列明顯症狀(可運用董氏基金會提供的台灣人老年憂鬱量表進行檢測),則建議帶長輩就醫掛號 - 精神科,接受專業治療。

  • 超過二週以上的憂鬱情緒或合併焦慮症、慮病症等。
  • 明顯有下列變化,如飲食、體重、睡眠、人際社交等。
  • 親人失去時的哀傷反應超過一年。
  • 明顯無助、無望、無用感或愧疚感。
  • 有自殺意念或企圖。
  • 老年酒癮或藥癮患者。
  • 某些疾病如中風及癌症出現有憂鬱情緒。


如果長輩會排斥看精神科,在蔡佳芬醫師撰寫的《一直喊不舒服,卻又不去看病》一書中,也有提到幾種方法與說法可以嘗試:


就醫方法:先看家醫科

有時候憂鬱症的患者會出現胃口不佳、體重下降的現象,可以先以這些問題困擾,建議長輩先去看「家醫科」的醫生。

記得陪診就醫時,先和家醫科醫生套好招,讓醫生知道患者可能有看精神科的需求。接著在看診時,說明需要做進一步的跨科檢查,讓他順水推舟到精神科就診。


就醫說法:陪親友看醫生

有時候長輩會覺得看精神科是件很嚴重的事,而排斥就醫。這時候可以找親友協助,表示自己與他們有類似的睡眠、情緒困擾,請長輩陪親友一起去看。

進到診間時,先讓醫生對親友進行問診,請親友假借自己的名義,實際說明長輩的症狀,這也有助於讓長輩卸下緊張與防備心。最後再來鼓吹長輩:「既然來了,你就順便看一下」。


就醫說法:不是看「憂鬱症」,是調整「腦部內分泌」

長輩對於一些醫學名詞與疾病理解有時候會有自己的堅持與解讀,因此在說服看診時,可以在不說謊的大原則下,盡量使用他們可以接受的觀念和說法。

像是有些長輩不能接受自己有「憂鬱症」,但可以接受自己是「腦退化,引發情緒失調」,因而接受治療。或者有時他們不能接受要吃「抗憂鬱症」的藥,但如果說是為了調整腦部內分泌的關係時,就可以接受服藥。



最後,我想引用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對健康的定義:健康是一個國家人民擁有完整身體、心理及社會的安寧狀態(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因此,健康不僅是指沒有疾病或虛弱的身體現象而已,當然也更不只侷限在生理範疇裡的健康。


