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心裡學:想到就累 不出門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系列文章簡介

爸媽心裡學旨在幫助大眾更能理解、解讀自己爸媽心裡的擔憂與困擾。系列文章將透過生活中的各種情境,來探討高齡者生理老化、心理學、情感支持和靈性需求等主題,並提供實用的建議和可能的解決方案。

我不是心理師,如果有專業上的問題,請大家記得要找專家諮詢喔~


Key takeaways

我們多數會留意到長輩生理疾病是否有接受醫生診治與服藥控制,但比較容易忽略長輩情緒上的變化。
說服長輩就醫方法:先看家醫科、陪親友看醫生、不是看「憂鬱症」,是調整「腦部內分泌」


raw-image


「誒、媽,你今天怎麼沒出門?今天週二不是固定會跟朋友去唱歌?」

「哎,大家每次唱都那幾首歌,都膩了,不想去。」

「是喔...我剛好要出門去買點東西,你要跟我一起去百貨公司嗎?好久沒一起去了耶~」

「不要,現在走沒幾步路就腳好酸,膝蓋好痛。」

「那…還是晚上我們和你金孫一起出門去吃飯?附近有個新開餐廳,剛好可以試試…」

「免啦,你們去就好,想到要出門就累,我待在家裡就好!」


媽媽說完話就進房間去了...上個月剛做完年度身體檢查,明明報告數據看起來都很正常,最近卻變得有時候很容易不耐煩、嫌東嫌西,和以前很享受和朋友唱歌、平日常常都往外跑的媽媽,彷彿是兩個人。


這種狀況你有親身經歷過嗎?

有時沒有與爸媽一起同住的我們,久久回家一次,想盡點孝道,卻進門就吃了閉門羹。

這到底是發生啥事??



老化歷程的煩躁感


體驗 20 分鐘,已獲得滿滿的挫折感,也對幾項指定動作直接放棄完成。


上週我在學校剛做了一次老化體驗,體驗者需要穿戴上特殊鏡片、耳罩、手套、手腳綁上沙包,還有讓腰背無法挺直的裝置。接著,我被指定要完成一系列行為動作,包含上下樓梯、寫初診表、數零錢找錢、讀報紙、倒水、穿襯衫扣紐扣…,此外,還有同組組員分別各扮演「催促者」與「協助者」。

直接說結果:

整個老化體驗過程大約 20 分鐘,我成功獲得滿滿的挫折感與執行痛苦,也對幾項指定動作直接放棄完成。

襯衫鈕扣只扣了兩顆,因為鈕扣太小很難塞入孔洞,而且越靠近脖子的襯衫鈕扣根本看不清楚也扣不到。
數零錢時,我無法把零錢放在手心一個個分類,乾脆把零錢撒在桌上,用手指頭推開分類,等零錢數目湊齊了,再整個撥到桌邊收攏推到另一手心。

更不用說要勾選那些字很小的初診表格…


這些生理狀況的限制,像是視力變差、關節僵硬、手指靈活度變差,直接影響到我的心理狀態,從前面有一點點的挫折感,到開始內在的自我指責(心裡 OS: 天啊,我怎麼連這個也做不到?),到最後出現煩躁與不耐煩的情緒與直接放棄行為。


「呃… 我看不到,而且鈕扣好難扣,我可以只扣兩顆鈕扣嗎?」

「算了算了,這個好麻煩,我不想弄了!」


如果這些話語也開始出現你身邊的長輩或是爸媽,請給予他們更多的時間寬容以及言語鼓勵,因為多數長輩並不會直接說出自己「心情不好」,而許多人也仍對於「變老」這件事有諸多負面想法,還無法接受老化是自然且多層面的過程,而導致出現恐懼、甚至歧視的心態。

記得時時覺察自己,不要催促或施加更多的壓力(我同組的組員角色扮演地非常到位 XD) 。因為當高齡者現在開始放棄嘗試完成這些行為時,也代表他們未來更多的生活自理能力會更快速地退化。



老年憂鬱


其實有一定比例的長者在進入老年期會罹患憂鬱症,而高齡者罹患憂鬱症的原因多種多樣,有時是基因遺傳、腦部組織狀態改變、神經細胞傳導、心理狀況、社會壓力等等各種因素,彼此交互影響。


許多醫學研究都指出,慢性疾病、慢性疼痛、身體失能等都與老年期出現憂鬱症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多數會留意到長輩生理疾病是否有接受醫生診治與服藥控制,但比較容易忽略長輩情緒上的變化


因此多留心高齡者的心理狀況,如果文章開頭描述的情境發生次數頻繁,或是有下列明顯症狀(可運用董氏基金會提供的台灣人老年憂鬱量表進行檢測),則建議帶長輩就醫掛號 - 精神科,接受專業治療。