期待我們社會能用更開放、更平等心態去看待精神科、進行心理諮商,也更正視心理健康這件事。




San’s Second Act|第二人生提案室 #ageless #livewell 自我覺察|科技與醫療|理想生活規劃設計 提供大腦認知、精神心理領域的國際醫學與科技新知,高齡者實踐理想生活的案例、秘訣與工具指南,重塑你的第二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人為本」的高齡照護思維系列文章來到最後一篇,文末也點出一個問題:你現在所在的城市是理想的老後居所嗎? 如果我們都期待推動在地安老,有什麼事是現在就可以開始打造的呢? Key Takeaways: - 照顧不僅僅是提供基本的生活支援,而是關於滿足長輩的多樣化需求。 - 在大多數個案中,失能者通常
這系列文章為大家找出一些「以人為本」照護模式的範本,幫助大家去思考:如果你老了,會期待什麼樣的「照護模式」。本文也點出高齡者的心理變化與幾個降低不安全感的方法。 Takeaways 「長者快速失能的成因不是被虐待,反而是因為被照顧的太好了。」 「照顧者是否真正看見被照顧者...
這系列文章找出 3 個「以人為本」高齡照護模式的範本,開啟大眾對於「有品質」的照護模式的想像,並於文末帶出幾個能激發思考的問題。
「以人為本」的高齡照護思維系列文章來到最後一篇,文末也點出一個問題:你現在所在的城市是理想的老後居所嗎? 如果我們都期待推動在地安老,有什麼事是現在就可以開始打造的呢? Key Takeaways: - 照顧不僅僅是提供基本的生活支援,而是關於滿足長輩的多樣化需求。 - 在大多數個案中,失能者通常
這系列文章為大家找出一些「以人為本」照護模式的範本,幫助大家去思考:如果你老了,會期待什麼樣的「照護模式」。本文也點出高齡者的心理變化與幾個降低不安全感的方法。 Takeaways 「長者快速失能的成因不是被虐待,反而是因為被照顧的太好了。」 「照顧者是否真正看見被照顧者...
這系列文章找出 3 個「以人為本」高齡照護模式的範本,開啟大眾對於「有品質」的照護模式的想像,並於文末帶出幾個能激發思考的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護理師,我朋友說喝尿可以抗發炎,是真的嗎?」年近八十歲的陳爺爺這樣詢問黃金時代樂活護理專員。聽起來有些荒謬,但卻是真實發生,讓人不禁反問,您有多久沒有與家中長輩聊聊生活大小事呢?
Thumbnail
上週小佩爸媽完成新車🚗的採購交車準備作業,然後通知爺爺到車商處,一起來學習新車的操作(原來最近的新車型,駕駛轉盤旁邊都附加一片大平板螢幕+許多觸碰功能),希望以後與爺奶一起旅行時,爺爺可以分擔駕駛重任+爺奶好友群組出遊使用。同時,看到新舊車子的交接退場,也說明爺奶一代傳承責任成功喔!!爺爺是超級高
Thumbnail
隨著自己和父母年紀增長,開始覺得爸媽有些做事方法或生活習慣看了不順眼,忍不住想要"勸導"一番,卻往往鬧得彼此不愉快,雙方都累積了許多負能量。
我很感謝我的爸媽 他把我生出來從我小時候把我養到現在 真的很辛苦 但是有時後覺得他門關得有點多 可是他們都是為我好 每天送我上學下學 煮飯洗衣教我寫作業 他們真的真的很辛苦 我長大後一定要報答他們 我很感謝他們 也非常愛他們 我不要常常惹他生氣 我現在和長大後都要孝順他們
給爸媽的心內話 我要謝謝我的媽媽把我生出來, 照顧我到, 真的非常辛苦,, 謝謝媽媽這麼愛我們, 什麼事情都把我們放在第一 , 什麼事情都順著我們, 也謝謝你辛苦的 做各種家 讓家裡乾乾淨淨, 洗衣、做飯、和打掃, 每天送我們 上下學, 陪我們面對各種事情 ,我最愛你們了。
Thumbnail
年紀越大,最擔心的是身體開始出現慢性病症狀與不適感,長輩煩惱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問題是否會引發後續併發症狀,孩子擔心無法親力親為照顧父母。這時候,最需要有位專屬醫師為長輩整合用藥,同時追蹤年長者的健康需求。
Thumbnail
書名:致,被雙寶搞瘋的媽媽:奶爸心理師給父母的生存指南 作者:黃柏嘉 出版社:三采文化 陳揚的小小介紹:    黃柏嘉心理師在我諮商實習時期曾與他接觸過,那時候我邀請他來擔任我們的性別平等講座,主題是跟親密關係有關。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即是他在講台上SHOW出小說出租店中言情小說的標
Thumbnail
佳音電台【溫馨傳真情】(劉麗紅主持)  【爸媽真的失智了嗎?】作者: 黃耀庭 臨床心理師專訪 內容摘要   5:29 作者萌生寫這本書的初衷   7:20 懶與心到底如何影響高齡長輩?  9:00 過去表現這樣,現在表現那樣,可能是什麼原因?...
Thumbnail
從事臨床工作近二十年,衡鑑過上萬名長者的臨床心理師,   從只看見「個案的脫序行為」,到看見「個案是完整的人」。   他用更全面的角度理解長輩,為肩負照護壓力與情緒包袱的家屬,指出一條更有效、更有人性的照護之路。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護理師,我朋友說喝尿可以抗發炎,是真的嗎?」年近八十歲的陳爺爺這樣詢問黃金時代樂活護理專員。聽起來有些荒謬,但卻是真實發生,讓人不禁反問,您有多久沒有與家中長輩聊聊生活大小事呢?
Thumbnail
上週小佩爸媽完成新車🚗的採購交車準備作業,然後通知爺爺到車商處,一起來學習新車的操作(原來最近的新車型,駕駛轉盤旁邊都附加一片大平板螢幕+許多觸碰功能),希望以後與爺奶一起旅行時,爺爺可以分擔駕駛重任+爺奶好友群組出遊使用。同時,看到新舊車子的交接退場,也說明爺奶一代傳承責任成功喔!!爺爺是超級高
Thumbnail
隨著自己和父母年紀增長,開始覺得爸媽有些做事方法或生活習慣看了不順眼,忍不住想要"勸導"一番,卻往往鬧得彼此不愉快,雙方都累積了許多負能量。
我很感謝我的爸媽 他把我生出來從我小時候把我養到現在 真的很辛苦 但是有時後覺得他門關得有點多 可是他們都是為我好 每天送我上學下學 煮飯洗衣教我寫作業 他們真的真的很辛苦 我長大後一定要報答他們 我很感謝他們 也非常愛他們 我不要常常惹他生氣 我現在和長大後都要孝順他們
給爸媽的心內話 我要謝謝我的媽媽把我生出來, 照顧我到, 真的非常辛苦,, 謝謝媽媽這麼愛我們, 什麼事情都把我們放在第一 , 什麼事情都順著我們, 也謝謝你辛苦的 做各種家 讓家裡乾乾淨淨, 洗衣、做飯、和打掃, 每天送我們 上下學, 陪我們面對各種事情 ,我最愛你們了。
Thumbnail
年紀越大,最擔心的是身體開始出現慢性病症狀與不適感,長輩煩惱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問題是否會引發後續併發症狀,孩子擔心無法親力親為照顧父母。這時候,最需要有位專屬醫師為長輩整合用藥,同時追蹤年長者的健康需求。
Thumbnail
書名:致,被雙寶搞瘋的媽媽:奶爸心理師給父母的生存指南 作者:黃柏嘉 出版社:三采文化 陳揚的小小介紹:    黃柏嘉心理師在我諮商實習時期曾與他接觸過,那時候我邀請他來擔任我們的性別平等講座,主題是跟親密關係有關。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即是他在講台上SHOW出小說出租店中言情小說的標
Thumbnail
佳音電台【溫馨傳真情】(劉麗紅主持)  【爸媽真的失智了嗎?】作者: 黃耀庭 臨床心理師專訪 內容摘要   5:29 作者萌生寫這本書的初衷   7:20 懶與心到底如何影響高齡長輩?  9:00 過去表現這樣,現在表現那樣,可能是什麼原因?...
Thumbnail
從事臨床工作近二十年,衡鑑過上萬名長者的臨床心理師,   從只看見「個案的脫序行為」,到看見「個案是完整的人」。   他用更全面的角度理解長輩,為肩負照護壓力與情緒包袱的家屬,指出一條更有效、更有人性的照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