  • 超過二週以上的憂鬱情緒或合併焦慮症、慮病症等。
  • 明顯有下列變化,如飲食、體重、睡眠、人際社交等。
  • 親人失去時的哀傷反應超過一年。
  • 明顯無助、無望、無用感或愧疚感。
  • 有自殺意念或企圖。
  • 老年酒癮或藥癮患者。
  • 某些疾病如中風及癌症出現有憂鬱情緒。


如果長輩會排斥看精神科,在蔡佳芬醫師撰寫的《一直喊不舒服,卻又不去看病》一書中,也有提到幾種方法與說法可以嘗試:


就醫方法:先看家醫科

有時候憂鬱症的患者會出現胃口不佳、體重下降的現象,可以先以這些問題困擾,建議長輩先去看「家醫科」的醫生。

記得陪診就醫時,先和家醫科醫生套好招,讓醫生知道患者可能有看精神科的需求。接著在看診時,說明需要做進一步的跨科檢查,讓他順水推舟到精神科就診。


就醫說法:陪親友看醫生

有時候長輩會覺得看精神科是件很嚴重的事,而排斥就醫。這時候可以找親友協助,表示自己與他們有類似的睡眠、情緒困擾,請長輩陪親友一起去看。

進到診間時,先讓醫生對親友進行問診,請親友假借自己的名義,實際說明長輩的症狀,這也有助於讓長輩卸下緊張與防備心。最後再來鼓吹長輩:「既然來了,你就順便看一下」。


就醫說法:不是看「憂鬱症」,是調整「腦部內分泌」

長輩對於一些醫學名詞與疾病理解有時候會有自己的堅持與解讀,因此在說服看診時,可以在不說謊的大原則下,盡量使用他們可以接受的觀念和說法。

像是有些長輩不能接受自己有「憂鬱症」,但可以接受自己是「腦退化,引發情緒失調」,因而接受治療。或者有時他們不能接受要吃「抗憂鬱症」的藥,但如果說是為了調整腦部內分泌的關係時,就可以接受服藥。



最後,我想引用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對健康的定義:健康是一個國家人民擁有完整身體、心理及社會的安寧狀態(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因此,健康不僅是指沒有疾病或虛弱的身體現象而已,當然也更不只侷限在生理範疇裡的健康。


期待我們社會能用更開放、更平等心態去看待精神科、進行心理諮商,也更正視心理健康這件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an’s Second Act|第二人生提案室
3會員
13內容數
San’s Second Act|第二人生提案室 #ageless #livewell 自我覺察|科技與醫療|理想生活規劃設計 提供大腦認知、精神心理領域的國際醫學與科技新知,高齡者實踐理想生活的案例、秘訣與工具指南,重塑你的第二人生。
2024/02/16
#ageless #livewell 自我覺察|科技與醫療|理想生活規劃設計 提供大腦認知、精神心理領域的國際醫學與科技新知,高齡者實踐理想生活的案例、秘訣與工具指南,重塑你的第二人生。
Thumbnail
2024/02/16
#ageless #livewell 自我覺察|科技與醫療|理想生活規劃設計 提供大腦認知、精神心理領域的國際醫學與科技新知,高齡者實踐理想生活的案例、秘訣與工具指南,重塑你的第二人生。
Thumbnail
2024/02/16
你想像的老年生活只有衰弱和一成不變嗎?想瞭解你對於老後生活有哪些錯誤迷思嗎?如果你想改變你對自己或家人老後生活的想法與觀念,歡迎繼續閱讀。
Thumbnail
2024/02/16
你想像的老年生活只有衰弱和一成不變嗎?想瞭解你對於老後生活有哪些錯誤迷思嗎?如果你想改變你對自己或家人老後生活的想法與觀念,歡迎繼續閱讀。
Thumbnail
2024/02/02
如果你身邊家人或是你是糖尿病患者,歡迎參考這篇使用動態血糖偵測器 CGM 的經驗,或是幫助有攜帶 CGM 的糖友們了解官網注意事項與實際泡溫泉、桑拿室、游泳的實測狀況。
Thumbnail
2024/02/02
如果你身邊家人或是你是糖尿病患者,歡迎參考這篇使用動態血糖偵測器 CGM 的經驗,或是幫助有攜帶 CGM 的糖友們了解官網注意事項與實際泡溫泉、桑拿室、游泳的實測狀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連假下午,我在家裡附近的小巷弄散散步,接著在咖啡店點了杯飲料坐下來,傳訊先生說:「我自己靜一靜也好,不想在家看兒子委靡,就像你說,以後孩子成為什麼,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Thumbnail
連假下午,我在家裡附近的小巷弄散散步,接著在咖啡店點了杯飲料坐下來,傳訊先生說:「我自己靜一靜也好,不想在家看兒子委靡,就像你說,以後孩子成為什麼,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Thumbnail
爸媽心裡學系列文章是在幫助大眾更能理解、解讀自己爸媽心裡的擔憂與困擾,將透過生活中的各種情境,來探討高齡者生理老化、心理學、情感支持和靈性需求等主題,並提供實用的建議和可能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爸媽心裡學系列文章是在幫助大眾更能理解、解讀自己爸媽心裡的擔憂與困擾,將透過生活中的各種情境,來探討高齡者生理老化、心理學、情感支持和靈性需求等主題,並提供實用的建議和可能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一天到晚把「我不想活了」掛在嘴邊。東西壞了不丟、又愛撿東西回家,說「將來可能會用到」,卻是十幾年沒動到。總是說這裡痛那裡痛,要帶她去看醫生她又不要,就算看了醫生又不乖乖吃藥。明明說「隨便、你決定」,卻一路批評,抱怨不停…你是不是經常在想,天呀,老爸老媽到底在想什麼呀?
Thumbnail
★一天到晚把「我不想活了」掛在嘴邊。東西壞了不丟、又愛撿東西回家,說「將來可能會用到」,卻是十幾年沒動到。總是說這裡痛那裡痛,要帶她去看醫生她又不要,就算看了醫生又不乖乖吃藥。明明說「隨便、你決定」,卻一路批評,抱怨不停…你是不是經常在想,天呀,老爸老媽到底在想什麼呀?
Thumbnail
以前我老是覺得「你要先照顧自己,才能照顧媽媽」這種話聽起來很自私,也不可能做到。她是老人,我們當然要先照顧她。 經過這幾個月的「震盪教育」,我慢慢體會,媽媽雖然老,卻還是有很強大的意志力,我不可能把她捏成我想要的樣子,我只能讓她活回她自己想要的人生。 更重要的是我必須活回我自己的樣子,回到我的日常。
Thumbnail
以前我老是覺得「你要先照顧自己,才能照顧媽媽」這種話聽起來很自私,也不可能做到。她是老人,我們當然要先照顧她。 經過這幾個月的「震盪教育」,我慢慢體會,媽媽雖然老,卻還是有很強大的意志力,我不可能把她捏成我想要的樣子,我只能讓她活回她自己想要的人生。 更重要的是我必須活回我自己的樣子,回到我的日常。
Thumbnail
原來,面對父母的老去,要練習的不是戰鬥,而是臣服。臣服歲月的兇殘,臣服這世間很多事都無法如願。 我以為人生中途要處理的是自己的中年危機,沒想到迎面撞上來的,是父母的老年危機。 人生中途,我們以為看盡世事,沒想到,最困難的,才剛剛開始。
Thumbnail
原來,面對父母的老去,要練習的不是戰鬥,而是臣服。臣服歲月的兇殘,臣服這世間很多事都無法如願。 我以為人生中途要處理的是自己的中年危機,沒想到迎面撞上來的,是父母的老年危機。 人生中途,我們以為看盡世事,沒想到,最困難的,才剛剛開始。
Thumbnail
罹患失智症的老人會不會是在假裝?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女兒這麼辛苦?難道老了就可以任性?老了就可以拖累晚輩?然後呼了老人家好多耳光!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因為疫情不得不宅在家的生活,還喘得過氣嗎?   家政夫記得,某天早晨叫醒孩子們準備
Thumbnail
罹患失智症的老人會不會是在假裝?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女兒這麼辛苦?難道老了就可以任性?老了就可以拖累晚輩?然後呼了老人家好多耳光!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因為疫情不得不宅在家的生活,還喘得過氣嗎?   家政夫記得,某天早晨叫醒孩子們準備
Thumbnail
呼!終於寫完了 草稿早就寫好了,寫完(一)之後,一直不想動手,但總要將它寫出來啊!寫到想哭,我又想到那句話:「有人用一輩子治癒童年」,我是,我花了那麼多時間和力氣,到底要療癒到什麼時候呢?昨天決定,來請人占卜吧! 有人說:「總要分手後,才會明白。」我也是在媽媽不能說話後,突然明白了她很多事情。
Thumbnail
呼!終於寫完了 草稿早就寫好了,寫完(一)之後,一直不想動手,但總要將它寫出來啊!寫到想哭,我又想到那句話:「有人用一輩子治癒童年」,我是,我花了那麼多時間和力氣,到底要療癒到什麼時候呢?昨天決定,來請人占卜吧! 有人說:「總要分手後,才會明白。」我也是在媽媽不能說話後,突然明白了她很多事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